魏晉年間,社會動蕩,戰(zhàn)亂頻繁,司馬氏和曹氏爭奪政權(quán)的斗爭異常殘酷,導致民不聊生。隨著曹操去世,司馬家族日漸氣盛。在年僅8歲的皇太子曹芳繼位后,宣王司馬懿與大將軍曹爽共同輔佐曹芳理政。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時,起兵政變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軍權(quán)政權(quán)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件。 司馬懿上臺后開始清算曹氏黨羽,一時大量名士被誅滅三族,包括尚書丁謐、何晏等,時有“名士減半”之說。 在那樣一個腥風血雨的背景之下,當時的文人名士汲汲自危,情懷壓抑,無法施展才華,于是在崇尚老莊哲學中,尋找虛無縹緲的精神寄托,用清談、飲酒、佯狂等形式來排遣苦悶的心情?!爸窳制哔t”便是這個時期文人的代表。公元240年~249年間,這七位賢士時常聚集在山陽縣東邊的一片竹林之中,談玄暢飲、嘯傲林泉、垂綸長川、操琴弄曲,“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說新語》),縱論《老子》、《莊子》的學問;或遠游附近各地山水,以此逃離現(xiàn)實社會,遠離政治漩渦。 輝縣山水風光 嵇康與山陽 首先來到山陽的,是竹林七賢的精神領(lǐng)袖嵇康。嵇康,字叔夜,譙郡輊縣(今河南修武縣)人,長樂亭主(沛王曹林之女)之婿。這位三國曹魏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因不滿司馬氏統(tǒng)治,又不愿同腐朽的曹魏皇室同流合污,內(nèi)心長期煎熬。公元244年的一日,嵇康出游散心,從洛陽尋著自己仰慕的山陽公(漢獻帝劉協(xié))的足跡,來到山陽縣,發(fā)現(xiàn)這里景色迤邐,靈泉遍布,竹林成片,正是修身養(yǎng)性、避亂隱居的好地方。于是嵇康毅然辭去朝中中散大夫的虛職,舉家遷往山陽。 緊接著追隨嵇康而來的是向秀。向秀,字子期,魏晉時期的文學家、哲學家。向秀是竹林七賢中與嵇康最情投意合、在一起時間最多的人。他常常陪伴嵇康,在山陽清澈溪水旁隱居賦閑,采藥行醫(yī),為百姓治療疾病。此外,嵇康還是鍛鐵好手,每到夏季,嵇康在家中大柳樹下鍛鐵,向秀等人陪伴在旁。嵇康打制出鋒利的好鋼,為民間百姓打制鐮刀、鋤頭等農(nóng)具,也使祖?zhèn)鳌帮覄Α甭暶h揚。 過去的山陽縣,以在太行山之陽得名,即現(xiàn)今河南輝縣吳村鎮(zhèn)山陽村一帶。古時的宗教名山太行山支脈白鹿山,便在山陽以南25里處,也是文人騷客常隱居之處。東晉末年郭緣生的《述征記》所載:“白鹿山東南二十五里,有嵇公故居,以居時有遺竹焉。蓋謂此也?!边^去這一帶泉水眾多,有重泉、白沙泉、梅竹泉等,在泉水的滋養(yǎng)下蘆葦、竹林茂盛,水稻連綿,展開在嵇康眼前的是一幅幅恬適安然的鄉(xiāng)村美景。 這里遠離戰(zhàn)亂、遠離政治險惡,文人名士們在此獲得心靈的治愈,心情舒暢,常常游覽于竹林山泉,山川鄉(xiāng)野,和好友飲酒作詩談玄,或撫琴微歌,過著散淡清雅的生活。這期間,嵇康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詞,其中著名的《酒會詩》真實展現(xiàn)了山陽一帶的自然景觀、嵇康的生活狀態(tài)及對友人的懷念: “樂哉苑中游,周覽無窮已。百卉吐芳華,崇臺邈高。林木紛交錯,玄池戲魴鯉。輕丸斃翔禽,纖綸出鮪。坐中發(fā)美贊,異氣同音軌。臨川獻清酤,微歌發(fā)皓齒。素琴揮雅操,清聲隨風起。斯會豈不樂,恨無東野子。酒中念幽人,守故彌終始。但當體七弦,寄心在知己。” 張宗源《竹林七賢》 蘇門山,阮籍長嘯會孫登 公元248年、249年間,阮籍也來到了山陽,加入竹林之游。 阮籍,字嗣宗,三國曹魏詩人,陳留尉氏(今屬河南開封)人,“建安七子”阮之子。出生于書香門第的阮籍,生性高傲,常以青白眼示人,即遇到禮俗世人,翻白眼以示厭惡,見到好友便正眼相對。他喜飲酒,精彈琴,尤擅長嘯,常常在喝酒彈琴時長嘯不止,甚至忘記自己的存在,隨即酣睡不醒。 阮籍原在政治上也有濟世之志,奈何在司馬氏統(tǒng)治之下政局險惡,感到世事已不可為,空有一身才華和能力無法施展,于是選擇加入當時諸多士大夫的隱居山林的生活。來到山陽的阮籍,常拜訪嵇康,一起游山玩水,喝酒彈琴,吟詩作賦。 太行山支脈蘇門山,北連太行群嶺,南吐清泉,滿山翠柏,一片蔥綠,成為歷代名人志士、文人墨客隱居、暢游、揮墨之處。魏晉時期著名隱士孫登長期隱居于此。 孫登也擅長嘯?!稌x書·阮籍傳》有記載:“籍嘗于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氣之術(shù),登皆不應(yīng),籍因長嘯而退。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登之嘯也。” 大意為:阮籍曾登蘇門山遇見孫登,和他商量討論古代和神明的修身養(yǎng)氣的方法,孫登都不回答,阮籍只好遺憾下山,一邊長嘯而去。在半山腰時,突然山頂嘯聲如雷,聲震山谷,引得百鳥來集,原來是孫登在山頂長嘯。阮籍這才知道,自己的嘯聲不值一提。 后來阮籍將孫登的嘯譜錄為《蘇門嘯旨》,據(jù)傳共15章12法,并作詩《寄蘇門先生所懷》。 山陽友會,竹林暢游 隱居山陽的還有山濤、劉伶、阮咸、王戎。 《魏氏春秋》中記載:“(嵇康)與陳留阮籍、河內(nèi)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瑯琊王戎、沛人劉伶相與友善,游于竹林,號為七賢?!?br> 山濤,字巨源,他是竹林七賢中最年長的一位;劉伶在竹林七賢中最愛飲酒,每每飲酒放蕩不羈,酒量、酒德、酒瘋都堪稱一絕;王戎是竹林七賢中最小的神童,以精辟的品評與識鑒而著稱;阮咸年齡較王戎略大,他與阮籍并稱為“大小阮”,在竹林七賢中音樂才華最高,他所彈的樂器在唐代被命名為“阮咸”,宋代簡稱“阮”。 七位名士可謂個個滿腹詩書才華,老莊之學是他們的共同語言,恃才傲物是他們的共同秉性,嗜酒作賦是他們的愛好,精通音律、下棋博弈涵養(yǎng)了他們的情操素養(yǎng)。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時常會聚于山陽竹林,談玄飲酒,吟詩撫琴,過著恣意逍遙的生活。 這一段時間,竹林七賢還三三兩兩結(jié)伴而行,游弋于太行山之陽,足跡遍歷今輝縣、焦作、沁陽、濟源一帶,經(jīng)常到蘇門山、白鹿山、駝峰嶺、百家?guī)r等地游覽,結(jié)識了王烈、孫登等仙人逸士,留下不少遺跡和傳說。 據(jù)考證,至今在輝縣吳村魯莊村南,仍保留有與竹林七賢有關(guān)的遺址七賢祠?!洞笄逡唤y(tǒng)志·河南衛(wèi)輝府志》所載:“七賢祠在輝縣西南六十里,今為竹林寺……舊名七賢觀,后改尚賢寺,又改今名,即晉七賢所游之地?!?br> 七賢祠是前人為紀念竹林七賢而修建,曾名竹林寺、七賢堂,后移至村北山陽寺內(nèi)東佐。據(jù)說在過去以竹林寺為中心,從東北到西南,有一片20余里長、5里多寬的大竹林。至民國年間,竹林依舊遮天蔽日,而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被毀盡?!捌哔t”們常去買酒的“黃公酒壚”后來成了一個村落,人們稱為“壚莊”,后來演變成“魯莊”。 名士絕響,空谷回音 然而,美好總是短暫的,竹林七賢的山陽會也因世事變遷逐步解散。 公元252年,隨著山濤、阮籍等先后入仕,只有嵇康、向秀還經(jīng)常來到山陽竹林,繼續(xù)著竹林之游。 性情直爽、傲慢的嵇康,一時得罪了時任魏國大臣的鐘會,且嵇康的文章常常針砭時弊,毫不留情,曾不滿司馬氏對曹魏一黨大開殺戒,而作《太師箴》譏諷其丑行,后又因山濤引薦嵇康做官,寫《與山巨源絕交書》以表絕不與司馬氏合作的立場。正因此信被鐘會利用,把嵇康送入獄中,招來殺身之禍。嵇康被司馬昭定罪“言論放蕩、危害名教”,處以死刑。臨刑前,嵇康從容自若,向哥哥嵇喜要來平時的愛琴,在刑場上撫了一曲《廣陵散》,而后仰天長嘆《:廣陵散》于今絕矣!雅音于今絕矣!命終于39歲。 嵇康死后,阮籍很是痛苦,但司馬昭要他出仕,也只能委曲求全,最后上任步兵校尉,原因是那里有好酒可喝。踏上仕途的阮籍學會了變通,出言至慎,不再以青白眼示人,嗜酒避世。最后在司馬昭逼迫之下寫了勸進書。司馬昭如愿當上晉公和相國。阮籍卻在勸進書完成三個月后,含憤去世,享年54歲。嵇康被殺后20年,山濤薦舉嵇康的兒子嵇紹為秘書丞,他告訴嵇紹說:“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時,猶有消息,而況人乎!”。 在經(jīng)歷好友嵇康被司馬昭殺害后,向秀也被威逼拉攏而出仕。向秀選擇只做官不做事,消極無為。在出仕期間,因懷念舊人,向秀專程到山陽竹林憑吊,寫下了欲說還休的《思舊賦》:余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然嵇志遠而疏,呂心曠而放,其后各以事見法。嵇博綜技藝,于絲竹特妙。臨當就命,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余逝將西邁,經(jīng)其舊廬。于時日薄虞淵,寒冰凄然。鄰人有吹笛者,發(fā)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嘆,故作賦云: 將命適于遠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濟黃河以泛舟兮,經(jīng)山陽之舊居。 瞻曠野之蕭條兮,息余駕乎城隅。 踐二子之遺跡兮,歷窮巷之空廬。 嘆黍離之愍周兮,悲麥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 棟宇存而弗毀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嘆黃犬而長吟。 悼嵇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 托運遇于領(lǐng)會兮,寄余命于寸陰。 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 停駕言其將邁兮,遂援翰而寫心。 自此,竹林七賢各散東西。山陽竹林里,空留竹海濤聲。 盡管竹林七賢交匯的一段時間,是短暫而遺憾的,他們用性格與才華書寫了一個個悲劇,但他們是歷史的夜空中如流星劃過般絢爛的一筆,耀眼的光芒持續(xù)至今。 輝縣日落 竹林七賢是魏晉風骨的縮影,對中國文學產(chǎn)生了諸多方面的重要影響,如中國文學崇尚高逸雅淡之美、自然之美、傳神之美等都與竹林七賢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如今人們來到南太行,來到七賢祠,憑悼一個遠去的風骨群體,憑悼一個個響徹云霄的名字——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縱然已過千年,他們依舊在太行山谷間回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