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安憶 讓我再談一下年輕時讀的書。我常說我很喜歡托爾斯泰和雨果,但年輕時托爾斯泰并不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也不特別喜歡雨果。我最喜歡的是屠格涅夫,這個名字對你們年輕人來說可能很陌生,因為俄國文學不是今天的時尚。在我年輕時,我其實不能完全看明白他的小說。小說里俄國的政治背景,知識分子的苦悶,思想沒有出路,那些更深刻的內容我不怎么了解,留在記憶里的印象是模糊的。讀書就是這樣,把喜歡的東西留下來,不喜歡的看不懂的東西就放到一邊,等待將來的日子去認識,好像反芻似的。于是,我就只看到愛情的部分。屠格涅夫的小說里總是有愛情,而且是不幸的愛情,年輕人多不喜歡一帆風順的愛情,而是受愛情的悲劇吸引,年輕人總是傷感主義的。 屠格涅夫的愛情故事都很傷心。在《初戀》里,一個年輕的男孩子愛上一個成年女性,愛得非常非常深。這份愛里,不僅有情欲,還有成長的渴望,希冀進入成年人的社會,和這個社會平等地對話。這個女人很美,很溫柔,而且似乎也知道他的鐘情,有一些微妙的回應。結果卻是,她愛著他的父親,一個成熟的經歷過生活、有家室妻兒的男人。這不僅是單純的失戀,而是一個失敗的博弈,年齡、閱歷、成熟度,和這一切有關的魅力的博弈。但是,還有一個更久遠的博弈,這個博弈還未完,還未決出勝負,那就是未來的時間。他總有一天抵達父親的年齡,父親卻永遠回不到他的青春時代。所以,博弈的雙方,父與子,都是痛楚的。屠格涅夫小說里有一個父與子的核心關系,他有一部長篇名字就叫《父與子》,可我注意不到,只看見愛情,因為自己也正處在蛻變的年齡,愛情對成長具有啟蒙的意義。 讀屠格涅夫的小說真的不是白讀的。慢慢地,我們就建立起種道德美學,那些深情的愛人們,并沒有放棄利他心。雖然愛了,力情是自私的,但是知識分子的人性理想約束著他們,使他們保持對愛的更高尚理解,悲劇就是在這里發(fā)生。屠格涅夫所寫的故事和我閱讀時經歷的生活完全不同,他筆下的人和事,于我的處境稱得上奢侈,但為什么我能夠從中得到慰藉和啟發(fā)?可能是有一個秘密通道,可能是青春,可能是對愛情的向往,也可能是成長的需要。這大約可說是閱讀生活的真諦,你和某一本書——不知是哪一本,會有一個秘密通道,就是這個秘密通道,令你在書中遇到知己,能和這本書邂逅,就是幸運。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共十卷的《約翰·克利斯朵夫》也是部很好看的長篇小說。傅雷先生譯的中文版,分成四本,“文化革命”中,我們不知從什么地方得來第一本,里面包括有前三卷。這前三卷,恰是人物從幼年到少年走向青年的成長過程,每一階段都有一段愛情。對我們這些年輕的女性讀者來說,非常令人激動滿足。第一段的愛情是小狗小貓式的,女主角叫彌娜,是約翰·克利斯朵夫的鋼琴學生。他是一個窮孩子,有著音樂天賦,從小就承擔起養(yǎng)家的重任。除了在宮廷樂隊演奏,還要教鋼琴幫補家用。彌娜的母親,一個孀居的貴族夫人,很慷慨地聘用他做女兒彌娜的鋼琴教師。彌娜是個任性的女孩,出身優(yōu)越,吃穿不愁,媽媽又寵著她。起初她看不起克利斯朵夫,因為他生相粗魯,穿著簡陋,不講衛(wèi)生,儀態(tài)也缺乏教養(yǎng),所以對他態(tài)度相當傲慢??死苟浞蚴枪J的神童,也不買她的賬,師生關系就很緊張。可是有一天,發(fā)生一件事情,把形勢整個地扭轉了。這一天,小老師指責學生彈了一個錯音,彌娜不承認,用手指著樂譜說就是這樣的,克利斯朵夫湊近看樂譜,看見的卻是少女花瓣兒般的小手完全是無意識地,他在那手上吻了一下。這一個冒失的舉動,把兩個人都嚇到了。爭吵平息,琴課繼續(xù),但心情就此攪動起來。 彌娜生活很簡單,又沒到進入社交圈的年齡,成天無事可做,難免胡思亂想??死苟浞虻倪@一吻,給了她新發(fā)現(xiàn),原來她已經被這個男孩深深地愛上了。愛情遮住她的眼睛,再看克利斯朵夫,他的每一事每一物都變得可愛,鋼琴彈得好,才華橫溢,他的粗魯只不過是男子氣概的表現(xiàn),他的破衣爛衫則是藝術家的風格,連他長相都變得英俊起來??死苟浞蚰兀惨詾樽约浩鋵嵲缫呀洂壑鴱浤?,彼此的敵意不過是愛人之間常有的小別扭。于是,雙雙陷入情網。這一段愛情很快就被彌娜的母親看在眼里。她是個雍容大度的女性,她賞識克利斯朵夫的才華,但也明白他所屬的階層和她們不同,他和女兒之間只是孩子的游戲,一個不恰當?shù)挠螒?。所以,就不要繼續(xù)發(fā)展,而是及時收場,她帶著彌娜離開了。 之后,克利斯朵夫遇到薩皮納,展開了第二段愛情。年輕人對愛情的想象是概念化的,所以薩皮納的故事讓我有一點不滿意。第一,她比他年長,是結過一次婚帶個孩子的小寡婦;第二,她出身不怎樣,既不是公主,也不是灰姑娘,而是個老板娘,開一間針頭線腦的小店,顯然缺乏女主角的浪漫色彩。還好,他們愛情的發(fā)生比較有戲劇性。他跟著薩皮納去鄉(xiāng)村參加親戚的婚宴,郊游和歌舞制造了一個民間的歡場,暗中萌生的情愫迅速滋長起來。因為大雨留宿小旅館,他們隔著薄薄的墻,一舉手把門推開就打破通道。兩個人都知道墻那邊站著對方,等待對方下手,可是都沒有足夠的勇氣,最終蹉跎了時機。這個結局滿足我們對愛情的悲劇想象,而當過后再讀小說,方才理解,要使一個小孩變成一個大人,需要經過許多磨煉,和彌娜只是練手,仿佛過家家式地模仿成人關系;到了薩皮納卻是情欲露出水面,這不僅意味外部的生活在進展,更是內部——即身心發(fā)育成熟。 第三段愛情更加使我不高興了。阿達是個粗鄙的女性,在間帽子店里做店員,這個就更世俗了。她和克利斯朵夫并沒有經過任何精神上的交流。和彌娜有鋼琴課,薩皮納有船上的合唱,阿達雖然也是邂逅于郊游,同樣進了鄉(xiāng)村小旅館,但卻是刻意安排,目的明確,迅速地上了床。這對于我們的道德美學、禁欲教育,最重要的是,羅曼蒂克的愛情憧憬,都太庸俗、太暴露。最令人失望的是,克利斯朵夫對此非常滿足。那時候,我們只有第一本,之后的三本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拿到。多年以后,閱讀全書,原來還有安多納德和葛拉齊亞在等著我們。這時候,我們的閱歷和閱讀已經積累到可以更盡情地享受其中悲愴的詩意了。就仿佛,和書中人物克利斯朵夫共同成長起來。 現(xiàn)在再讀這本書,我最喜歡的段落恰恰是我之前不耐煩、急切想跳過的段落。例如,克利斯朵夫進入反叛的階段,無論生活愛情,還是音樂,都看不見前途,看不見意義,他憎恨他的環(huán)境甚而至于他的民族和國家。他到猶太人家庭中尋找異質文化,又投到法國女歌手懷抱,希望汲取新鮮的生機,他到民間愛樂者的群體里,試圖回溯音樂的原始性,卻總是以失望告終。最絕望的時候,因為一個意外,卷入治安事件,只得離開家鄉(xiāng),流亡法國在倉促登上的火車上,他朝著巴黎的方向,喊道:“救救我吧,救救我的思想!”到了巴黎以后,他發(fā)現(xiàn)音樂就像一個大工場,遍地都是制造和弦的店鋪,無處不在??墒撬€是找不到真正的音樂,他的思想還是得不到拯救。他到文學里去尋找,到社交圈里、愛情里去尋找,依然不得要領。最后,他生病了,滯留在廉租的公寓頂樓里,身邊是庸常的小市民,瑣細的日常生活,卻感覺到有一種藝術精神在悄悄接近。后來,他邂逅安多納德的弟弟奧里維,他們七天七夜足不出戶,談論法國、德國、民族、人類、革命……這些章節(jié)在年輕時候被視作累贅,草草掠過,現(xiàn)在卻覺得精彩極了!非常感謝傅雷先生,他翻譯得那么好,真是一場文字的盛宴。據(jù)法國文學的專家說:“傅雷先生可說重寫了這本書。在法國文學中,羅曼·羅蘭和《約翰·克利斯朵夫》的影響遠不如在中國,這應該歸功于傅雷先生的再創(chuàng)作?!庇袝r候,一本書,在你不同的階段給予不同的營養(yǎng),成為人生經驗之一種。 《簡·愛》也是那時我喜歡讀的一本書。我讀《簡·愛》是在“文革”的黯淡日子里,那故事遠離現(xiàn)實,遙不可及,它發(fā)生在另個世界里,幸和不幸都是有趣而且有意義的。當我讀過許多書以后,再看《簡·愛》,難免覺得簡單了。愛和自尊,經過跌宕起伏的波折,最終保持圓滿的結局,過于甜美,近似類型小說。但是,正因為此,它滋養(yǎng)了我枯乏的生活,緩解了我的苦悶。 閱讀令我的生活變成兩個世界——實際度過的生活和想象的生活,兩者的關系我很難解釋。它們好像是并行的,甚至互相抵觸,但它們似乎又是有交集與和諧的,我站在書本里看實際的生活同時,又在實際的生活里,觀看書本里的。它們之間相隔著距離這距離開拓了我的視野。 王安憶,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復旦大學教授,當代作家、文學家。1976年發(fā)表散文處女作《向前進》。1996年長篇小說《長恨歌》,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2004年《發(fā)廊情話》獲第三屆魯迅文學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2013年獲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勛章。作品《向西,向西,向南》榮獲“首屆汪曾祺華語小說獎”中篇小說獎、第五屆郁達夫小說獎“中篇小說獎”。2019年9月23日,王安憶長篇小《長恨歌》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
|
來自: 獨角戲jlahw6jw > 《文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