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生寄情于紫砂壺,融情于紫砂壺,成為中國歷史上前 無 古 人以壺寄情之第 一文人,從而也使紫砂壺成為受人推崇的最 具藝術(shù)感染力的文化載體。 只要對紫砂壺有點了解的,應(yīng)該都聽說過“曼生”和他的“曼生十八式”。其實曼生是號,本名為陳鴻壽,其涉獵廣泛,被視為一位藝術(shù)通才。 歷史上留下的陳曼生大名,與他的多年入幕和短暫仕途,基本沒有關(guān)系。與他的書畫和金石的成就,關(guān)系好像也不是太大。陳曼生在歷史上的光耀,完全是源于他的一項愛好:因為他愛喝茶,從而愛上紫砂壺,最 后一手創(chuàng)造出前 無 古 人、后無來者的文人神器“曼生壺”。若沒有“曼生壺”,陳曼生其人早就被浩瀚的歷史歲月給湮滅了。 陳曼生不愛金銀而癡迷紫砂,說到底不僅僅是在壺中尋求某種精神與情感慰藉,同時他也將自己的才情寄托在紫砂壺上。一把小小的紫砂壺里,融會了儒、道、佛家思想的精華,也讓曼生一生的情感與文采與之合二為一。然天佑其靈,亦或曼生本就因紫砂而生,亦或紫砂也因曼生而來。 陳曼生本名陳鴻壽,清代著 名篆刻家、書畫家、制陶家。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生,道光二年(1822年)卒。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他的字號實在太多,本人盡量多的錄之,字子恭,號曼生,老曼、曼壽、曼公、別稱卍生、夾谷亭長、胥溪漁隱、種榆仙客、種榆道人。 解讀曼生壺,壺銘是極其重要的途徑,從中能尋找到曼生介入到紫砂藝術(shù)的目的。曼生壺銘,多為三言四言,古樸雋永,簡潔明快,充分體現(xiàn)出陳曼生的學(xué)養(yǎng)背景,是曼生壺藝最自我的表達(dá)。 壺上銘文,要于未干之砂泥上刻劃,與金石刀法大相徑庭.兩者異工同曲,而欣賞法則卻歸于一途??绰懳娜纭霸谒环健?、“方山子,玉川子,君子之交淡如此”、“笠蔭喝,茶去渴,是一是二,我佛無說”、“無用之用,八音所重”、“君子有酒,奉爵稱壽”、“內(nèi)清明,外直方,吾與爾偕臧”、“梅雪枝頭活火煎,山中人兮倦乎仙”……既涵蓋了他一身的修養(yǎng)文識才情,再運以西泠之爽利刀法,使砂壺徒增書卷氣息和金石意味,茗壺一把,任其自斟自飲,香不渙散,味不耽擱,文人逸士把玩之余,得趣于壺外之韻;陳曼生與他周邊的朋友們,在與砂壺藝人的合作途中,輕輕然然訂制了砂壺的一種審美趨向,從此以后,砂壺明顯加入的人文意識,使得陽羨壺藝發(fā)展開來,“曼生壺”的風(fēng)格一掃乾隆時注重妍巧的風(fēng)氣,樣式典雅樸厚,寓巧于拙。造型多用幾何型體,壺體線條凝練爽潔,它一舉融合了文詞之心、書畫之韻、金石之味,又得刻劃裝飾之明麗雅潔,書畫、篆刻與文心遂一氣呵成,渾然雅致,超越昔賢,實為砂壺工藝開創(chuàng)了新風(fēng)新貌。所以《陽羨砂壺圖考》盛贊日:“(曼生壺)為大彬后絕技,允推壺藝中興?!甭鼔乜芍^曼生才華之集大成也?!蛾柫w砂壺圖考》又云:“明清兩代名手制壺,每每擇刻前人詩句而漫無鑒別?;蚯胁瓒磺袎?,或茶與壺俱不切?!劣谇卸ㄜ鴫夭①N切壺形做銘者實始于曼生。世之欣賞有由來矣”。于砂壺銘文裝飾之先者不是曼生,但完滿貼切實由曼生為肇始。這也便是曼生壺成為佳器名作的主要原因,它完全是憑著曼生一生的學(xué)養(yǎng)所成,缺一都不可為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