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附子湯 【原文】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三兩(炙)?生姜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加附子。將息如前法。 【作者】 張仲景 【出自】《傷寒》 【經(jīng)典回顧】 1、太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用法】 1、6碗水煮成3碗,先吃1碗,汗停了就不用吃了。 【組成】 桂枝 甘草 芍藥 姜 大棗 附子 【時機】 1、桂枝湯發(fā)汗過了。 【應用集錦】 1、原發(fā)性坐骨神經(jīng)痛是因風寒濕邪侵襲太陽經(jīng)脈所致之疼痛,其自覺癥狀為腿有增長或縮短的感覺。如果腿有縮短感,桂枝湯加附子以溫陽驅(qū)寒,加重芍藥、甘草量以濡筋緩急,取芍藥甘草湯治腳攣急之意。可以加葛根以疏通經(jīng)脈;如果有筋脈短縮之感,仍為經(jīng)燥之象,加花粉清熱生津以潤之。 2、發(fā)汗太多,造成汗流不止但是沒有成痙,桂枝加附子湯,發(fā)痙、肌肉抽搐,真武湯,手腳都筋攣起來,附子湯。 3、老人的腹股溝疝氣往往難于治愈,大塚敬節(jié)有用桂枝加附子湯治愈的案例。 4、大塚敬節(jié)有用桂枝加附子湯治療坐骨神經(jīng)痛、三叉神經(jīng)痛而獲效的經(jīng)驗?;颊邞撚?/span>足冷的癥狀。 5、手心潮、手背涼,少陰經(jīng)就用桂枝加附子湯,如果到了厥陰經(jīng)用桂枝配吳茱萸,那就是溫經(jīng)湯。另外厥陰癥時患者唇口干燥開裂。 6、屬于感冒后,尤其經(jīng)過發(fā)汗之后的大汗不止: (1)漏不止,與大汗出同,脈洪大,若無他變證,仍與桂枝湯。 (2)若形如瘧,脈洪大,是玄府反,故加麻黃,用桂枝二麻黃一湯。 (3)玄府不,沒有如瘧,沒有頗潟,故加附子,桂枝加附子湯。 (4)若大汗出后而大頻渴,是陽陷于內(nèi),急當滋陰,故用白虎加人參湯。 【比較集錦】 1、桂枝湯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湯;桂枝湯去芍藥加附子重用大棗為桂枝附子湯,更去桂枝加白術,術附湯。 2、(1)桂枝加附子湯: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三兩(炙)?生姜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桂枝湯證,出汗太多。 (2)烏頭桂枝湯:烏頭+桂枝湯,類風濕。 3、桂枝系變證及變方表
4、(1)甘草附子湯:疼痛,急性關節(jié)風濕病、疼痛劇烈;急慢性關節(jié)炎、神經(jīng)痛、骨髓骨膜炎、腰痛、肌痛等 (2)桂枝附子湯:疼痛,身體煩疼,不能自動。 (3)桂枝芍藥知母湯:疼痛,關節(jié)腫痛,消瘦,氣上沖甚,脈實。 (4)芍藥甘草附子湯:疼痛,四肢可屈伸,無熱上沖。 (5)桂枝加附子湯:疼痛,軟組織痛。 【名家論述】 1、桂枝加附子湯《傷寒筆記》(倪海廈) 如果藥量太過,或喝的太急,造成汗流不止,其病有惡風,表虛毛孔都開著,小便難,都被發(fā)汗出去了,脫水,津液不夠,造成四肢抽筋現(xiàn)象,難以屈伸者,就要用桂枝加附子湯。 附子是玄武,附子本身在中藥里最黑最咸的藥,附子是烏頭的根,三年附子,非常陽熱之藥,附子入腎,生附通經(jīng)溫里寒,有毒,表皮上黑,毛會黏在氣管,造成咳,煮時要刮皮,用棉布包裹,吃下去打通全身血脈神經(jīng),。生附用明礬泡下曬干就是炮附子,專門溫腎陽又固表,腎陽不足,小便很清白,腰酸,遺精,臉色白黃很虛弱,腎水不夠,精子不夠,吃下去皮膚毛孔馬上收起來,汗會收起來,桂枝力量把炮附帶到皮膚表面,才能達到固表的作用。 發(fā)汗太過了,表里兩虛。汗流不止,惡風,表虛;小便難,四肢微急,里也虛了,這時就要桂枝加附子湯。適寒溫,等溫了再服,若一服汗止,停后服,吃完一服后,汗停了就不要再喝了。破八片大約三錢,平常二錢就夠了,十歲小童五分就好。炮附是生附剝皮切片,直接在鐵鍋上面干炒。 |
|
來自: 仲景中醫(yī)交流 > 《傷寒經(jīng)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