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賦詩填詞 枰羊老祖 好多人喜歡古典詩詞曲,但是摸不到頭尾,知道古典詩詞曲是美的,不知道這種美是怎么產生和運用。其實古典詩詞曲發(fā)展中的許多曲折和艱辛那些故事,對于普通人來說,沒有多少人會感興趣,深入研究的就更少之又少。那些深邃的理論研究也不是我們普通的詩詞愛好者所應該去知曉和研究的。對于普通的詩詞愛好者,只要懂得怎么欣賞一首好的詩詞曲,更進一步,怎么去寫一首好的詩詞,這就足夠了。 各國詩歌之所以美,其根本原因在于:言簡意賅,合轍押韻,便于讀誦和記憶,詩中說出的是大多數人能夠認可的真理,而不是謬論。任何國家的詩歌,在其本族語言中都是有韻律的,只不過這種韻律存在著千差萬別而已。有的一韻到底,有的穿插用韻,有的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用韻。沒有韻的文章,其實不能稱其為詩。 漢語言文字和其他拼音文字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要學習古典詩詞曲,首先要能看懂古典詩詞曲的詩譜、詞譜、曲譜。 不同的版本對于詩譜、詞譜、曲譜的使用符號有不同的規(guī)定和要求。讀者在使用該譜之前應該先掌握各種符號的用途和意義。只有掌握了才能去應用,否則就會鬧出笑話。下面我把一些常用的符號簡單介紹如下: 1、平:是指漢語中音調是一聲或者二聲的文字,一聲為陰平,比如:“多”,其讀音為“duō”,其韻母為uo,聲母為d,u為中間韻母,主韻母為o,其音調為一聲,“多”就是“陰平”。再比如:“娘”,其讀音為“niáng”,其韻母為iang,聲母為n,i為中間韻母,主韻母ang,其音調為二聲,“娘”就是“陽平”。 “平”在詩譜或者詞譜中常使用的代表符號為“平”、“○”。在詩詞曲中不分陰平和陽平,統(tǒng)稱為平。只是近體詩的律決中的韻腳一般要求不能全是陰平或者全是陽平,要求韻腳陰平陽平交替使用為最佳。平水韻中把韻腳分為“上平”、“下平”、“上聲”和“去聲”。大家注意:“○”中沒有任何東西,里邊沒有“點”和小圓圈。 宜平可仄的字在欽定詞譜中用“⊙”表示,其他版本的詞譜中有的用“◎”表示,這兩個符號具體表示什么意思,讀者應該參看其詞譜說明。 2、仄:是指漢語中音調是三聲或者四聲的文字,或者稱為上(“讀音為shǎng”)聲和去聲,上(“讀音為shǎng”)聲和去聲統(tǒng)稱為仄。三聲為上“讀音為shǎng”聲,比如:“你”,其讀音為“nǐ”,其韻母為i,聲母為n,主韻母為i,沒有中間韻母,其音調為三聲,“你”就是“上(“讀音為shǎng”)聲”。再比如:“爸”,其讀音為“bà”,其韻母為a,聲母為b,主韻母a,沒有中間韻母。其音調為四聲,“爸”就是“去聲”。 古典詩詞中不分上聲和去聲,把他倆統(tǒng)稱為仄,只是古韻典中把上聲和去聲劃為不同的韻部。但是在元曲中,上聲和去聲卻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地方標“上”的不能用“去”,有的標“去”的不能用“上”。 “仄”在詩譜和詞譜中的常使用的代表符號為:“仄”、“●”。宜仄可平的字在欽定詞譜中用“◎”表示,其他版本的詞譜中有的用“⊙”表示,這兩個符號具體表示什么意思,讀者應該參看其詞譜說明。 3、可平可仄的字:一般用“中”、在欽定詞譜中宜仄可平的字用“◎”表示,宜平可仄的字用“⊙”表示;其他版本的詞譜中有的用“⊙”表示宜仄可平,用“◎”表示宜平可仄,至于這兩個符號具體表示什么意思,讀者應該參看其詞譜說明。 4、古入聲字:對待古入聲字,有兩種規(guī)定,一種是:把古入聲字劃歸新聲中的一二三四聲中,也就是按照新韻的讀法去處理,更明確的講就是按照新華字典的讀音,不存在入聲字的說法,把古入聲字分配到一二三四聲中去。另一種:把古入聲字認為是“仄”,不論它在新華字典中是平還是仄。 5、韻腳的表示:古典詩詞中用漢字“韻”、“△”、“▲”等表示韻腳,“韻”只表示其前面的字是韻腳,至于韻腳是平還是仄要看其前面的字的音調是平還是仄;“△”表示“平韻”,這個位置的字必須是“平”而且“押平韻”;“▲”表示“仄韻”,這個位置的字必須是“仄”而且“押仄韻”; 在元曲中用“△”表示必須押韻的韻腳,至于是平韻還是仄韻要看其前面的字的音調,其前面的字是平,就是平韻,其前面的字是仄就是仄韻,其本身不占用曲中字詞的數量和位置。“▲”表示可押韻也可不押韻的韻腳,至于是平韻還是仄韻要看其前面的字的音調,其前面的字是平,就是平韻,其前面的字是仄就是仄韻,其本身不占用曲中字詞的數量和位置。 6、標點符號的使用:古典詩詞中常用的標點符號有:1)逗號“,”逗號表示句間停頓,逗號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在古典詩詞曲中稱為一個句子;2)頓號“、”在古典詩詞曲中也簡稱為“逗”或者“讀”,是句中的停頓,是為了讀誦順暢,根據讀誦和句子結構要求,“、”的位置可以前后調整,如果作者認為讀誦順暢,“、”也可以省略。3)句號,句號一般用“。”或者“.”表示,表示一個完整的句子。在古典詩詞中逗號和句號都成為句。這一點和現代漢語不同,現代漢語一個完整的句子用“。”或者“.”表示,其前面可以有若干個逗號也就是分句,而逗號前面的詞語不算一個句子。 7、領字:在宋詞和元曲中有的詞曲為了提高感染力,增加對仗,把本來無法對仗的句子做成對仗,就把最前面的字做“領字”。比如沁園春(欽定詞譜第一格)的上闕的第四五六七句和下闕的第三四五六句,本來是:5 4 4 4的句式,為了增加感染力,把這四個句子中的第一個字設為“領字”,該字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能溝通上文,也能統(tǒng)領下面的四個句子。這樣這個“領字”的作用就非常之大,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字。在詞譜中這個“領字”一般用“▼”表示,“▼”在詞譜中詞譜平仄符號的上面。這樣標志詞譜不太方便,有的人用其他的表示方法,我一般用“()”把詞譜中“領字”位置的平仄符號括起來,這樣詞譜就比較順暢,不臃腫。 當然,為了增加詞的感染力,“領字”不必只局限于一個字,也可以用“兩個字”、“三個字”等,但是應用最多的,比較容易掌握的是一個字的“領字”。 通過設“領字”,沁園春(欽定詞譜第一格)的上闕的第四五六七句和下闕的第三四五六句,本來:5 4 4 4的句式,就變成了“()4 4 4 4”的結構,這樣就可以作出兩聯四言對句,沁園春詞譜(第一格)上下闋最后兩句的第一個字也是“領字”,只是這兩個句子沒有要求必須對仗。 8、對仗的表示:對仗一般用符號“『』”表示,『』中的句子要求對仗,對仗越工整越巧妙越好。 1)律詩中對仗的基本要求: ①字數、句數相等; ②平仄相對,上聯以仄聲收尾,下聯以平收尾(指平韻詩,仄韻詩則相反); ③意思相對或者相反,不得合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描述(正對); ④出句與對句的字一般不得重復。 概括起來為:1、字數相等,2、詞類相當,3、結構相應,4、節(jié)奏相同,5、平仄相諧,6、意義相關。 2)詞曲中對仗的要求:除了上下聯平仄相對可以放寬以外,其他必須滿足律詩的對仗要求。 由于對仗在詩詞曲中廣泛應用,其中規(guī)定非常復雜繁瑣,在此不能詳細說明,留待下文詳細與大家探討。 由于本人知識有限,文中難免有錯誤,希望行家里手批評指正,本人會及時修改,以免誤人子弟,再次拜謝行家指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