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但是現(xiàn)在市面上的鹽琳瑯滿目,如低鈉鹽、無碘鹽、玫瑰鹽,還有深井鹽、海藻鹽、雪花鹽等等,那這些鹽有什么區(qū)別?你更適合食用哪種鹽呢? 如果按成分區(qū)分,食鹽主要分三大類,各有禁忌 如果按照食鹽的主要成分差別來分,可分為低鈉鹽、加碘鹽、無碘鹽這三類。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三種鹽不利于哪些人群吃吧! 1、低鈉鹽——腎病患者不能吃 我們都知道,鹽吃多了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但實際上,誘發(fā)高血壓的真正兇手,不是鹽,而是鈉,因此低鈉鹽就成為了許多人的選擇。 此前,遼寧省沈河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于路陽2016年在某健康時報刊文中曾指出,人的血管具有通透性,鈉就像海綿,如果鈉攝入多了,會把水分吸收進入造成水鈉潴留,增加血容量,給血管增加壓力,長期如此,血管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導致高血壓。 于路陽解釋稱,低鈉鹽屬于營養(yǎng)鹽,它與普通鹽相比,氯化鈉的含量降了大約三成。傳統(tǒng)鹽的氯化鈉含量在95%以上,而低鈉鹽中加入了30%的氯化鉀,使氯化鈉的含量降到了70%左右。在幾乎不影響咸味感覺的同時,減少鈉的攝入量,同時有效增加了鉀攝入量。 而鉀剛好能起到制約鈉的作用,當食物中鈉含量較多時,鉀起不到調節(jié)作用,但如果在食物中增加鉀的攝入,就可以促進鈉的排出,減少水鈉潴留的現(xiàn)象。低鈉鹽剛好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因此,在平時的飲食中,可以將普通鹽換為低鈉鹽。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說低鈉鹽就可以想吃多少吃多少,還是要按照標準控制鹽的總攝入量。此外,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低鈉鹽。 2、加碘鹽——碘缺乏地區(qū)建議使用 2012年原衛(wèi)生部修訂《食品營養(yǎng)強化劑使用標準》,規(guī)定食鹽不再允許添加除碘以外的營養(yǎng)強化劑,食用鹽碘含量則可選20mg/kg、25mg/kg、和30mg/kg三種加碘水平。 但關于是否有必要繼續(xù)食用碘鹽,網(wǎng)絡上一直存在各種各樣的觀點。有人認為我國補碘這么多年,不需要再食用碘鹽;還有人表示沿海地區(qū)吃海鮮多,靠食物補碘即可;也有人認為,碘缺乏后果嚴重,應繼續(xù)補碘。 對此,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營養(yǎng)科副主任醫(yī)師丁霞曾于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大家如要單用含碘量較高的食物來滿足一般成人碘需要量120μg/d,那么每天需吃105g鮮海帶或3g干紫菜或45g蝦皮。而按照中國《食用鹽碘含量》的標準,如食鹽強化碘量水平為25mg/kg,則需每天攝入5g食鹽,烹調損失按20%計算,每天從加碘食鹽中可攝入碘100μg,加上飲水和食物中的碘,則能達到一般人群的需碘量。 因此生活在沿海城市,平時海產品攝入比較多的人群,可以無需選擇加碘食鹽。但平時海產品攝入不足,亦或者是碘缺乏地區(qū)的人群,則建議使用加碘鹽。 3、無碘鹽——兩類人不建議使用 2017年,浙江省人民醫(y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主任宋向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有兩類人不適合食用碘鹽,一類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等甲狀腺疾病患者,因治療需要遵醫(yī)囑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鹽;另一類是生活在高碘地區(qū)或非缺碘地區(qū)的居民,他們每天從食物和飲用水中已經(jīng)得到了足夠劑量的碘,這部分人群也不宜食用碘鹽。 按工藝:產地工藝略有差別,控量最重要 除上述三大類外,其他種類的鹽都是在這三大類基礎上,根據(jù)生產工藝與采地不同衍生而來。 比如井鹽、湖鹽、海鹽、巖鹽之間的區(qū)別是鹽的來源不同,井鹽指通過打井抽取地下鹵水(天然形成或鹽礦注水后生成)制成的鹽;海鹽指由海水蒸發(fā)結晶生產的鹽;湖鹽是從鹽湖中直接采出來的鹽,以及以鹽湖鹵水為原料在鹽田中曬制而成的鹽;太陽曬干海水后產生的海鹽,經(jīng)過上億年地質擠壓和地下高溫作用形成的“鹽化石”叫巖鹽;淡粉色的玫瑰鹽也是巖鹽的一種,因為含有微量的鐵而呈現(xiàn)粉紅色。 而“海藻鹽”是用海帶等提取天然有機碘替代普通碘鹽中碘酸鉀;“雪花鹽”則是通過原料鹽溶解二次集結后,形成外形酷似雪花晶體,具有溶點更低的特點;而“竹鹽”是將食鹽裝入竹筒中,兩端用黃土封口,再以松枝為燃料,經(jīng)1000℃~1300℃高溫煅燒,最后得到的固體粉末就是竹鹽。經(jīng)過煉制,竹筒和黃土中的礦物質會進入食鹽,可以說竹鹽是加工而成的“粗鹽”。 最后,還需提醒大家的是,這么多種類的鹽,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只需要根據(jù)自身身體狀況選擇普通加碘鹽、低鈉鹽、無碘鹽即可,無需專門區(qū)分其他鹽進行選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吃什么鹽,都要控量,這才是最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