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有四把鎖,五條線,練習拳術(shù)者不可不知。四把鎖,分別鎖住兩肩兩胯,以至于肢體動作遲滯,轉(zhuǎn)換不靈。練習拳術(shù),不管何門何派,都需要逐步打開這四把鎖,讓自己的四肢出入于自由之境。 五條線,兩臂兩腿一共四條線,脊柱是一條線。甭管站樁還是走架,也不管是何種拳術(shù)動作,都不過是這個五條線在運動。練習拳術(shù)之初,這五條線不成樣子,既拉不直也缺乏韌性,通過拳術(shù)練習,要讓這五條線可屈可伸,可剛可柔。更為重要的是,要讓這五條線互相配合起來。 這四把鎖、五條線不是分離的,可以統(tǒng)一起來看。正因為有四把枷鎖在,才使得五條線互相不貫通,左手是左手,右手是右手,兩者之間缺乏呼應配合。一旦打開這四把枷鎖,左右兩手的兩條線就可以與脊柱的線相連;左右兩腿的兩條線也可以與脊柱的線相連。如此一來,五條線都互相連接貫通起來,如此才談得上左右相合、上下相隨、內(nèi)外相通;如此,也才能明白六合的真諦。 練習拳術(shù),既要把各個線條練好,但重要的是要打開肩胯處的四把枷鎖,從而讓線條之間能夠連通起來。所有的武術(shù)訓練,都可以歸結(jié)到這一核心任務上來。 在此,講一講開胯的問題,開肩將在后面的內(nèi)容討論。不管練習形意還是太極,簡單的正踢腿、外擺腿、里合腿、倒肩腿都是非常有效的開胯訓練。武術(shù)的胯,是跟身法,尤其是腿法訓練結(jié)合的。對于武術(shù)來說,腿法訓練要多踢少壓。一定程度的壓腿、靜力拉伸也是有幫助的。但切記,武術(shù)的腿,武術(shù)的胯主要還是得踢出來。壓出來的腿和踢出來的腿,靈活性和爆發(fā)力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 但對于形意、太極、八卦等內(nèi)家拳來說,光是踢腿壓腿,還練不到需要的腰胯功夫。在踢腿壓腿等基礎訓練之上,得進行一定的站樁訓練以及走路訓練。站樁訓練如三體式,主要是體會坐胯;三體式除了站順步的,還得多站坳步三體式,體會扭胯;八卦掌的單換掌定式也可以單獨拿出來當樁功練,同樣也是練一個擰腰坐胯。坐胯非常重要,只有胯能坐住,才能接對方的力,否則腳底輕如浮萍,身法全無。 但站樁只能解決穩(wěn)固的問題,解決不了輕靈,所以還得大量進行走路練習。走路練習有許多不同的形式,但核心只有一個,就是邁步不要牽動重心,腳尖著地之后,再緩緩將重心移動過去。這個功法的核心,就是邁步不牽動重心,整個過程邁出去的步子實際上是提著的——被胯根提著的。隨著步子的前進,胯根始終對腿一提一放,如此就解決了跨根靈活的問題。這跟平常走路不同,平常走路用的是慣性,通過重心的傾斜把腿帶過去,如此一來,雖然省力,但跨根完全沒練到。這就是為什么人每天都在走路,但胯卻越來越死的原因,就因為普通的走路,根本就沒有胯根的深度參與。走路練習有多種形式,太極拳的太極步(貓步),八卦掌的趟泥步、形意拳的槐蟲步,其實都在練的這個。尤其是八卦掌的趟泥步,趟泥不是目的,趟泥是腳平起平落的一種形象說法,腳要平起平落的話,只能是邁步不牽動重心才能做到。 核心的東西就這些,練者自知。比如趟泥步,不需要你每個動作都走趟泥步,但有時間的話就專門練練,每天走半小時,只需一周時間,整個身法都會有明顯改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