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公元前204年,天下人都將目光投向了滎陽,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在這里對峙已經長達14個月之久。共計數百萬的大軍,都為了一個目標而等待,那就是徹底擊敗對手。驍勇善戰(zhàn)的楚軍在最初的戰(zhàn)斗中屢戰(zhàn)屢勝,但是滎陽卻成為了他們前進的絆腳石,就在項羽咬牙切齒揮舞拳頭猛攻滎陽的時候,劉邦卻派出手下的將領去奪取其他諸侯的地盤。兩年時間,漢軍幾乎對楚軍形成了包圍的態(tài)勢,戰(zhàn)爭的形勢是否已經開始悄悄逆轉? 古滎鎮(zhèn)位于河南省滎陽市的西北角,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建立秦朝后曾經在滎陽設縣,這里三面環(huán)山,只有中東部是平原,北面廣武山下是滔滔的黃河,西面雄踞著有“三秦咽喉”之稱的虎牢關(成皋)。 在如今的古滎鎮(zhèn)廣武山上,曾經的古戰(zhàn)場已經成了游人如織的漢霸二王城景區(qū)。 然而,公元前204年,這里的空氣卻是異常緊張。 此時項羽依然牢牢掌握著滎陽戰(zhàn)場的優(yōu)勢,但是在他的后方,糧食補給卻多次被彭越的游擊戰(zhàn)攻破,這讓項羽不得不在滎陽和梁地間來回作戰(zhàn)。 劉邦在滎陽雖然多次敗逃,但是在這段時間里,他所統(tǒng)轄的地區(qū)、人口、糧草都有了數倍的增長,在掌有漢中、關中的同時,韓信又為他攻下了代、趙、燕,只剩下東方實力雄厚的齊國仍在保持中立,韓信軍團將最大的目標瞄準齊國。 齊國位于今天的山東半島一帶,這里地方廣大,又有天險,加上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人就以擅長兵法而著稱,當年項羽派遣數萬雄獅都很難在短期內征服他們,而此時韓信在趙地準備攻打齊國的東征軍團將面臨一個更大的困難。 剛剛離開韓信軍營的劉邦不僅命令韓信出兵伐齊,還帶走了韓信的主力部隊,再次前往滎陽戰(zhàn)場。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像韓信這樣優(yōu)秀的將領,捉襟見肘的兵力也使得他的出戰(zhàn)更加困難,更何況對方還是強大的齊國。 為了重新補充兵力,韓信只能將出發(fā)的日期一再拖延。 在今天的河南省杞縣高陽鎮(zhèn)西南,一座小土堆,在這一馬平川的平原上顯得尤其突兀。當地人將這里奉為神明之地,因為在土堆的下面埋藏著一位楚漢時期重要的謀士酈食其。 公元前204年,劉邦帶著軍隊重新回到了滎陽戰(zhàn)場,試圖在滎陽地區(qū)重新建立新的防線。 為了給項羽更大的壓力,漢軍營里的謀士酈食其建議劉邦應該用智謀取得聯盟關系,迅速拉攏齊國,而不是等待韓信出兵貽誤戰(zhàn)機。 劉邦也深知自己此時兵力缺乏,要想不使用武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和談。 于是酈食其請求只身前往齊國,游說齊王,急于立功的酈食其卻沒有想到,正是這個建議為他惹下殺身之禍。 為了避免和韓信的交戰(zhàn),齊王相當支持和劉邦建立同盟儀式,他立即下令撤除齊國的守備,并且設宴款待酈食其以表誠意。 連項羽都頭疼的齊國,如此容易就被拉攏了過來,酈食其對自己單憑口舌之能就立下的這件大功而感到非常滿意。 韓信集結的東征軍團在到達了齊國西北方的平原縣時,才剛剛接到酈食其已經說服齊國和漢軍結盟,并且撤除了軍事防備的消息。 難道要在這個時候撤軍嗎,韓信陷入了沉思。 自己辛辛苦苦打了很長時間才攻下來二十幾座城,而酈食其僅憑三寸不爛之舌便取得了齊國七十余座城池,心中很不服氣,于是韓信就乘夜幕的掩護,帶兵越過平原偷偷地襲擊齊國。 齊王聽說韓信已經兵臨城下,當然認為這都是漢軍串通好的計劃,本以為大功告成的酈食其根本無法解釋眼前的狀況。 韓信到底有沒有接到劉邦撤軍的命令,漢軍的進攻究竟是劉邦的默許還是韓信的主意,他都無從知道。走投無路的齊王只能將酈食其烹殺以解心頭氣。 而酈食其的死卻成了漢軍輕易打開齊國大門的鑰匙,或許連他自己也不會料到這樣的結局。 酈食其的事跡被記錄在《史記》中并流傳開來,在他的故鄉(xiāng)高陽小鎮(zhèn),至今還保留著漢代為了紀念他而建的墓祠和墳冢,這里也成為了遠近的人們祈求平安之地。 公元前204年10月,解除了全部戰(zhàn)備的齊軍被韓信打得措手不及,齊王只好派人去向項羽求救。 面對劉邦和彭越的夾擊,項羽的軍隊不停地奔走于滎陽和梁地之間,此時的項羽已經疲于奔命,來自齊國的這次求救是不是上天賜予的機會,或許利用這個機會和齊國結盟,就可以彌補之前在戰(zhàn)略上的一些劣勢,共同擊殺劉邦。 思慮再三,項羽決定派出自己一半的兵力前去援齊,如果得勝這一半兵力重新返回,那么項羽與劉邦滎陽對峙的力量就會大大增強,如果失敗,那么韓信的軍隊在滅齊之后,就可以南下援助劉邦。 誰控制了齊國,誰也許就會成為最后的勝利者,要怎樣才能增加勝算呢?一向自信的項羽,這個時候也沒了底。 他決定派出自己最勇猛的將領龍且,龍且善于爆發(fā)驚人的作戰(zhàn)力,早在滅秦戰(zhàn)爭中,龍且就曾大破秦軍,英布叛楚之后他又率兵追擊英布,才使得英布不得不丟下九江國,與隨何一起逃到了廣武山的漢軍營地。 由于和項羽的作戰(zhàn)風格比較相似,龍且更加得到項羽的器重,成為楚軍營中少數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 韓信對龍且,可以說正是劉邦對項羽的縮影,而這場戰(zhàn)爭的輸贏,更可以直接影響到滎陽戰(zhàn)場上楚漢相爭的結局。 滎陽戰(zhàn)場上,由于楚軍主力都集中在前線,劉邦的漢軍仍然處在非常艱難的境地。
項羽多次入侵漢軍的甬道,導致漢軍糧食匱乏,漢王劉邦遭困。 漢軍危機重重,但是此時的劉邦卻并不慌張,他的鎮(zhèn)定在于他的陣營里有一位有著獨立作戰(zhàn)能力的將軍韓信。 韓信在楚軍側翼的戰(zhàn)略越是成功,楚漢滎陽對峙中,劉邦的優(yōu)勢就會越明顯。 但是此時的漢軍主帥韓信當年在楚營時只不過是項羽的執(zhí)戟郎中,相當于守衛(wèi)項羽營門的官員,地位很低。 這樣出身的人如何能和貴族出身的大將龍且相比,更何況龍且?guī)ё吡藥缀跻话氲某?,他的援齊部隊號稱20萬,而韓信的東征軍團卻只有不足5萬人,他根本沒有把韓信放在心上。 冬天的濰水兩岸,龍且和韓信擺開了決戰(zhàn)的陣勢。 韓信似乎總是面對這樣少數對多數的戰(zhàn)爭,而漢軍在齊地打仗,如果龍且也打持久戰(zhàn)的話,那么漢軍的糧草供應會成為最大的問題。 韓信非常明白自己的弱勢,他更了解與項羽性格相似的龍且,龍且下令準備和漢軍在濰水旁進行決戰(zhàn),此刻濰水戰(zhàn)場的輸贏也確實成為了比滎陽戰(zhàn)場更為緊要的事情。 龍且的兵力是韓信的數倍,憑借這樣的優(yōu)勢而采取防御策略不去進攻,這對他和項羽來說,都是一件丟人的事,對韓信而言,以少擊眾的局面究竟要怎樣取得勝算? 原本對韓信非常不利的濰水,現在卻成了韓信手中的一張王牌。 這時農歷11月已經來臨,嚴冬里的濰水原本屬于枯水期,但公元前204年的天氣卻特別暖和,上游凍雪很快融化,河流一直相當的湍急。 敏銳的韓信早已發(fā)現這個特殊的現象,到達濰水西岸的當天晚上,韓信就開始排兵布陣。 他派出一組特遣隊,趁夜色掩護迅速趕到濰水上游山區(qū),用數萬個沙袋將上游的水組成一個小水庫,此時下游的濰水水位立刻下降,到達一般冬天枯水期的狀況。 由于布陣的地方屬于河邊平原,山上可以明顯的看到陣前紅旗的指揮,另外韓信還安排了大量弓弩手。 這時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即將展開的血戰(zhàn)上,即使韓信的副將也沒有察覺到今天濰水水流上的變化。 一切準備妥當,韓信趁著水位降低,帶著一半的軍隊渡過濰水,向龍且發(fā)起進攻并假裝戰(zhàn)敗后撤。 龍且似乎完全無視周遭環(huán)境的變化和地形的因素,他想靠著楚國龐大的軍隊把韓信徹底擊敗,如果能殺了韓信必定是大功一件。 龍且親率楚軍乘勝進入濰水,準備反攻西岸的漢軍,韓信見到時機成熟下令陣中紅旗高舉。 此時埋伏在山上的漢軍隊伍立即扒開堵住水流的沙袋,一時間大水如洪流般奔騰而至,向正在渡河作戰(zhàn)的楚軍沖去,本來只是齊腰的河水,竟然沒過了頭頂。 水中大半楚軍都被洪水沖散,而已經渡河上岸的楚軍也都因為嚇壞了而無心作戰(zhàn)。 韓信命令安排好的弓弩隊急速上前,對著快上岸的楚軍展開猛烈的箭雨攻擊。 龍且在毫無戒備下,首當其沖,項羽麾下這位最勇猛的將領,就這樣在濰水中死在了漢軍的萬箭之下。 韓信又一次利用智謀擊潰了強悍的龍且軍團,并且乘勝追擊一舉拿下了齊地,斬殺了齊王。 事實證明,韓信提出的分兵打趙、燕然后滅齊的迂回戰(zhàn)略是十分有效的,滅了齊國之后項羽大部分都被包圍起來了,這也成為了楚漢戰(zhàn)爭中的一個轉折點。 而對于曾經百戰(zhàn)百勝的霸王項羽來說,勝利一下子變得那么渺茫,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從一開始就做錯了,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改變現在的局面? 公元前204年下半年,楚漢戰(zhàn)爭有了決定性的轉折,本來漸漸勢均力敵的滎陽戰(zhàn)場,卻因為項羽的得力戰(zhàn)將龍且的折損,而傾斜了天平。 項羽失去了一半的兵力,而劉邦又拿下了齊地廣闊的領土。 同樣在這一年,還在為爭奪天下而死守滎陽的劉邦,鄭重接見了手下大將韓信的使者。 韓信在信件中向劉邦表示,齊地已經被攻下,然而齊國廣闊的地域和復雜的民情,使得對這里的戰(zhàn)后統(tǒng)治更加復雜,齊國需要一個王來穩(wěn)定人心,此時這位大將很不識時務的要求劉邦分封他為代齊王。 以韓信的功勞來說,封他為代理齊王似乎也不是很過分,但是楚漢相爭的緊要關頭,這樣的一個要求似乎有點以功相挾的意思,然而劉邦的謀士張良和陳平對此卻另有看法。 他們認為現在沒法制止韓信當齊王,不如就封他做齊王,于是劉邦就改了主意,不封韓信為代齊王,直接封他為齊王。 不久之后,劉邦派張良攜帶大印前往齊國,正式封韓信為齊王,并且指示他即日出兵南下,攻打楚國的東北防線,以逼迫項羽撤軍自保,減輕滎陽戰(zhàn)場上漢軍的壓力。 龍且戰(zhàn)死,如果韓信乘勝南下,那么項羽的大本營的彭城就會立刻遭到威脅,一向不知道害怕的項羽,第一次從對劉邦的仇恨中醒悟過來,轉而變成了對敗亡的恐懼。 此時習慣了猛打猛沖的他,終于決定做出了一個改變,使用外交手段來游說策反敵人。
項羽聽到龍且戰(zhàn)敗的消息心里害怕,于是派武涉去游說韓信,勸說他聯楚背漢,與楚漢三分天下。 當初劉邦就曾經派隨何策反了項羽的大將英布,為了增加勝算,項羽派出了江蘇盱眙人武涉。 盱眙距離韓信的家鄉(xiāng)江蘇淮陰只有50公里,因此武涉也算是韓信的老鄉(xiāng)。 武涉自認為對韓信比較了解,加上他年少時,曾苦學縱橫術,對于游說還頗有心得,因此他早年就投入項羽和他的叔父項梁的帳下,希望能憑三寸不爛之舌而揚名立萬。 作為中國歷史上一位戰(zhàn)神級別的人物,項羽從來就瞧不起這些靠搬弄口舌謀生的儒生說客,在楚軍營中,武涉連自己最擅長的縱橫術都幾乎要生銹了。 項羽的這次改變,第一次給了武涉施展才華的機會,他恨不得早一點前往齊國。 雖然項羽迫切需要韓信能夠重新回到自己的陣營中,但他仍不愿讓步太多,他強硬的指示武涉在游說的時候絕對不可以傷害楚國的威望,要讓韓信能心服口服的投誠。 為顯示楚國力量,項羽組成了一個近千人的使節(jié)團,浩浩蕩蕩向齊國出發(fā),這一支聲勢浩大的使節(jié)團,對于項羽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改變,而這次出使到底能不能帶回來好消息,項羽此時也只能默默等待。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資治通鑒》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