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走吧網吧鐵 夏群 12月25日我們游覽完西湖三潭印月景區(qū),立馬來到西湖靈隱山麓的靈隱寺,因為每一次來杭州這兩個景點都是必去的,所以每一次游玩過后總是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這一次是在冬至過后,似乎處處總是有秋天的味道。 靈隱寺位于杭州西湖北高峰山麓飛來峰前,為杭州最早的古寺,也是中國佛教禪宗十大古剎之一,創(chuàng)建于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傳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來杭州,看到這里山峰奇秀,以為是“仙靈所隱”,就在這里建寺,取名靈隱。 從山門到靈隱寺,要走一小段路。沿途經過合澗橋、春淙亭、壑雷亭和冷泉亭。一步一風景,特別是寺前一泓清泉流過,恍如置身于仙靈所隱之地。難怪蘇東坡游靈隱,揮毫寫出“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孤”的詩句。漫步恬靜的小路,參天古樹彌漫著清幽古韻,身邊清流潺潺,鯉魚嬉戲,秀峰幽雅,塵意頓消,超凡脫俗。 飛來峰又名靈鷲峰,山高168米,山體由石灰?guī)r構成,與周圍群山迥異。無石不奇,無樹不古,無洞不幽。飛來峰的廳巖怪石,如矯龍,如奔象,如臥虎,如驚猿,仿佛是一座石質動物園。山上老樹古藤,盤根錯節(jié);巖骨暴露,峰棱如削。印度僧人慧理稱:“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故稱“飛來峰”。 在飛來峰理公巖上聳立著一座石構六面七層樓閣式塔,高約 8 米,第二層的正面鐫刻“理公之塔”四個大字。塔是中國佛教的標志性建筑,起源于古印度。理公之塔建造于明代萬歷十八年(1590),塔身有浮雕佛、菩薩造像,鐫刻佛教經咒及《塔銘》。整座石塔造型簡樸,具有濃郁的明代風格。 理公之塔相傳是靈隱寺開山祖師印度高僧慧理的瘞骨處,也記錄了佛教從印度傳入杭州的一段歷史。 在飛來峰面朝靈隱寺的山坡上,遍布五代至宋、元時期的佛教石窟造像470多尊,其中保存完整和比較完整的有335尊。為我國江南少見的古代石窟藝術瑰寶,堪與重慶大足石刻媲美。 尤其引人注目的,要數那喜笑顏開、袒胸露腹的彌勒佛和18羅漢群像,這是飛來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為宋代造像藝術的代表作。 只見那佛像雕刻生動傳神,坐于佛龕中的大肚彌勒坦跣足屈膝,手持數珠,袒胸鼓腹而開懷大笑,將“容天下難容事,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周圍并環(huán)十八羅漢,也是神情各異,細致生動。 而年代最早的是青林洞入口靠右的巖石上的彌陀、觀音、大勢至等三尊佛像,為951年(北漢乾祐四年)所造。盧舍那佛會浮雕造像則是北宋造像藝術精品。元代的100余尊漢、藏風格的石刻亦容相清秀,體態(tài)窈窕,為佛教藝術之瑰寶。 飛來峰的元代藏傳佛教造像尤其珍貴,彌補了我國五代至元代的石窟藝術的空缺。飛來峰造像在1982年列入國務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隱寺確實深得'隱'字的意趣,整座雄偉寺宇就深隱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濃綠之中。寺前有冷泉、飛來峰諸勝。 這就是靈隱寺第一個寺院天王殿。殿屋重檐下懸掛兩塊橫匾,一塊是“靈鷲飛來”,金匾是黃元秀居士的題字。還有一塊“云林禪寺”,是康熙皇帝的親筆手書。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康熙南巡時,來到靈隱寺,在登上北高峰頂攬勝后,康熙皇帝酒后即興為靈隱寺題匾,靈字繁體為上面一雨字,中間橫排三個口字,最下面一個巫字,他歡喜之余,把上面的雨字寫得太大,差點就下不了臺。 他突然想起在北高峰上時看到山下云林漠漠,整座寺宇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霧之中,有云有林,顯得十分幽靜,于是靈機一動,順勢在雨字下加一云字,賜靈隱寺名為“云林禪寺”?,F在天王殿前的那塊“云林禪寺”四字巨匾,就是當年康熙皇帝的“御筆”。 在靈隱寺有兩石塔兩經幢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中兩座經幢位于天王殿東西兩側。 據經幢所鐫《建幢記》載,石幢是由吳越國王建造于北宋開寶二年(969年)。原立于錢氏家廟奉先寺,后吳越國納土于宋,奉先寺毀,于景佑二年(1035年)由靈隱寺住持遷建于今址。 原為十二層,現已殘損,為多層八面形,下部三層須彌座從下到上分別雕刻云龍、菩薩、佛,幢身上刻“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和“大佛頂陀羅尼”經文。 這是位于大雄寶殿前兩側,有五代時吳越國王錢弘俶重建靈隱寺時所建的石塔。 兩座石塔相距42米,高11米,皆為八面九層的仿木構樓閣式塔。塔基為盤石與須彌座,上各層、各面雕刻佛、菩薩等。 我們來到靈隱寺的大雄寶殿,立刻感受到靈隱寺得天獨厚的佛教文化,以及宏偉壯麗的殿宇建筑和秀美幽雅的自然風光,無不散發(fā)出空靈感還有微微香火氣息,可能是喜歡靈隱寺吸收所有躁動游客聲音的功力。也許每位游客都喜歡來寺里拜拜,然后期待愿望成真。 大雄寶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原稱覺皇殿,單層三疊重檐,長約24米,重檐高33.6米。大雄寶殿中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坐像,造像妙相莊嚴,氣韻生動,頷首俯視,在陽光的折射下,更是金光四射,令人敬畏。這是我國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 “大雄寶殿”匾額是1987年沙孟海先生重新題寫的,大雄是釋迦牟尼佛的德號。大者,是包含萬有的意思;雄者,是攝伏群魔的意思。 “慈航普度”是佛家語言,即通過用慈悲之心,去引導人們,使大家都能度過生死苦海,達到快樂的彼岸。 這是五百羅漢堂,500樽羅漢栩生陳列,呈佛萬字狀,中間塑以四大菩薩,分別為普陀山觀音菩薩,五臺山文殊菩薩,峨眉山普賢菩薩,九華山地藏王菩薩,塑像莊嚴慈善。 在五百羅漢堂內新建有“靈隱銅殿”,其高達12.62米,為中華第一高銅殿,獲世界基尼斯最高銅殿紀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主持設計制作。 “靈隱銅殿”為單層重檐歇山頂的傳統(tǒng)古建筑結構,飛檐雕瓦,翼角飛舉,翼展達7.77米,底面5米見方。歇山頂上龍吻對峙,火球騰金,窗花、斗拱、雀替、龍柱、額、枋都精雕細刻,諸形工美,銅殿正方四面雕有四大佛山的自然風貌,或天蒼地茫,玉宇澄清;或古剎巍峨,大江環(huán)流,展示巧奪天工的鍛雕技藝。殿基有銅磚鋪地,須彌座鑄有佛山經典圖畫。銅殿運用現代表面處理技藝,金燦尊貴,光芒閃爍。 藥師殿也稱藥王殿,長約20米,寬約12米,供奉'東方三圣'。主供東方凈琉璃世界藥師佛,左右脅侍為日光、月光兩菩薩。殿中蓮臺座上結跏趺坐的藥師佛使眾生離苦得樂,解除病痛和災害;左邊站立日光菩薩,手托太陽,象征著光明;右邊站立月光菩薩,手托月亮,象征著清涼。 華嚴殿是靈隱寺的最高建筑,殿內供奉“華嚴三圣”,中間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是法、報、化三身佛中的法身佛。左右為文殊、普賢二菩薩,分別表智慧與理德。三尊佛像的佛身均以緬甸進口的直徑2.06米,高8.1米的楠木雕塑,衣飾、蓮臺等則為香樟木雕。 最后我們來到了濟公殿,濟公殿是一座明清風格的建筑,大門最上方懸掛“游戲神通”匾額,暗示濟公大師的性格與生平。 殿中供奉一尊二點五噸重坐姿青銅像,頭戴元寶狀佛帽,右手持一把破蒲扇,左腳擱在酒缸上,臉上露出微笑,這就是家喻戶曉的濟公活佛。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這是一株古樟樹。 陽光透過樹葉灑在金黃色的墻面上,勾畫出一幅幅朦朧般溫暖,點亮了整個靈隱寺園內,令人感受到處處充滿著生機與活力。 一片片火紅撲面而來,那帶齒狀雞爪模樣的葉子優(yōu)雅地生長在枝間,層層疊疊,灑脫秀逸,紅得似火,黃得璀璨,深淺不一的暖色調,相互交織,熠熠發(fā)光。 這個季節(jié)還有雞爪槭樹美麗的身影,真是令人驚奇。葉形秀麗,鮮紅色葉子,色艷如花,燦爛如霞,描繪出獨有的一份斑斕色彩,與靈隱寺的路燈相映成趣,靜謐空靈。 我想,人一旦讀懂了塵世,才活得清醒;悟透了人生,才活得輕松;淡然了世界,才活得精彩。因此,靜守在內心深處純凈,安寧,平和的一隅,在浮躁的世界里靜享自己的人生。 最后引用唐代詩人宋之問的《靈隱寺》的詩句作這篇游記的結尾。 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fā),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