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太陽病,發(fā)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發(fā)汗已,脈浮數(shù)、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中風(fēng)發(fā)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里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豬苓(去皮)十八銖 澤瀉一兩六銖 白術(shù)十八銖 茯苓十八銖 桂枝(去皮)半兩 上五味,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 煩躁不得眠,是水飲擾亂營衛(wèi);微熱消渴,為水飲阻礙津液上承;吐涎沫而癲眩,為水飲上擾頭目;小便不利,為水飲阻礙膀胱,氣化不行。 2.方解 本方是澤瀉湯(澤瀉、白術(shù))加茯苓以止眩,加豬苓以利水,加桂枝以氣化解表熱而成。豬苓、茯苓、白術(shù)、澤瀉,利水以消除水飲;桂枝蒸騰氣化,解表,平?jīng)_降逆。 五苓散針對三焦氣化不利,水濕(飲)內(nèi)停,水津不布,或兼外邪未解之病機,以淡滲利水為主,結(jié)合化氣布津、解肌發(fā)汗。多飲暖水,一方面助發(fā)汗解表,另一方面借本方通陽化氣作用,以恢復(fù)三焦膀胱氣化功能。何以知三焦、膀胱氣化功能恢復(fù)?仲景以“汗出愈”為觀察指征,即多飲暖水后見到汗出,表明內(nèi)停之水濕已除,飲入之暖水已散布全身,外達皮毛。 藥證:白術(shù)、澤瀉(澤瀉湯),治療心下支飲上冒引起的眩暈;桂枝溫陽氣化有利于化飲;豬苓、茯苓為淡滲利水藥,協(xié)助澤瀉以化水飲。 3.辨證要點 (1)口渴,小便不利為主癥。 (2)脈浮或浮數(shù)。 (3)五苓散體質(zhì):體形肥胖,面色黃暗或白,身體困重,易腹脹、腹瀉、水瀉,瘦人臍下動悸,水入即吐。 (4)腹診:心下痞,胃內(nèi)有振水音。 (5)舌體胖大,舌質(zhì)白滑,舌苔水滑,或舌質(zhì)白,舌苔白干沒有水分。 4.病機辨證 太陽、太陰證。 5.加減運用 (1) 五苓散去桂枝則是時方的四苓散。 (2) 五苓散去桂枝。澤瀉,為豬苓散,治療嘔吐,病在膈上,思飲水者。 (3) 五苓散去豬苓、茯苓、桂枝,是澤瀉湯,治療眩暈。 (4) 五苓散加人參,即時方之春澤湯。 (5) 五苓散加甘草,即苓桂術(shù)甘湯。 (6) 五苓散加肉桂,以加強氣化之力,打成散劑時,最好用肉桂代替桂枝,肉桂容易打細。 (7) 五苓散加椒目,利水消腫。 (8) 五苓散加寒水石、石膏、滑石,即桂苓甘露飲,用于太陽、太陰、陽明證,三石都是陽明藥物,在五苓散基礎(chǔ)上出現(xiàn)口干,小便短赤者可用。 (9) 五苓散加茵陳,治療口苦,小便黃。 (10)五苓散加防己、薏苡仁,治療寒濕痹證,相當(dāng)于加入了木防己湯(桂枝、防己、薏苡仁)。 (11)五苓散加小茴香、川楝子,治療疝氣疼痛。 (12)五苓散加禹攻散,治療水濕腰痛效果較佳。 (13)五苓散加阿膠,相當(dāng)于五苓散加五苓湯,治療小便不利,尿路感染或煩躁不眠。 (14)五苓散加黃芪,益氣減肥。 (15)五苓散加石膏、黃連,治療舌頭病。 (16)五苓散加牛膝、車前子,明目。 (17)五苓散加麻黃,可用于減肥或治療閉經(jīng)。 (18)五苓散加葛根、川芎,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19)五苓散加干姜、附子,治療五苓散證伴虛寒水飲、陽氣不足者。 6.合方運用 (1) 小柴胡湯合五苓散為柴苓湯,治療腎臟疾病、腫瘤疾病。 (2) 五苓散合茵陳湯,治療肝膽疾病。 (3) 五苓散合真武湯或加麻黃、附子、細辛,治療心力衰竭、水腫。 (4) 五苓散合小青龍,治療咳喘水腫等心肺疾病。 (5) 五苓散合當(dāng)歸芍藥散,治療血虛水飲。 (6) 五苓散合厚樸草果湯,治療中焦寒濕重證。 (7) 五苓散加滑石、甘草、琥珀,治療小便淋漓。 (8) 五苓散合真武湯、防己黃芪湯,治療心力衰竭水腫; (9) 五苓散合四逆湯,太陰、少陰水腫。 (10)五苓散合豬苓湯,或五苓散合四逆散,治療尿路感染。 (11)五苓散合半夏厚樸湯,即在半夏厚樸湯證的基礎(chǔ)上出現(xiàn)水飲,舌苔白、水滑,脈弦滑,多見于女性。 (12)五苓散合小柴胡湯、四物湯,即小四五湯,治療腎炎水腫。 7.臨床運用 (1)小便不利或小便過利,多尿,遺尿,水腫,腹脹,水瀉,不渴,消渴,。 (2)明目,用于眼睛干澀等,還可治療耳鳴。 (3)偏頭痛,三叉神經(jīng)痛,癲眩,暈車、暈船。 (4)小兒水疝,小兒流涎。 (5)濕疹、水痘等皮膚病。 (6)其他,如腫瘤,減肥、手足多汗,心悸等。 8.類方鑒別 (1)真武湯治療少陰虛寒水腫,四肢厥冷,脈沉細;越婢湯是太陽、陽明濕熱引起的風(fēng)水證水腫,口苦,舌苔黃膩;防己黃芪湯治療的水腫是太陽、太陰水腫,黃芪體質(zhì),怕風(fēng),出汗多,疲倦乏力。 (2)茯苓甘草湯是將苓桂術(shù)甘湯中的白術(shù)換成生姜,生姜止嘔,發(fā)散水濕,治療心飲在心下引起的悸動,不渴;五苓散的水飲可以停在全身任何部位,同時伴口渴。白虎加人參湯治療的口渴是陽明內(nèi)熱傷津,沒有表證,伴有煩躁,喜歡大量飲水。腎氣丸的口渴,少腹不仁,浮腫,腰痛。瓜蔞瞿麥丸為上熱口渴,下寒手足冷,脈沉細。苓湯為水熱互結(jié)的口渴,舌紅,苔紅或薄黃。 9.注意事項 (1)本方中澤瀉用量必須大于其他藥物用量。 (2)本方服用方法,可煎煮,散劑效果較佳。“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意思是米湯水沖服,多飲溫水,以滋生胃液,津液強則有利于發(fā)汗,汗出愈,說明了本方的作用機制,亦屬于發(fā)汗劑。 (3)津液丟失者不能用本方利水(從豬苓湯感悟出來)。 (4)虛寒重可以用肉桂代替桂枝,打粉劑最好用肉桂,因肉桂容易打成粉,且容易吸收。 11.臨床驗案 【案一】頑固性頭痛(矢數(shù)道明《漢方診療百話摘編》) 一位41歲婦女,10年前患慢性胃炎,有顯著的蛋白尿,血壓240/140mmHg,久治無效?;颊?/span>身體狀態(tài)一般還好,但苦于頑固性頭痛、肩凝和心下痞滿,對此患者連續(xù)試用了八物降下湯、大柴胡湯和半夏瀉心湯,自覺癥狀和他覺癥狀皆不見好轉(zhuǎn),反而頭痛更加劇烈起來,常常臥床不起,太陽穴處和后頭部疼痛更甚。 對此劇烈頭痛投予2劑五苓散2g,頭痛大為減輕,患者心情轉(zhuǎn)佳。因用五苓散治好了10年來的頭痛,故患者高興異常,像是又獲得了新生??墒墙?jīng)查,尿中蛋白仍是強陽性,血壓亦停留在200/130mmHg,至今已服藥3年,尚未停藥。然而,盡管如此,用五苓散還是把患者從過去長期頭痛的痛苦中解脫了出來。 【案二】頑固性頭痛(矢數(shù)道明《漢方診療百話摘編》) 患者女,52歲,1965年8月29日就診。主訴30年來患頑固性頭痛,早上起床不久便開始,一直頭痛一整天,前額部與頭頂部較甚,同時心情煩躁,頭暈耳鳴。 患者體格營養(yǎng)中等,脈象、舌象未見異常,血壓偏低,110/80mmHg。開始試投清上蠲痛湯15劑,不見好轉(zhuǎn)。于是改用此方與五苓湯的合方,略見好轉(zhuǎn)。后又改為單用五苓湯,結(jié)果1個月后頭痛減輕三成,繼續(xù)服用2個月,好轉(zhuǎn)五成,現(xiàn)仍在服藥中。此頑固性頭痛雖未痊愈,但可以充分肯定五苓湯的效果。 |
|
來自: Dwb醫(yī)者仁心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