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去到一定年紀的時候,我們最要考慮的一件事,莫過于怎樣去“養(yǎng)老”。 說到“養(yǎng)老”這個問題,你有什么想法嗎? 有些人就認為,“養(yǎng)兒防老”就可以了。養(yǎng)了孩子不讓他來養(yǎng)老,那么養(yǎng)孩子又有什么用呢? 有些人就認為,自己給自己養(yǎng)老就好,如果養(yǎng)不了,那就去養(yǎng)老院,總比看孩子的臉色做人要強。 其實,這兩者的觀點都各有其道理。而當我們仔細思考之后,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兩個觀點的交織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家產(chǎn)”。 你的孩子懂得孝敬你,或者說有能力來服侍你,這一切,有可能跟你的“養(yǎng)老金”或者“家產(chǎn)”有關系。 你自己能夠照顧好自己,甚至不要孩子來照顧,該怎么過,就怎么過。這樣的行為,皆來源于你的底氣。而你的底氣,就是你的家產(chǎn)。 說到“家產(chǎn)”這個話題,其實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電視劇上一家人為了“家產(chǎn)”的分割而爭得頭破血流的畫面。 說實話,有可能現(xiàn)實的情況比電視劇上的情況還更為殘酷。因為你的晚年時光,你的養(yǎng)老生活,都跟你“家產(chǎn)”分配的時間是有關的。 那么,什么時候分“家產(chǎn)”最為合適呢? 當孩子有本事之后,再把“家產(chǎn)”交給他在很多的父母看來,孩子沒錢沒本事了,那就應該要把家產(chǎn)分給他,讓他能夠渡過這個難關。 但是,很多的父母沒有想到的就是,一個沒有本事的孩子,你給他再多的錢,他也不會感念你的好,也不會珍惜這些錢財。 在廣東,有句俚語是這么說的,針扎不到肉,是不痛的。 對于一個沒賺到錢的孩子來說,他自己也感受不到用“血汗”換“錢”的滋味。因為未曾經(jīng)歷,所以就不會感恩和珍惜。 老話說得好,救急不救窮。 在分家產(chǎn)的時候,這番話也是適用的。因為救助那些有“急事”的后輩,這是作為前輩該要做的事兒。 而較為貧窮的窮人,無論你怎么救濟他,他都不會成長,更不會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么,讓他們自力更生,才是最好的“財富”。 所以,最好的分家產(chǎn)的時間,就是當你的孩子有本事,能自己賺錢養(yǎng)活自己的時候。因為他們體會過生活的艱辛,也自然就能明白父母的不易。 也可以這么說,有本事的孩子,他們不會覬覦父母的財產(chǎn),反而會更有慈悲感恩心。因為這樣的慈悲和感恩,是生活歷練后的產(chǎn)物。 當孩子懂得“不爭”之后,才把家產(chǎn)交給他在生活中,我們通常能看到一些家庭,里面的孩子為了一畝三分地而“斷親”爭斗。這樣的事兒,不少見,也很常見。 曾見過一個老人,他家有三個兒子。可是,在他分家產(chǎn)的時候,他那三個兒子就卑微地討好著老人。而當分完家產(chǎn)之后,孩子便不見了蹤影,連老人也不照顧了。 所以這位老人最后去了養(yǎng)老院,已經(jīng)四五年沒回家了。 他經(jīng)常向身邊的人感慨,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分家產(chǎn)的時候要慎重,不然孩子翻臉不認人,那你也沒轍。 這位老人的孩子,他們過分去“爭”了,以至于至親之人的關系之間都出現(xiàn)了“虛假”的情分和“偽裝”在里頭。 這么說來,一個人,當他懂得“靜而不爭”之后,他才會明白何為“愛”,何為“孝敬”,何為“親情”。 因為在這個社會,為了錢財而“六親不認”的人太多了,你根本就數(shù)不過來。而那些“不爭”的人,往往被人忽略了。 但是,我們要知道,往往是“不爭”的人,我們才要把家產(chǎn)留給他們。因為這樣的孩子,才是能成事,有格局的人。 當孩子能真正“感恩”父母之后,才把家產(chǎn)交給他在一些父母看來,誰對“自己”好,誰懂得哄自己開心,就把財產(chǎn)交給誰。 這樣的行為,不能說它不對,它也有一定的道理在里頭。但是,人如果過分處于感性的狀態(tài),于人于己,終究是“不利”的。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人,他們最擅長的,就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刀”的行為做法。因為人的天性就有虛偽在里頭,“假裝”往往就是人的拿手好戲。 作為父母,我們該怎樣判斷孩子是真“孝順”,還是假“孝順”呢? 古人有句話說得好,叫做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 當人處于危急關頭的時候,人才能看清誰是真心愛自己的人,誰是只會?!白炱ぷ印钡奶搨握?。 那么,如果你的生病了,你的孩子懂得親身去照顧你,懂得噓寒問暖。那么,這種“言行一致”的孩子,才是真感恩的孩子。 如果你臥病在床,你的孩子不是嫌棄你這,就是嫌棄你那,就證明你的孩子根本沒有把你放在心上,他說得再好聽,都不過是“走過場”的話語罷了。 人到老年,分“家產(chǎn)”這個問題,看似是每個家庭的常事兒,但是,處理得好的家庭,和處理不好的家庭,它們未來的差距,那是巨大的。所以,值得我們?nèi)ズ煤玫卣遄靡环?/p>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