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照片的時候,我會更偏愛那些久遠一些的。一張張翻過去,能喚醒我一段珍貴的回憶。就如同我喜歡那些不甚出名,偏安一隅的小小古城。 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沒有喧嘩吵鬧、音樂聲震天的商業(yè)街,有的只是斑駁的建筑、地道的美食和閑適的生活。 每每走過飽經歲月洗禮的街巷,我都會深深感動。 細細數來,中國的古城有一百多個,每一個都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和革命意義。 去過一些,真正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讓我愛上的并不多。 漳州古城,是其中之一。 沿著古城的中軸線,可以走到香港路,這里也叫南市街。清末至民國初期,這里是漳州南部的主要商業(yè)街,商貿云集、十分繁華。 遠遠地就能看到兩座宏偉的明代石牌坊尤為矚目,在周圍的紅色建筑襯托下,它們好似頂天立地一般。“尚書探花”和“三世宰貳”的題書,則象征著舊時漳州人對知識的尊重與渴求。 細細看來,這精湛的雕工與手藝,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不逞多讓。難怪這兩座石牌坊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了。 作為一種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騎樓這種建筑形式連接各家店屋的腳基,使之成為連續(xù)的走廊,從街道的一端可以一直通到另一端。 在寸土寸金的商業(yè)街香港路上,有一個非常神秘的景點——伽藍廟。聽到這個名字就想起周杰倫的《煙花易冷》有沒有? 為什么說它神秘呢? 一是因為這座小巷頂上的廟宇是全國最小的廟宇,面積只有3平方米,幾乎只能容納一個人轉身。但別看伽藍廟小,卻樣樣俱全,里面供奉的伽藍圣王像,日日香火繚繞。 二是因為,伽藍廟顯然已經存在了數百年,卻沒有人能說清這座廟何時興建,有何來歷。 除了香港路,還有一條臺灣路,曾經也是漳州古城商業(yè)鬧市的主體。 街邊都是一兩層的小樓,有些已經很破舊了。但一代代把店鋪傳下來的漳州人們,還沒有放棄,仍然在賣著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小店里,擠擠的貨品充滿了舊時的感覺。 臺灣路的東段和香港路一樣,是騎樓式的店面,但到中段和西段的建筑風格就變了。 中段是中西合璧式的建筑,洋溢著熱烈的南洋風情;西段則是閩南風格的民居,更安靜些。 走過家家戶戶,倍感親切。勤勞的漳州人,憑借雙手為自己掙來了幸福的生活。 真的很羨慕古城人們的日常,在這里,時間的節(jié)奏很慢很慢,你能感受到一種難得的放松與愜意。 三五好友,各自泡上一杯醇厚的茶,就能聊很久。 約一場棋牌也是不錯的選擇,并不打多大,只是娛樂,一下午就在你來我往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 街頭還能看到擦鞋的服務,阿姨兩三下,一雙皮鞋就恢復了美麗光亮的新面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