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喪亂帖》(圖1),紙本,縱28.7cm(另一說26.4cm),8行,62字,行草書,日本皇室藏。 《喪亂帖》篇幅稍次于《蘭亭序》。用筆上,此帖一反被古人奉為科律的“中鋒”,側鋒大量摻入。帖中單字筆畫如橫畫、豎畫、點畫等,不管是首筆還是中途另外起筆,多以側鋒出現(xiàn),尤其是橫畫(無論短橫還是長橫)側鋒出現(xiàn)的比例最高。筆鋒側勢入紙后,迅速下蹲鋪毫,隨即轉(zhuǎn)向,殺紙有力。結構上,《喪亂帖》也是欹側取勢的代表,整幅作品有五分之四的結構取欹側之態(tài),只是程度有別。典型者如首行之“亂”、二行之“荼”、三行之“摧”、四行之“痛當奈何”、五行之“雖”、六行之“深”、七行之“感”、末行之“何”等,不一而足。章法上,《喪亂帖》體現(xiàn)了一種完整的組合形式,有起首、正文、落款(晉人落款常把姓名與正文連為一體,字形大小上也不作分別,尤其是羲、獻父子),行氣處理上不做平勻之勢,除首尾兩行略呈直線式外,中部六行皆有較大程度的偏移,尤其是第四行,起首“痛”字與結尾“何”字的軸線偏離幾乎有一字之距。 《喪亂帖》中的連接方式有實連、搭連和綜合連三種。 (1)實連。四組實連字例皆為連接豎畫,因章法的安排,“痛貫”(圖2)之間的相連較緊,所以過渡線不長?!巴础弊质展P轉(zhuǎn)鋒之后馬上變?yōu)椤柏灐弊值淖挚?,因“貫”字取狹長型(縱向發(fā)展),故連接線左伸不多。三組“奈何”(圖3)一斜兩正。前一組連線弧度稍大,后兩組連線幾乎直過。\ (2)搭連。此帖中搭連形式可分為三種情況:連接點畫,如兩組“羲之”(圖4);連接短橫,如“酷甚”(圖5)、“哀毒”(圖6);連接豎畫,如“痛當”(圖7)、“奔馳”(圖8)等。 其一,連接點畫。第一組“羲之”的“羲”字收筆帶鋒為直下式,故與之對應“之”字的點畫亦取方點式,不作左右伸展。第二組的“羲之”因上字的收筆為斜勢,則“之”字上點取右斜下式。 其二,連接短橫?!翱嵘酢倍值拇钸B亦是經(jīng)典,其上字收筆與下字起筆幾乎達到了筆斷意連的最高境界?!翱帷弊质展P較長,由粗而細變化自然,線條遒勁,“甚”字的起筆卻柔性十足,兩種線性組成了和諧的對立統(tǒng)一。與“酷甚”搭連意識強烈所不同的是,“哀毒”二字斷開明顯,主要通過“毒”字起筆的鋒向表達呼應。 其三,連接豎畫?!巴串敗钡拇钸B境界與“酷甚”相當?!巴础弊值那鞍氩糠钟霉P方厚,多斷勢,通過收筆細小的圓弧線構成對比。為了彼此照應,“當”字首筆的用意在于承接上字的呼應線,似有一種漫不經(jīng)心的感覺。通過其后的連續(xù)使轉(zhuǎn)造成氣息的流貫。另外,“當”字的疏密開合也使其具備極強的表現(xiàn)力。與“痛當”宛若飄帶的連貫所不同的是,“奔”字短小而疾促的收筆很有斬釘截鐵的意味。于是只能通過線條走向的暗示和“馳”字豎畫起筆所留存的痕跡表現(xiàn)彼此聯(lián)系。 (3)綜合連。兩組綜合連形式不一,“深奈何”(圖9)三字為實連組合,“哽不知”(圖10)為搭連和實連的組合。“深奈何”的兩條連接線亦有不同,“深奈”二字為外轉(zhuǎn)弧形,且向右撐開的空間較大,富于張力;“奈何”則為直線型,“奈”字收筆轉(zhuǎn)向后,即左下直行,兩條連接線一弧一直,避免重復?!斑觳恢敝械摹斑觳弧睘榇钸B,“哽”字收筆帶鋒與“不”字搭鋒起筆的連接線在長短、粗細的比例分配上分量相當。“不知”則為標準的實線連,“不”字收筆外展較多,這點與前一組的“深奈”的連接異曲同工。 劉濤根據(jù)此帖書風與《十七帖》距離較大,認為可能是王羲之50歲(永和八年)左右所寫。韓玉濤《王羲之〈喪亂帖〉考評》一文,說此帖不可及處有四:第一,這本身就是一篇優(yōu)秀的雜文;第二,此帖字勢雄強,是右軍真面目,是真正的右軍風骨;第三,《喪亂帖》兼?zhèn)湫蹚姾蛻K淡之美;第四,此帖表現(xiàn)了由行入草的完整的過程。因此,《喪亂帖》是一件難得的珍品,是王羲之最有代表性的末年之作,遠勝《神龍?zhí)m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