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厚夫專欄◎李自成行宮沉思

 微風讀書會 2020-12-01

著名作家厚夫授權       專欄

李自成行宮沉思

文/厚夫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

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

陜北米脂縣出美人幾乎是人盡皆知的了。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就誕生在米脂縣的艾好灣,這一事實成為當?shù)厝蓑湴恋脑掝}。原因是米脂有條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如脂”,它滋養(yǎng)了眾多的美人,給荒涼而貧瘠的陜北高原增添了許多亮色。然而,就是這個盛產(chǎn)美人的地方,卻恰恰誕生了一位驚天動地的男性英雄李自成。他在明王朝的末年,闖世界,打天下,鎧甲風霜,馬背歲月,整整闖過15年的槍林矢雨,終于舉刀砍翻了明王朝的寶座,在中國波瀾壯闊的農(nóng)民起義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歷史獨鐘情陜北的米脂,給了它一塊風水寶地,既賦予柔情似水,又賦予剛性如火,而李自成把這塊土地的風光,寫到了極致!可以這樣說,陜北的歷史,如果沒有李自成的存在,將黯然無色;中華民族的歷史,如果沒有李自成的存在,也將同樣失去魄力,闖王李自成是全陜北高原的驕傲!

幾度夕陽紅,江山依舊在。

在距李自成時代幾百年后的今天,我踏上了尋訪李自成的行程。

米脂縣在陜北的無定河流域,縣城就設置在無定河谷。這個地方不僅出美人、出英雄,而且歷來文化發(fā)達,人才輩出,素有陜北“文化縣”之稱。據(jù)說僅在清光緒年間,米脂縣三科大比曾考中5名進士,這在“民樸少文”的陜北引起了相當?shù)恼饎?。就是在中國的現(xiàn)代社會,聞名遐邇的米脂中學,是陜北反封建輿論傳播的主要基地,曾培養(yǎng)了大量人才。因此,中國現(xiàn)代史的舞臺上也有米脂籍人士的一席之地。在共產(chǎn)黨方面有開明紳士李鼎銘和曾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的劉瀾濤等等,尤其是李鼎銘,他曾任陜甘寧邊區(qū)政府主席,提出過著名的“精兵簡政”的建議;國民黨方面有蔣介石寵愛的五星上將杜聿明,在抗日戰(zhàn)爭中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還有愛國民主人士杜斌丞等等。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現(xiàn)在全國各地出自米脂縣的團級以上的干部有2000多人,其中省軍級以上干部十幾人。漫步在米脂縣城的大街上,你被文化感、崇高感、英雄感、史詩感的濃厚氛圍籠罩,你感覺這塊土地有一種奇異的吸引力,牽制著你,讓你也具有同樣高貴的品格。

在米脂縣城,你還能強烈地感受到一種活生生的霸氣。這種感覺就好像你在南京城一樣,龍盤虎踞的帝都之象時時逼迫著你的視線。

在米脂縣城蟠龍山南麓,坐落著當?shù)厝朔Q之為“李自成行宮”的一組明代古建筑群。蟠龍山南眺文屏山,北依印臺山,東臨飲馬河,西傍無定河,后有群山環(huán)抱,前有無定河盤繞,真可謂龍盤虎踞,氣勢非凡。據(jù)說這座山原來叫馬鞍山,是一個非常平實的名字,自打米脂出了李自成后,鄉(xiāng)親們改稱蟠龍山。此名一出,頓添無限詩意與張力。如果仔細眺望,發(fā)現(xiàn)其間還真有些道理。蟠龍山南麓恰似昂首嘯天的龍首,直逼蒼天,“李自成行宮”成了璀璨奪目的龍目,點活了整個群山,使陜北高原在此有一個生動的景致。它完全是神工鬼斧般的安排,賦予山形以深刻的生命形態(tài)和人文力量。當然,這種設計,也代表了民間積蓄的長久理想,它牢牢地附著在米脂縣的地域之中了。

李自成行宮,坐北朝南,沿蟠龍山南麓徐徐展開,逐層遞進。它的主體由樂樓、梅花亭、捧圣樓、二天門、玉皇閣、啟祥殿、兆慶宮等主要建筑組成。

山下建筑有樂樓、梅花亭、捧圣樓、呂祖祠、石坊等。進得山門,躍入眼簾的便是梅花亭了,梅花亭又名八卦亭,呈八瓣梅花狀,條石臺基;磚砌墻裙,八根倚柱支托兩梁架,斗拱托檐,簡瓦布頂,柱間透空,玲瓏秀致。相傳是李自成當年納涼之所。緊接著是樂樓,面向東北,舞臺高出庭院地約有一米多。主樓為后懸山卷棚式磚木結構,頂脊獸吻井然,筒瓦覆面。造型典型,樓前兩側配卷棚瓦閣樓,二層設雅座,聽歌觀戲十分舒服。民間傳說是李自成曾經(jīng)看戲的地方。又傳說工匠們在建造此樓時,為了使音響效果達到最佳,巧妙地將數(shù)十口瓷缸埋置地下,產(chǎn)生了優(yōu)美的回聲境界,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美感。據(jù)說,許多現(xiàn)代建筑專家都充分肯定了樂樓的設計方式,認為在古代陜北的建筑藝術中可稱奇絕之妙。

再不遠就是位于山麓的捧圣樓了,捧圣樓是重檐圓頂式樓閣,平面呈正八邊形。內部八卦大木攢頂,懸塑“五龍拜圣”;外部雙層三檐,中心青磚墻體,底層一門,二層兩門,各有八根高廊柱舉托廡檐,翼角起脊,檐面筒瓦獸頭滴水。二層略小,立柱間設木護欄,柱枋脅間云紋花草雀替,雙昂雙翅斗拱舉架。樓頂球形攢尖沖天,頂面筒瓦輻射而蓋。捧圣樓宏偉高大,在陜北的古建筑中是不可多得的佳品。相傳是當年李自成聚眾起義、滴血祭天的地方。捧圣樓往東坡上有一座石坊,雕花歇山石頂,枋斗拱四朵,匾額題刻“治世玄岳”,條石額枋雕有雙龍、雙獅繡球。鏤空萬字圖案,造型古樸大方,坊柱兩根,配石獅,石鼓護墩,鑿刻細膩。此原為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立,1984年重新修繕了石頂。過石坊為二十九級登云路,拾級而上是二天門。二天門之后兩側有對稱閣樓。下層窯洞,上層磚閣,八卦攢尖頂。其后即升高一層修建凌空而立的護法尊神樓,蜿蜒有序地直上山巔。

護法尊神樓,又叫玉皇閣,雙層磚木梁架結構。上層磚閣,四周十二根廓柱支撐,斗拱舉折,歇山頂,九脊十四獸;下層青磚閣墻,斗拱舉檐。閣前分別有出廊隨檐,閣后有四角攢頂方亭。樓前和左右均有石雕護欄。樓下有石砌拱形通道,連接二天門和頂院。樓北是“蓬萊仙境”牌坊,臺基、坊柱、護墩均為石制,枋匾額為木制,九踩斗拱舉架,琉璃瓦歇山頂,龍吻獸脊,金碧耀彩。

在山巔的空闊地中心,有“李自成行宮”的主體建筑啟祥殿,巍峨、富麗。石砌臺基,四架梁,細雕雀替,駝峰托檁,雙昂雙翅舉折,殿頂為前卷棚后歇山重疊組合,筒瓦覆頂,面花卉滴水,脊飾獅子、吻獸,莊嚴凝重。1982年,在此成立了李自成紀念館,館額為當代著名作家、長篇小說《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先生題寫。

頂院的末端,是兆慶宮,磚木閣樓,內外雙柱支撐,四架梁,雕刻雀替,彩繪枋裝飾,雙昂斗拱挑檐,筒瓦懸山頂,雕花樓脊,馱獸正吻。主樓兩側各有耳房一間。相傳兆慶宮是當年闖王就寢之所。兆慶宮前和啟祥殿前兩側,各有一座廂殿,明柱斗拱挑檐,懸山頂,青瓦布面,五脊六獸?,F(xiàn)辟為文物陳列室。

整個這組建筑群巧妙地利用自然地理,依山就勢,沿山麓和山脊徐徐推進,層層展開,同時又構思奇巧、結構嚴謹,宛若一卷精致的古典建筑畫頁。在遠處眺望,又猶如游龍蜷臥,雄奇壯麗。在藍天白云映襯下,這組以黃褐色高原做背景的建筑群落恰似仙界下凡,著實放射出奪目的光彩。

徜徉在這組藝術造型極富個性的建筑群里,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問題,怎么這組建筑風格里明顯摻雜著濃郁的道教文化色彩?帶著這個疑問,我查閱了許多資料。

有史料記載,此地是舊真武廟(俗稱祖師廟)址,始建于明朝的成化年間,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已在西安建立大順朝的李自成令侄兒李過返鄉(xiāng),將原馬鞍山真武廟改為行宮,以備將來之用。李過召集工匠晝夜修繕,并將原馬鞍山更名為蟠龍山。當年,李自成率軍返回故鄉(xiāng),祭掃祖墳,在蟠龍山駐蹕,因此人們又稱其為“李自成行宮”。李自成兵敗后,米脂紳民以真武廟名義加以保護,免遭清軍破壞。乾隆四十三年至五十六年(公元1778—1791年),士紳馮云城等操持復修。1927年以后,這組建筑改作米脂中學校舍,“文革”中遭到局部破壞。1978年,陜西省文化廳撥款修建“李自成紀念館”和文物陳列室。經(jīng)過多年的風風雨雨,在米脂民眾精心保護下,終于完整地保存下來,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李自成行宮由于它精妙的建筑藝術,瑰麗、雄宏的風度,成為陜北古建筑中的奇葩,大放光彩,也贏得了遠近游人的紛紛駐足。

我還看到一個資料,說一些來米脂進行學術考察的學者和有關方面的人士,在參觀了這組古建筑群后,也得出了“的確是行宮”的結論。所不同的是,有人認為這座“行宮”是由一座真武祖師廟改建而成;另有人認為,先有“行宮”,李自成兵敗后,才改為真武祖師廟;還有人認為,先是祖師廟,后改建“行宮”,隨后又改為祖師廟;更有人斷言,整個“行宮”純屬宮殿建筑,不是廟宇建筑,它與其他任何真武廟的建筑迥然不同。1981年版《中國名勝詞典》,在介紹米脂到“蟠龍山”詞條下說,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冬,李自成派李過回米脂修建行宮和祖先墳墓。李過到馬鞍山看到那里山勢雄偉,便把真武祖廟建成一座行宮。1977年米脂縣文化館《蟠龍山李自成行宮考介》說,米脂人李健侯所著《永昌起義》上有李自成三次返回米脂的記載。第一次在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11月。每次返回米脂都在馬鞍山駐扎。第三次返回米脂時,李過命令將馬鞍山的營房一律拆毀改建行宮,預備李自成回來的駐扎之所,并改馬鞍山為蟠龍山,等等。

據(jù)歷史記載,李自成參加起義后,重返故鄉(xiāng)米脂只有兩次,并非三次。第一次是崇禎九年,戰(zhàn)事繁忙,李自成的實力還不甚強大,他在陜北打了勝仗后,忙里偷閑,回家祭祖;由于尚未稱王,談不上修“行宮”,也沒有條件修“行宮”。第二次是崇禎十六年冬,他回米脂修祖墓,未停留多久即返回長安。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在西安建國稱帝,不久即親率大軍東渡黃河,由山西攻往京師;三月,攻取北京;四月底,李自成在京即帝位,旋即退出北京,敗歸山西、陜西。次年(公元1645年)正月,李自成放棄西安,退出陜西。在這樣軍情危急的戎馬倥傯之中,李自成也絕不會命令李過在蟠龍山上修建所謂的“行宮”。

光緒本《米脂縣志》卷二《建置志·寺觀》記載,米脂“柔遠門(北門)外”、“蟠(盤)龍山下”修建的這組建筑,是一所“真武廟”。傳說它建于明代成化年間。李自成生于明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較這所真武廟晚一百多年??梢娝^由“行宮”改真武廟的說法,是不可信的。在啟祥殿西側山墻外,有兩通石碑,一為清乾隆內閣侍讀學士張秉愚撰寫的《重修蟠龍山真武廟記》,一為光緒米脂舉人高照煦撰寫的《重修蟠龍山真武祖師廟序》。這兩塊碑,介紹了真武祖師廟興建情況及其盛衰原委,均未提及李自成曾經(jīng)將廟改為“行宮”的事,也未說明重修真武廟時是李自成的“行宮”改建而成的,如果該廟一度確有改建大順“行宮”這回事,碑文中不可能沒有反映。由此可見,所謂由廟改“行宮”,再改廟的說法,也是缺乏歷史根據(jù)的?!队啦萘x》的作者李健侯是同時代的米脂人,該“縣志”中未提到李自成三回米脂的事,也未提到李過拆毀馬鞍山營房改建“行宮”的事。如果這些事當時確實曾在米脂盛傳,“縣志”是會涉及這方面內容的。

不管怎么說,眼前這組古建筑,它創(chuàng)建于明中葉,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基本上保存了原來的形制與布局。光緒年間,高照煦在《重修蟠龍山真武祖師廟序》中云:“每歲三月三為祖師香煙會,遐邇云集,雖蒙古地亦多屆期至者?!痹僬f,李自成確曾兩次回米脂,這兩次雖不會在蟠龍山上修建“行宮”,但有可能把大營扎在蟠龍山上,或把大營暫時扎在真武廟中,加之當?shù)匕傩盏姆笱?,興許這就是李自成“行宮”的說法得以流傳的原因了。

我以為也無須具體探究這組古建筑究竟是“行宮”,還是“真武祖師廟”。因為李自成的形象已經(jīng)深深地根植在故鄉(xiāng)的每一寸土地中,他是我們全體陜北人民所崇敬的英雄。他的出現(xiàn),是歷史與時代的必然機緣,注定了一個叫李自成的陜北人要影響中國歷史的進程。

李自成的家鄉(xiāng)在今橫山縣殿市鄉(xiāng)的李繼遷寨,這個以北宋時期西夏首領李繼遷名字命名的小山村,說明了一種歷史的因緣關系。它原來在米脂縣境內,后劃歸橫山縣管轄。古老的英雄故事一直熏陶著幼小的李自成。李繼遷寨東距米脂縣城有一百八十里,北距橫山縣城四五十里。村東、西、南三界又都是橫山縣的村莊。兩屬的境界,水溝繞隔,錯如犬牙,山徑叢雜。橫山縣在明代設懷遠堡,是邊防一個重要的軍事?lián)c,這一帶民眾都普遍崇武尚勇。由于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李繼遷寨和懷遠堡的關系極為密切,李自成的母親就是堡上的居民,所以這個城堡很可能是李自成幼時常往來的地方,為他的第二故鄉(xiāng)。地域文化對李自成性格的形成,肯定起了非常重要的潛移默化作用。

李文治《晚期兵變》中說:“李自成身材不甚高,但寬大粗壯。高顴深頰,鴟目曷鼻,面目猙惡,反膺巨肩?!鼻宕膮莻I(yè)在《綏寇紀略》中也云:“(李自成)六歲教之識字,聰慧逾常人,然性跳蕩不可禁?!崩钭猿缮倌陼r喜愛武藝,年稍長便投拜延安府教師羅君彥學習擊刺,武藝見長;后來他父親又請武術教師到家中,讓李自成和其侄李過以及同村的劉某練武。他已有鴻鵠大志:“大丈夫當橫行天下,自成自立,若株守父業(yè)豈男子乎?前三歲夢偉將軍呼予李自成,今即改名自成號鴻基?!钡竭@里,他和所有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人一樣,給自己設計了一條宏偉的藍圖。他成年之后,應募到本縣銀川驛充當驛卒。譚吉璁說他“二十一歲應募銀川驛馬夫”。他做馬夫的工作也僅僅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而已。曾在明末農(nóng)民大起義隊伍中生活過的河南人鄭廉,在其專記明末農(nóng)民起義的著作《豫變紀略》中記載:“(自成)為驛卒,能得眾。時歲洊饑,邑官艾氏貸子錢,自成輒取之。逾期不能償,艾官怒,嗾邑令笞而枷諸通衢烈日中,列仆守之,俾不得通飲食。蓋欲以威其眾也。諸驛卒哀其困,移諸陰而飲食之。艾仆呵罵不許。自成忿然曰:‘唉,吾即死烈日中何害?’則踉蹌力荷枷仍坐烈日中,竟不飲食,雖憊甚不少屈也。眾益哀之,不勝其忿,遂哄然大嘩。毀其枷,擁自成走出城外,屯大林中,不敢出。然猶未至傷人也。而縣尉則乘羸馬率吏卒執(zhí)弓刀而往捕之。林莽箐密,不敢入。相持良久,日且暮,眾不得已,杖白梃一哄而出??h尉驚,墮馬死;吏卒潰而奔,弓刀器械悉為其有。是夜遂乘勢襲城,奮袂一呼,饑民群附,一夜得千余人,出而走,轉掠遠近。旬日間其勢益眾,又與盜相通為聲援,往來奔竄,號曰闖將,儼然自為一部矣?!?/span>

可以說,這是典型的官逼民反的例子。李自成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揭竿而起,走上造反道路。就連康熙《米脂縣志》也這樣客觀地記載道:“明末李自成,銀川驛之一馬夫耳。因裁驛站,饑荒,無所得食,奮臂一呼,卒至土崩,不可救!”

再看看時代給李自成這位“闖將”的出場所搭建的歷史舞臺吧!

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4月,即李自成起義的前一年,原籍陜西的行人馬懋才道經(jīng)延安,以親身聞見,寫了一篇《備陳災變疏》,向皇帝報告災情:“臣鄉(xiāng)延安府,自去歲(崇禎元年)一年無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間,民爭采山間蓬草而食。其粒類糠皮,其味苦而澀。食之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盡矣,則剝樹皮而食。諸樹唯榆樹差善,雜他樹皮以為食,亦可稍緩其死。殆年終而樹皮又盡矣,則又掘山中石塊而食。其石名青葉,味腥而膩,少食輒飽,不數(shù)日則腹脹下墜而死?!羁蓱懻?,如安塞城西,有糞場一處,每晨必棄二三嬰兒于其中,有涕泣者,有叫號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糞土者矣?!谑?,死者枕藉,臭氣熏天,縣城外掘數(shù)坑,每坑可容百人,用掩其遺骸。臣來之時,已滿三坑有余,而數(shù)里以外不及掩者,始相聚為盜,而一二稍有積貯之民遂為所劫而搶掠無遺矣。有司亦不能禁治,間有獲者,亦恬不知畏,且曰:‘死于饑與死于盜,等耳;與其坐而饑死,何若為盜而死猶得為飽鬼也?!弊悦黛渥谔靻⑵吣辏ü?627年)陜西澄城王二聚眾舉義,揭開明末農(nóng)民大起義的序幕后,陜北等地也是一人振臂而起,便千百成群,到處鳴金聚義。仿佛火星濺到干柴,在疾風的催助之下,陜北各地霎時冒出了許多股農(nóng)民起義隊伍。而且,陜北境內還有一支備守邊防的龐大隊伍,貧困的邊軍和饑民并肩成為起義的主要力量?!稇蚜炅骺苁冀K錄》載:“一時‘賊’首,多邊軍之豪。”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六月,兵科給事中劉懋在上奏中指出:“秦寇倚邊賊為羽翼?!边叡莆蛰^高的軍事技能,且有組織才能,他們加入起義的序列,促進了戰(zhàn)斗力的提高。也就是說,地瘠民貧,災難不斷,官吏腐朽,統(tǒng)治薄弱,給明末的農(nóng)民起義提供了一個適當?shù)陌l(fā)源地,它就是蒼茫的陜北高原。

李自成之所以能夠在眾多的農(nóng)民起義隊伍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農(nóng)民起義的杰出領袖,這與他非凡的人格魅力、杰出的智慧才能、果敢的膽略、勇猛的武力是相統(tǒng)一的。在早期的活動中,他領導的那一支部隊稱為“八隊”。就連《明史》也稱他軍紀嚴肅、勇敢善攻,并且對眾將“善駕馭,諸賊莫急”,富有領導才能;“不好酒色,脫粟粗糲,與其下共甘苦”。因此,在后來艱難的造反歷程中,他心不敗志不餒。在后來闖王高迎祥戰(zhàn)死后,起義走向低谷之時,他能勇敢地挑起“闖王”旗,在陜川楚交界處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到起義高潮再度來臨之際,李自成廣泛吸收知識分子,制定、推行一系列賑濟貧困、嚴守軍紀、減輕百姓賦役負擔的措施,大得人心,眾歸所望。李自成的隊伍很快成熟,成為一支人多勢眾、影響廣泛的浩浩蕩蕩的大軍。老百姓中間“開門迎闖王,不當差,不納糧”的歌謠的廣泛流傳,足以說明李自成在民間的聲望。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李自成在河南汝州消滅明陜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乘勝攻占了西安。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李自成開始稱王,建國號為“順”,改元永昌,造甲申歷;不久,攻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李自成“氈笠縹衣,乘烏駁馬”自德勝門進入北京,標志著統(tǒng)治中國200多年的明王朝就此覆滅。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是明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的巨大勝利,這同樣也標志著一個崛起于布衣的農(nóng)民起義領袖的事業(yè)達到了巔峰狀態(tài)。

然而,危機隨著大規(guī)模的勝利而潛滋暗長,積蓄著它的力量,它便會像潘多拉盒子中的魔鬼一樣出籠。這些情況,對李自成這位杰出的陜北人來說未必看得更清楚。李自成進入北京后,共在當時中國的最高政治中心占領了40余天,便又被迫退出。許多史學家認為李自成當時未能及時拉攏吳三桂,致使遼東總兵吳三桂聽說愛妾陳圓圓“為自成將劉宗敏掠去”后,勃然大怒,掉頭東還,打開山海關,引清軍入關,與農(nóng)民軍對抗。當然,吳三桂為紅顏所怒之事仍待專家們考證。但是吳三桂與清軍的聯(lián)合,清軍的大舉入關,確實導致李自成的戰(zhàn)略總退卻。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杰出農(nóng)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在表現(xiàn)出卓越領袖才能的同時,也有許多的不足。李自成的大軍進駐北京后,沒有很好地經(jīng)受住勝利的考驗,貪圖享樂,生活腐化,戰(zhàn)斗意志消沉,厭煩艱苦斗爭的壞風氣迅速蔓延開來。高級將領們沉湎于酒色歌舞之中,浸染了嚴重的封建貴族作風,脫離群眾;一般士兵也意志消沉,戰(zhàn)斗力喪失。

《平寇志》卷十載:

“賊”聞關東兵至,咸涕泣思歸,無有斗志。有客行市上,觸“賊”刀背,遂為牽去,怖欲死。將至一宅,數(shù)十人群坐大嚼,或膝坐婦人弄之。見客至,群起問曰:“能作字乎?”曰:“能?!背鐾叱帞」P,爭拉之曰:“我輩不能作字者,為我代書。我輩父母、妻子在陜,生死未可知,聊寄家書以慰之。作‘賊’不過多得財,得亦無由寄,從征辛苦,何以為家?悔為李闖所誤。左良玉老于戰(zhàn)爭,恐旦夕江南兵來。又聞吳三桂入關且急,我等哪能為敵?李闖相驅至此,尚不知死所?!毖灾髌?,爭出腰間镮釧搥碎緘之。有寄山西者、陜西者,寄父寄子寄婦者。外署永昌年月,尚有欲署崇禎年號者。書已,各出零落環(huán)簪花翠遺之,盈袖而返。

這個記載,難免有夸大之處,但不能不承認,從基本傾向上講,是有可信之處的。

再來看看李自成進京后的主要工作。第一是嚴明軍紀,穩(wěn)定社會秩序;第二是招撫近畿;第三是派兵南下;第四是進行政權建設;第五是追贓助餉。進城之初,軍紀嚴明;進城后期,紀律松懈,擾害百姓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這與李自成的驕傲分不開。據(jù)史料介紹,李自成進入北京后,花費了不少時間,籌備正式舉行登基稱帝的典禮。也就是他把做皇帝的事始終放在心上。他本人曾親自與明朝降官探討過登基的有關事宜,如什么“郊天不葷酒、不近內、不刑”等。他手下的官員們也為此花費了不少心血,除了率領有關人員演習登基禮儀外,還根據(jù)皇帝登基要經(jīng)過臣下“勸進”的慣例,自3月26日起,每逢“三、六、九日”,都要進行“勸進”。直到清軍入關,李自成親征失敗,形勢危急,準備撤離北京城時,4月29日,即李自成在北京的倒數(shù)第二天,他仍堅持在北京的皇宮把登基大典舉行完。雖因時間的限制,只能草草從事,這也在所不惜。因為北京作為京城已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只有在這里舉行登基大典,才意味著有被世人承認其存在價值的可能性,我們不難考察出英雄在此時此地的心理動機和軌跡。4月29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即皇位,尊七位祖妣俱帝后,由牛金星代行郊天儀式,“六政府各頒一敕書,稱大順永昌元年”。李自成進京以后籌備登基大典的活動,最后以正式舉行儀式而告終。李自成的最大理想與抱負就是做皇帝,他終于在馬上撤離北京城時,圓了幾十年的大夢。當天夜里,李自成出城向西逃走。

李自成撤出北京城,是明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史上劃階段的一件大事。從此,這支起義軍走完了自己的高潮階段,走到下坡路上,導致了他自己永昌二年(公元1645年)在湖北通山被地主武裝殺害的悲劇。李自成的生命走到了盡頭,剛剛建立兩年之久的大順政權也就這樣滅亡了。

李自成的失敗,是諸多因素作用的結果。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他個人盡管經(jīng)過長期復雜的政治軍事生活的鍛煉,有過15年戎馬征戰(zhàn)的歷史,政治經(jīng)驗豐富,個人品格堅定,處理各種軍政事務老練,但他畢竟是一個封建社會農(nóng)民出身的軍事家,面對進京趕考旗開得勝、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勢,他交了敗卷。他沒有對形勢進行客觀冷靜的評判,做出科學的戰(zhàn)略決策,而是熱衷于稱帝登基,面對吳三桂聯(lián)合清軍的進攻,竟變得手足無措。到退出北京后,在處境窘迫、進退維艱之時,他屢犯錯誤,導致了最后的失敗。也就是說,失敗的因子在他進京之前的戰(zhàn)略行動中已經(jīng)埋伏了,組織紀律的松懈,農(nóng)民式的功利觀等等,影響了李自成的思維。退一步說,李自成在北京登基成功,坐穩(wěn)了江山,充其量是一個朱元璋罷了。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元末農(nóng)民起義大潮中脫穎而出的一個英雄,論成分他是和尚,該算貧苦階層了,可他造反成功了,做了皇帝,建立的政治體制仍然是封建的機制。李自成和朱元璋之間,差別和鴻溝只有一條,即“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在同一種機制中呼吸、生存,參照系也只有一種,即封建模式。恕筆者直言不諱,斗膽對陜北這位傳奇式的英雄發(fā)表評論。假若李自成坐穩(wěn)了江山,他重復的仍是換湯不換藥的封建體制,說不定再過幾百年又讓哪個新崛起的新生勢力所推翻取代。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的序列就是這樣緩緩地延續(xù)的,在反復的震蕩中自我消解、自我生存。直到中國的現(xiàn)代社會,才有了真正意義的改變,即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chǎn)黨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我們不應該苛求歷史,按現(xiàn)代人的意愿來重新規(guī)劃、設計歷史,但可以咀嚼歷史,探求歷史發(fā)展的某些規(guī)律性的因素,加以總結,引以為經(jīng)驗或教訓。李自成就這樣在39歲的年華中悲壯地犧牲了,他這個起于布衣、有鴻鵠大志的農(nóng)民起義領袖連同他的事業(yè)一同消失在中國大地。后來的政客、文人們大都詆毀他在推動中國歷史進程中的偉大功績,把他描繪成“盜、寇、賊、偽、逆、劫掠、僭竊”式的人物。唯有毛澤東能正確評價李自成的地位與價值。李自成赴京趕考失敗所付出的沉重教訓,終于讓毛澤東牢牢記住了。他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中國共產(chǎn)黨的整風教育中,號召全體黨員認真學習郭沫若的歷史論文《甲申三百年祭》,總結李自成起義失敗的血的教訓。直到中國共產(chǎn)黨解放了全中國,毛澤東還把進駐北京比作“進京趕考”,要求新生共和國的全體工作人員不驕不躁,防止腐朽思想的侵蝕,保持清醒的頭腦,給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當然,這個話題至今仍是全社會每個公民所關心的。目前,中國共產(chǎn)黨反腐敗斗爭的徹底與否,直接關系到共和國的興衰命運,人民熱切期待著中國共產(chǎn)黨能永遠牢記李自成失敗的教訓。警鐘長鳴,居安思危,這是一個迫切的現(xiàn)實問題,也是一個長久的歷史問題。

說來也有趣,米脂縣因為李自成在西安稱王后,一度改稱天保縣。天保者,上天保安也。李自成同時改延安府為天保府,他借助天命在神化自己。而足下這座蟠龍山,原名叫馬鞍山,因為出了李自成后,民眾就叫它蟠龍山。這是一種什么心理呢?恐怕除了崇尚李自成優(yōu)秀的英雄氣概之外,還有一種順民心理。民間仍幻想李自成就是真龍?zhí)熳酉陆?,來拯救這個苦難世界。盡管他在艱苦卓絕的奮斗之后只有短暫的輝煌,但他所指引的人生理想仍時時左右著陜北高原的百姓。因此,民間流傳“行宮”這個皇帝的專屬名詞,并冠以這個普通的古建筑群落,才有其合理的邏輯依據(jù)。李自成除了是“皇帝”之外,他還有一種什么樣的象征呢?我們需要企及乃至培養(yǎng)一種什么樣的民眾心理呢?這需要我們進行認真的回答。

站立在蟠龍山頂,我沉浸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對話之中。我知道,李自成的人格魅力乃至他的人格精神,已經(jīng)像陽光雨露一樣滋潤著陜北高原。李自成之前有赫連勃勃、李繼遷、李元昊、韓世忠,李自成之后仍有無數(shù)新式的英雄豪杰曾經(jīng)崛起。盡管現(xiàn)實已經(jīng)不會產(chǎn)生也沒有條件產(chǎn)生李自成這樣憑武力來征服天下的陜北英雄,但陜北也完全有能力培養(yǎng)出用科學和民主的事業(yè)而創(chuàng)造未來的英才,因為這里是塊熱血沸騰的土地,這里是塊生長英雄理想的大地,我們匍匐在李自成的影子里!

我沒有能力使自己的心靈冷卻下來,我繼續(xù)在李自成行宮里徜徉。太陽永遠是圓的,天地永遠是長久的。靈魂不滅,智慧不滅。李自成式的血液正在我和陜北高原的千千萬萬個有志的年輕人身體里蠕動,面對未來,我做好了迎接人生挑戰(zhàn)的準備……

二度輝煌的陜北,你是我永久的期待。我的眼睛里涌動著晶瑩的熱淚……

        《走過陜北》是有關陜北人文、歷史的散文隨筆集,在這本對陜北具有典型意義的故跡尋訪并與之傾心對話的散文集中,作者以現(xiàn)代人的眼光,對陜北有代表意義的地域或文物觸景生情,講述歷史,傾訴情懷,用睿智的思考與優(yōu)美的文字加以記錄,被譽為“黃土地上的壯麗詩篇,人文赤子的深情戀歌”。

       厚夫本名梁向陽,陜西延川人,系延安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已出版《路遙傳》《當代散文流變研究》《心靈的邊際》《邊緣的批評》《行走的風景》等多部著作,曾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表彰獎、柳青文學獎、冰心散文獎等多項榮譽。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