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吃晚飯了還不見福滿叔回來,兒媳婦嘟囔道:“跑哪了,都幾點了還不知道回來,不吃算了!”邊說邊自顧自吃起來。坐在一旁有點癡呆的老太太嘟囔道:“下地干活了,肯定。”兒媳婦回敬道:“這熱死人的天,誰瘋了會去地干活,今天40多度,知道嗎?”老太太嚇了一跳,但仍嘟囔道:“肯定,下地干活了。”兒媳婦大聲嚷道:“去地了,去地了,都幾點了,在地里干什么?”老太太嚇得不敢作聲,但她就是不吃飯,她在等福滿叔回來。沒辦法,一家人出去找他。走到村口遇見幾個乘涼的老人,其中一個說下午碰見過福滿叔,說是要去煙葉地鋤草。他還勸福滿叔天太熱就不要去地了,但福滿叔說:“坐這里不動也是熱,真干起活來就忘了熱了。”一家人急忙往煙葉地去找。地里黑乎乎的,兒子們喊了幾聲爹也沒聽見回聲,正要往回返,小孫子被絆了一跤,仔細一看竟然是爺爺常用的那把镢頭!這下,一家人才感到不妙,兒子掏出手機一照,才發(fā)現(xiàn)父親面朝黃土背朝天趴在地上,像困極了的嬰兒睡著了一般。他們一起呼喚他,可他沒有任何反應(yīng)。小兒子說:“快打120。”大兒子冷靜地說:“算了吧,手腳都涼了,別折騰了。”大兒子屬于特別“孝順懂事”的那種兒子。兒孫們七手八腳把福滿叔抬回了家,他們的心情也許是沉重的吧。等他們給福滿叔脫掉被滿身臭汗浸透了的衣服,擦去臉上沾染的泥巴,洗去手上腳上的泥土,準備換上“新衣服”時,才突然發(fā)現(xiàn)福滿叔的牙齒不見了——是的,福滿叔戴的是假牙,隨著福滿叔的轟然倒地,他的那套假牙也不知蹦到了哪里。大兒子和他自己的孫子又去地里一頓猛找,才在離福滿叔原來躺著的一米開外的地縫里找到了假牙。福滿叔在臨死前是否也試圖找回他的假牙,大家不得而知。兒子拿著那套假牙,心里不知是何感想,反正他沒哭。他的孫子——福滿叔的重孫子倒是哭了。一頓忙碌之后,福滿叔終于穿戴整齊,沒吃晚飯,就躺在了上房的正中央。子女親友們開始哭靈,只有那半癡的老婆子在看到老伴兒躺下之后,笑著說:“憨老頭,這下你可能歇歇了,可能歇歇了,可能歇歇了……”她一遍一遍重復(fù)著,忽然她嚎啕大哭起來,聽聞她的哭聲,在場的鄉(xiāng)鄰們無不唏噓落淚。是呀,福滿叔是該歇歇了。他就像一頭老黃牛,不,他比老黃牛還老黃牛,他這一輩子辛辛苦苦,沒日沒夜,無怨無悔,耕耘在那片他熱愛的土地上,最后又死在了他為之苦耕了一輩子的土地上。他就那樣親吻著大地,悄無聲息的走了。是的,福滿叔是太累了。福滿叔一生養(yǎng)育五男一女六個孩子,他幫他們一個個成家立業(yè)過上了好日子。像所有勤勞善良的中國父母一樣,為了孩子們能過得好一點,他當(dāng)牛做馬,不分白天黑夜奔忙著,即便是雨天雪天不能下地干活,他也要出去找點活干,好給家里多點貼補。他從來不知苦和累,從來沒有休息過,從來沒有麻煩過孩子們,也從來沒有花過孩子們一分錢。兒女相繼成家后,他和老伴兒相依為命,自食其力。這回也只是在一個月前老伴兒得了老年癡呆病之后,老兩口才跟著兒子吃飯。他去收拾煙葉,也是為了讓煙葉長得更旺盛一點,好多賣兩個錢給老伴買藥吃。沒想到他就這樣走了。夜深了,天空里不時傳來老太太凄厲的哭聲......麗梅同學(xué)的《福滿叔》講述了福滿老人去世前后的故事,短短1300余字,讀來讓人心酸唏噓,是難得一見的好文。《福滿叔》文字清新質(zhì)樸、不事雕琢,卻直指人心。故事雖短,卻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文章開門見山就說“福滿叔死了,死在了地里,享年92歲”。“死了”“地里”“92歲”,三個奪人眼球的詞匯在這里串成了一串。“死了”很容易勾起國人好圍觀、不怕事大、喜歡家長里短的好奇心。“92歲”說明福滿叔年事已高。這個年紀本該兒孫滿堂、盡享天倫,就算死也要死在床上??!怎么會在地里?那他去干什么了?他是孤寡老人么?有沒有什么陰謀?……這一段雖短,卻提綱挈領(lǐng)、總攬全局、引人入勝。這有點像我們看新聞報道時常說的那句話:字數(shù)越少,事情越大!第二段類似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鏡頭切換到了晚餐桌前,“該吃晚飯了還不見福滿叔回來”。于是兒媳婦嘟囔,癡呆老伴也嘟囔。這種連續(xù)的嘟囔營造了一種壓抑的氣氛,多少有點“從門到窗戶是七步,從窗戶到門也是七步”(出自伏契克《絞刑架下的報告》第三章《二六七號牢房》)的風(fēng)采。不過兒媳婦的嘟囔是埋怨,埋怨“幾點了還不知道回來”,結(jié)論是“不吃算了”,顯得很決絕。癡呆老伴的嘟囔是真嘟囔,嘟囔著“下地干活了”,結(jié)果是“就是不吃飯”,顯得很無助。這里兩個不同性格、不同家庭地位的人擁有相反的觀點,簡短的對話中蘊含著激烈的交鋒,而以老太太完敗卻自我堅持告終。她們一個年輕一個年老,一個聰明一個癡呆,一個強勢一個無奈,一個“自顧自吃起來”一個“就是不吃”。雖然沒有具體形象的刻畫,但人物鮮明的個性已躍然紙上。對話也很符合人物的特征,尤其是癡呆的老太太。“下地干活了,肯定”和“肯定,下地干活了”兩句不僅把老年人的嘮叨刻畫得清晰明了,還把老太太那種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求人的無奈表達得淋漓盡致。晚餐的結(jié)果是“他還是沒有回來。她還是沒有吃飯。”這里的“他”是福滿叔,這里的“她”是癡呆的老太太福滿嬸。二人都沒有出場,鏡頭里一片死寂。但此處無聲,卻勝過了千言萬語。作者就事論事,貌似不持立場,感情卻回蕩在字里行間,如波濤夜行風(fēng)雨將至。因為“沒有回來”,因為“沒有吃飯”,所以“沒辦法”,只好“一家人出去找”,結(jié)果就印證了老太太的判斷——福滿叔下地了。這是聽路人說的,路人還勸福滿叔“天熱別下地”。這里的“熱”也呼應(yīng)了兒媳婦爭吵時說的那句話“這熱死人的天,誰瘋了會去地干活”。是呀,家里的聰明人認為不會去,無關(guān)的路人認為不應(yīng)該去,但這些人都錯了。家人們找福滿叔找得很馬虎。“兒子們喊了幾聲爹也沒聽見回聲”,于是就要往回返。可見兒子們并不認可路人的話。“正要往回返時,小孫子被絆了一跤”,從而發(fā)現(xiàn)了福滿叔的镢頭,于是找到了福滿叔。大人都發(fā)現(xiàn)不了,卻被跌了一跤的小孩子撞上了,這不是笑話么?雖然還是白描手法,還是沒有一句評論,但作者的好惡已在字里行間奔騰了。至此我們的主人公——福滿叔——閃亮登場了。他“趴在地上,像困極了的嬰兒睡著了一般。”唉,亮相連個正臉都沒有!“困極了的嬰兒”,與其說是對主人公出場造型的描寫,倒不如說是對主人公一生勤勞的高度概括和褒獎!你看,兒媳婦說熱,路人說熱,主人公也知道熱,還偏要下地干活,理由是“干起活來就忘了熱了”。看到這里我已經(jīng)熱淚盈眶了。老天爺怎么這么不長眼!誰不是機緣巧合的萬物靈長,誰不是行走世上的自由精靈,誰不知道屋里涼快樹下乘涼?誰愿意大熱天的撅著屁股拱在煙葉地里?還不都是身不由己!還不都是生活所迫!主人公的形象瞬間就高大起來,雖然沒有正臉,也沒有臺詞,還一動不動!下一個場景該是布置靈堂了吧,但作者一個字都沒提。靈堂什么樣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福滿叔的牙齒不見了”。這不需要大腦,用腳也能想得出來:兒孫們“七手八腳”把福滿叔抬回去,一定費了很多周折吧?因為是“七手八腳”,動作不協(xié)調(diào),費力是肯定的;福滿叔已經(jīng)“手腳都涼了”,那“脫去舊衣”、“換上新衣”也是很麻煩的一件事吧;由于出場是“趴在地上”的,還得給他擦臉擦手擦腳……哎!這次第,怎一個“亂”字了得!可竟然,可竟然找不著福滿叔的假牙了!尋假牙的過程中作者用了“也許是…吧”、“不得而知”、“不知為何”等不確定的詞語來描述福堂叔的兒女們,雖然洋洋灑灑一二百字,卻不及癡呆老太太反復(fù)嘟囔時的“肯定”兩字來得痛快。作者寫了這么多其實只是想問你一句:福滿叔為誰下地?兒孫們?yōu)檎l哭?是誰當(dāng)初草草判定福滿叔“手腳都涼了”?但作者忍住了,就是不說,用“也許是…吧”一類的模糊的詞語繼續(xù)講述著。雖然早已色彩艷麗、沖突強烈了,但還不能算故事的高潮。“沒吃(上)晚飯”的福滿叔已經(jīng)“穿戴整齊”,“躺在了上房的正中央”。沒想到他那“半癡”的老伴卻搶足了戲份!別人都在哭,她卻笑,還“笑著說”。她說的是“憨老頭,這下你可能歇歇了,可能歇歇了,可能歇歇了……”這里的“憨”不是醫(yī)學(xué)意義上的憨,這里的“憨”是老伴對他的昵稱。多少愛戀,多少委屈,多少不舍,都在這一個“憨”字里了。你要知道,說這話的才是一個有點憨的“半癡”的人!這里的“可能”也不是邏輯意義上的可能,這里的“可”是可以的意思,“能”是能夠的意思,這個“可能”大概是老太太獨有的詞匯了。它既是對92歲高齡還下地干活的福滿叔的埋怨,也是對老伴勞作的心疼。你不聽我的話,非要勞動,非要勞動……唉!現(xiàn)在你終于可以不用勞動了,終于可以歇歇了,可我怎么辦???……隨著老太太一遍又一遍的有點神經(jīng)質(zhì)的帶著笑的嘮叨,劇情的高潮終于來了——“忽然她嚎啕大哭起來”!這哭聲是對蒼天的控訴,是對周圍的不滿,是對老伴離去的難以接受,是對自己身世的茫然無助……引來的反響是“在場的鄉(xiāng)鄰們無不唏噓落淚”。唏噓落淚比起嚎啕大哭聲音自然小了許多,但此時無聲勝有聲?。?/span>作者的講述戛然而止,轉(zhuǎn)成大段大段的議論,壓抑許久的感情終于噴薄而出。“是呀”一段是對福滿叔一生勤勞的肯定和褒獎,“是的”一段是對福滿叔為孩子全力付出的贊許和敬仰,作者還把它擴展到“所有勤勞善良的中國父母”,境界得到了極大的升華!什么“比老黃牛還老黃牛”,什么“熱愛的土地”“親吻著大地”,什么“從來不知苦和累”,什么“沒有花過孩子們一分錢”……全是最平直的語言,全是最接地氣的詞匯,明顯有一股黃土的味道,氣貫長虹,直達人心!在老太太凄厲的哭聲中,結(jié)尾一句:“福滿叔一路走好!”前呼后應(yīng),意味深長。福滿叔高大偉岸的影像伴隨著福滿嬸的辛酸無助,再次躍然紙上,并且,永不能抹去!李麗梅,河南省濟源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外語老師,閑暇時喜歡寫寫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小事,反映人世間的美與丑。 李春光,網(wǎng)名有酒無菜,重慶大學(xué)控制工程專業(yè)研究生,現(xiàn)就職于濟源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教師。業(yè)余愛好寫作、旅行、攝影。責(zé)編 | 遠岫 編輯 |王世杰 圖片 | 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時請注明來源 | "大河文學(xué)"(ID:dahelitera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