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幾分鐘之前,老嘉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發(fā)現(xiàn)看到一條令人心痛的消息:讓中國13億人吃上飽飯,解決21世紀世界性饑餓問題的功臣,我國袁老,袁隆平院士,于今日逝世。
這真的讓人很痛心。還記得幾個月之前,在一些短視頻平臺上還能看到袁老的身影,視頻里的他是那么的樸素站在菜市場的街口看著人來人往,或許他那時是在想,我們不用再忍受饑餓了吧……然而僅僅幾個月之后,我們將再也看不到這位可親可敬的偉人了。 回望袁老的一生,他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的是不可磨滅的印記,他的功績也將永記史冊! 袁隆平同志于1953年畢業(yè)于西南農(nóng)學院,可以說是新中國的第1代大學生。當時他被分配到偏遠落后的湘西的雪峰山麓安江農(nóng)校教書。
1960年的時候,百年難遇的天災降臨了祖國。一場大饑荒奪去數(shù)千萬人的生命。袁老目睹這場遍布神州大地的災難,他為千萬同胞的苦難感到心痛。作為從那個時期走出來的他,他深深地知道饑餓是一種怎樣的感覺。于是從此他苦心鉆研,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水稻的產(chǎn)量,為的就是讓中國人民吃上飽飯。
1964年,袁老在偶然間發(fā)現(xiàn)了一株天然的雜交水稻,這株雜交水稻的長勢非常好,而且產(chǎn)量也比普通的水稻強很多。他因此受到啟發(fā),就想到了利用水稻雄性的不育性來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的三套水稻,以達到增產(chǎn)的目的,從此,“三系配套方法”代替了人工去雄雜交以及生產(chǎn)雜交種子的方法。在1966年第4期的《科學通訊》期刊上,袁老發(fā)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這篇文章無疑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從論文的撰寫到實地考察再到開始實驗,歷經(jīng)千辛萬苦,袁老終于在1972年,成功培育第1個雄性不育系的品種,后來又培育出了恢復性的品種,在1973年則是實現(xiàn)了三系的配套。于是南優(yōu)2號這個經(jīng)典的雜交組合成功培育了出來,當時畝產(chǎn)就一下飆升623公斤。為廣大農(nóng)民帶來了福利,為中國人民帶來了解決饑餓的法寶。 而在這之后的幾十年間,袁老更是逐步將我國的水稻產(chǎn)量不斷提高,到現(xiàn)在畝產(chǎn)1000多公已經(jīng)不是一個笑話,而是真真實實存在的案例,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袁老以及同樣致力于研究的科學家們。 正是這位埋心于田野之間的學者,幾十年如一日的苦心專研,克服諸多困難,才讓中國十幾億人吃上了飽飯,中國十幾億人都應該感恩。身為中國萬千普通人的一名,老嘉由衷欽佩袁老,同時為他的離開感到痛心。
故于此寫下這篇短文,惟愿袁老走好。同時望各位同胞兄弟勿要忘了這位改變了全世界的中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