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乎 發(fā)布于2021-04-04 12:41 平仄兩讀字有兩種情況。一是平仄兩讀、意義有別,如 “吹” 字讀平聲時是通常的陳述性意義,讀去聲時則是指稱性意義(如 “野吹” 指稱野外的風)。這屬于正常的多音多義現(xiàn)象,是語言中聲音分化的結果,聲音分化是為了追求聲音表達意義的精確性。另外一種情況是平仄兩讀、意義無別,如 “看” 字表示 “以視線接觸人或物”,這同一個意義既可讀平聲又可讀去聲。這個情況的由來比較復雜,它涉及到語音的借用、分化、合并等一系列語音演變現(xiàn)象,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這里只舉一個實例略作說明:“空的、沒有東西” 這個意義,在我的老家話里就有兩個聲音,一個是 kōng,一個是 kòng,有時候說 “這里頭是kōng的”,有時候說 “這里頭是kòng的”,可以說 “kōng著手”,也可以說 “kòng著手”;落實到記錄語言的文字上,就是 “空” 這個字表示同一個意義(“沒有東西”)時,有平仄兩讀。 以下是我個人整理的較為常見的平仄兩讀字。平仄兩讀、意義有別的,屬正常的多音多義字,只列一些初學者可能不太了解的字,字后不舉詩例;平仄兩讀、意義無別的,在一般人理解里算是 “非正?!?語言現(xiàn)象,各字后列古人詩例以舉證。這些詩例都是我個人花了不少工夫找出來的(考慮到格律的發(fā)展,以宋詩為主),字例亦有對前人看法的修正,請尊重個人勞動成果,若轉載請注明本文出處(“詩詞吾愛網(wǎng)”)和本文作者(“君子乎”)。 (一)平仄兩讀,意義有別的常見字 1、應:應當(平);應答(仄) 2、令:陳述性意義(使、讓、教)(平);指稱性意義(陶令、酒令)(仄) 案:“陳述” 是陳述一個動作、行為、事件,從詞性上看一般是動詞;“指稱” 是指稱一個對象,詞性上一般看作名詞。 3、吹:陳述性意義(平);指稱性意義(樂器、風,或它們弄出來的動靜、聲響,如 “弦吹” “玉吹” “橫吹” “山吹” “野吹” “寒吹”)(仄) 4、興:興起(平);興致(仄) 5、當:動詞、介詞(平);形容詞(適當)(仄) 6、濺:濺濺(平);飛濺(仄) 7、漸:陳述(水侵入)(平);修飾(副詞,逐漸)(仄) 8、間:中間(平);間隔(仄) 案: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首句入韻,“間” 字讀平聲。我看到一些小學課本上注音為 jiàn,這是因不懂格律,且未搞懂句意,將 “一水間” 誤解為 “一水隔開” 了。實際是:詩以 “泊船瓜洲” 為題,點明了詩人的立足點,在瓜州。瓜州在長江北岸,京口(屬今鎮(zhèn)江)在長江南岸,自瓜州南望京口,對面的京口看起來只在 “一水間”,即只有一條江水的距離,也就是說,“一水間(jiān)” 是言其近。說京口近,是為了引出詩人的家鄉(xiāng)鐘山,京口就在對面,家鄉(xiāng)鐘山也不遠了,也只隔著幾座山了。倘若理解成 “一水相隔”(一水jiàn),那意思就是京口被一條江水隔開,是言其遠了,這不合詩人的本意。 9、禁:不禁(平);禁令(仄) 10、浪:滄浪(平);其它(仄) 11、籠:裝衣服的箱籠(仄);鳥籠、籠罩(平) 12、量:思量、丈量(平);數(shù)量(仄) 13、為:動詞(平);介詞(仄) 14、燒:陳述性意義(平);指稱性意義(多指火,如 “野燒” “山燒” “殘燒”)(仄) 案:宋·龐謙孺《聞虜人敗于柘皋作口號十首》“三京隨手殘燒盡,今日誰迎二圣還”,此 “殘燒” 之 “燒” 讀平聲,這個 “燒” 是陳述性動詞(這里的 “殘燒” 不是詞,是 “殘” + “燒” 組合的詞組,“殘” 是摧殘義)。 (二)平仄兩讀、意義無別的常見字 1、看 宋·戴復古【董侍郎山園燕樓宗丞】 宋·晁補之【陌上花】 2、聽 宋·陸游【初春雜興】 宋·鄭起【病后】 3、望 宋·曹勛【次子自越來見省】 宋·杜范【和高吉父六絕】 案:“望” 字讀平聲時可念 wáng。在 “平分陰陽” 之前,漢語的平聲只有一個,即沒有現(xiàn)在普通話的第一聲、第二聲的分別。所以你念成 wāng 也行,念成 wáng 也行。 4、醒 宋·陳巖【凈信院】 宋·晁說之【拾康樂之意再作】 5、忘 宋·白玉蟾【扇】 宋·王安石【寄吳氏女子】 6、嘆 宋·寇準【??滴黟^有懷】 宋·陳著【次韻張子開喜雨】 7、憑 宋·葛天民【元夕西陵橋觀月】 宋·曹勛【天臺書事十三首】 案:“憑” 讀仄聲時念 bìng。 8、思 宋·黃庭堅【答李康文】 宋·艾性夫【秋屏閣】 案:以往一般認為 “思” 字平仄兩讀的分別是:作動詞時讀平聲,作名詞時讀仄聲。事實應是:作動詞時基本都讀平聲(如固定組合 “相思” 未發(fā)現(xiàn)仄聲例);作名詞時(如 “秋思” “客思”)則往往可平可仄。這是我個人的考察結果,詩友若有反例(尤其是作動詞時是否有讀仄聲的例子),歡迎舉例糾正。 又案(2021.4.5 18:10):在 “沉迷” 詩友的文章(https://www.52shici.com/posts.php?id=243532)中,舉了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詩例: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這個 “思” 一定是讀 sì 的。這幾乎已可證明作動詞的 “思” 確實也是平仄兩用的。 9、過(經(jīng)過、拜訪) 宋·艾性夫【燕去十年復來巢】 宋·仇遠【和吳東升】 宋·曹汝弼【喜友人過隱居】 宋·陸游【觀梅至花涇高端叔解元見尋】 案:表 “過去了、結束了” 的 “過”(如“雨過天晴”)都讀仄聲。在 “經(jīng)過” 這個固定組合里,都讀平聲(若有反例,歡迎舉證)。 10、勝(勝過、超過、比……好) 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宋·晁補之【東皋十首】 宋·晁補之【次韻毅父戶部兄游棲巖寺】 宋·晁說之【自延安回道中作】 案:“勝” 字表 “事物、風景等優(yōu)美”(如“勝景” “勝地” “名勝”)這個意義一概讀去聲,表 “勝任、受得住” 這個意義一概讀平聲。 11、教(教導) 唐·白居易【伊州】 案:這一詩例最能表明可平可仄之字 “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宋·陳普【詠史上 · 張釋之三首其一】 宋·陳宓【題豐穎樓】 明·陸深【山堂晚晴觀楫兒作字】 案:“教” 字表 “使令” 意義時一概讀平聲。 12、論(議論,評說) 宋·金君卿【題晞上人齊物堂】 宋·李新【凌云】 案:一般以為 “論” 字作名詞用讀仄聲,作動詞用(議論)讀平聲。其實作動詞時可平可仄。 13、占 唐·羅隱【蜂】 唐·張謂【官舍早梅】 14、漫 宋·曹勛【題譙干釣雪圖】 宋·陳師道【十七日觀潮三首】 15、凝 宋·寇準【雨中書事】 宋·范成大【櫧洲道中】 16、拚(舍得,舍棄不顧,豁出去不管。今簡體作 “拼”) 宋·韓元吉【次韻子云春日雜興】 已拚江草無情綠,不奈山花恣意紅。(平) 宋·鄧犀如【華蓋山】 案:“拚” 字平聲屬寒韻,讀 pān;仄聲屬霰韻,讀 pà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