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說配伍、方劑,須在專業(yè)人士指導下借鑒、應用?。?/p> 本文理論依據:《方劑學》、《簡明中醫(yī)皮膚病學》、《中醫(yī)病因病機學》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作為中醫(yī)人,我對中醫(yī)有堅定的信仰。 我始終認為,雖然中醫(yī)有一些天然的、固有的缺陷 。但是,只要我們揚長避短、善用其長處,它依然是為民造福的利器。甚至在某些方面,它也會強于西醫(yī)。 在這方面,我有一個經典的案例。 案例的主人公,是巴蜀名醫(yī)陳師。為了避免廣告嫌疑,我就不去具體談他的名字了。 有一次,陳師接待一個女患者,87歲高齡了,患有帶狀皰疹。 患病多久了?一年了。 一年來啊,她這個帶狀皰疹是反復發(fā)作,幾乎沒停過。西醫(yī)療法,抗病毒、干擾素、止痛等等方法都用上了,不好使。 無奈之下,她來求中醫(yī)。老太太的心愿就是,只要能不疼,就行。如果一直這么疼下去,她是多一分鐘也不想活了。 刻診,見右側脅肋和后背部位有水泡,簇集。局部有紅斑和色素沉積。疼痛十分劇烈,而且呈刺痛感?;颊呱嗉t苔黃膩,脈弦數(shù),大便干,食欲差??紤]到老人家年事已高,正氣不足,而且邪毒盤踞肌膚達到一年,可謂根深蒂固,所以用內清外散之法,兩相配合。 想到這里,陳師寫了一張配伍。方見—— 龍膽草15克,焦梔子30克,黃芩15克,柴胡15克,車前草30克,澤瀉30克,木通15克,生地黃30克,當歸15克,赤芍30克,川芎15克,荊芥15克,防風15克,羌活15克,白芷15克,細辛3克,薄荷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 結果,2劑之后,患者痛減,5劑之后,皰疹結痂。再服4劑,諸證悉平。 這里頭怎么一回事呢?說起來,是真挺讓中醫(yī)人提氣的。 其實,你翻開任何一本中醫(yī)皮膚病學的教科書,你都會發(fā)現(xiàn),關于這帶狀皰疹,基本上中醫(yī)第一個想到的內服方藥,就是龍膽瀉肝湯。龍膽瀉肝湯,是《醫(yī)方集解》里頭的配伍,原方組成是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木通、當歸、生地、柴胡、生甘草、車前子。它的作用,就是清熱利濕、養(yǎng)陰血。其中,龍膽草清濕熱,黃芩和梔子清熱燥濕,澤瀉、車前和木通利水,使得熱邪有路可退,生地和當歸養(yǎng)陰血,防止清利濕熱之品傷陰。柴胡配黃芩疏肝利膽。 上文中這個老太太,舌紅苔黃膩,脈象數(shù),這顯然是有濕熱的表現(xiàn)。大便干結,是因為濕熱之邪耗傷陰津,影響了津液的輸布。食欲不振,是因為濕熱困阻中焦,令胃氣不降、脾氣不升。中醫(yī)講,濕熱邪毒蘊積皮膚,就是帶狀皰疹的來由。所以清熱利濕,是必由之路了。正因如此,醫(yī)案里頭的配伍,你仔細看,就有龍膽瀉肝湯的影子,把這個濕熱之邪洗一洗。 不過,在這個基礎上,陳師又用了另外的一套辦法。這套辦法,就是外散邪毒。你看,醫(yī)案里剩下的幾味藥,赤芍、川芎、荊芥、防風、羌活、白芷、細辛、薄荷,這是不是川芎茶調散的意思???川芎茶調散,是疏風止痛的。你看這里頭,是不是有很多疏散的、解表的、祛風除濕的藥?它們的藥性,都是往外走的。這就是說,把蘊積在皮膚里的濕熱濁毒給引出來、放出來,達成引邪外出的效果。這樣一來,在里頭清熱利濕,在外頭引邪外出,這樣就起到了不一般的效果。 當然,這也都是基于中醫(yī)思維的解讀。不懂中醫(yī)思維,恐怕就看不懂我說的話。 總而言之吧,通過這樣一番努力,患者的頑疾得愈。這再次體現(xiàn)了中醫(yī)治療此類疾病的優(yōu)勢。這是一般西醫(yī)西藥很難做到的。 我把這個經驗寫出來,供我的讀者參考。時下,受待帶狀皰疹困擾的人不多。但是,這個病毒就潛伏在我們體內。以后,我們的免疫力下降,它就可能冒出來。再加上這病的痛感太難以忍受,所以這個事兒很多人都害怕。我把這個寫出來,就是給大家信心。別看這病折磨人,很可怕,但是中醫(yī)治療它有辦法。我以前介紹過,用王不留行,用海金沙來調治帶狀皰疹,也都是讓大家多知道一些,中醫(yī)應對此法的思路。 好了,就說這么多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