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雁門關,半部華夏史,是諸多關隘中為人共識的翹楚 文 /王文海 中國的關隘大約形成于西周時期,至春秋戰(zhàn)國時,各諸侯國相互爭霸,紛紛在各自的國土周圍設置關隘,使得關隘從形制、規(guī)模、數(shù)量上都有了較大的發(fā)展。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后,在北部邊防大規(guī)模修筑長城,設關立卡,首次將長城橫向連貫起來,凸顯出長城的地位。漢代時,出入關隘都要出示木刻的通行證;唐代時,隨著疆域的延展拓深,屯墾戍邊日漸重要,一座座新關隘相繼出現(xiàn);明朝時,為抵御韃靼、瓦剌人的侵擾,耗時100余年,大規(guī)模整合并重建了部分長城,將長城關隘的地位推向最高峰。 中國有三分之二的地形是高原和丘陵,在歷時漫長的軍事爭斗中,依托地形地勢修建了許多關隘,有史料記載的關隘有200多座,保存至今的已寥寥無幾。在這些關隘中,有的特別出名,并有多個被稱為“天下第一關”,如函谷關、潼關、劍門關、武勝關、雁門關、居庸關、山海關、嘉峪關等。另有一些關隘雖然未稱“天下第一關”,但在歷史上也是聲名顯赫,如紫荊關、張家口、殺虎口、井陘關、大散關、仙霞關、友誼關等。 究竟誰稱得起“天下第一關”?筆者認為應該從關隘的歷史悠久度、戰(zhàn)略地位、軍事地位、文化積淀、以及改變歷史進程的意義等諸多方面綜合研判,論及誰是“天下第一關”方為客觀。比如: 函谷關,位于今河南省靈寶市北,素有“萬古為要樞,自古一戰(zhàn)場”之稱,地處“長安古道”,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峽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從《考古通論》記載推測,函谷關在殷商時期就已經(jīng)是一處要塞。戰(zhàn)國時期,魏占函谷關而鎖秦,秦占函谷關而出山東。六國合縱攻秦也全是以函谷關為戰(zhàn)場。這是一座從殷商時期到漢代以前,對中國歷史影響巨大的關隘。 潼關,位于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北臨黃河,南踞山腰。古潼關聲名顯赫,雄視中天障帝京,謂之“人間路止潼關險”,因而獲得了“畿內(nèi)首險,三秦鎮(zhèn)鑰,四鎮(zhèn)咽喉,百二重關”之譽。潼關作為關中的東大門,經(jīng)歷過數(shù)十次大小戰(zhàn)役。從漢代到明代,自關中到中原的要道上,潼關一直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謂是一座“無冕之王”的關隘。 雁門關,位于山西省代縣城北的勾注山上。關隘在戰(zhàn)國時期就已形成,雁門關有中原北方最大、最科學、最完整的“雙關十八隘”軍防體系,是一座古、險、要三絕的關隘。古書《輿圖志》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長期以來被稱之為“三關沖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毖汩T關是歷史上著名的古戰(zhàn)場,中華歷史有文字記載的5000多次戰(zhàn)爭,有近半數(shù)發(fā)生在雁門關附近。即是說,叩開了雁門關,也就同時打開了半部華夏史冊。雁門關從建成之日起,直到明朝前期,在近2000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原政權抵御北部少數(shù)民族最主要的關隘,因其特殊的戰(zhàn)略地位,素來享譽著“天下第一關”的獨尊。 武勝關,位于河南省信陽市雞公山豫鄂兩省交界處,自古被稱為“青分豫楚、氣壓嵩衡,襟扼三江”的一塊風水寶地,也是中國南北方的分水嶺。關南湖北,關北河南,中原兩省,以關為界。自古以來,武勝關即為兵家必爭之地。只要中原逐鹿,準漢兵爭,奪關則武勝,失關則軍敗,屢試不爽。被冠以“關中之關”的稱號。 嘉峪關,位于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南,是明代萬里長城西端主宰,自古為河西第一隘口。明代長城上有兩座關隘曾掛過“天下第一雄關”的匾額,一處是嘉峪關,另一處是居庸關。嘉峪關距今已有647年的歷史,比山海關早建了9年。嘉峪關附近的烽燧、墩臺縱橫交錯,關隘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臺66座。嘉峪關地勢天成,攻防兼?zhèn)洌c附近的長城、城臺、城壕、烽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御體系。嘉峪關經(jīng)過168年的修建,成為萬里長城沿線最為壯觀的關城,同時也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關隘。只因地處西陲,相對戰(zhàn)事較少。 居庸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軍事地理位置非常優(yōu)越,居庸關所處的八達嶺險峻異常,是關山最高處。明朝時期,北京成為都城,居庸關作為京畿第一險要關隘的地位日趨鞏固。明朝中期以后,軍事防御轉移到山海關一帶,居庸關的軍事地位日漸弱化。而自清朝統(tǒng)一中國以后,居庸關的戰(zhàn)略地位更是日益下降。 山海關,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處,因處于山海之間而得此名。它是東北與華北的咽喉要沖,也是萬里長城起點的第一道雄關。明朝《山海關志》記載:“畿內(nèi)之險,惟潼關與山海關為首稱?!闭且驗橛猩胶jP,遼西走廊才得以平靜多年?;侍珮O在位時,對關內(nèi)相繼發(fā)動過5次大規(guī)模的入侵,沒有一次能從山海關進入。當時,山海關是清王朝一道無法逾越的難關。1644年,吳三桂決定降清,山海關關口豁然敞開在清朝鐵騎面前,中華民族的歷史被意外改寫。 劍門關,位于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城北30公里處。它居于大劍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直入云霄,故稱“劍門”,享有“劍門天下險”之譽,亦有“天下第一關”之稱。杜甫在《劍門》詩中寫道:“惟天有設險,劍門天下壯?!崩畎自凇妒竦离y》中寫道:“劍閣崢嶸而崔嵬?!彼赜小按蛳聞﹂T關猶如得四川。”“北有山海關,南有劍門關”之說。歷史上劍門關曾發(fā)生過一百多次戰(zhàn)爭,有十多位帝王蒞臨于此。
綜上所述,在各朝歷代更迭中,這些關隘都發(fā)揮過獨特的作用。函谷關是從殷商時期到東漢在中原腹地最重要的關口,可稱得上當時的天下第一關;潼關是繼函谷關之后,從東漢到明朝在中原地區(qū)東西走向影響最大的關口;雁門關是從戰(zhàn)國時期到明朝前期中國北方最重要的關隘,長期被世人視為“天下第一關”;居庸關是明朝京畿第一關;嘉峪關是明朝以后萬里長城修建規(guī)模第一的雄關;山海關是明朝中期以后最重要的關隘;武勝關是中原腹地南北走向最關鍵的關隘;劍門關可稱得上天下第一險關。 梳理各關隘,解析影響中華歷史的進程,雁門關當是中國古代戰(zhàn)事最頻繁的關隘,它的創(chuàng)建、防御的藝術、著名的戰(zhàn)役、出名的守將、流傳的故事、贊頌的詩詞數(shù)不勝數(shù),趙國大將李牧駐守雁門關、秦朝蒙恬出雁門關北擊匈奴,衛(wèi)青、霍去病、李廣駐守雁門關、王昭君出雁門關和親、唐朝薛仁貴鎮(zhèn)守雁門關、李克用任雁門節(jié)度使、北宋楊家將以雁門關為中心抗衡契丹大遼,楊六郎、佘太君、穆桂英等人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這座形成于戰(zhàn)國時期天下聞名的關隘,軍防體系設計堪稱萬里長城的典范,從建筑學、美學、藝術學上講,都是無雙經(jīng)典。西漢張衡在2000年前就寫下著名的詩篇:“我所思兮在雁門,欲往從之雪雰雰,側身北望涕沾巾?!碧瞥钯R所寫《雁門太守行》中的詩句:“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更為著名。 一部雁門關,半部華夏史。經(jīng)過漫長烽火歲月的浸淫,雁門關已是諸多關隘中為人共識的翹楚,最有資格被稱為“天下第一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