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位于黑海南部,橫跨歐亞,國土面積78萬平方公里(約等于我國的東北三?。?,主體民族為土耳其人。在英語當中,土耳其和突厥是同源詞。
事實上,土耳其的確與古代的突厥存在著某種意義上的繼承關系。清朝的維新派代表康有為在給光緒皇帝的奏疏《進呈<突厥削弱記>序》中就曾提到:“橫覽萬國,與中國至近形似,比擬同類,鑒戒最切者,莫如突厥矣”。
康有為口中的突厥指的是當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而今天的土耳其也將古突厥視作自己的祖先,但這個祖先只能算作中代祖先。
近兩年土耳其在中國很火,可能正是因為“想要帶你去浪漫的土耳其”這句歌詞,被大眾所熟知。確實,可以乘坐熱氣球的卡帕多奇亞,白色巖石組成的棉花堡,幻光明舞的藍色清真寺,巨型圓頂的圣索菲亞教堂,聽起來就相當浪漫。
事實上,土耳其也是被學者們密切關注的國家。從歷史角度來說,它的前身奧斯曼帝國有著無數的研究價值;從現實角度來說,它的對外關系,比如土耳其加入歐盟困境、土美危機、土俄關系等;國內問題如少數民族庫爾德問題、獨特的軍政關系、復雜的政黨、政教等等,都是值得認真思考的主題。借著大眾的廣泛關注,筆者希望帶領大家一起走進土耳其的前世今生,從而對這個國家有更多的認識。
一、前世: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人初居中亞,后遷至小亞細亞。奧斯曼國家最初附屬于塞爾柱突厥人建立的羅姆蘇丹國(1077-1308),由于蒙古人西侵,日漸衰落的羅姆蘇丹國分裂為10個突厥小公國,奧斯曼人便屬于這10個小公國之一。他們在其首領埃爾托格魯爾的帶領下,向其他突厥人一樣,以圣戰(zhàn)的名義,進入到拜占廷帝國的疆域瘋狂掠奪。首領去世之后,他的兒子奧斯曼接管了部落,繼任首領,占領了安納托利亞高原的西北部,奠定了奧斯曼帝國的雛形。奧斯曼去世之后,其子奧爾漢繼位,便開始了奧斯曼帝國歷史上大規(guī)模的對外征服。通過之后的繼任者,尤其是1453年默罕默德二世對千年古城君士坦丁堡的攻陷,以及16世紀蘇萊曼大帝不斷的武力征服,最終建立起來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雄霸歐亞非三大洲、在國際事務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龐大帝國。
奧斯曼帝國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后,定都君士坦丁堡,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國教為伊斯蘭教,但對非穆斯林宗教團體實行宗教自治制度,稱米勒特制度。最高統(tǒng)治為蘇丹,被認為是帝國最高統(tǒng)治者。鼎盛時期,全國共分為31個省,而土地全歸哈里發(fā)(由蘇丹兼任)所有。同時也是15-19世紀唯一能挑戰(zhàn)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
奧斯曼帝國前后持續(xù)了600年(1299-1922),其中前300年是不斷擴張的強盛時期,后300年則是其日漸衰落的積弱不振時期。雖然統(tǒng)治階層試圖通過一系列具有西方色彩的社會改革,如坦齊馬特改革運動、憲政運動來改變奧斯曼帝國“歐洲病夫”的現狀,但最終因復雜的歷史和社會原因,導致改革的失敗。1914年,奧斯曼帝國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與德國、奧匈帝國組成同盟國,對抗協(xié)約國。1918年,最終戰(zhàn)敗投降,奧斯曼帝國往日的輝煌成為遠去的歷史。1918-1923年是土耳其人爭取民族獨立的時代。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愛國軍官穆斯塔法·凱末爾毅然挺身而出,成立了全國性的民族解放運動組織,建立了一支人民武裝,收復了大片的失地,最終取得了民族獨立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
曾經的奧斯曼帝國稱霸歐洲
土耳其原來只是中亞地區(qū)(現在的烏茲別克斯坦)突厥的一個小部落,隨后遷居到安納托利亞。公元1299年,土耳其領袖奧斯曼一世趁塞爾柱羅姆蘇丹國分裂,獨立建國,奠定了土耳其的國家基石。1326年,其子奧爾汗占領整個安納托利亞,并繼續(xù)向西吞并拜占庭帝國的疆土。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繼位,率軍攻入君士坦丁堡,并遷都于此,命名為伊斯坦布爾,從此存在千年的拜占庭帝國滅亡了。這使得歐洲諸國都深深的恐懼不已。
公元17世紀,土耳其擁有55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包含北非、巴爾干半島、阿拉伯半島,人口近2000萬。疆域北至巴爾干半島和匈牙利,西抵阿爾及利亞,南到埃及和紅海,東到伊拉克,奧斯曼帝國成為橫跨亞歐非三洲的龐大帝國。此外,地中?;境蔀閵W斯曼帝國的內海。而當時英國資本主義還不夠強大,能與奧斯曼帝國抗衡的也只有沙皇俄國和清朝。
奧斯曼占據了西亞阻斷了歐洲和中國的絲綢之路,這直接促成了歐洲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而航海帶了的殖民貿易又促成了歐洲的真正崛起。
19世紀,強盛了500年的奧斯曼帝國也衰落了。
歐洲的英國、法國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開始成為世界強國,沙俄也隨著彼得一世改革逐漸強盛,而奧斯曼土耳其卻衰落了。
在英、法、俄三國的干涉下,希臘在19世紀30年代的希臘獨立戰(zhàn)爭后從奧斯曼帝國獨立。1875年,塞爾維亞、黑山、瓦拉幾亞及摩爾多瓦宣布脫離帝國獨立。1877年至1878年的俄土戰(zhàn)爭正式確立了塞爾維亞、羅馬尼亞、黑山及保加利亞的獨立。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土耳其又戰(zhàn)敗,最終國土只留下了安納托利亞,更恥辱的是土耳其海峽作為內海卻各國可以通航。土耳其由奧斯曼帝國550萬平方公里的世界強國衰落為只有78.36萬平方公里的中型國家。20世紀初,凱末爾挽救了瀕臨崩潰的土耳其。
土耳其真的源自匈奴嗎?這還得從匈奴和突厥的歷史說起。
匈奴曾是古代統(tǒng)轄蒙古高原的游牧政權,不過匈奴并不是一個單一的族群,而是眾多游牧部落的聯合體,包括了東胡、樓煩、屠各、丁零等,突厥的前身正是匈奴統(tǒng)轄下的一個部落之一。據《北史》記載:“突厥者,蓋匈奴之別種也。姓阿史那氏。”
在匈奴帝國瓦解后,原本依附于匈奴帝國的鮮卑、柔然等草原部落先后建立政權,總體原則是哪個部族強大,那么依附于它的其它部族就打著這個部族的旗號,形成一個貌似統(tǒng)一的聯合體。
公元552年,阿史那氏族逐漸強大,聯合其它草原部落推翻了柔然汗國,建立了一個新的聯合體:突厥汗國,公元567年,突厥又分裂為東、西兩部。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初,東突厥甚至一度攻到長安渭水便橋北,迫使李世民獻出金帛重禮方才退兵。唐太宗深感突厥對唐朝統(tǒng)治的極大威脅,厲兵秣馬三年,于公元629年以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發(fā)兵北上,滅亡了東突厥。
公元657年,唐朝滅西突厥。公元745年,唐朝又同回紇(維族祖先)聯軍滅亡了殘余勢力建立的后突厥,至此,突厥作為一個政權名字在歷史上消失。
不過,突厥這個群體卻并未徹底消亡,在被唐朝擊敗以后,中亞的一支西突厥部落沿咸海、里海、高加索一路西遷,抵達小亞細亞半島(今土耳其),與原本生活在這里的印歐語系民族融合,形成了今天土耳其人的祖先,并先后臣服于阿拉伯帝國和后來的蒙古帝國。
13世紀時,西遷突厥中一支名為奧斯曼突厥的部落逐漸強盛,并于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滅亡了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建立起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到16世紀時,奧斯曼帝國的疆域已經橫跨歐亞非三洲。
19世紀時,奧斯曼帝國開始衰落,在同主要對手沙皇俄國爭霸過程中,爆發(fā)過十次戰(zhàn)爭,結果是奧斯曼帝國慘敗,俄皇尼古拉一世笑稱其為“歐洲病夫”。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奧斯曼再次戰(zhàn)敗,帝國解體,其主要繼承者就是后來的土耳其共和國。
按照這一歷史脈絡,土耳其的確與突厥甚至更早的匈奴存在淵源。不過上文已述,無論是匈奴還是突厥,都是一個多部落聯合體,突厥僅僅是臣服于匈奴的一個部族,甚至就連突厥本身也是一個聯合部族。所以,西遷的突厥部落僅僅是土耳其眾多先祖中的一支。
這就如同歷史上的匈奴、鮮卑、突厥先后融入華夏一樣,現代中國人中也有少部分人的祖先是曾經的游牧民族(比如姓呼延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