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類型:A 2021年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選擇考適應性測試 歷史 本試卷共6頁,22小題,滿分100分??荚囉脮r75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A)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形碼粘貼處”。 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 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商朝時,世人信奉鬼神,事事占卜。西周時,參照夏商禮儀,制定了一套維護統(tǒng)治階級內部關系的典章制度,該制度講究尚德、尊尊、敬老、慈幼。據此可知,西周 A.君主專制趨于完善 B.重視人倫秩序 C.儒家思想開始形成 D.天命觀念瓦解 2.春秋之前,諸侯國之間的邊界較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為各諸侯國的緩沖區(qū);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界限逐步清晰。這一變化的原因有 A.分封制度的強化 B.井田制度的推廣 C.生產技術的進步 D.土地兼并的加劇 3.西漢中期至西晉,中原王朝先后允許已歸附的匈奴、鮮卑族內遷到陜北、晉北、幽州北等長城一帶,羌、氏族內遷到關中地區(qū)聚居。這 A.加快了中原王朝的衰落過程 B.使邊患危機更加嚴重 C.促進了區(qū)域經濟的均衡發(fā)展 D.推動了北方民族交融 4.北宋法律規(guī)定,所有與農戶有關的田宅、婚姻、債務之類的民事訴訟,必須在每年十月一日后才能起訴,次年正月二十日停止受理,三月三日以前審理完畢。這一規(guī)定體現了 A.薄賦觀念 B.程朱理學思想 C.重本思想 D.經世致用觀念 5.城隍是古代中國城市保護神,各地城隍多是歷史上的忠良賢達。明朝統(tǒng)治者按照行政級別把城隍分為都、府、縣三級,要求新官祭祀城隍才能上任。明朝統(tǒng)治者的主要目的是 A.鞏固儒學正統(tǒng)地位 B.整頓官場風氣 C.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D.繁榮市鎮(zhèn)經濟 6.鴉片戰(zhàn)爭之前,按國際慣例,中國與其他國家簽訂的條約以締約方或第三方的文本作為解決爭議的準本。1858年的中英《天津條約》卻以英文文本為準,中法《天津條約》以法文文本為準。此后,以外文文本為準本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這反映出清政府 A.喪失與列強交往的主動權 B.逐步接受國際慣例 C.主動學習西方的先進理念 D.堅守天朝上國觀念 7.1866年,左宗棠創(chuàng)辦福州船政局時談到,如果僅從當前需要來看,自造輪船還不如雇買,但要“求其精、求其備,而盡其所長歸之中土,相衍于無窮,非許以重資不可”。左宗棠意在 A.重資購買外國輪船以歸中國 B.興辦民用企業(yè)彌補資金不足 C.提高本土技術謀求長遠發(fā)展 D.發(fā)展遠洋運輸打破外國壟斷 8.按照一般的軍事教育程序,初級軍官教育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但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后將學制大大縮短,學生入學后只接受一個月的入伍教育和六個月的正式教育。這反映了當時 A.革命形勢蓬勃發(fā)展 B.三民主義深入人心 C.軍隊素質大幅提升 D.國共合作方式創(chuàng)新 9.1956年4月,中央召開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大會,表彰了4700余名“提前完成并達到優(yōu)等質量五年計劃指標”和在“學習與推廣先進經驗或在掌握先進技術試制新產品方面有成就”的全國先進生產者。這反映了當時 A.一五計劃提前完成 B.人民群眾建設熱情高漲 C.三大改造勝利結束 D.科學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10.20世紀80年代,美國《新聞周刊》記者報道,福建石獅的小商品貿易和廣東南海民間的小五金、小化工、小塑料、小紡織、小冶煉、小加工,“像野草一般滿世界瘋長”。該報道說明 A.國有企業(yè)改革全面展開 B.中國品牌享譽世界各地 C.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確立 D.改革開放釋放經濟活力 11.柏拉圖認為,我們對那些變換的、流動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認識,我們對它們只有意見或看法,我們唯一能夠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們能夠運用我們的理智來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這表明柏拉圖 A.重視人的理性思考 B.使哲學成為研究“人”的學問 C.忽視道德的作用 D.認為人能夠真正地認識自然界 12.意大利歷史學家卡洛·奇波拉提出,17世紀對西班牙、意大利和德意志而言,是一個黑暗的世紀,對法國至少也是灰暗的,但對荷蘭來說卻是黃金時代。該學者區(qū)分“黑暗的世紀”和“黃金時代”的標準是 A.自治城市的數量 B.工廠制度的普及程度 C.海外殖民的程度 D.商業(yè)貿易的發(fā)展水平 13.在整個19世紀,來自美洲的白糖簡直變成了一種英國窮人的食品。它是除茶葉外唯一一種對英國大眾的飲食習慣產生重大影響的進口商品,“在英國人均卡路里攝入量中所占比例從2%提高到14%”。這則材料作為直接論據可以用來探究 A.對外擴張與英國資本主義發(fā)展 B.工業(yè)革命與社會結構轉型 C.種植園經濟與美洲的獨立運動 D.世界市場與民眾日常生活 14.1925年,蘇聯(lián)《農民報》刊登了《男人心靈的哀號》一文,文中主人公的妻子將要與其離婚并“拿走她應得的一份”。一些讀者在回復中感慨道,如果“法律條文把婦女限制在1917年以前”就不會出現這個情況。由此可見 A.計劃體制下男女平等觀念不斷加強 B.十月革命之后婦女權益得到保障 C.當時普遍義務勞動中婦女地位提高 D.農業(yè)集體化使婦女工作機會增加 15.1939年,美國作家約翰·斯坦貝克以20世紀30年代初的美國為背景,發(fā)表小說《憤怒的葡萄》。小說寫道:“他們企圖用漁網撈河里的土豆,但守衛(wèi)不讓他們這么做。他們到格格響的汽車上撿被扔棄的桔子,但是桔子上已經被噴上了煤油?!睋丝芍?,作者 A.注重對細節(jié)的描寫批判社會現實 B.通過豐富想象對下層民眾寄予同情 C.受環(huán)保思潮影響反對工業(yè)化浪潮 D.擅長以荒誕手法抒發(fā)個人主觀感受 16.下表是美國若干經濟指標在資本主義世界中所占比重變化 表中所示變化反映了 A.軍備競賽使美國國力下降 B.布雷頓森林體系走向瓦解 C.多極世界格局形成 D.發(fā)展中國家經濟增長迅速 二、非選擇題:共52分。第17~19題為必考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20~22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 (一)必考題:共40分。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阿拉伯數字源于印度,起源時間相當于中國漢代,之后流傳于印度周邊國家,唐時隨著阿拉伯帝國的擴張,傳入亞洲、非洲、歐洲部分地區(qū)。阿拉伯數字包括東、西兩種形式,亞洲用東式,非洲、歐洲用西式?!爸帘彼蝿t西式字漸傳于歐羅巴洲諸國,于是名阿拉伯數目字也。歷世微加變體,于今猶未廢墜,故市井及數學中咸重之,其法與中華算術字碼同類?!?/p> ——據《中西聞見錄》 材料二 下圖為1957年陜西西安出土的元代安西王府鐵板幻方及上面的數碼。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簡述兩種形式的阿拉伯數字傳入中國的路徑,并說明原因和結果。(10分) (2)以上兩則史料的類型分別是什么?若探究阿拉伯西式字何時傳入中國,還需收集哪些材料?(4分)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1927年10月,毛澤東進攻長沙失敗后,準備向井岡山進發(fā)。他發(fā)現部隊中有許多來自舊式軍隊的官兵打罵老百姓,有的戰(zhàn)士還拿群眾地里的紅薯。這引起了毛澤東的憂慮,幾天后他頒布了三條紀律:“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焙髞砻珴蓶|又提出了“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等“六項注意”。1929年后,修改補充為“八項注意”,“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基本形成。 1947年10月10日,毛澤東為解放軍總部起草了一份《關于重行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該訓令提到,這部紀律規(guī)定“實行多年,其內容各地各軍略有出入”,故作統(tǒng)一規(guī)定。朱德當時也說,必須要把紅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恢復起來。1949年5月下旬,第三野戰(zhàn)軍占領上海后,執(zhí)行黨的城市政策,嚴格遵守入城紀律。有市民回憶:“無數解放軍戰(zhàn)士日日夜夜風餐露宿、不入民宅的情景,深深打動了我的心。” ——摘編自《毛澤東選集》等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簡述土地革命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原因。(8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實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意義。(6分)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摘編自(意)喬吉奧·列略《棉的全球史》等 從上述材料中提取兩條或兩條以上信息,擬定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信息有關聯(lián),闡述合理并有史實依據) (二)選考題:共12分。請考生從3道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 20.[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晉朝末年,“文章競為浮華,遂成風俗”。南北朝又甚于兩晉,“博士買驢,書紙三卷,不見驢字”,在民間傳為笑柄。此種風氣還影響到了公文。隋文帝時,李諤上書請求對文風進行改革。 《隋書》稱,隋文帝“初統(tǒng)萬機,每念斫雕為樸,發(fā)號施令,咸去浮華”,于公元584年“普詔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實錄”,又多次發(fā)布措辭嚴厲的文書,以保障文風改革順利實施。泅州刺史在給朝廷上表章時,因為文辭華麗不實,被交付“有司治罪”。自此,“公卿大臣咸知正路,莫不鉆仰墳集,棄絕華綺”。隋煬帝在撰寫《與越公書》《建東都詔》等公文時,“雖意在驕淫,而詞無浮蕩”。隋朝一直維持著這種文風。 ——摘編自《隋書》等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隋文帝推行公文文風改革的原因。(4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隋文帝公文文風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影響。(8分) 21.[選修3: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41年12月初,日本在“大東亞共榮圈防衛(wèi)計劃”中提出西進戰(zhàn)略構想,將印度等地列入日本太平洋戰(zhàn)爭外圍作戰(zhàn)和防御范圍。日本希望,德意向中近東地區(qū)進軍,控制紅海,進入印度洋,與日本共同加強在中近東的戰(zhàn)略態(tài)勢,使英國屈服,然后努力殲滅美英海空兵力。在日本取得太平洋戰(zhàn)爭初期勝利后,西進作戰(zhàn)計劃被提上日程,海軍決定將作戰(zhàn)重點從太平洋轉向印度洋,陸軍卻提出將作戰(zhàn)重點放在中國。隨著太平洋戰(zhàn)爭進入戰(zhàn)略轉折時期,形勢對日本越來越不利。德意在北非、地中海作戰(zhàn)的失利,使德意不可能進入西亞與日本會師。日本西進的主力是陸軍,但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時,日本陸軍近70%的兵力在中國戰(zhàn)場作戰(zhàn),深陷于中國戰(zhàn)場。所以,西進戰(zhàn)略只存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便夭折了。 摘編自胡德坤《中國抗戰(zhàn)與日本西進戰(zhàn)略的破產》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日本西進戰(zhàn)略的內容。(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日本西進戰(zhàn)略破產的原因。(6分) 22.[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世紀生物物種進化的思想已經出現,但是并未得到廣泛接受。達爾文的祖父是18世紀英國著名的醫(yī)生和博物學家,是進化論的先驅之一。達爾文16歲時,被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yī),他對學醫(yī)沒有興趣,卻在生物學業(yè)余研究中對進化論有了接觸。1828年進入劍橋大學神學院,他對神學也不感興趣,卻結識了植物學教授亨斯洛和著名地質學家塞奇威克,使他認識到所謂科學“在于綜合事實,從而才能從其中得出一般的法則或結論”。 1831年達爾文作為博物學家隨英國海軍軍艦“貝格爾”號環(huán)球航行,歷時5年。達爾文在船上工作非常努力,認為自己終于找到了熱愛的事業(yè),他克服了種種困難,隨著考察團深入叢林、登上高山,收集各種動植物標本、挖掘古生物化石、記錄地層情況;堅持每天記日記,寫報告,積累了大量的材料。經過多年研究和沉淀,1859年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初版即被搶購一空,影響極為深遠。 ——摘編自吳國盛《科學的歷程》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達爾文取得科學成就的原因。(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影響。(6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