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科學一如哲學,均系獨立于神學之外,但為系神學之一種重要輔助科學。哲學一方面曾經對神學有重大影響;但反過來說,在另一方面,西方哲學(在現(xiàn)代世界文明中以多種方式出現(xiàn))如無啟示及基督宗教之歷史,則其發(fā)展實不可想像。神學并非哲學之固有規(guī)范,但在歷史之實際過程中,卻主要是神學給哲學開啟了其可能性。按梵一大公會議(1869-1870)的主張(DS 3015),神學與哲學在其「原則」及「目標」上是不同的。神學乃基于啟示信仰之恩寵,并尊敬天主啟示之奧秘;而哲學則出自自然理性,且關切可以接受此理性之諸事物。如就更深一層言,哲學與神學間之關系屬于「自然與恩寵」(參492,176)間的關系這一道神學問題。對此問題,一個更為統(tǒng)合之解釋設法同時顯示哲學與神學間之相互解釋及其顯著差異。 尤其"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已使神學在自我反省上的瞭解及能力更為敏銳,也幫助它察知邏輯實證主義(維也納集團)、極端理性主義(如頗普K.R.Popper,1902-1994,亞爾培H. Albert,1921-)、歷史相對主義及心理主觀主義(如士來馬赫F.Schleiermacher,1768-1834)、極權的、定理的、實證主義的、及非環(huán)境性的基本主義(例如在某些基督徒教派及某些主流教會之保守與過度保護趨勢)等等之正反兩面??茖W哲學協(xié)助神學建立理性模式的「三種標準」(胡斯登):a:藉著解說神學述說中各組成因素,以作成神學敘述(theological statements)之寫實描述;其主要因素為:被召的及負責任、投身的個人經驗;在隱喻及思想模型上之知識及語言表達;信仰社會所處之環(huán)境等。b:在實際生活及觀念瞭解層面上,神學敘述之批判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此一能力系根據(jù)圣經、傳統(tǒng)及訓導權及現(xiàn)代科學(在理論及應用實用方面皆然)。c:神學敘述之建設及進步性,此中有關天主之未來方面包括天主永遠更大(Deus semper major),天主提升人類(包括神學家在內)至新而未知之境界,并打開發(fā)現(xiàn)新事物之可能機會。 (1)現(xiàn)代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曾發(fā)展于原始的宗教,比如化學就發(fā)展于煉金術,天文也發(fā)展于原始的宇宙觀,但隨著科學與技術的協(xié)同進步,科學家推翻了"上帝"的概念,以一套更準確的模型來研究萬物,走上了反對神學的道路。經過幾百年來的斗爭,現(xiàn)代科學已經成為了世界公認的權威,神學家們也不得不承認科學的正確。 (2)神學面對許多權威:這些權威是一種整體性的結構。一方面不同的權威互相貫穿,在另一方面則具有不同程度的確實性及可信度。1:圣經與其靈感權威(參 575)為最高標準。2:但此一權威系存在于信仰之生活團體中。此一團體系靈感啟發(fā)圣經作者的天主圣三所創(chuàng)造之團體。此一團體在歷史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訓導(主要經由訓導權,參 418)和禮儀經文(祈禱的規(guī)律是信仰的標準)。3:最后為基督徒一般生活中之見證權威。在一般生活中,已列品及未列品之圣徒給人"在他們內充滿希望"的可信記述(伯前三15)。 (3)天主教神學及訓導權:神學史顯示一種一再發(fā)生之現(xiàn)象,即在神學作為一科學(由于學術自由基本范圍之要求)與訓導權作為啟示「真理」的保護者間之非常敏感的緊張。當雙方面或至少一方面不認識其在生活之天主教團體(全世界范圍)內應該執(zhí)掌之功能時,則此緊張乃成為公然沖突。瞭解與判斷間之差異有助于澄清神學與訓導權間之不同處,及其互相補足之功能。神學之主要角色在于瞭解方面,而訓導權之主要角色則在于對信仰事項之判斷方面。在理念上,雙方均有其適當及有意義之地位,不應有法理上之沖突。但事實上之沖突則難免,此項沖突系因人性之限制與弱點所激起。由正義及公開結構所支持之成熟對話,似為較為合理且為基督徒方式解決實際沖突之方法。 (4)神學與文化之多元化:在神學派別之間永遠會擁護相反意見,以不同之假定為起點,發(fā)展不同之思想型態(tài)。但神學在現(xiàn)今展現(xiàn)一種不同型態(tài)之多元化方式,已無法將之歸納統(tǒng)一(one theology)。主要系由于兩種理由:1:神學在現(xiàn)今系處于多元化之學術及社會環(huán)境中,已非昔日之一言堂。研究方法即不同,而神學在當今今之意義則為"諸神學"(theologies)。哲學亦有多種表達。知識之大量累積,遠超過單一個人之瞭解能力,每人均發(fā)現(xiàn)其個人系工作于有限之知識范圍內,而愈益依賴其他學術部門之專業(yè)人員。2:由于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之鼓勵,神學已開始面對非洲、亞洲及大洋洲之新文化。各該宗教文化才能愈益影響神學,天主啟示豐富內容之榮光愈益光耀。然后一種新的努力形象:相互容忍、相互影響及相互批評便顯得更為需要。迄今為止,訓導權好像過于由某種羅馬式神學所培養(yǎng),將來它須覓求新方法以管理及培養(yǎng)此多元主義。 (5)神學與婦女(參 487):無疑神學已進入歡迎人類另一半靈能及觀點之時,如果女性神學一直朝平衡地方向發(fā)展其能力,不久以后,神學工作將邁進更整體性的學術領域。 (6)神學與未來:未來之神學應顧慮浩瀚之神學知識及察知基督宗教之基礎要素、經由創(chuàng)造廣泛之信仰公式,以及有意識的保持所謂真理層次(參336)。 未來之神學如不欲脫離人群,不得不成為一種進化世界觀神學及場合神學,就社會內外之立場言,此亦將成為社會上的一種批判性力量。 由于紛繁的神學知識及推理思想,未來之神學就更須寄賴寓言、比喻、及故事之意義,一方面更接近實證主義者,成為一種敘述式神學,但在另一方面,釋經學問題及科學哲學將繼續(xù)向神學挑戰(zhàn)。 最后,如果現(xiàn)代之基督徒,已被導入各種不受限制的愛與美之藝術中發(fā)現(xiàn)天主,將具創(chuàng)造性的能力徹底掌握此一日益復雜之現(xiàn)代世界。為服務此等基督徒,有人期望神學可以轉移為冥思及美之神學,導入神秘經驗之神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