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哲理】 古人的智慧總結: 為人處事的“六戒”“八慎” 六戒、八慎體現古人為人處事的智慧,六戒出自曾國藩,而八慎是儒家文化的總結,這2個古訓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像六戒中有戒獨利,八慎中有慎獨,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如果不戒獨利,那只有自己獲利的事,永遠是不長久的。 人生“六戒” 一戒:戒久利,戒眾爭 “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span> 人生沒有一本萬利的事情,更沒有能長久獲利的事,凡事見好就收。久利只是一種幌子,引發(fā)人們的貪心,使其步入陷阱,萬劫不復。 孔子說過“危邦不入,亂邦不居”,眾爭之地其實充滿危險與禍亂,易招是非。況且眾爭之下,得到的利益也不過是瑣碎。 二戒:戒棄美,戒忘恩 “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span> 《資治通鑒》中有這么一個故事:子思向衛(wèi)侯推薦茍變,衛(wèi)侯知道茍變是一個難得的將才,卻因他吃了百姓的兩個小雞蛋,便不打算任用他。只因一點小過錯就要放棄一個人才,這不是很愚蠢嗎? 對于恩怨,我們不能因小怨忘大恩。滴水之恩,尚能涌泉相報,一點小怨,更應用寬容之心去忘懷。 三戒:戒說短,戒夸長 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夸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揭露別人的短處與夸耀自己的長處,本質都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優(yōu)勢,惡意貶低別人。這種行為是心胸狹隘的體現,在人際中最易遭人記恨。 魯迅說過:“我的確時時刻刻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自己。”真正的智者總是從自身尋找問題根源,正如孔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改正,而非貶低他人來尋求對自我的安慰。 四戒:戒獨利,戒眾謀 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可見利益是人之向往。但獨占利益者通常會成為眾矢之的,所以曹操寧可操縱一個傀儡皇上也不稱帝,就是不愿陷入困境,被多方勢力打壓。 謀劃事情則貴在迅速做出決策,商議的人太多,既會動搖決策的誕生,也有泄露秘密的擔憂。 五戒:戒懶惰,戒狂傲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span> 大多數人一輩子平庸,只因懶惰。梅蘭芳最初也資質平庸,但他不甘于此,勤學苦練,終成一代宗師。 庸人敗于懶惰,天才卻輸于狂傲。李自成勇猛有才略,起義稱王,卻因勝利滋生驕傲,最終慘敗。 六戒:戒恃才,戒逆勢 “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span> 對于辦大事的人而言,開闊的眼界與豐富的閱歷是主要,才華是次要。正如劉邦,自稱治國不如蕭何,出謀劃策不如張良,帶兵打仗不如韓信,卻能高瞻遠矚,并網羅他們?yōu)樽约核?,從而成就一番霸業(yè)。 而成就大事,除卻人謀,還看天意。我們盡最大的努力,順應時勢而為,即使失敗,也別怨天尤人。 人生“八慎” 一慎:慎言 俗話說,“慎言以養(yǎng)其德,節(jié)食以養(yǎng)其體”“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禍從口出,患從口入”……無不體現“慎言”的智慧和“口無遮攔”的后果。 二慎:慎行 慎行是一種風度,也是一種瀟灑和坦蕩。 “行謹則能堅其志,言謹則能崇其德”“言必信,行必果”,“慎行”無疑體現的是一個人自強不息的意志,懂得“慎行”的人肯定志存高遠。 三慎:慎微 “慎微”不是小器之人的行為體現,而是不忽視細節(jié),是對事物的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 《老子》:“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痹谝欢l件下,細節(jié)往往決定成敗,圖大者,當謹于微。 四慎:慎獨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誘惑無處不在,慎獨,是面對美色的坐懷不亂,是面對金錢以不貪為寶,是面對不義之財以不占為本。 五慎:慎欲 古人云:“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欲雖不可去,求可節(jié)也?!?/span> 在追求個人欲望的過程中,應該時常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不做欲望的奴隸。 正如老子所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span> 六慎:慎友 真正的朋友是一面鏡子,照照鏡子,就可以明白自己的缺點;真正的朋友也是一本書,翻翻書頁,就可以學有所悟、學有所獲。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中最大的悲哀莫過于交友不慎,所以,交友一定要謹慎! 七慎:慎初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問題,善與惡只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遙。 邁出第一步都是艱難的,一旦邁出惡的一步,最可能的結果是走向惡的深淵。 八慎:慎終 《老子》中言:“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意思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能始終如一,持之以恒,到最后還像開始的時,那么嚴格要求自己,那么他的一生就很平安,沒有敗事可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