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快點,快點,上學(xué)遲到了!”
“你磨蹭什么啊,快點!”
“你倒是動起來啊,停下來干什么?快點??!”
在催促孩子的路上,家長們的體驗可不少。
有媽媽對我說,我家孩子每天上學(xué)遲到,做什么都慢吞吞的,非要不停地叫他好多好多遍,才動那么一點點,我已經(jīng)提前叫他起床了,可是仍然遲到,天天如此,怎么辦?。?/p>
還有家長說,我家孩子寫作業(yè)特別慢,坐在他身邊半天才動一下筆,一寫作業(yè)得好幾個小時,催他一下,他就寫一點,不催,他就不動,再這樣下去,我自己快瘋掉了。
我家孩子曾經(jīng)也面臨這樣的困惑。
很多時候,孩子爸爸叫他起床的方式,是千篇一律的,快點起來,快點、快點......
重復(fù)10來次,孩子雖然很艱難的起來了,但卻是一臉的不開心。
有一天,兒子對我說:“媽媽,我不喜歡爸爸每天重復(fù)的叫我起床?!?/p>
我說:“那你可以對爸爸說,你喜歡怎樣的方式讓你起床呢?”
他說:“能不能讓鬧鐘叫我啊?”
我說:“可以啊。如果鬧鐘響了5分鐘你還沒起來,爸爸再叫你,好嗎?”
他說:“好的,但是不能連著叫,叫三遍就夠了?!?/p>
按照約定,我和他爸爸溝通以這樣的方式行動著,起床這件事變得容易了。
他提出了解決方法以及備選方案,把起床這件事轉(zhuǎn)變成他自己的事,他愿意主動為之努力,既保護了他的自主性又尊重了他的想法,親子之間的互動變得更流暢許多。
02
沒有孩子愿意被催促。
如果我們一直以這種方式安排著孩子,那我們的孩子,會更多的失去自己選擇的權(quán)力,而變得散漫和拖延。
試想一下,作為成人的我們,心里一直有一種聲音,催促著你做這做那,每一步都充滿了安排。這會讓人心里不安,也讓人感覺到不被信任。
哎呀,又被催促了,是不相信我可以把這件事做好嗎?
是因為我做事慢,做事仔細才被催促的嗎?
是我能力不足嗎?
是要給我特別的提醒嗎?
相信,被父母一直催促的我們也會感同身受。
催著學(xué)習(xí)、催著寫作業(yè)、催著找工作、催著結(jié)婚生孩子,如此種種,當(dāng)你完成了每一個被催促的事件后,回頭想想,這樣的過程你開心嗎?
當(dāng)被父母逼迫著完成他們渴求的人生目標(biāo)時,你是否感覺過了一種“他們設(shè)定好的人生”。
當(dāng)一次次的等待被動安排的時候,內(nèi)心有沒有憤怒、不安和惶恐?
如今,當(dāng)我們自己成為父母,有了自己的孩子,又開始不斷的以父母曾經(jīng)對待我們的催促模式循環(huán)時,有沒有似曾相識,心頭為之一振?
沒錯,孩子心里的感受是我們曾經(jīng)有過的感受。
他的憤怒、不滿、委屈、不值得被信任、內(nèi)心的惶恐和不安,就體現(xiàn)在他的行動上——慢吞吞。
他以這樣的方式在抗議,就像很多成年人以拖延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一樣。
他不是不能快,而是他不愿意快。
你不是想讓他快嗎?他偏不。
既然你厲害到能夠安排他全部的生活,他也可以選擇被你推著走,讓你著急讓你焦慮讓你不安。
親子之間的關(guān)系變成了對抗。
在對抗中,上演一幕幕愛恨情仇。長此以往,親子關(guān)系變成一部家庭大片。
03
催促沒玩沒了發(fā)生,其實是無能的表現(xiàn)。
好好說話已經(jīng)成為你和孩子之間沒法逾越的鴻溝,你只得以這樣的方式來達成你內(nèi)心的意愿。
我都叫了你那么多遍,我都給你講了那么久,我都提醒了你好幾次,你還這樣?
黔驢技窮,不得已,很多父母失去了耐心,就可能發(fā)生更嚴(yán)重的暴力沖突。
而這,不是我們樂意看到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學(xué)習(xí)合作。
有個咨詢師講了一個他和女兒的故事。
他很急切地要帶著女兒出門,去參加定時的活動,可臨出門時,女兒卻在水缸里玩起了泡泡。
這種樂趣讓她忽視了爸爸要出門的需求。這時,爸爸并沒有催促孩子,而是如實的告訴孩子:
爸爸趕時間,要馬上出門了,如果你愿意陪爸爸出去,我保證,回來的時候我能把這些泡泡變成各種顏色、各種稀奇古怪的形狀。
孩子聽了,一副很感興趣的樣子。他也順利地帶著女兒出門了。
我欣賞這位爸爸的智慧。
在和孩子的相處上,我們和孩子的關(guān)系是會隨著溝通方式和相處方式的變化而變化的。
你蹲下來,站在和孩子一樣的高度,去看到孩子此時此刻的需求,去理解孩子的情緒表達,去尊重他有自己的意愿和選擇,才可能建立起充滿溫暖的合作性關(guān)系。
這位爸爸打動我的地方,是他放下了自己的焦慮和急切,不是以高高在上的父親身份去逼迫和催促孩子。
如果他說“快點,快點,我要遲到了,你再不來,我就走了,等你一個人在家,沒人管你!”,相信孩子也可能屈服于他,陪他出門,但是帶給孩子的是不安、威脅,有條件的親子關(guān)系。
他的做法高明的地方在于:
他尋求孩子的許可,和孩子達成合作,孩子陪他出門可以獲得更多好看好玩的泡泡,孩子覺得這樣的結(jié)果是她滿意的,那么就順利的達成了兩個人的目標(biāo),孩子陪他出門,他陪孩子玩泡泡。
互利共贏的同時也擁有了簡單而快樂的陪伴體驗。
合作性關(guān)系的前提是理解,是懂得。
當(dāng)孩子賴床不起,上學(xué)即將遲到時,你要理解,他此時沉迷夢鄉(xiāng)的美好遠勝于起床的痛苦,同時讓他從睡夢中清醒過來,調(diào)動他上學(xué)的積極性,而不是一直催促。
當(dāng)孩子迷戀某種游戲無法自拔時,你要理解,他對游戲世界的好奇和成人對新鮮事物的好奇是一樣的,他有探究的欲望,尊重他興趣的同時可以和他商量建立起玩游戲的時間和規(guī)則,而不是以催促和威脅來應(yīng)付他。
當(dāng)孩子做作業(yè)慢得驚人時,你要觀察,他遇到了怎樣的困難,又需要怎樣的幫助,而并非簡單粗暴的讓他“快點、快點”。
當(dāng)你能夠理解孩子,站在他的角度去感受他的感受,那么和孩子的互動就會充滿愛意和樂趣。
比起催促,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也能夠在和孩子的互動中創(chuàng)造更多充滿愉快的合作性關(guān)系。
04
日本漫畫家益田米莉在《別說你快點快點》這本書中,借著一只小輪船的口說出了一個孩子的心愿。這或許是她的心愿,當(dāng)然,也是我的心愿。
書里寫到:
別說你快點快點。
一個個順序不一樣。
慢吞吞,慢吞吞,我在休息。我一動不動。
為啥那么急?
那么急,去哪里?
一個個大小不一樣。
一個個重量不一樣。
拿我跟它們比,我會緊張的。
一緊張,會怎么樣?
一緊張,我就會發(fā)冷。
一緊張,我就會縮小。
四周黑乎乎的,我難過極了。
難過的心情在哪里?
就在邊上等著出來呢。
一個個不一樣。
會的事情不一樣。
會的事情,不會的事情。
不會的事情,會的事情。
別問我為什么不會。
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太多。
我說不出來的心情,太多太多。
別拉我。別推我。
一個個長短不一樣。
一個個時間不一樣。
所以啊,別說你快點快點。
我慢慢地朝前走啦。你慢慢地走過來吧。
你不會笑話我吧?我不會笑話你的。
你等我嗎?我等你啊。
大家在一起。
面臨催促,孩子心中會緊張會害怕會難過會挫敗,還會被人嘲笑。
他們只是一個孩子,只適合以孩子的步伐以孩子的秉性前行,最重要的是,如果成人沒有刻意的去壓制孩子,他們是有前行的動力的。
如果你想和孩子擁有一段充滿愛的合作性關(guān)系,那就暫時把焦慮和急切拋之腦后。
慢慢地走過去,告訴他: 別著急,慢慢走,我等著你啊,我們大家在一起。
文:李增芬 (心理學(xué)碩士,心理咨詢師一枚,80后,愛生活,喜體驗;分享心情,傳遞溫暖;世俗行人,終會相遇,遇見真實的自己。微信公眾號:Fenny情感館(lizengfen-11))
責(zé)任編輯: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