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朋友都知道,明治維新之前,日本有兩個既合作又對立的階層。他們的代表分別是皇室與幕府。理論上,幕府將軍是天皇的臣子,實際上,幕府將軍是天皇的老大。朝廷有公卿,地方有大名。在幕末腥風(fēng)血雨中,他們分成數(shù)派,并在戊辰戰(zhàn)爭中來了個總對決。最終,天皇一派勝,開始了明治維新,武士成為士族,而在他們之上,還有皇族(本圖)與華族。那么,華族是哪些人組成的呢? 2 其一是朝廷公卿;其二是幕府及藩主;其三則是在幕末波譎云詭中,憑借自己的能力變成人生贏家的底層武士甚至是平民們。比如,伊藤博文、西鄉(xiāng)隆盛等。他們享有很多特權(quán)。(本圖前排左六是德川幕府末任將軍德川慶喜) 3 經(jīng)濟方面,華族財產(chǎn)不許買賣,成立華族銀行,幫他們理財。政治方面,到了一定年歲,便能在貴族院謀得一個席位;至于各種榮典,當然也少不了。教育方面,也有特權(quán)。 4 專門給華族建了“學(xué)習(xí)院”,后來又有華族女學(xué)校。成績中等,便可入東京帝國大學(xué);差一點的,就入京都帝國大學(xué)。平民家的孩子要考上這些大學(xué),則是比登天還難。然而,在幾十年的歷史風(fēng)雨中,很多家庭照樣沒落了。到了投降后,1947年,華族被整體廢除。這過程,還有點搞笑。 5 《擁抱戰(zhàn)敗》一書說,當時社會黨提議立即廢除華族制,獲得了國會通過。反而是盟軍司令部,卻覺得,只要不再給他們新加特權(quán)就可以了。華族被廢之后,盤根錯節(jié)的關(guān)系還在。何況,在最后一次以貴族身份覲見天皇時,裕仁勉勵他們,不要給祖宗丟臉啊。于是,他們再次聯(lián)絡(luò)起來,重建了華族會館,不過不再叫這個名字,而以它所在地霞關(guān)為名,稱為霞會館。 6 1968年,他們建了一棟34層的大廈,成為當時日本第一高樓。霞公館頗為神秘,會員極少,全日本不過幾百人。他們主要替舊貴族家庭舉辦婚禮等各種儀式,也進行一些慈善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