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陶像(清康熙24年繪制) ▌管弦 百家姓,李。 李的本義,是指李子樹和李子。李子樹,是薔薇科李屬落葉小喬木;李子,則是其果實。 李姓,就來源于李子。那飽滿、圓潤、玲瓏的果兒帶來的實用價值,讓李姓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鋪陳而去。 李姓人數(shù)眾多,長期在“百家姓”排名中位列第一。 漢代石像中的皋陶治獄圖 指樹為姓 俗世味兒, 裹在“嘉慶子”里 當李子在清風中盈盈淺笑的時候,是不是知道自己曾救人于饑餓和危難之中、還成為了人類的一個姓氏呢? 那是在殷商時期,掌管司法的長官(即理官)理徵,因?qū)覍蚁蛏碳q王直言進諫,而為商紂王不容,終遭亡身之禍并被株連九族。在大軍出動抓捕理徵家人之前,有位與理徵交好的官員將消息悄悄告訴了理徵家人。理徵的妻子契和氏便帶著兒子理利貞外逃。逃到距離殷都比較遠的伊侯之墟的時候,追兵一時半會兒無法趕來,暫時獲得了安全,而疲憊、饑渴的感覺卻讓他們舉步維艱。無計可施之時,契和氏忽然發(fā)現(xiàn)前方有一株枝繁葉茂、果實累累的李子樹,便帶著理利貞來到樹下,摘下李子吃了個飽,還隨身攜帶了很多李子繼續(xù)趕路,一直逃到苦縣(音gǔ,今河南鹿邑縣)才算相對安定下來。畏于商紂王的追殺,理利貞決定隱瞞身世,更改姓氏,想到救命的李子,就將理姓改為李姓。李姓就此誕生,這也是李姓的“指樹為姓”之說。 李子,就這樣酸酸甜甜地融進李姓中。其實,李子是不可多食的,中國歷代醫(yī)家陸續(xù)匯集而成的醫(yī)藥學著作《名醫(yī)別錄》將她列為下品,下品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可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疾。宋代醫(yī)藥學家大明說:“多食令人臚脹,發(fā)虛熱?!迸F脹即腹脹,“腹前曰臚”。而且“其苦澀者不可食。不沉水者,有毒,不可食。”當然,逃難中的契和氏與理利貞是沒法講究這些的,饑渴之極,只得狂吃,酸甜苦澀的都吃了,也許沒洗就吃下,也不會去試是不是沉水的。保命要緊,哪里還顧得上毒副作用?顧得上講究?講究,是屬于生活優(yōu)渥之時。 李子,便成為特別務實的果實。因為與吃這種最基本的需求密切相關,李子也慢慢沉淀出樸素的煙火氣,看看它的常用別名嘉慶子,便會覺得濃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嘉慶子是以古代一家叫做“嘉慶坊”的店鋪來命名的。嘉慶坊賣出的李子都味道好,還善于把新鮮李子加工成味道不錯的干李。唐代史學家韋述的《兩京記》清楚地記載了嘉慶子的來歷:“東都嘉慶坊有美李,人稱為嘉慶子。久之稱謂既熟,不復知其所自矣。”滿滿的普通的俗世味兒,裹在嘉慶子里。 普通,正是理徵之子理利貞的要求,普通才能掩人耳目。理利貞想掩蓋的,不僅僅是出身,還有血緣,他最要隱瞞的是整個家族的始祖,即與堯、舜、禹齊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為中國司法鼻祖的皋陶。 皋陶(公元前2220年-公元前2113年),是上古時期東夷部落首領,在堯、舜、禹帝時期任理官,也稱大理,負責氏族政權的刑罰、監(jiān)獄、法治等,堯、舜、禹時期的重大經(jīng)濟、政治、文化措施大多是皋陶謀劃的。皋陶被禹選為繼承人,可惜他先于禹去世,未能繼位?,F(xiàn)代人常常可以在影視劇里看到的大理寺,即和大理有關,南北朝時期的北齊開始,將“最高人民法院”設為大理寺。 皋陶的后代,歷經(jīng)虞、夏、商,二十六世均為理官。按照古人以官為姓氏的習慣,皋陶及其子孫均為理姓。理徵的理姓也是由理官之職而來的,其理官之位亦屬世襲。因此,皋陶是理姓、李姓的血緣始祖。 本來耀眼的出身,到了理利貞這兒,只能變成虛無。 幸虧有李子,經(jīng)年不變,以樸實的模樣,保全了這份“理”。 清早期獬豸紋刺繡補子 “理”祖皋陶 “法”字包含著神獸的風采 “理”之于皋陶,是非常相宜的。 皋陶認為治天下須慎修其身,遵循天道、自然之理,強調(diào)知人、安民、愛民,講究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制律簡明扼要。對于有過錯的人,他都要先曉之以理,對不聽教化者,再繩之以法,且司法公正,執(zhí)法公平。他主張德治與法治結合,“法治”輔助“德治”。他在各個領域中體現(xiàn)的思想和業(yè)績,形成了中國上古時期的文化體系:皋陶文化。 皋陶文化主導著華夏民族的發(fā)展,推動了社會文明的進步,為國家的產(chǎn)生打下了基礎。堯舜禹時代即邁進了“早期國家階段”。隨后,夏王朝應運而生。皋陶的思想被孔子繼承和發(fā)揚光大,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王朝治國基礎理論。 傳說皋陶還使用一種叫獬(xiè)豸(zhì)的獨角獸來斷獄。獬豸是古代傳說中一種形如牛、羊、鹿、麟之類的神獸,青毛獨角,體態(tài)剛健,極有靈性。東漢學者楊孚的《異物志》這樣為獬豸釋名:“性別曲直。見人斗,觸不直者;聞人爭,咋不正者?!薄罢Α?zé)為咬、啃之意。獬豸能明辨善惡是非,見到有人相斗,會用角觸理曲之人;聽到有人相爭,會用嘴咬有錯的一方。皋陶判決有疑時,便將獬豸放出來斷案。史書上說皋陶為大理時,天下無虐刑、無冤獄。 獬豸由此成為法的化身,受到歷朝歷代的推崇。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楚文王制出了獬豸冠,即有獬豸角之裝飾的帽子,又稱法冠、鐵冠。東漢時期,皋陶像與獬豸圖是衙門中不可缺少的飾品。清代時,監(jiān)察司法官員都一律戴獬豸冠,穿前后皆繡有獬豸圖樣的補服。因獬豸冠一直為執(zhí)法官吏所戴,執(zhí)法官吏也被直接稱為獬豸冠。 世上是否真有獬豸這種動物,也不好說。但古人對獬豸的敬重和崇拜卻是極其深厚的,他們還以良苦用心和豐富的想象力,借助文字把這份理念傳承下來。現(xiàn)代的“法”字,就源于獬豸,并深刻地包含著獬豸的風采。法的古字為“灋”(fǎ),最早見于西周金文,字形由“氵(水)”“廌(zhì)”“去”三部分組成,“水”代表執(zhí)法公平如水,“廌”是獬豸,代表法律,“去”的構形說法不一,一般采用東漢經(jīng)學家許慎的說法,意為除掉壞人。由是,“灋”的意義真美:應該對任何人公平如水,如遇不平,就應該堅決除掉。 后來,雖然出于方便書寫和記憶的需要,“廌”從“灋”中隱去,簡化為“法”了,但是,作為深層次的民族審美心理的反映,獬豸的意義從未消失,依然代表著人們對清正、純凈、明亮的向往和追求。 這其實也深深地折射著世界民族的文化和智慧。那些心理陰暗、一肚子詭計、滿腦子陰謀的人,是因為智力不夠。盡管存在著個體差異,但是在整體上,足夠聰明的、進化得更好的人群,通常會傾向于選擇公平、正義,更容易具有坦誠、善良的品質(zhì)。 李子,也懂得這個理。當然,皋陶不會想到,自己的后裔會有如此遭遇,以至于必須依靠李子,才能延續(xù)下去。而依靠李子存活的李利貞也不會想到,以他為始祖的李姓,會壯大起來,像李子一樣,漫山遍野。 保全了“理”的李子,也成就了“李”。 開枝散“李” 唐朝盛行改姓之風 李子,不僅處處有,還品種繁多,品目繁雜。 明代醫(yī)藥學家李時珍說:“李,綠葉白花,樹能耐久,其種近百。其子大者如懷如卵,小者如彈如櫻。其味有甘、酸、苦、澀數(shù)種。其色有青、綠、紫、朱、黃、赤、縹綺、胭脂、青皮、紫灰之珠。其形有牛心、馬肝、柰李、杏李、水李、離核、合核、無核、匾縫之異。其產(chǎn)有武陵、房陵諸李。早則麥李、御李,四月熟。遲則晚李、冬李,十月、十一月熟。又有季春李,冬花春實也?!?/p> 李姓,也像李子一樣。成年后的李利貞在苦縣成家并生兒育女,后來又帶著整個家族遷徙到隴西(今甘肅省東南部),李姓在那里開始擴散。西漢時期人稱“飛將軍”的李廣,就出自隴西李氏。不過那個時候,他們還只是個武將世家,社會地位相對較低。直到東晉十六國,天下陷入亂世,隴西李氏趁亂崛起,尤其是從李廣的十四世孫李弇那一代起開始學習儒學,李氏地位才迅速上升,到北魏時已經(jīng)成為可以影響中土的豪門大族。特別是李弇的十世孫李淵成為大唐帝國的開國皇帝之時,李姓就越來越多了。 李淵和他的繼任者們?nèi)砸愿尢諡槔钍鲜甲?,唐玄宗天寶二年(公?43年),追封皋陶為“德明皇帝”,即“大唐德明皇帝”,他們讓李姓數(shù)量猛增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賜姓。據(jù)南宋學者羅泌撰寫的《路史》記載,徐氏、邴氏、安氏、杜氏、胡氏、弘氏、郭氏、麻氏、鮮于氏、張氏、阿布氏、阿跌氏、舍利氏、董氏、羅氏、朱邪氏,皆因立功而被賜“李”姓。 賜姓,是帝王對人才的賞賜和籠絡,帝王也常常因此而得到穩(wěn)固江山等方面的豐厚回報。李淵第一次賜姓是在他剛剛登基為帝的武德元年,獲此榮寵的人本名徐世勣,后為李世勣、李勣。李勣早年投身隋末起義軍瓦崗軍,在李淵稱帝后隨首領李密降唐,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李勣還兼通醫(yī)學,參與編纂了世界上最早出現(xiàn)的藥典《唐本草》,并自撰《脈經(jīng)》一卷,今已佚。 李勣沒有辜負李淵。在李勣這兒,李淵是成功的。但李淵也有不成功的例子:武德三年,被李淵賜姓的劉季真,就反復無常、并不感恩。劉季真之父劉龍兒在隋末戰(zhàn)亂中擁兵稱王。劉龍兒死后,劉季真依靠突厥的力量,侵擾唐朝邊疆,被李淵打敗而降。李淵除了賜他李姓之外,還將他任為石州總管、封為彭山郡王。但劉季真很快又伙同隋末軍閥劉武周等人反對唐朝,兵敗后投奔隋將高滿政,不久被殺。 可見,賜姓也有風險。而大規(guī)模賜姓,還是成為李氏宗族龐大的轉(zhuǎn)折點。改姓之風的盛行,更讓李姓如雨后春筍,不斷冒出。唐末詩人溫庭筠說:“自從令狐楚入相,天下諸胡都改姓令狐。嗚呼·宰相之勢不過10年,而人竟改姓附之。況堂堂一統(tǒng)天子,300年之久,其冒附不知幾百千萬矣。” 溫庭筠這并無贊賞之意的感嘆,也道出一個事實,即李氏宗族對大量異姓的吸收,是百家姓中其他姓氏所不能及的。也許,既繁衍生息,又廣納他姓,不斷存良去莠,汲取各個姓氏的優(yōu)勢和活力,是唐朝昌盛和繁榮的原因之一吧。 這或許也像了李子,小小的它,不也包含了苦、酸、平、甘、香、微溫、微寒等諸多性味,甚至還帶著那么一些微微的毒,才口味獨特么? 李子,要的就是這個理兒呀。 |
|
來自: 小手空空 > 《1,文 史?!?/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