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新疆吐魯番盆地,有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并稱為中國古代三項偉大工程!那么它到底是一項什么樣的工程?是怎樣運行的? 吐魯番盆地年降雨量只有16mm,而年蒸發(fā)量卻有3000mm,是一個極度干旱的地方。幸運的是,盆地周圍有很多高山,氣溫升高時,山上的冰雪就會融化成水流下來 但是當(dāng)?shù)氐耐寥罎B水性很強(qiáng),這些水流下來后大部分會滲入地下,一部分沒有滲入地下的,在高溫和狂風(fēng)下,蒸發(fā)速度很快,流不了多遠(yuǎn)就沒有了,無法到達(dá)盆地中間的村莊 在這樣的條件下,當(dāng)?shù)厝艘騽堇麑?dǎo),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獨特的水利工程——坎兒井。 坎兒井其實就是一條地下引水渠,首先在山腳下找到一處雪水匯集的地下潛流作為水源,然后在地下開挖一條暗渠通往盆地中間的村莊,因為地面坡度大,而暗渠坡度很小,暗渠到接近村莊的地方就會露出地面,然后挖一條明渠與暗渠相連,明渠另一端連接連接蓄水池,把水暫時儲存起來供人們使用 通過這樣的地下暗渠引水,可以使寶貴的水源免受狂風(fēng)高溫的影響,可以長期穩(wěn)定地為人們提供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 開挖一條幾十公里長的地下暗渠,在兩千年前沒有機(jī)械設(shè)備和定位定向儀器的時代,人們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從水源到村莊規(guī)劃出一條路線,在路線上每隔20~50米打一口豎井,豎井的深度從幾米到幾十米不等,最深的在90米以上,豎井的作用一是運輸開挖暗渠產(chǎn)生的泥土,二是保證暗渠里的通風(fēng),三是方便后期清理維護(hù),四是輔助暗渠定向 豎井挖好后,兩個工人分別進(jìn)入相鄰兩口豎井,面對面往前挖,一段一段的,全部挖通把各個豎井連接起來就大功告成了。但是這里面有個問題,面對面的兩個工人,挖著挖著方向會不會跑偏?兩個人挖的暗渠會不會錯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古人使用了木棍定位法,在相鄰兩個豎井口各掛上一根木棍,兩根木棍棍尖相對,在同一條直線上,在豎井底部也有兩根木棍,井底的木棍和井口的木棍用繩子相連,保持平行,這樣井底的兩根木棍也在同一條直線上,工人只要按照木棍的方向往前挖就可以保持正確的方向 20世紀(jì)60年代,新疆大約有坎兒井1700多條,其中吐魯番最多,約有1100多條,總長約5000公里 水量大的坎兒井每天可灌溉農(nóng)田60多畝,小的每天30多畝??偣喔让娣e47萬畝,占盆地總耕地面積的67% 不過現(xiàn)在因為機(jī)井的廣泛使用和水庫的修建,導(dǎo)致地下水位下降,很多坎兒井已經(jīng)干涸廢棄了 |
|
來自: 新用戶3192849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