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上初中化學課時,我們都會接觸元素周期表,甚至很多人還能背下來前20號元素。實際上,元素周期表在2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被譽為近代化學之父的拉瓦錫就曾經寫出了他的元素周期表版本,也是人類史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后來,又有一些人給出一些其他的版本。比如:已經非常接近元素周期標的紐蘭茲的“元素八音律”周期表。 后來,我們也知道門捷拉夫拿出了一個更好的版本,這也是如今元素周期標的原型之一。但是問題來了,你有沒有想過,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到底是咋來的? 這篇文章我們就來嘮一嘮這個話題。實際上,元素的起源和宇宙的起源、演化以及各種天體的演化有關,我們大致可以分為三段:宇宙大爆炸,恒星演化,超新星爆炸和中子星合并。 宇宙大爆炸 我們都知道,元素周期表中,氫元素和氦元素是排名最靠前的兩個元素,它們也是宇宙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所有的氫元素和一部分的氦元素幾乎和宇宙同齡。 根據(jù)目前的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在138億年前,發(fā)生了一場大爆炸。這場爆炸是我們這個宇宙的起點,時間、空間、能量、物質就是從這場大爆炸中產生的。 在宇宙大爆炸的早期,溫度特別高,宇宙中主要是高能電磁波,它們之間會互相碰撞和湮滅,然后產生正反粒子,比如:正反質子,正負電子等等。然后,每10億對正反粒子還會發(fā)生湮滅,留下一個正物質粒子,這也是為什么如今的宇宙主要是正物質所主導的原因。 在這之后,宇宙中留下了大量的質子、中子和電子,亂成了一鍋粥,這被稱為等離子態(tài),各種粒子混在一起,連光子都沒有能夠擺脫。由于中子的質量比較大以及只有中子不穩(wěn)定,因此,形成的中子并沒有質子那么多。 到了宇宙大爆炸之后38萬年,宇宙的溫度降到了3000開爾文,這時候光子開始在宇宙中傳播,除此之外,原子結構也得以形成。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可以形成一個氫原子,而兩個質子、兩個個中子和兩個電子可以成一個氦原子。科學家通過理論計算可以得到,氫原子和氦原子的比例是3:1。也就是說,此時宇宙中主要是氫元素和氦元素。那比氦元素的原子敘說更高的元素是從哪里來的呢? 恒星演化 我們都知道,太陽屬于恒星,恒星是宇宙中的燈塔,它們可以源源不斷地向外釋放能量。而它們的能量來源是熱核聚變反應。就像上文說到的,宇宙中主要是氫和氦。因此,恒星的主要構成物質是氫和氦。由于恒星的質量特別大,舉個例子,太陽的質量就占據(jù)了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是太陽系絕對的霸主。 因為恒星的質量超級大,所以恒星的引力特別大,在引力的作用下,恒星的內核會受到巨大的壓力,使得內核呈現(xiàn)等離子態(tài)。在量子隧穿效應和弱力的作用下,氫原子核的熱核聚變反應就可以發(fā)生,這個過程中4個氫原子核參與反應,最終生成氦-4原子核。在整個過程中,有兩條路徑分別稱為質子-質子反應鏈和碳氮氧循環(huán)。(下圖中,圖一就是質子-質子反應鏈,圖二是碳氮氧循環(huán)。) 當恒星內核的氫原子核燒的差不多后,恒星的內核會在引力的作用下極度坍縮,只要質量足夠大,就有可能促發(fā)氦原子核的核聚變反應,生成碳元素和氧元素。太陽就只能進行到這一步最終成為一顆白矮星,然后就會逐漸涼透。 但只要質量足夠大,核聚變反應就可以一直進行下去,一直到鐵元素。這是因為鐵原子核是宇宙中最穩(wěn)定的原子核,結合能最大。說白了就是你要掰開鐵原子核是最難的。這也就使得要促發(fā)鐵原子核的核聚變反應很難。這個過程是一個吸能的過程,也就是說,鐵原子核的核聚變反應非但沒有產生大量能量,相反需要輸入大量的能量。 一般來說,很多恒星的核聚變反應都會停在鐵元素之前,尤其是質量超級大的恒星,在演化的末期,幾乎每一層都會產生大量不同的元素。也就是說,恒星制造了一部分的氦元素以及大量鐵元素以及比鐵元素原子序數(shù)小的元素。因此,恒星也被稱為元素煉丹爐。那么問題來了,比鐵元素元更大的元素是如何產生的呢? 超新星爆炸和中子星合并 雖然鐵原子核的核聚變反應很難進行,但是在宇宙中還是存在一些恒星可以粗發(fā)鐵原子核的核聚變反應。這些恒星的質量一般都大于8倍太陽質量,被稱為特大質量恒星。它們的引力巨大,可以提供促發(fā)鐵原子核的核聚變反應所需要的能量。但鐵原子核的核聚變反應被促發(fā),恒星就會發(fā)生超新星爆炸。 在超新星爆炸過程中,就會產生一些原子序數(shù)高于鐵元素的元素。但是并不是說所有的原子序數(shù)高于鐵元素的元素都是依靠超新星爆炸來產生??茖W家還發(fā)現(xiàn),超新星爆炸之后的恒星有可能會成為一顆中子星或者黑洞。而中子星有極其偶然的機會發(fā)生合并,在合并的過程中,也會產生許多原子序數(shù)特別大的元素,比如:金和銀主要就是在中子星合并過程中產生的。 以上就是元素的主要來源,我們來總結一下: 氫元素和一部分氦元素誕生于宇宙大爆炸的早期; 原子序數(shù)小于等于鐵元素的元素主要是通過恒星內核的核聚變反應得到; 原子序數(shù)大于鐵元素的元素主要是依靠中子星合并得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