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征服世界三大文明古國的馬其頓方陣,為何最后會慘敗給羅馬?

 哈嘍閱讀 2020-12-07

說到歐洲歷史上著名的世界征服者,排得上號的除了漢尼拔·巴卡、愷撒大帝拿破侖外,大概就只有亞歷山大大帝了!

這個在阿喀琉斯傳說的耳濡目染下長大,師從亞里士多德的年輕人,以其雄才大略,在短短13年創(chuàng)下了前無古人的輝煌戰(zhàn)績:統(tǒng)一希臘、橫掃中東,兵不血刃就占領埃及、蕩平波斯帝國,大軍開到了印度河流域,征服疆域達500萬平方公里。四大文明古國中,有三個都毀于其手。

巔峰時期,他領導下的亞歷山大帝國成了當時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超過了東方戰(zhàn)國七雄領土總和。而他的秘密武器,就是大名鼎鼎的馬其頓方陣!

...

化繁為簡,馬其頓方陣的組成

武俠小說中,任意一個門派都有一套獨創(chuàng)陣法以御強敵,但世界歷史上,打仗布陣的出現(xiàn)卻尤為緩慢。

人們估計很難想象,荷馬時代以前的人都是怎么打仗的:沖鋒完全是一窩蜂地橫沖直撞,胡亂廝殺,毫無章法可言,甚至有時殺昏了頭還會自相殘殺。別說好好的戰(zhàn)友成了豬隊友,就連指揮起來也非常困難……

馬其頓王國在地圖上的位置(圖上橘色部分)

這時誰要能發(fā)明一套作戰(zhàn)陣法,在戰(zhàn)場上還不是碾壓級別的嗎?而這個契機,被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緊緊抓住了。

這極大得益于他幼年曾在底比斯做質子的經歷,諳熟底比斯人的政治制度和軍事訓練,尤其是底比斯方陣的排兵布陣,在軍事和外交方面,都深受軍事家埃帕米農達斯的影響。

返回馬其頓執(zhí)掌政權后,他建立了一支常備軍,訓練了一種戰(zhàn)斗力很強的“馬其頓方陣,并建立了強大的海軍,成了馬其頓王國崛起的重要保障。

這種方陣在其子亞歷山大大帝手中進一步發(fā)揚光大,使馬其頓方陣成了軍隊最銳利的進攻武器,為遠征準備好了充分條件,世界冷兵器時代的戰(zhàn)爭格局發(fā)生了奇特的變化。

亞歷山大的父親腓力二世

那么問題來了,戰(zhàn)績驚人的馬其頓方陣到底是怎么組成的?

馬其頓方陣的人員編制,通常由64名士兵組成一個排,128人組成一個連,256人組成一個營,1024人組成一個團,4096人組成初級方陣,四個初級方陣組成一個聯(lián)合方陣。

這種軍隊的組成方式和現(xiàn)代的軍隊編制極為相似,是一種自成體系的多兵種相互配合的作戰(zhàn)部隊。而方陣的作戰(zhàn)人員大致可分為4類:

馬其頓方陣

常備步兵:這類士兵數(shù)量眾多,他們每人攜一根馬其頓長矛(早期長約13-14英尺,后期超過18英尺,末端配重器幫助平衡,又兼做長矛折斷時的備用武器),另配有直徑2英尺左右的圓防身。

一般情況下,第一排的士兵都是半蹲著前進,將長矛對準前方,而第二排的士兵則將長矛搭在第一排士兵的肩上,以增強對敵人的殺傷力;而盾牌還能用來保護身邊的戰(zhàn)友,一旦前排的士兵倒下,第二排的士兵就能迅速填補缺口。

馬其頓標槍輕步兵

輕裝步兵:這類士兵使用的相對較短,但防身用的盾牌直徑比常備步兵大很多,足以遮住蹲著的士兵全身。他們的盔甲也輕很多,增加了士兵的機動性和靈活性。

輕裝步兵的超大盾牌能夠起到很好的防御作用

重騎兵:這是由一群年輕貴族組成的騎兵方隊,每人手持一根馬其頓長矛、一把利。等待作戰(zhàn)時,他們會將長矛擱在肩上,頭稍向下;沖鋒時,長矛向下方敵人猛刺下去,刺死敵人后,暫時不將長矛拔出,而是用手里的刀劍繼續(xù)戰(zhàn)斗,等戰(zhàn)斗結束后再回去找回那些長矛

輔助兵:就是輕裝甲或無裝甲的士兵,他們以標槍、弓箭、石器為主要兵器,隨時去增援作戰(zhàn)不利的方隊,類似于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的預備隊。

...

從波斯到印度,讓世界都“壓力山大”

光說不練假把式,馬其頓方陣無論多么牛掰,拿到戰(zhàn)場練一練才能窺見其殺傷力。于是,在亞歷山大大帝的帶領下,軍隊橫掃希臘、波斯、埃及、印度……無論波斯戰(zhàn)車還是印度戰(zhàn)象,在馬其頓方陣面前,都像一只待宰的小綿羊。

一戰(zhàn)揚名代表:伊蘇斯戰(zhàn)役

參戰(zhàn)雙方兵力:馬其頓王國3-4萬、波斯帝國約12萬

傷亡情況:馬其頓7千人、波斯7萬人

公元前336年,年僅20歲的亞歷山大從遇刺的父親手中接過了馬其頓的王位,緊接著2年后,他便渡海遠征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波斯帝國。雖然當時他的父親在任內,已經將馬其頓軍隊提升為堪稱當時世界第一流的職業(yè)化大軍,但在大部分人看來,這次遠征依然勝算不大。

全盛時的波斯帝國橫跨歐亞非三個大洲

他的對手波斯帝國不僅擁有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軍隊、成熟的戰(zhàn)術,還有著其他國家都嘆為觀止的雄厚財力。亞歷山大東征之前,先后崛起的雅典、斯巴達、底比斯等強國都曾先后攻打過波斯帝國,全都無功而返。

亞歷山大的父親派遠征軍渡海作戰(zhàn),也被手握當時世界五分之三財富的波斯人,死死壓制在沿海的橋頭堡內,動彈不得。然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亞歷山大偏不信邪,他以先人們都不曾具備的強大軍事素質與意志決心,帶領人數(shù)不足5萬的軍隊,成功殺入波斯境內。

親自指揮攻城的亞歷山大大帝

馬其頓軍隊先是在公元前334年的格拉尼卡斯河戰(zhàn)役中,幾乎全殲波斯人在今天小亞細亞地區(qū)的野戰(zhàn)軍;接著又在公元前332年的伊蘇斯戰(zhàn)役中,與波斯帝國皇帝率領的12萬大軍展開大戰(zhàn)。

波斯軍隊排成了長達4公里的兩個橫隊,而亞歷山大則將軍隊分成3個戰(zhàn)斗隊形:右翼是亞歷山大親自率領的重騎兵,中央是重兵方陣,左翼是由色薩利騎兵、伯羅奔尼撒騎兵組成的聯(lián)盟。

馬其頓方陣首先擊潰了波斯軍隊的左翼,然后由重騎兵色薩利騎兵進行兩翼包抄,合圍并殲滅了波斯軍陣中央的希臘雇傭兵。最終波斯人見勢不妙,四處逃竄,才避免了被全部殲滅的下場。

波斯軍隊與馬其頓方陣的交鋒

之后,年輕氣盛的亞歷山大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波斯國王的屈辱求和條件,追擊進入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并在公元前331年的高加米拉決戰(zhàn)中徹底消滅了波斯帝國的殘余野戰(zhàn)軍。波斯皇帝戰(zhàn)后被殺,馬其頓帝國隨之占領波斯帝國全境。

大殺四方代表:海達斯佩斯河會戰(zhàn)

參戰(zhàn)雙方兵力:馬其頓王國4.1-4.6萬、印度5.2-5.4萬

傷亡情況:馬其頓1千人、印度2.3萬人

亞歷山大在不到30歲的年紀里,僅僅花了4年時間,就將今天的小亞細亞半島、敘利亞、塞浦路斯島巴勒斯坦、埃及以及伊拉克等地收入囊中。這讓他的野心急劇膨脹,想趁機征服更多的地區(qū),于是揮兵直下印度河流域,與印度王波拉斯(King Porus)的軍隊隔河對峙。

海達斯佩斯河會戰(zhàn)場景,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印度也不是吃素的,他們擁有較好的冶煉技術,出產的在西方世界廣受歡迎,波斯人對戰(zhàn)馬其頓入侵的軍隊時,就曾向印度人采購部分兵器。

此外,數(shù)量眾多的戰(zhàn)象也是威懾力極強的戰(zhàn)爭武器。海達斯佩斯河會戰(zhàn)中,波拉斯就把戰(zhàn)象布在第一線,且每隔一段距離就配置一頭,企圖用戰(zhàn)象來破壞馬其頓方陣隊形,順便嚇唬下對手的戰(zhàn)馬。

海達斯佩斯河會戰(zhàn)(又譯作希達斯皮斯河戰(zhàn)役)示意圖

亞歷山大雖然自信,但并不是個莽撞之徒,他決定避開戰(zhàn)象軍團和印度軍的中央方陣,先讓騎兵集中于自己右翼,準備用騎兵的優(yōu)勢擊退印度軍的左翼騎兵,進行迂回作戰(zhàn)。

再趁印度軍騎兵尚未組織好陣列,派遣1千名弓騎兵朝印度軍左翼騎兵發(fā)射排,并向敵軍騎兵發(fā)動沖鋒,造成騎兵陣形混亂。

亞歷山大利用這個機會朝敵方騎兵猛攻,印度騎兵在慌亂中不敵,逐漸往戰(zhàn)象方退去尋求保護。最終,成功破壞了印度的大象陣,擊敗波拉斯,從而將帝國領土的最遠端定格在今天橫跨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的旁遮普地區(qū)。

...

成也方陣,敗也方陣

正如《孫子兵法》所說:軍無常勢,水無常形。無論曾經多么強大的軍隊,終有一天難逃失敗的命運。而所向披靡的馬其頓方陣,也有致命的缺點。

1.進攻強,防守弱

第二次馬其頓戰(zhàn)爭中,羅馬人大破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這樣的密集方陣,不得不依靠騎兵和其他兵種保護其兩翼,但騎兵是攻強于守,一旦被擊潰,密集方陣的側翼或者背后就容易受敵人攻擊,那么這種死板的陣型就可能潰散而一發(fā)不可收拾。

2.作戰(zhàn)地形受限

平原地形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馬其頓方陣的作戰(zhàn)優(yōu)勢,而如果遇到溝渠、樹林、山脊、河流等障礙,就容易使密集方陣被分割或者阻擋隊形前進,導致其難以施展甚至不攻自破。

3.指揮的重要性

亞歷山大大帝無疑是馬其頓方陣最優(yōu)秀的指揮者

馬其頓方陣的精髓在于全體士兵同心同德、共同作戰(zhàn),形成嚴格陣法才能輕易地打敗數(shù)量上占優(yōu)勢但較混亂的敵人,指揮者就起著至關重要的重用,這也是為何馬其頓方陣能在亞歷山大大帝的帶領下常打勝戰(zhàn)的原因。

然而,優(yōu)秀指揮者的后繼無人,會使方陣缺乏協(xié)同性,極大削弱方陣的戰(zhàn)斗力。

4.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由于亞歷山大大帝英年早逝,沒有留下合法繼承者,他的將領們?yōu)榱藸幦嗔Γl(fā)起一系列戰(zhàn)爭導致馬其頓帝國四分五裂。

而這些后繼者們并沒有善用馬其頓軍團的力量,步兵的裝備越來越沉重、用于保護側翼的騎兵反而被削弱,方陣的戰(zhàn)斗力每況愈下,最終被羅馬軍團擊敗……

大秦帝國的戰(zhàn)車

有人曾好奇,馬其頓方陣懟上同時代的大秦軍隊誰能贏?秦軍自商鞅變法以來,紀律就是戰(zhàn)國七雄中的NO.1,秦軍軍陣也是公認最嚴密、最訓練有素的,哪怕被殺了一半人,都不會潰散。這樣的軍隊碰上馬其頓方陣,可以好好地battle一下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