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幾乎每一年的全國“兩會”上,都會有恢復使用繁體字或者部分繁體字進課堂的建議。比如去年“兩會”上,馮小剛等全國政協(xié)委員就建議學校教育重拾一些繁體字。但對于這些建議,也有網友不屑一顧,還有網友調侃:應該引入茴的四種寫法! 雖爭議不休,一些重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教育者已經在行動。已從教40年的李銀軍校長,當過多年語文教師,前后在鹽田區(qū)海濤小學、田東小學、田心小學等校擔任副校長、校長。尤其是在田心小學,李校長大力推進的字理識字教學、經典誦讀、書法教育等,已成為該校特色。李校長本人也先后被評為深圳市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深圳市優(yōu)秀校長。 剛剛從校長任上退休的李銀軍,將繼續(xù)致力于研究、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懊麕熣f”獲得授權,發(fā)表其《漢字簡化與文化傳承》一文,以饗讀者。 《漢字簡化與文化傳承》 文/李銀軍 漢字,有繁體字和簡化字一說,什么是繁體字?什么是簡化字? 繁體字,就是在大陸地區(qū)沒實行簡化漢字之前的文字,我們又叫它未經簡化的標準楷體漢字。 為什么會有簡化字?解放后,為了盡快地消滅文盲,普及文化,提高書寫效率,1964年,由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編印出版了《簡化字總表》,有2234個簡化漢字在中國大陸通用,而港澳臺以及海外華人仍使用未經簡化的楷體漢字。過去,我們相對封閉,與港澳臺聯(lián)系較少,在文字使用上,沒感到有什么問題,現在,我們與港澳臺和海外華人交往非常頻密,就搞到有些尷尬,另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特別是進行字理教學中,我們如果不懂得繁體字是怎樣演變成簡化字的一些科學道理,我們就會在一些問題上束手無策。深圳是與港澳臺交流的前沿,往來頻繁,做好與港澳臺教育的對接,也是我們肩負的重任之一。打通簡化字與繁體字之間的命脈,是我們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舉措。過去,我們不重視文化的傳承,出現了某些斷層,真的,一旦逐步斷層,我們就沒有了文化的根,沒有根的民族,就很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更難說民族的偉大復興。 下面,請大家看一則微信: “漢字簡化后,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厰空空,麵無麥,運無車,導無道,兒無首,飛單翼,有雲無雨,開関無門,鄉(xiāng)里無郎。 可巧的是:魔仍是魔,鬼還是鬼,偷還是偷,騙還是騙,貪還是貪,毒還是毒,黑還是黑,賭還是賭,賊仍是賊!" 誰寫的,有才不?你有什么看法? 那么,漢字簡化,是對還是錯?現在,眾說紛紜,褒貶不一,對于教育工作者,我們沒必要在這些問題糾纏,但我們應該直面現實,去解決這一問題。怎么解決?就是從弄清楚漢字簡化的方式,懂得其中的科學道理,并在自己的教學中有意識的去踐行。 漢字簡化主要有10種方式:草書楷化、古字回改、取局部特征、新造簡體、偏旁類推、歸并簡化、新造符號、音近合并,同音假借、合并并另造新字。其中,草書楷化、古字回收、取局部特征、新造簡體、偏旁類推、歸并簡化、新造符號屬于漢字形體的簡化;音近合并,同音假借、合并并另造新字屬于漢字字數的減少。近年來,有些學者,根據字體演變歷史來考察漢字簡化方式,得出了簡繁對照的基本規(guī)律,極大地促進了簡繁字體的認讀轉換,為糾正現階段簡繁字體使用混亂的情況,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也在文化傳承和傳播上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漢字形體的簡化 漢字形體的改變,自甲骨文時代就開始了,漢字形體演變的主流就是簡化。新中國成了以后文字改革的主要內容就是對漢字形體做出一些簡化。漢字形體的簡化要尊重歷史、尊重習慣等原則,但在我們的簡化過程中,也確實存在實用性、臨時性過度等思想,沒能充分考慮漢字的系統(tǒng)性、科學性以及歷史發(fā)展和長期使用等問題。 (一) 草書楷化 草書楷化是漢字形體簡化的一個重要方式,充分體現了尊重歷史的原則。草書楷化就是取草書寫法,只要其形,舍去不必要的筆劃,并用楷體規(guī)范。歸類于草體楷化的簡化字大部分是獨體字,多取自在民間流傳已久的草書,往往筆劃簡單,易于書寫,因此,很容易被大眾接受。 如“車”,甲骨文是由兩個車輪的象形、車軸的象形和兩個車輪、車軸相交的“十”字構成,是一個象形字,突出了車的特征。在漢字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逐漸簡化成“車”,文字改革中又根據草書的形體進一步楷化為“車”,徹底失去了象形的意味,變成了單純的記號字。 報——報 貝——貝 長——長 總——總 黨——黨 斷——斷 發(fā)——發(fā) 關——關 過——過 壺——壺 舊——舊 劉——劉 樂——樂 農——農 傷——傷 壽——壽 圖——圖 齋——齋 妝——妝 書——書 像這樣草書楷化的總共有88個字。 (二) 古字回改 漢字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同一個音義的漢字會因時代的改變而有筆劃的增減,一個漢字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字形,這就為我們選擇某一個字作為簡化字提供了依據。這類字,因為有歷史上的字形,并且保存了造字理據,所以這類字很受歡迎。 如:網——網 “網”字甲骨文、金文是漁網的象形。籀文和篆文“網”字由網的象形或其省寫和聲符“亡”構成,罔。漢字隸化時又再加意符“糸”,表示網的材質是絲織類。漢字簡化時采用了象形的古字,簡單明了。 從——從 爾——爾 豐——豐 憑——慿 雜——雑 像這樣古字回改的總共有26個字。 (三) 取局部特征 漢字的形體復雜,簡化時將原本筆畫繁多、重復的部件加以省減,或者僅取某部件,使得文字易于書寫。 如:“兒”由“臼”和“人”兩個部件構成?!熬省笔怯變捍箢^并且頭蓋骨封閉不完全的形象,“人”是嬰兒側面的象形,整個字形象地再現了嬰兒最主要的生理特征。漢字簡化時省減了部件“臼”,“人”字則變成了“兒”,從而失去了象形的特征,變成了單純的記號字。 如:“離”字甲骨文由鳥的形象和捕鳥網的象形構成。 愛——愛 産——產 厰——廠 處——處 飛——飛 奪——奪 奮——奮 鞏——鞏 滬——滬 醫(yī)——醫(yī) 像這樣取局部特征的共有90多個字。 (四) 新造簡體 一些經過簡化的漢字,并沒有喪失其表音或表意功能,是因為徹底改變了構字部件,形成了新的表音表意字。如:“襪”,(韤、襪),由“韋(韋)”和“蔑”構成?!绊f”有熟皮子的意思,“蔑”有輕視的含義,整個字的意思是用柔軟的皮子制成的不重要的東西,指襪子。三種字形雖然不同,但意思都沒變,而且都是會意字。還有字,由于筆畫太多,也只好新造簡體。 護——護 響——響 憂——憂 畫(畵)——畫 蠺——蠶 義——義 撃——擊 陸——陸 盧——盧 廰——廳 嵗——歲 衞——衛(wèi) (五) 偏旁類推 漢字簡化方案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偏旁類推。如:“門”,是雙扇門象形,漢字簡化時按照草書楷化形式簡化成“門”,形成記號字,“門”是部首,簡化成“門”部后,共有56個有“門”的字,都寫成“門”了。 還如:“喬”簡化為“喬”,與此相關的字,“橋、僑、嬌、驕、轎”都簡化了。 言——讠 食——饣糸——纟 金——钅 巠—— (六) 歸并簡化 借用一個筆畫少的字代替一個筆畫多的字,是漢字簡化的又一方法。實際上就是把筆畫的多的字并入筆畫少的字,簡化后就成了歸并字,這個字兼有原來兩個字的字義。被歸并的字,多數是同音的,少數是音近的,只有個別字讀音是不同的。 闆——板 纔——才 醜——丑 發(fā)——發(fā) 乾——干 個——個 鬍——胡 驚——驚 靈——靈 蠟——蠟 麺——面 麯——曲 藥——藥 葉——葉 鬱——郁 像這樣歸并簡化的字有102個。 (七) 新造符號 漢字簡化中省減了部分表音表意的部件,這些部件經過訛變或添加,形成了新的符號。這些符號既不表音,也不表意,只是單純的記號。 如:侖——侖,它的意思是把簡冊集中在一起。簡冊集中在一起,要分門別類地放,由此產生出“條理”的意思。簡化后,“人一”省減為“人”,“冊”字草書楷化成“匕”,構成記號字“侖”。 漢字在簡化過程中,將一些漢字表音表意的部件省減,訛變或添加又造成了簡化字中的一個新部件,去對應繁體字中的不同部件,雖然達到了簡化的目的,但不符合造字原理,應該說,這些字,是簡化失敗的字。 以“又”字為例,如: 雞——鷄 難——難 觀——觀 鳳——鳯 對——對 戲——戯 鄧——鄧 圣——聖 漢——漢 二、漢字字數的減少 漢字簡化的另一個途徑就是字數的減少,主要有三種方式。 (一) 音近合并 音近合并就是將不同字形但其音近或音同的兩個字合并,選取筆劃較簡易的字取代筆劃較復雜的字。 如:后——後?!昂蟆弊旨坠俏挠傻箤懙摹叭恕焙汀翱凇睒嫵伞R馑际强谥锌梢园l(fā)出使人頭朝下受刑命令的人,由此產生君主的含義,引申為君主的妻子?!搬帷弊旨坠俏挠伞搬堋?、“幺”、的變體和手形構成?!搬堋弊质堑缆返南笮?,整個字的意思是手領著孩子在路上走。帶孩子的人走得慢,會落在別人的后面,由此產生于“前”相反的含義。兩個字合并后,“後”的字理就在我們的腦子里消失了。 (二) 同音假借 假借是漢字的用字方法。早期的漢字數量有限,新的音義產生后,沒來得及另造新字,往往就用已有的同音或音近字的來代替。在漢字的發(fā)展演變中,被借字的音義往往被后借義所覆蓋,以致于一般的使用者很難知道它們的本來意義了。同音假借使得漢字總體的數量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假借是漢字發(fā)展史上常見的用字方法,常常是將原本各自具備字音、字義的兩種字形的字,以生僻但簡單的字形替代筆畫繁多卻常使用的字形。 如:壞——壊?!皦摹笔恰芭鳌保╬i)的本字,本義是土丘;簡化字以“壞”替代“壊”的本義衰亡、崩潰、倒塌,并取代“壊”的讀音。而“壞”(pi)卻失去了其本音本義了。 同音假借,讓很少使用的生僻字得以重新使用,無需再造新字,減少了漢字的總數;以替代方式讓生僻字直接取代常用字的音義,也減少了漢字的一音多義現象。 (三) 合并并另造新字 兩個音近的漢字合并后,另造一個簡單的字形來身兼這兩個字的音義。 如:歷——曆——歷?!皻v”,甲骨文是由“禾”和腳形的“止”構成?!爸埂北硎拘袆樱麄€字的意思是種莊稼的全過程,由此產生經歷、經過、完全等含義。后來字形加上了“廠”,是山崖、房子的象形,整個字的意思是把莊稼收回家的全過程?!皶选保睦锩娴摹爸埂睘椤叭铡?,“厤”上面部分是表示把糧食收回家,加“日”后,整個字的意思是農事活動與太陽變化之間關系,由此產生了歷法、日歷的含義。這兩個字簡化時,沒有取其一個,而是把兩個字合并并另造了一個新的形聲字:“歷”,“廠”表意,“力”表音。 漢字簡化是大勢所趨。漢字簡化后,單個漢字的筆劃明顯減少,常用漢字的總數也明顯減少,對于解放不久的新中國來說,是必須的。當時人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要實現社會變革和轉型,提升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素質,簡化漢字,應該說功不可沒。簡化漢字在中國大陸推行五十多年,也已深入人心,但我們的語文教學,我們的語文教師,沒有很好地自覺地把“用簡識繁”這一理念予以貫徹,造成了部分漢字文化內涵的割裂,也致使很多人不認識繁體字,不僅看不懂古代的書籍文獻,甚至對傳統(tǒng)文化表現出排斥的心理。長此以往,對一個民族來說,這也是很危險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振興中華,我們任重道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