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 READ 在襄城縣縣城以南1.5公里處,有座首山,乾明寺位于首山西北方。該寺坐南朝北,全國罕見。 01 【背景溯源】 隋煬帝手書乾明寺寺名 首山以紅石著稱,雖然海拔不高,但名氣很大,為800里伏牛山之首,故名首山。相傳,當年黃帝鑄鼎煉丹,曾在此山采銅。
首山山頂有座千年古寺。傳統(tǒng)文化以八卦對八方,西北方屬乾。乾明寺位于首山西北方,故名乾明寺。 乾明寺坐南朝北,全國罕見,選址也非常獨特——南面是首山,北面是汝水,故又稱背影寺。 乾明寺是佛教天臺宗智者大師在中原地區(qū)建立的第一座禪林,始建于隋朝初年,寺名為隋煬帝親筆手書。后幾經(jīng)擴建,唐宋時期,乾明寺達到鼎盛。
據(jù)碑文記載,鼎盛時期的乾明寺南至首山山頂,北到汝河岸邊,九重殿閣金碧輝煌,綿延1.5公里有余。其主體建筑占地10萬平方米左右,主要殿堂連同住室和其他用房共900多間。 乾明寺元初曾遭兵焚,明代恢復重建,后又歷經(jīng)修繕,其規(guī)模在中原地區(qū)最大,號稱“中州第一禪林”,現(xiàn)存主要建筑有照壁、天王殿、中佛殿、禪堂、方丈室、知客房等58間。乾明寺西側原有磚塔370余座,后因多種原因,磚塔被毀,現(xiàn)只剩宋、元、明、清歷代所建72座磚塔遺跡。
1963年,乾明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后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2 【考古發(fā)現(xiàn)】 “中州第一禪林”絕非浪得虛名 史料顯示,乾明寺寺前照壁、汝河岸邊的兩樂亭、寺后首山上的文峰塔與城內(nèi)文廟內(nèi)原有的泮池、墨香井相互呼應,取“以高壟為硯、汝水為池、山塔為筆,納山川之靈秀,興文風而出俊才”之意。
明嘉靖年間,時任許州知州的邵寶曾題詩曰:“峰有煙霧澗有泉,此中佳境是天然。山傾西北翻稱首,寺背東南卻號乾。三里到城如隔世,八年為郡幾參禪。題詩不盡登臨興,分付淄流莫相傳?!?/p> 乾明寺山門外的照壁是省內(nèi)保存不多的明代照壁之一,于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建,長12.93米,高4.66米,厚0.73米,上嵌青磚浮雕,正面為《黃帝首山采銅圖》,記載了“黃帝采首山之銅,鑄九鼎以定天下”的傳說。其背面為《七圣迷徑圖》,記載了“軒轅帝與方明、昌寓、張若、詡朋、昆閽、滑稽七位圣賢,前去具茨山拜見圣賢大隗,問計安天下”的傳說。 照壁兩面各有一副對聯(lián):“錦屏華麗漫沾天澤無疆,古剎崔巍大壯地靈攸萃”,“梵林明媚儲萬江之精英,山勢嵯峨壯一方之勝概”。對聯(lián)文字意境高遠,字體遒勁飄逸。
整座照壁古樸端莊,渾實厚重,磚雕精湛,圖案傳神,被譽為“天下第一壁”,是乾明寺的鎮(zhèn)寺之寶。 乾明寺山門前有牌坊,山門內(nèi)有天王寶殿一座,正面門楣上有一塊青石匾,上書“中州第一禪林”。 天王寶殿旁邊有鐘、鼓二樓相應而立,鐘樓上有一口數(shù)百斤重的大鐵鐘,拂曉鐘鳴,聲聞數(shù)里。明代,“乾明曉鐘”為襄城八景之一。為此,明代戶部尚書李敏作詩:“南山佳氣藹氤氳,蕭寺疏鐘隔岸聞。一擊喚回滄海日,數(shù)聲敲破碧天云。音傳小殿星初落,響徹春潮曙未分。正是幽人殘夢覺,滿窗梅月亂紛紛。”
乾明寺還有中佛殿等幾座古建筑,及幾株郁郁蔥蔥的金絲蝴蝶樹和千年銀杏樹。中佛殿是乾明寺現(xiàn)存最早的建筑,飛檐凌空,檐角展翅,殿頂有綠色琉璃瓦覆蓋,14根立柱傲然挺立。 寺南首山山頂上便是聞名遐邇的文峰寶塔,整體布局嚴正,氣勢磅礴。 2011年年初,襄城縣啟動了乾明寺照壁維修工程,當年6月18日竣工。著名史學家羅哲文為照壁碑題詞。 此前,襄城縣已對乾明寺進行保護性開發(fā),維修了三圣殿、彌勒殿,修建了方丈閣及寮房30多間。山門外,還建有仿古石牌坊和紅石鋪成的道路。
2012年,《襄城縣乾明寺保護規(guī)劃》獲省文物局批準。 按照規(guī)劃,襄城縣要以乾明寺為中心,將柏寧崗、紫云書院等連在一起,形成襄城縣獨有的人文景觀。 03 【文物故事】 寺后文峰塔正緊鑼密鼓地復建 據(jù)位于乾明寺山門處的寺門村村民王玉山等人介紹,位于首山山頂?shù)奈姆逅?,原來是用山上紅石修建的寶塔。自古以來,襄城文風鼎盛,人才輩出,故有此塔。 《襄城縣志資料纂編》記載,明朝中期,襄城籍人李敏、辛自修、姚繼可先后在朝中出任戶部、刑部、工部尚書,占朝廷六部之半,被譽為“襄半朝”。
據(jù)統(tǒng)計,明朝時襄城縣共有李敏、辛自修、姚繼可、許廓、世家寶、古起都、張鶴鳴等7位重臣,50多位進士,137位舉人在朝和各地為官。 首山是襄城縣歷史名山,不少達官貴人、名人雅士在此吟誦詩篇。時光變遷,現(xiàn)留于寺中的詩詞僅有11首,多為詩詞碑刻,行、草書體。 遺憾的是,由于年深日久,原來的文峰石塔已不復存在。2016年年底,襄城首山文峰塔復建工程開工。
在現(xiàn)場施工的陜西省古建筑集團有限公司職工吳根明說,襄城首山文峰塔復建工程基本上是在原址上建設的,由北京建工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的新建文峰塔為七層,高66米,總建筑面積達1610米。它和乾明寺遙相呼應,將成為當?shù)匦碌貥恕?/p> 訪古連連看 乾明寺廟會為何稱首山風箏會? 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五,襄城縣都要在乾明寺旁舉辦盛大的風箏節(jié),人們帶著各式各樣的風箏從四面八方匯聚于此。 襄城風箏節(jié)來源于首山風箏會。首山風箏會是乾明寺佛教文化與民間藝術相結合的產(chǎn)物,興起于唐初,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和乾明寺相伴相生。農(nóng)歷二月,大地回春,正是放風箏的好時節(jié)。很多人趕完廟會后,選擇平緩坡地放風箏,遂漸成習俗。乾明寺廟會也就有了“首山風箏會”的雅稱。 本文原載于《許昌晨報·訪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