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 嚴勇、音頻 / 張佳
仁義之人就光榮,不仁之人就恥辱。 “性善”是孟子的中心思想?!叭收眲t是孟子的政治核心主張。孟子這里所說的“仁”,其意義包含至少有四點:性善是為仁;從仁愛到仁政;民本是為仁;王道是為仁。第一點,性善是為仁。就是孟子認為人生來是善良的: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民之歸仁,猶水之就下。由此可推知,性善與歸仁是一致的。人心向善,自然歸仁。仁義之人,內心一定善良,也是最光榮的人;相反不仁之人,內心則是邪惡的,是要引以為恥的。第二點,從“仁愛”到“仁政”。仁愛僅僅是停留在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仁政卻上升到治理國家的高度。不管是仁愛之人,還是實施仁政之人,都是光榮的;相反,如果是不仁之人,實行暴政,則是恥辱的。第三點,民本是為仁。以人民為本,以人民利益至上的人,即是仁義之人,是光榮的;相反,以魚肉百姓,欺壓百姓為樂的不仁之人,是恥辱的。第四點,王道是為仁。王者施行王道,則王者是光榮的;相反,王者不施王道,則是恥辱的。孟子從個人到君王,對于實行仁義和仁政之人給與了高度肯定和贊揚。孟子在這句話之后,繼續(xù)解釋道:現(xiàn)在的人既厭惡恥辱卻又居于不仁的境地,這就好像既厭惡潮濕卻又居于低洼的地方一樣。假如真的厭惡恥辱,那最好是以仁德為貴,尊敬讀書人,使有賢德的人處于一定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擔任一定的職務。并且趁國家無內憂外患的時候修明政治法律制度。這樣做了即使是大國也會畏懼你。并引用《詩經(jīng)》里的詩句說:趁著天晴沒陰雨,剝些桑樹根上皮,補好窗子和門戶。現(xiàn)在你們下面人,有誰還敢欺侮我?以此來說明“仁者無敵”的道理。遇見是緣,點亮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