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回顧: 忍辱:梵音羼提波羅密,譯名忍辱到彼岸。忍,是忍耐,是修行人的能忍之心,辱,是侮辱之境。當(dāng)侮辱我們的境界現(xiàn)前怎么辦,要能忍,這樣才能修行用功,不能忍,就會被境所轉(zhuǎn),不能修行用功。 忍辱有三種: 生忍,就是眾生忍,對于眾生能夠忍耐。我們生在此娑婆世界,常常會遇到需要忍辱的境界,遇到別人要罵你、打你、欺辱你的境界。我們佛弟子,平常修行用功就要準(zhǔn)備,遇到這樣的境界能夠忍受,否則,遇到這樣的人,心里立馬就會冒火,起嗔恨煩惱。 彌勒菩薩忍辱偈云,“有人罵老拙,若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他自干了;我也省氣力,他也少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不了道?!?/p> 菩薩入世救世,在教化利益眾生的過程中,無論遭遇任何逆境,發(fā)生任何不幸,皆應(yīng)克制自己,安然忍受。這樣的忍辱功夫,需要修行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做得到,初發(fā)心的人難得做到,但是難得忍也得忍。 法忍,對外面的氣候,大寒大熱,或者遇到饑餓、口渴等境界所逼迫,能夠忍。法忍就是一切諸法的忍耐,也叫無情忍。法,就是這些無情法,或者大熱天、大寒天,要吃飯時沒有飯吃,要喝水沒有水喝,都要忍耐。 楊岐禪師有偈,“楊岐乍住屋壁疏,滿床盡撒雪珍珠??s卻項,暗嗟吁,翻憶古人樹下居。”禪師初住楊岐山,只搭了一間茅草棚子,墻壁疏漏,冬天下雪飄到床上,冷得受不了,但是當(dāng)心里想到古時候的出家人,連茅棚都沒有,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遇到下雪天又怎么辦呢。為什么古人能忍,而我就不能忍呢,當(dāng)楊岐禪師這樣想的時候,得了安心之法,冷不怕,就能夠忍耐就不冷了。 生忍和法忍都屬于世間法,不需要學(xué)習(xí)忍耐,如果不能夠忍耐,當(dāng)遇到不順心的境界現(xiàn)前,不能夠忍耐的話,又怎么用功呢。 無生法忍,這里的忍字是安忍,安住不動的意思。要了解無生法,首先要知道有生法。一切諸法,在有情這一方面,有生住異滅四個相,在無情這一面,有成住壞空四個相,總之,一切諸法,都是有相之法,因此也就是虛妄之法。 相對于此,無生法則是真如實(shí)相之理,無生無滅,無生法忍就是安住于無生法。我們修行就是要證得這個不虛妄的真實(shí)之法,證得真實(shí)之法我們就了生死、成佛道。 在娑婆世界修行,要證得這種無生法忍是非常困難的,因此釋迦佛開示了我們一個殊勝方面的法門,要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蓮花一開,見到阿彌陀佛,聽到阿彌陀佛一說法,即悟無生忍,當(dāng)時就悟得、就證得無生法忍。 我們平日里念完佛,要念回向偈,“愿生西方凈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廣度一切諸含識”。我們打念佛七,每天念一天的佛,到晚上大回向,念凈土發(fā)愿文,“蓮花開后見慈尊,親聽法音可了了,聞已即悟無生忍,不違安養(yǎng)入娑婆”。 花開見佛,就悟無生,很容易證得無生法忍,自己生死了脫,同時有了智慧,有了辯才,有了神通,回到娑婆世界來廣度一切眾生,滿菩提大愿。 總之,菩薩入世教化眾生,當(dāng)忍受一切內(nèi)外順逆苦樂等境,安住不動,何止克制自己,且空人我相,不生煩惱,遠(yuǎn)離過患,身心安隱,成就自利,化諸有情,皆令和順,是名利他。二利究竟,莊嚴(yán)佛道,名忍辱波羅密。 菩薩修行,由初發(fā)心,直至成佛,于其中間,既要本著容忍寬恕的精神待人接物,處世辦事,還要對內(nèi)在身心種種苦樂、悲喜的感想加以忍受;由生忍進(jìn)而法忍,進(jìn)而無生法忍。 忍辱,實(shí)是一種美德,不但能抑制人的嗔火,還能融化人的仇恨。特別是入世救世的菩薩,若缺乏忍辱,如何擔(dān)當(dāng)大任?因此佛在經(jīng)中,處處勸人修行忍辱。對于上求佛道,經(jīng)歷五十五位真菩提路時,所證法喜,及下化眾生,所遭遇種種障礙與成就,皆能安忍,逆境不嗔,順境不喜,以完成忍辱波羅密的功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