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嵌綠松石金耳環(huán) 明永樂十九年 長5.1厘米 南京中華門外郎家山宋晟夫人墓出土 耳環(huán)用金絲扭成三角形,三角形頂端再用金絲繞成一螺旋形小圓餅,其上飾一菱形綠松石,三角形兩腰各穿一六瓣花形綠松石。 從目前南京地區(qū)明墓所出土的資料看,這種耳環(huán)在明初一段時期極為流行。 2、嵌綠松石金耳環(huán) 明永樂十六年 長5厘米 南京中華門外郎家山宋晟夫人墓出土 耳環(huán)用金絲扭成三角形,三角形頂端再用金絲繞成一螺旋形小圓餅,其上飾一菱形綠松石,三角形腰部則用金絲繞成半圓形。 3、嵌綠松石金耳環(huán) 明正統(tǒng)四年 長 4.7厘米 南京江寧殷巷沐晟墓出土 耳環(huán)用金絲扭成三角形,三角形頂端再用金絲繞成一螺旋形小圓餅,其上飾一菱形綠松石,三角形兩腰再用金絲繞成半圓形。 4、葫蘆形金耳環(huán) 明 長 5.5厘米 南京中華門外鐵心橋出土 耳環(huán)上部用金絲繞成螺旋形,下接一葫蘆形。 5、兔紋金耳環(huán) 明 長 1.5厘米 南京中華門外鄧府山出土 耳環(huán)為一如意云形,其上用鏨刻工藝刻劃出兔紋。 6、圓釘頭金耳環(huán) 明 長 1.5厘米 南京中華門外鄧府山王克英夫人墓出土 耳環(huán)錘打成顆粒狀,因形狀與丁香花相類,故亦名"耳丁香"。使用時附綴于耳垂,通常用于常服,為明朝流行起來的一種耳飾。 7、金耳環(huán) 明 長 2.4厘米 南京中華門外安德 門緯八路出土 耳環(huán)呈上端較細、下端較粗的"S"形。 8、金耳環(huán) 明長3.7厘米 南京太平門外曹國山出土 整個耳環(huán)造型為"S"形。其下部為竹節(jié)形,末端用金絲盤繞。 9、葫蘆形金耳環(huán) 明 長6.2 厘米 寬 1.7厘米南京太平門外堯化門出土 耳環(huán)采用錘鎳工藝制成十棱形空心葫蘆狀。 10、花卉紋金耳環(huán) 明 直徑 2.4厘米 南京郊區(qū)出土 環(huán)形。在錘打成扁平的金片上采用鏨刻工藝刻出花卉紋。 11、菊花紋金耳環(huán) 明 長2.8厘米 南京江寧龍都出土 耳環(huán)采用錘鎳、鏨刻工藝制作成一朵扁菊花。 12、九珠花形金耳環(huán) 明 直徑 3.3 厘米 南京光華門出土 采用錘鎳工藝制成花托,上為九個相連的花蕊。 13、金耳環(huán) 明 直徑 2-2.4厘米 南京郊區(qū)出土 用金絲繞成環(huán)形。 14、獸面紋金耳環(huán) 明 直徑 2.6 厘米 南京郊區(qū)出土 一端作長條狀繞成環(huán)形,上鏨刻一簡易鋪首紋。 15、玉耳環(huán) 明 直徑 2.5厘米南京武定門外出土 白玉。環(huán)形。其上鏤雕錢紋、形字紋及花草紋。 16、鴛荷紋金櫛背 明 長9.6厘米 南京中華門外長崗村出土 金櫛背是明代貴族婦女所用木梳或木篦背上的鑲嵌物。木梳或木篦已不存,現(xiàn)只剩金質(zhì)櫛背。呈拱形,其上錘鎳、鏨刻荷葉、荷花、鴛鴦紋,并用荷梗纏繞。鴛鴦比喻夫妻恩愛,是明朝人喜用的裝飾題材之一。 17、鴛荷紋金櫛背 明 長9.6厘米 南京中華門外長崗村出土 金櫛背是明代貴族婦女所用木梳或木篦背上的鑲嵌物。木梳或木篦已不存,現(xiàn)只剩金質(zhì)櫛背。呈拱形,其上錘鎳、鏨刻荷葉、荷花、鴛鴦紋,并用荷梗纏繞。鴛鴦比喻夫妻恩愛,是明朝人喜用的裝飾題材之一。 18、花卉紋金櫛背 明 長9厘米 南京中央門外回家山出土 金櫛背呈拱形,在錘鎳的金片上,平鏨細珠紋作地,其上鏨刻梅花、扁菊花、牡丹花、蓮花、芍藥一組四季花卉紋,兩端各鏨刻一朵如意云紋。金櫛背是鑲嵌在貴族婦女所用木梳或木篦的背上,既可實用,又可用來插在發(fā)警上作妝飾之用。 19、竹節(jié)紋金櫛背 明 長8.5厘米 南京中華門外郎家山宋晟母墓出土 金櫛背呈拱形,其上等距離鏨刻竹節(jié)紋,計十八節(jié)。這件飾物以清新高雅的竹為原型,簡潔大方,獨具匠心。 20、牡丹蓮紋金釧 明正德十二年 直徑 7.2厘米 南京太平門外板倉徐鋪夫人墓出土 金釧為中國古代貴族婦女的一種臂飾。此釧用扁金盤成七圈,每圈用四道金絲相連,上下兩頭左右可以活動,以便松緊,末尾一頭以金絲相纏,另一頭扁金上平鏨梅花、芍藥、荷花、牡丹、菊花等四季花卉,并以纏枝葉相勾連。金釧在我國唐代貴族婦女中已流行使用,但在歷代墓葬中很少出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