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誤解秦相呂不韋的“凡周867年”,即把公元前1123年古公亶父在歧下立周建國當(dāng)作武王克商年,即把古公建國后的周867年,當(dāng)作武王克商后的867年。這也是二千多年來眾多歷史學(xué)家犯的最大最多最嚴重的錯誤,也是研究商周歷史過程中最大的誤區(qū)。司馬遷在前先錯,劉歆跟后,皇甫謐也受騙!當(dāng)今“工程”也難免,故而他們開口便是:周朝有八百年歷史。而實有為754 年,與八百相差遠。 《盂鼎》金文有:“王若曰:盂丕顯文王受天,有大命在武王,武王祠文王作邦辟,乃匿有四方允正,……?!敝苋苏J為武王伐紂,只是繼承了文王之遺志,開邦辟野,是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領(lǐng)地。是以小國取代了大國。 古今許多人不明商周之間既存在君臣王侯列國關(guān)系,還存在著改朝換代的事實。忘了《周書. 序》所言:“昔在文王,商紂并立?!辈幻魃掏鲋?,周已“三分天下,有其二”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方伯。便簡單將“凡周周867年”加上周亡的公元前256年,錯誤地認為武王伐紂為公元前1123年或公元前1122年、1121年。 因此《通鑒外紀》便錯誤認為“武王伐紂,起己卯至庚午(周幽王十一年),凡三百五十二年”,錯誤得出西周為352年。(769+352=1121)錯誤地將“武王伐紂”定在公元前1121年左右。 《帝王世紀》、《初學(xué)記》也云:“自克殷至秦滅周之歲(-256年),凡三十七王,八百六十七年?!保?56+867=1123) 《漢書》中的劉歆及《史記》作者司馬遷他們都犯了同樣的錯誤。也是“武王伐紂”為公元前1121年左右的偏信者,他們不但誤定伐紂、克商年,而且把個西周各王在位年,搞得一團糟,也魯紀年改得面目皆非,認為“魯桓公離伐紂400年”!711+400=1111年, 這些作者愛貪圖方便,不知便宜有時不一定能得好貨,圖方便往往會誤大事。更不知公元前1123年正是古公建國年。如果三代歷史如此簡單,又何能有伐紂年代之謎,三代之?dāng)鄬樱?/p> 二.不明三代紀年方法的各不相同,堯舜用載,夏用歲,商用祀,周用王年。將武王伐紂年的日干支,誤為年干支。以日誤年,錯斷伐紂年。 例如:武王伐紂,周師初發(fā),日之干支,夏歷庚寅。有人誤以為“武王伐紂,歲在庚寅”,以日偽年,錯斷武王伐紂為公元前1051年,人為多出41年。 同樣,又有人將周師初發(fā)之日的周歷日干支“辛卯”,當(dāng)作年干支,定武王伐紂為辛卯年,即公元前1050年。 更奇的是當(dāng)今有位歷史教授不明三代時商為天子,周為伯侯,商周只是君臣上下級關(guān)系,而將《周書. 序》所言:“昔在文王,商紂并立?!崩斫鉃椤拔粼谖耐?,商周并立”,是兩個朝代并立關(guān)系,繼而擴大為夏商周三代并立,而延續(xù)的推陳出新,新舊替代的朝代更換關(guān)系! 二. 也有人將“紂王元年,初封九侯,西伯為昌”的文王次元年,當(dāng)作武王伐紂年。定為公元前1063年左右。誤言:“武王伐紂,至庚午凡292年,”(1062-769=293)此錯誤結(jié)論也正為某些《中國通史》所采用。 三. 將文王被釋,文武制命的公元前1036年,當(dāng)作伐紂年,因此會得出“自武王伐紂至幽王庚午,凡257年”的錯誤結(jié)論(1036-769=257)。 四. 將文王受命,改元立國,文王次元的公元前1022年,,歲在辛未,當(dāng)作伐紂年,因此《竹書紀年》又錯斷西周為253年(1022-769=253)。 五. 將武王元年或次元年當(dāng)作伐紂年: (17+1010=1027)、(13+1010=1023)(13+4+1010=1027)(1027-4=1023) 此說忘了《漢書》文王“即位八年而崩,亡后四年武王伐紂”的歷史事實。當(dāng)今有些《中國通史》及《新編資治通鑒》所定武王伐紂為公元前1023年,或公元前1027年即由此出。 七. “以日誤年”董作賓先生,以周師初發(fā)的夏歷“庚寅日”誤作“武王伐紂,歲在庚寅”,因此錯判“武王伐紂為公元前1111年或公元前1051年。 八. 《竹書紀年》“周武王以西伯十有二年伐商有天下,元年辛卯,又六年亡,先后十七年?!?/p> 西伯昌受命改元立國為已未年(公元前1022年),即位七年而崩,九年為虛數(shù)。亡后四年武王伐紂。古人又念念不忘“辛卯” ,其實此之“辛卯” 原為武王伐紂,周師出發(fā)時的日干支,古人以日誤年,硬是要斷其為年干支,定武王伐紂為辛卯年,即公元前1050年,人為將武王伐紂提早了40年。再說如以文王受命為武王元年,也應(yīng)是己未年而不是辛卯年。 古文原句應(yīng)該是:周武王以西伯發(fā)十有二年伐商有天下,元年己未,又六年亡,先后十七年。 但必須明白,武王是死于克商年十二月,“又六年亡”是指周公攝政六年!元年不是己未,而是辛未!而己未則是文王受命改元年! 1022-8-4=1010(年) 1010-6=1004(年) 1022-17=1005(年) 古人在言到武王伐紂克商后的政年時,有曰:二年、四年,有謂:六年、七年。 言“二年”者,肯定為錯。一是受《史記》影響,二是不明武王伐紂次雖然發(fā)生了一次嚴重的心臟病差點死去,嚇壞周公,但乃為虛驚一場, 武王“翌日”身體就恢復(fù)健康。此二年是指伐紂年與克商年!而非武王克商后又活了二年! “四年”是指文王崩,武王為西伯發(fā)四年,而非武王克商后又有四年! 言“六年”者,雖為正確,但不事實。死后二年,載格、踐位也算其政年,言“武王即位六年”有理,不為大錯。 言“七年”者,雖言無理,但非大錯。言“七年”者,一種是從伐紂年算起,還有一種則是出于夏商周三歷的不同。 《尚書大傳》周公“一年救亂(癸酉年),二年克敵(甲戍年),三年踐位(乙亥年),四年建侯(丙子年),五年營成周(丁丑 年)。六年制禮樂(戊寅年),七年致政成王(己卯年)”。 此是指武王駕崩后,周公救亂至返政成王的這段攝政歷史,千萬不要將它誤解為武王至成王的歷史!因為這段時間內(nèi)成王僅是嗣位,而非即位!而且這段時間內(nèi),是周公攝政,按照舊規(guī),攝政七年應(yīng)算前王頭上,所以才有“武王在位六年崩!”后人不知此禮,而將這嗣位七年加在成王頭上,故而會誤定“成王在位37年! 當(dāng)今“工程”定武王在位四年,卻不知《逸書書》說周武王是死于克商乃年十二月。只比紂王晚死十個月!一是周人忌諱,密不相告,,而故意不說,二是為防殷商趁機鬧事,進行復(fù)辟,所以才拖到次年癸酉年,六月才葬武王于畢! 第一年 辛未 BC.1010年,此為伐紂年,周歷為十二月,既有史據(jù),又有《利簋》可證! 第二年 壬申 BC.1009年,此為克商年,所以史記中有:“天下未寧,武王二年崩!” 再一年 癸酉 BC.1008年,殷之余知武王已死,立即叛亂!周公懾政救亂。故名踐位。 第二年 甲戍 BC.1007年,周公為保幼主,大義滅親,殺兄驅(qū)弟,重新封侯,被迫東征! 第三年 乙亥 BC.1006年,初營成周,建立新都! 第四年 丙子 BC.1005年,制定周禮、國法、國歌,名之曰:禮樂! 第五年 丁丑 BC.1004年,滅東夷三年大勝而歸, 第六年 戊寅 BC.1003年,首行五祀禮,紀念武王去世五周年。見《何尊》、《班簋》。 第七年 己卯 BC.1002年,返政成王,成王視政治為兒戲,削桐為圭,封唐叔于晉! 武王伐紂,要分伐紂年和克商年?!?strong>尚書》“一年救亂”極易被人們理解為救殷亂,而不是周亂! 公元前1008年癸酉年,此年周公始攝政,武王雖已亡前,但仍應(yīng)算是西伯昌七年崩,武王繼為西伯四年發(fā)后的武王最后一個元年。此年也是成君為儲君,嗣位第一年! 《淮南子》根據(jù)《史記》所記,“文王方死,伐紂不孝”。認為“周武王是三年舉喪制的破壞者”,此說確實是寃枉了周武王。文王剛死,周武王年輕氣盛,悲憤交加,國恨家仇,又深同血海,現(xiàn)大權(quán)在手,叫武王怎不想立即報仇血恨殺了紂王?此情此景,有諒可愿?;茨献幽闹芪渫跏撬烙诳松棠辏燃q王只晚死十個月! 周武王后來還是聽從了諸公的勸說,雖然沒有立即伐紂,但卻利用了近三年舉喪時間,充分作了伐紂克商的各種準備工作。 九. 古今中外,錯定武王伐紂年的結(jié)論,共有四十六、七種之多,而且各不相同,其中最大數(shù)為1166年,最小數(shù)為1018年。既似大海撈針,更象瞎子摸象,眾多人皆吃了片面和迷信輕敵之苦,《回天》、《斷代工程》也在其列。董作賓前輩錯在不明“昔在文王,商紂并立,紂王元年,初封九侯,西伯為昌”文王與紂王同元,紂為天子,昌為西伯!而與正確伐紂年結(jié)論擦肩而過更是令人痛惜。 西漢時有人根據(jù)殷歷得出武王伐商為公元前1070年,此錯之因是將伐紂年提早了60年,多算一個甲子周。因此其西周總紀年也多出60年,其西周總積年為300年。其克商結(jié)論比紂王、文王元年公元前1063年還早七年??赡苁撬谶\算中過程中多加了紂王53年和武王7年之和。 清代又有人定武王伐商為公元前1066年,也把西周多出56年。故定西周積年為296年。此錯之因,只是比前者少了四年,此四年可能為“武王在位四年” ,或是“文王崩后四年,武王伐商” 所為。此之錯是將古公的公元前1166年元年當(dāng)作伐紂年或“凡周867年”之始,人為多出156年。 《竹書紀年》錯言:“自武王至幽王256年”,以及《史記》定“周穆王在位55年”之誤,不知屈殺多少史家杰士。無數(shù)人受其禁固,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敢相信伐紂后有西周240年的事實。 所謂“自武王至幽王256年”,實是指文王被釋后,進行文武制命至幽王初年的年數(shù)。文王在公元前1042年被囚,七年后釋。1036-256=780年,256非是西周總年,原文是指考王因伯亡考被紂殺害后,改武王為太子大將軍,而非是指武王伐紂至幽王末年。 《緯書》等云:“以太初歷推之文王受命“歲在庚午”,九年而崩,歲在己卯?!?.己未,2.庚申,3.辛酉,4.壬戍,5.癸亥,6.甲子,7.乙丑8.丙寅,9.丁卯。是歲在丁卯,而非己卯,又被誤改了。 文王受命在周歷“已未年 ”前1022年, 《緯書》用的是商歷年干支,是為“庚午”年 。 文王實為受命七年崩,加上舉喪,故《漢書》名:九年! “歲在己卯”之誤會產(chǎn)生 “武王伐紂為公元前1062年”論者。 “太初歷”是以司馬遷武王伐紂為公元前1123年為基礎(chǔ)所作的歷法。因而它也是一個錯誤的歷法。 十. 錯斷商代總年。古人在給我們商代總年數(shù)時,給了我們兩個數(shù)據(jù)即629和496年。629年極左,把成湯為侯的18年,及二年戰(zhàn)事都加入其內(nèi),故多出20年。496年是把商代的結(jié)束算到古公建國。錯把古公當(dāng)武王。使商少了114年。 十一. 今人李仲操、劉啟一,張政烺三位先生深信“武王伐紂,歲在鶉火”,因而得出了“武王伐紂,歲在辛未”,定武王伐紂為公元前1070年。此說既符合利簋銘文,又“歲在鶉火”與正確的公元前1010年相比,只是多算一個甲子周期,即六十年。 此說的缺點是一它不能與《魯國紀年》互證。二是它也不能符合《南齊書》所云,“文王受命于己未”。三是他迷信《史記》“周穆王在55年”,軋不平西周總年!四是他錯誤理解史據(jù)“凡周867年”! (1)讖曰:'周文王受命,(至建元元年),千五百歲,河雒出圣人。受命于己未,至丙子十八周,旅布六郡東南隅,四國安定可久留。’ (2)案:'周滅殷后七百八十年,秦四十九年,漢四百二十五年,晉百五十年,宋六十年,至建元(元)年,千五百九年也。’ 注:第二條 “至建元(元)年”的“元”字,是六或九字形之誤。言“六”,是原文將秦、漢等少算一年所致。正確的應(yīng)是“至建元九年,千五百九年也?!?/p> 齊建元元年為公元479年,(1500-479=1021)由于公元前后年中,存在有一個零數(shù)差異,故1021需加上一,成為1022年,查公元前1022年正是己未年。因此古人所說“周文王受命,千五百歲,河雒出圣人。受命于己未,至丙子十八周,……?!币稽c不錯,古不欺我!通過前面推證,李仲操、劉啟一,張政烺所說,平白無故多出了六十年,實屬不該。 此三人而與離解伐紂年數(shù)之謎擦肩而過,與正確之?dāng)?shù)僅一步之遙。虧哉寃矣!更惜的他們不明《利簋》銘文“歲在辛未”是指年而非指日。 更可能他們也曾得出“武王伐紂”為公元前1010年的正確結(jié)論,然而由于迷信《史記》的穆王、昭王、厲王年,軋不平西周帝王紀年,不相信西周只有240年,因而否定自己的正確結(jié)論。勞而無功,與正確結(jié)論分道揚鏢。因不識寶,到手而又失去。甚是可惜。 他們寃在迷信司馬遷之所給的周穆王、周厲王紀年上,不明司馬遷是“武王伐紂為公元前1123年”論者。司馬遷不是神仙,也有頭腦簡單,多次出錯的時候。司馬遷等人不明《周書、序》“昔在文王,商紂并立”史實,而簡單地將周之亡年加上“凡周867年”,則方便又省力地得出“武王伐紂為公元前1123年”錯誤結(jié)論。更不相信后人因妄斷伐紂年,而對《史記》篡改的可能。 雖然司馬遷沒有在《史記》中言,“凡周867年”,那是因為他對此句話的真正意義不夠明確,但是我們還是從《史記》文中一些內(nèi)容推論出他是“武王伐紂為公元前1123年”論者??梢哉f那些認為武王伐紂為公元前(1023; 1018; 1027 ; 1111)年論者,皆是離謎底最近的人,而那種認為武王伐紂為公元前1046年或公元前1044年是最沒有道理,離謎底最遠的人。 十二,《春秋歷》云:“周文王42年12月丁丑朔旦冬至,孟統(tǒng)二會首。(即位)后八歲(而崩)”,亡后四年而武王伐紂。 1.此為病殘句,不與《漢書》“文王即位八年薨,亡后四年,有甲子之事”相同。漏抄了“亡后四年”。文王42年為公元前1022年,年干支為己未,歲在鶉火,此年文王受命改元。再經(jīng)過12年,則為又是一個次之周期,又為鶉火年,此年為辛未年,為公元前1010年。文王42年加上8年,等于50年,符合《史記》文王在位50年之說。文王42年加上8年,為公元前1014年,此年俗稱政亡年。公元前1014年減去《漢書》“亡后四年,有甲子之事”則為公元前1010年,此年武王伐紂。 2.此為錯誤理解?!?strong>春秋歷》依據(jù)《史記》文王在位50年(42+8),以為文王一死,次年便有伐紂克商之事。是作者不明三代舉喪之俗及西周史所造成的。 十三. 對于商代有多少年,古今有兩種看法。496年及六百多年。兩者相差很大,使后難以定奪。對此“工程”有所創(chuàng)新。將兩者合而為一,再一分為二,取其平圽數(shù),作商代總紀年數(shù),定其五百多年。此種“創(chuàng)新”非我強加于人,白紙黑字,是他們自己說的。 古人所謂496年,是指:“在古公在岐立周建國前,商朝己有496年歷史?!被蜓裕骸霸谏塘?96年后,周人古公才開始建國?!蓖瑯?,所謂“凡周867年”,是指周自古公建國至,“周失九鼎”周人已有867年歷史,而不是自武王伐紂后周有867年。自古至今,不知多少人陷在這個誤區(qū)中難以自拔,遺憾終身。 十四. 錯斷紂王在位年?!?strong>竹書紀年》言紂王在位52年。有董作賓先生《殷歷譜》考證出的紂王的51個甲骨文紀年和十年紂王甲骨文日記??梢宰鳛殍F證。 武王伐紂年公元前1010年;克商年為次年,即公元前1009年。如將紂王算至武王伐紂年,則紂王在位為52年;如將克商年也算入,那么紂則在位53年。因為公元前1009年既可算武王第三個元年,也可以算紂王的未年。 董作賓前輩《殷歷譜》甲骨文中,只紀錄了自紂王元年至在位第51年的簡單事例過程。少了二年的原因,就是殷商史官懼紂暴虐外逃及戰(zhàn)事所造成殷史提前結(jié)束。 因為有許多人誤信或言不理解496年數(shù)的真實意義,所以才會認為紂王在位30年。或變紂王52年為42年。而“工程” 斷紂王為公元前(1075-1046)年,硬是將《帝王世紀》的紂王排在成湯后第三十位,而當(dāng)成“紂王在位30年”,硬是減了他23年壽命! 單憑《殷歷譜》中紂王五十一個甲骨紀年鐵證,就足以判“工程”之偽,被甲骨文打臉! 真可謂:判“斷代工程”之偽并不難,前有《利簋》銘文鐵證,此又有“紂王五十一個甲骨紀年”為憑證。 然而最難的是人們的對我的理解和支持。人們對“工程”太相信,太迷信了!再就是要人們相信武王伐紂為公元前1010年更是其難,難似上青天。為此我不得不化上了二十多年時間來寫這篇大文章。用近百萬字來證明我的觀點。 我猜想“工程”負責(zé)人在每次收到我的信,看到我的“武王伐紂,歲在辛未”,即公元前1010年的結(jié)論時,可能不等看完全信,便將其置之一旁,在其心中早已武斷地判我錯。西周怎么可能只有240年?看不起我這草根,無名小輩。卻不明本人所定伐紂年,符合國家1998年根據(jù)灃西樹輪校正及碳十四等現(xiàn)代科學(xué)方法所測定的結(jié)果。 樹輪校正法:為BC.(1050--1010)年; 實驗室編號為:SA97029 碳十四方法:為BC.(1050--1006)年。 十五.認為武王伐紂后,武王在位還有二年或四年,甚至七年!其實按照《逸周書》所謂,周武王是死于克商之當(dāng)年12月份,“天下未寧而崩”次年6月葬于畢!《史記》所謂“二年”,是指伐紂年與克商年!即公元前1010年與公元前1009年! 十六.史中所謂四年、六年、七年、并非無道理,而是應(yīng)該不但知其然,更應(yīng)知其所以然,為什會出現(xiàn)這些不同數(shù)據(jù),各種數(shù)據(jù)的夲義又是什么,不然的話必定搞亂自己,離真更遠,尤如盲人摸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余,往往會被一葉障目,見木不見林,認鹿為馬,自欺欺人! 十七.伐紂年、克商年、加三年守孝舉喪年是為四年,巧的是《漢書》曰:文王薨后四年有甲子之事,文王崩,武王繼為西伯也是四年,人們往往把“西伯發(fā)四年”,當(dāng)成武王在位四年崩,再加舉喪年,又成六、七年。 十八.《漢書》有“周公攝政六年”,《逸周書》又有“武王六年崩”,《大傳》有“周公七年致政成王”,然后因成王不懂事,“削桐為圭”事件原因,又屏政成王七年! 十九.武王駕崩,周公攝政,力保幼主,是為嗣位,而非繼位,成王三立而蒞,所謂在位30年,去掉致政、屏政、聽政共十四年,真正能當(dāng)家作主只有16年,加上康王26年,一共42年,這就是《史記》所謂:成康之際,四十余年刑措未用的成康盛世! 二十.最有道理的是《漢書》與《大傳》,武王于克商“是年”病亡之后,成王年幼,還處襁褓,于是周公只得攝政,其攝政六、七年,按照歷代舊規(guī)禮俗,例如堯舜夏禹,周厲王,魯昭公,仍算在前君王頭上,故而《逸周書》會誤解武王六年崩,與其武王死于克商年相矛盾! 二十一.《史記》對武庚其人寫得不明不白,使人誤以為武庚與祿父一樣都是紂王兒子,非也,謬哉!朱子在《四書》中也疑,“怎么突然間又冒出了一個武庚?”武庚原本應(yīng)是:武王子庚,是與成王子誦同父異母,是為前妻有辛氏大任所生,而非姜太公女兒姜邑所生。因為元妃有辛氏與武王為政治婚姻,正是因她為紂王親屬,因此文王在囚夏臺羌里七年而未被紂殺,相反在文王42年,己未年還恢復(fù)其西伯職位,讓他改元,并給以對其他諸侯征伐權(quán),而武王始終對文王被囚,長兄伯岜考被烹,而耿耿于懷,所以其妻其子不為武王所寵,要伐紂克商,克商后子庚無法繼武王位,僅封為邲地諸侯,所以武王在伐紂時大喊大叫“雖有周親,不如仁人”,武王崩前又沒定子庚繼位,,所以子庚心態(tài)不平,在武王崩后立即參與殷人反叛行列中,失敗后不了了之! 以上信息可以從《逸周書.度岜解》可得證實,武王病重,臨危托孤,在發(fā)急病時,是讓子庚去把周公旦叫來的! 二十二,當(dāng)今許多教授仍然在誤讀呂不韋的“凡周867年”相信周朝有八百年歷史!其實周朝自武王伐紂的公元前1010年至周失九鼎的公元前256年只有754年!西周240年,東周514年! 所謂“凡周867年”是包括伐紂前后二部分周人歷史內(nèi)容,淮南子說自古公亶父至伐紂共四世114年!四世:亶父、季歷、文王、武王!周人不等同于周朝,雖有聯(lián)系,但屬不同概念,周人歷史長,自姬棄周稷至周亡!而周朝則起自武王伐紂! 二十三.“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寵?!薄秶Z·晉語一》 此句原有誤,天子對下曰征,諸侯對上,或?qū)ζ渌T侯名伐! 成湯侯有二十八征,東征西怨,西征東怨,這都是父子共同行動!所以史中在言征岷山時,用了覆、癸兩字。紂名:受辛,字德,桀名:主癸。履名成湯。 “工程”有誤,把主癸與夏桀當(dāng)成兩人。成湯伐桀,武王伐紂皆不可名征。.再者依據(jù)徐仲舒的《甲骨文辭典》,妹喜,也就是婦好不為桀妃,而是成湯妻!所謂女喜撕絹搏一笑,是后人強加于他。充其量妹喜是為第三者,故意挑起成湯父子不和,活活氣死身居有洛的成湯母親。這才是真正的夏史!易曰“帝乙歸妹”妹女通用;喜者,愛好,婦好,只是成婚后妹喜。成湯革命,她為內(nèi)奸有奇功,又為國母,所以成湯為她立廟鑄鼎! 工程將婦好下嫁幾百年后的武丁,又鬧了一次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大笑話。工程笑話多,何止一、二件?成王四、五歲生康王,武王伐紂,孟津旁王屋山成了武王的居室! 二十四.《漢書》:上元至伐桀之歲,141480歲,歲在大火房五度,上元距伐紂之歲為1142109歲。伐紂142109 - 伐桀141480 = 629 商為629年?顯然劉歆又錯,是把成湯在為帝前在商丘為地方諸侯的20年一起算進。 二十五.《竹書紀年》依《鬻子》“(紂王)五十二年冬,十有二月庚寅,周始伐殷。” 而以日誤年,錯定武王為公元前151年,歲在庚寅伐紂。 二十六.《南齊書》》曰:“文王受命于己未”,是為公元前1022年, 《宋書.符瑞志》:“文王受命,歲在鶉火。十三年,歲復(fù)在鶉火,武王伐紂?!奔何茨旰蟮谑辏菫楣?010年,而非公元前1046年,此年為辛未年,確為歲在鶉火之次。 《帝王世紀》:文王四十二年受命改元?!稘h書》:虛紀,“受命九年薨”,實為七年崩! 《周書》:文王在位五十年。42+9=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