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作者奧利維婭·賈德森,牛津大學博士,著名進化生物學家,親緣利他理論創(chuàng)始人漢密爾頓的晚年弟子,其作品多發(fā)表于《自然》《科學》《經濟學家》《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等著名學術雜志和報刊。 關于本書本書由多篇虛構的動物來信與性行為專家的回信組成。各種各樣的動物,如獅子、黑猩猩等,將自身難以啟齒的性愛困惑,以書信的方式寫給一位性行為專家,然后這位專家用無比通俗的幽默語言給予解答。這既是一部探究生物性行為的科普學術著作,作者將人類已知的生物性行為的進化模式都巧妙地闡釋了一遍,同時還是一本可以隨時閱讀的休閑讀物,文風非常有趣。 核心內容“性別戰(zhàn)爭”是作者的一個極具創(chuàng)見性的觀點,是指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雄性和雌性生物圍繞著性行為進行的博弈和抗爭。雄性是為了自己的基因得以傳繼,而雌性則更關注撫育后代以及保證自己的安全。這場雄性和雌性之間的博弈注定曠日持久,因為無論哪一方勝利了,生存與繁衍的進程都將會中斷,因此,作者認為,只有雄性與雌性勢均力敵,相互震懾,保持一種不輸于、但也不勝于對方的膠著狀態(tài),物種才能永久延續(xù)。 前言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本期為你解讀的是一本妙趣橫生的進化生物學著作《性別戰(zhàn)爭》,這本書的中文版大約20萬字,我會用25時間為你講述: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為了生存與繁衍,雄性生物和雌性生物圍繞著性都進行了哪些博弈與斗爭。 為什么我們說《性別戰(zhàn)爭》這本書妙趣橫生呢?最有趣的其實在于這本書的寫作方式上。在書中,各種各樣的生物將自身有關性的困惑以書信的方式寫給了一位性行為專家,然后專家再用通俗、幽默的語言給予解答。 比如,一只小蜜蜂給專家來信,說自己很害怕,因為身邊所有的追求者都是瘋子,他們不急著向自己求愛,反而將其他的雄性蜜蜂咬成兩截。這只小蜜蜂就問專家,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制止這些瘋狂的雄性蜜蜂呢? 對于這個問題,專家先是打趣地說道:恐怕你是無能為力了,你們這類蜜蜂是地球上最暴力的一個種群之一,為了爭奪一簇無花果,都會有成百上千只年輕的雄性在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接著,專家開始認真地解釋這其中的原因,他告訴這只蜜蜂,由于你們這類屬于榕小蜂科的物種只有一個產卵季,也就是說,很長一段時間內,雌性蜜蜂最多只能懷孕一次,所以,面對雌性蜜蜂受孕機率不高的現實,雄性蜜蜂想要留下自己的后代,就必須干掉與它競爭的所有對手。 像這樣的對話,原書中還有很多,專家將動物們的床笫之歡層層剝開,再用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進行認真的描述。而這位專家就是美國進化生物學家奧利維婭·賈德森,她在這本書中提出了“性別戰(zhàn)爭”這個極具創(chuàng)見性的觀點。性別戰(zhàn)爭,就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雄性和雌性生物圍繞著性行為進行的博弈和抗爭。雄性是為了自己的基因得以傳繼,而雌性則更關注撫育后代以及保證自己的安全。有趣的是,這場雄性和雌性之間的博弈注定曠日持久,因為無論哪一方勝利了,生存與繁衍的進程都將會中斷。因此作者認為,只有雄性與雌性勢均力敵,相互震懾,保持一種不輸于但也不勝于對方的膠著狀態(tài),物種才能永久延續(xù)。 下面,我會通過三部分的內容來詳細解讀這本書。第一部分我們先講雄性生物。在這場性別戰(zhàn)爭中,雄性需要克服什么阻力、需要用什么姿態(tài)與方法,才能讓自己的基因更好地傳遞下去。第二部分我們再來了解雌性生物,我們來看在一般意義上屬于弱勢的雌性,是如何在性別戰(zhàn)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并更好地保全自己,生養(yǎng)更多、更健康的后代的。第三部分,我會告訴你這場性別戰(zhàn)爭中一些看起來違背戰(zhàn)爭原則的現象,比如吃掉伴侶這樣的暴力行為以及動物界“一夫一妻”制度等背后的深層原因。 第一部分 我們先看看雄性生物。作者賈德森認為,在性別戰(zhàn)爭中,雄性就算付出驚人的代價,也難以確保滿足雌性,最終達到傳遞基因的目的,因此,雄性需要懂得什么時候該戰(zhàn)斗、什么時候該逃跑,甚至什么時候該使壞。下面,我們詳細來說說。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動物界的雄性總是高大威猛,占盡優(yōu)勢,好像只要長得還湊活,能力還可以,那繁衍后代應該就是輕而易舉的事了,但作者賈德森告訴我們,事實并不是這樣。如果雄性能夠輕而易舉地找到心儀的雌性并且交配,那么任何物種的數量都應該成倍地增長。作者認為,之所以各個物種在總體上均衡繁衍,是因為雌性阻止了雄性頻繁的成功交配,而這里所說的阻止,主要體現在雄性巨大數量的精子和雌性極少數量的卵子之間的矛盾上,這在生物界是極為普遍的現象,尤其是鳥類和哺乳類動物中。 關于這個問題,作者賈德森當然沒有一本正經地進行學術科普,而是以一只雌性鷦鷯的來信開始講述,為什么雄性的精子數量這么大。 這只雌性鷦鷯來信說,它的老公擔心自己的精子數量太少,無法讓它懷孕,因此老公不停外出,說是去看醫(yī)生,但是這只鷦鷯很疑惑,因為它知道老公一次可以射出80億個精子,所以它想不通老公的精子數目怎么會不夠。對于這只鷦鷯的困惑,專家回信告訴它,它的丈夫在撒謊,說去看醫(yī)生,這只是一個經不起推敲的借口,它應該是出去鬼混了。接著,專家話鋒一轉,語調漸漸嚴肅了一些,她告訴這只鷦鷯,雖然80億個精子只是為了1個卵子,但有時候還真不一定夠。 作者認為,在眾多雄性物種中,有兩個重要因素決定了雄性必須擁有極大的精子數量。 第一個因素是生物學家所說的精子競爭。由于和雌性交配的雄性不止一個,為了使卵子受精,不同雄性之間的精子會互相競爭。賈德森風趣地描述說,精子競賽的過程跟購物中大獎一樣,買的越多,中獎的機會就越大,所以說,產生精子數目越多的雄性,讓雌性卵子受精的可能性就越大。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受精成功的雄性必然是那些精子數目最多的雄性,而繁衍出來的雄性后代也會擁有數量驚人的精子。這樣繁衍幾代之后,族群中的每個雄性就都會有很大的精子量。我們進一步來說,由于許多物種的睪丸是精子的制造工廠,所以在精子競賽中勝出的雄性應該有更大的睪丸,這種大睪丸的基因會遺傳到下一代。實驗觀察發(fā)現,最少經過10代,睪丸的尺寸就會因為適應精子競賽而變大。 接著,專家告訴這只鷦鷯,第二個決定雄性需要產生大量精子的因素,是精子在通過雌性的生殖道與卵子相遇之前會大量死亡。書里幽默地描述說,“精子出發(fā)時的數百萬大軍,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可以到達終點?!睂τ诰哟笠?guī)模死亡的現象,科學家已經討論了300多年,但直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準確、權威的理論可以解釋這種現象。然而,精子與卵子數量極大的反差,以及精子在交配過程中大量的死亡,就造成了一個很直觀的現象,那就是,交配成功導致雌性懷孕不算是一個很大概率的事,而一旦交配成功使雌性受孕,后代往往都是比較健康和優(yōu)秀的。對于雄性而言,要想讓自身的基因得到傳承,實現繁衍的目的,那么,它就必須不斷尋找令它滿意的雌性,然后不斷與這些雌性交配。 這聽起來好像也很容易,不過賈德森告訴我們,實際上一點也不容易。我們拿書中一個片段來說,一頭雄獅子來信,說自己的伴侶是一個花癡,性欲高漲的時候,每半個小時就要和自己交配一次,而且這種情況會沒日沒夜地持續(xù)四五天。這頭雄獅子感到筋疲力盡,但又不想讓伴侶知道,于是想讓這位專家推薦幾種增強性能力的藥。 對于這個問題,專家回信說,現實是很殘酷的,因為即便這頭獅子已經和他的伴侶交配了100次,也未必能當上父親。根據調查研究表明,雌性獅子需要強烈的性刺激才有可能受孕。研究人員估算過,獅子交配能最終導致懷孕的概率不超過1% 。專家還告訴獅子,不僅僅是獅子,有些物種,比如雌性的兔類、白鼬和家貓,對它們來說,如果沒有適當的性刺激就不會排卵;還有像老鼠這類物種,雖然會自動排卵,但如果沒有足夠的性刺激,即使卵子受精也不會懷孕。許多物種中的雌性只有受到足夠的刺激才可能受孕,否則,它們會不斷與雄性交配,直到受孕才算滿足。 面對這樣的情況,作者賈德森認為,雄性動物為了繁衍的目的,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堅守兩項原則,并進化出兩項重要的技能。 我們先說這兩項原則:第一條原則是,判斷當下是否是自己的唯一交配機會;第二條原則是判斷通過戰(zhàn)斗是否可以和更多的雌性交配。雄性必須用這兩個原則時刻提醒自己,以便讓自己有更大地勝算戰(zhàn)勝對方。 在實際戰(zhàn)斗中,光有原則還不夠,行為上還必須具備兩個重要技能。 這第一項技能,就是明確判斷自己與競爭對手之間實力的高低。許多動物都進化出一套特有的方式來評估對手的實力。比如,雄果蠅通過比較雙方視幅的大小來確定對方的實力。視幅是指眼睛在觀看物體、圖像時,停頓一次所能看清內容的面積。而對于雄性大象來說,打斗的因素不僅是身材大小,還要考慮對方是否處于狂暴狀態(tài)。當一頭雄象處于發(fā)情狂暴期時,血液中的睪丸激素是正常情況下的50倍,所以,如果一只正常狀態(tài)的雄性大象遭遇一頭狂暴期的雄象,那么逃之夭夭才是上策。這里還可以補充一個知識,對于年輕的雄象來說,發(fā)情期的狂暴狀態(tài)每次持續(xù)幾天,而老雄象的狂暴狀態(tài)有時則可以持續(xù)4個月。 那么,如果一個雄性天生軟弱無能,很難遇到比它還弱的對手,它又該怎么辦呢? 賈德森認為,這時候,雄性就需要掌握第二項技能,就是趁亂行事。具體來說,就是偷偷混到雌性動物中間,趁其他雄性不備的時候,與雌性交配。這種方法在魚類中比較常見,有報告稱,超過120種魚會采用這種方法。那么,究竟如何趁亂行事呢? 比如在書中,一只海綿虱來信,這是一種很小的虱子,它說自己剛打了一架,贏得了一個海綿洞,這個洞里住著一群美麗的姑娘,但是它開始懷疑其中一些姑娘也許是小伙子,有幾個看起來就像穿上了女人衣服的男人,它問專家自己是不是得了妄想癥? 說到這兒,估計你應該猜到雄性生物要怎么趁亂行事了。我們以大鰭鱗鰓太陽魚為例再具體說說。在這種魚中,小個的雄魚不僅看起來像雌魚,而且也會和真的雌魚一樣,跟大個雄魚調情。當一條真的雌魚出現后,假雌魚就混在其中,并排出自己的精子,這樣一來,弱小的假雌魚也獲得了繁衍后代的機會。所以說,那只來信的海綿虱當然不是得了妄想癥,海綿洞里確實有一些穿上了女人衣服的男人。 我們總結一下這部分內容。作者認為,在性別戰(zhàn)爭中,雄性數量巨大的精子和雌性數量很少的卵子之間的矛盾,使得各個物種在總體上可以均衡繁衍。對于雄性來說,它們往往即使付出驚人的精子數和體力,也難以確保讓雌性受孕,因此,雄性要懂得兩條原則,在行為上還必須具備兩個重要技能,第一項技能就是明確判斷自己與情敵實力的高低,第二項技能就是混入異性群體,偷偷交配。 我們說完了雄性生物,那么,對于雌性而言,是不是就可以在性別戰(zhàn)爭中高枕無憂,等著雄性來交配就好了呢?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賈德森認為,對于雌性而言,這場性別戰(zhàn)爭同樣是艱苦卓絕的,如果雌性想要在這場戰(zhàn)爭中處于不敗之地,那么它們不僅要瘋狂地、主動地與更多雄性交配,還要有策略地交配,有時甚至需要違背自己的本性。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賈德森看來,對于動物而言,理想狀態(tài)里,與更多優(yōu)秀的異性交配,生出的后代也就越優(yōu)秀。這點不僅是對雄性適用,對雌性同樣適用。所以,雌性與越多的雄性交配,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受孕機會。 在書中,有一只擬蝎寫信給專家,說它的女朋友和某個混蛋擬蝎眉來眼去,它認為自己的女朋友肯定和那個混蛋有一腿。這只擬蝎問專家,怎樣才能找到一個真正愛自己的姑娘? 專家告訴這只擬蝎,雌性擬蝎生性水性楊花,喜新厭舊。至于它們?yōu)槭裁磿@樣,答案非常簡單,這樣做,懷孕幾率更高。另外,除了增加受孕概率,雌性亂交的背后還往往有著更深層的原因。在動物界,常常有雄性殺死非親生的后代的事情發(fā)生,所以雌性亂交還為了保護后代。為了完整清晰地理解這一現象,我們需要借助書外的一個葉猴殺嬰的故事來具體說明。 在肉唐僧的《被劫持的私生活——性、婚姻與愛情的歷史》一書中,肉唐僧告訴我們,根據美國社會學家薩拉·赫迪的研究發(fā)現,葉猴這種猴類,在一段時期內只能存在一個猴王,猴王一般有六七個配偶,而猴群內許多小猴就是猴王和配偶們生下的的未成年子女,不幸的是,猴群中還有很多成年的單身雄性猴子,它們會尋求機會打敗猴王,成為新猴王,當某個成年單身雄猴打敗了猴王并成為新猴王后,會殺死所有還在吃奶的小猴,目的是讓哺乳小猴的母猴進入發(fā)情期,從而與自己交配,生下自己的親生骨肉,延續(xù)自己的基因。對于這種情況,母猴們當然不愿讓那些自己生下來正在吃奶的小猴被殺,于是它們會找機會盡可能與所有雄性葉猴交配,如此一來,不管哪只雄猴當上了新猴王,所有的后代都有可能是新猴王的孩子,這時候,新猴王就不敢再隨便殺害小猴了。 回到《性別戰(zhàn)爭》一書,作者賈德森用黑猩猩的例子,較為精練地講述了雌性的這種為保護孩子而進行的亂交現象。作者告訴我們,雌性的這種性行為策略,在生物學上被稱作混淆理論?;煜碚撟畛跏菍谛尚梢环N性行為的描述,后來人們發(fā)現這個混淆理論可以被應用到更多有類似性行為的動物身上,比如我們說的葉猴,就符合這種混淆理論。 針對雌性的這種策略,之前說到的美國社會學家還進一步觀察了雌猴的性行為頻率以及尿液中的激素水平。她發(fā)現母猴對性最為熱衷的時候,不是懷孕前,而是剛剛懷孕不久的時候。雌猴懷孕后變得更熱衷于亂交,目的只能是一個:欺騙。既欺騙了老猴王,讓老猴王以為都是自己親生的,又欺騙了未來的新猴王,讓新猴王認不清其中哪個是自己的孩子。所以,我們可以推測,懷孕不久的雌猴和雄性頻繁地交配,就是為了阻止未來新猴王的殺嬰行為。 雌性物種追求亂交的生存狀態(tài),在一些動物中還存在著一些特殊原因。作者賈德森說,在紅翼黑鳥中,雌鳥的鳥巢在受到襲擊的時候,所有和它有過性行為的雄鳥都會飛過來幫忙。可以說,這種性行為的策略也是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 讓我們總結一下,性別戰(zhàn)爭中,雄性的亂交行為簡單粗暴,它只是為了基因的傳承,而對于雌性來說,卻還有保護后代和自身生存安全的目的。 第三部分 不論是雄性還是雌性,為了維持這場性別戰(zhàn)爭,它們分別忍受著自己說不出的苦,進行著世世代代延續(xù)下來的最優(yōu)性行為。除了這些已經模式化了的常態(tài)行為,還有一些我們看上去反常的行為,比如,像吃掉伴侶這樣的暴力行為,以及動物界里的“一夫一妻”制度等等。其實這些行為的背后都隱藏著深層的原因。 我們先來說說暴力行為。動物界的暴力有很多種,我們先來看一下雌性的暴力行為。比如一只公麻雀擁有兩個配偶,公麻雀只會幫助最先孵化出小鳥的那個配偶,因此,雌麻雀為了確保自己能得到公麻雀的幫助,會將公麻雀另一個配偶生下的卵壓碎。賈德森告訴我們,這種暴力產生的最根本原因是資源搶奪,雌麻雀是在為自己的后代爭奪更多的食物,以及更多的生存機會。 接下來我們要說雌雄之間最駭人聽聞的暴力行為,吃掉伴侶了。 在書中,一只歐洲螳螂給專家寫信,說自己交配的時候,如果先把伴侶的腦袋一口咬下來,它會覺得更爽。對此,專家告訴這只歐洲螳螂,大約有80多種雌性動物會在交配前、交配中或者交配后吃掉自己的伴侶,其中除了很多人已經知道的蜘蛛,還有幾種螳螂和蝎子也在犯罪名單中。 這種匪夷所思的行為究竟為何會出現呢?賈德森說,這其中包含各種復雜的進化原因。目前公認的理論認為,這其中包括物種成本效益、精子競爭和神秘的雌雄淘汰計劃。在某些物種中,雄性雖然被吃掉了,但它的后代卻因此具有了演化優(yōu)勢。比如一種雌性花園蜘蛛,它們每消化完一只雄性蜘蛛后,身體就變得更豐滿而健康,從而使得后代更優(yōu)秀。這是雄性用身體喂養(yǎng)了與自己交配過的雌性,這樣可以提高下一代的孵化與成長機率,最終能夠讓自身的基因傳遞下去。 除了這些動物界的暴力行為,一些物種的“一夫一妻”狀態(tài)又是怎么回事呢?在大自然中,究竟有沒有天生忠貞的動物呢? 從行為表面來看,這樣的動物是有的。賈德森就告訴我們,像黑兀鷹、寒鴉、迪克小羚羊等動物,就是忠貞不渝的典范??墒?,它們這樣的行為并不是因為道德,而是生存選擇的結果。在這些動物中,一些雌性由于沒有能力單獨撫養(yǎng)后代,所以它們選擇和自己的伴侶實行一夫一妻制,讓伴侶和自己一起撫養(yǎng)后代。這種行為,作者稱之為一夫一妻的賢妻理論。 賈德森還說,有一種螳螂蝦在青春期就可以配對了,一旦配對成功,雙方就會抓緊一切時間挖個洞穴,然后一生都守在洞穴口等待獵物,從不離開彼此,也從不走出洞穴。這是因為螳螂蝦不像其它蝦那樣有堅硬的外殼,它們的身體很軟,在洞穴外根本活不下來,更別提出去拈花惹草了。另外,由于這種蝦在成年后會停止分泌防止洞穴坍塌的黏液,所以,它們必須趁著青春期早早找到配偶,在雙方成年前盡快挖好一個洞。也就是說,即使這兩只螳螂蝦后來互相看煩了,也沒有能力再去新筑一個洞了,所以只能在一個洞里一生廝守。由此可見,動物選擇一夫一妻有時是為了生存。如果某種物種的雄性與雌性相互離開會對彼此產生生存上的危險,那么它們就會保持一夫一妻的關系。關于這個現象,作者稱之為一夫一妻的危險理論。 在生物界,一夫一妻的例子其實并不多見,其原因也不盡相同,而人類社會的主流為什么偏偏選擇了一夫一妻呢?據作者推測,除了文化壓力之外,很可能是因為實行一夫一妻制的人,比那些不實行一夫一妻制的人有著更高的生殖成功率。人類的配偶制度不同于大部分動物,恰恰說明人類生命體的構成含有一種超越生物本性的機制,這點也許比其他動物更高明。 在我們熟知的《自私的基因》這本書里,作者理查德·道金斯認為,物種千奇百怪的行為雖然常常被人類文化賦予利己、利他、道德、非道德等等含義,但在實質上,基因都是自私的,幾乎所有的動物行為都是出于本能需要?;蛟谀撤N算法里判斷利弊、引導行為進行取舍,最終目的還是將更加優(yōu)質的基因傳承下去。換句話說,任何物種都是基因制造的機器,也都是基因的奴隸。 除了我們講到的暴力行為、一夫一妻制度,書中還描述了雌雄同體,甚至是無性行為的生殖方式。所有兩性之間的戰(zhàn)爭與和平,歸根結底,不過是為了繁衍后代、傳播基因。 總結 這就是本期的主要內容,我們再來總結一下。 在第一部分中,我們講述了在性別戰(zhàn)爭中,雄性數量巨大的精子和雌性數量很少的卵子之間的矛盾,使得各個物種在總體上可以均衡繁衍。對于雄性來說,它們往往即使付出驚人的精子數和體力,也難以確保讓雌性受孕,因此雄性必須具備兩個重要技能,第一項技能就是明確判斷自己與情敵實力的高低,第二項技能就是混入異性群體,偷偷交配。 在第二部分,我們講解了在性別戰(zhàn)爭中,雌性極具策略的亂交,是為了避免雄性對自己后代的殺戮,最終得以與雄性維持力量的平衡,達到物種不斷繁衍和優(yōu)化的目的。 在第三部分,我們圍繞性別戰(zhàn)爭,談了談性行為中的暴力和一夫一妻等特殊現象背后的原因。我們了解到,雌雄之間,不僅基因會為了千秋百代的繁衍做出力量均衡的對抗,而且雄性和雌性還常常著眼于自身及后代的生存發(fā)展狀況,做出各種各樣甚至是看似難以理解的行為,包括暴力、互相蠶食以及堅守一夫一妻。 撰稿:青銅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