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中醫(yī)臨床常用中藥對藥配方大全集

 西醫(yī)也在學(xué)中醫(yī) 2021-07-04
2021-07-03 09:15

《本經(jīng)》云:“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攝合和”,又云:“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而視之?!?/p>

此皆古人遣藥配方之大法,幾千年來為醫(yī)家之所重視。

蓋藥各有其特殊性能,如何發(fā)揮其性能,使其有利于病情,除選擇適當(dāng)之單味藥物外,還必須配偶相關(guān)作用之藥物,使其相互制約,相輔相成,適應(yīng)病情,提高療效,此乃醫(yī)師之良者。

余在數(shù)十年臨床摸索中,結(jié)合前人固有經(jīng)驗,提出以下藥物配偶運用心得,分別論述于下。

1人參配蘇木

人參補氣,眾所周知。凡一切氣虛、陽氣虛脫為必不可少之要藥。然臨床常見氣虛而兼有血瘀證者不少,蓋氣為血帥,氣虛則血液循環(huán)不暢,形成血液瘀滯之候,此乃虛中挾實之證。

當(dāng)此之時,徒補其氣而不顧其瘀,非其治也。如產(chǎn)后氣虛,喘息而面青黑者,為氣虛血瘀之危候,前人用參蘇飲(即人參與蘇木二味)為急救之劑。

余承此法,用于冠心病之氣虛血瘀者往往可生良效,久久已成必用配偶之劑。

蓋冠心病患者,多為年老氣虛之體,而出現(xiàn)胸悶、胸痛、舌質(zhì)瘀紫等癥。用人參配偶蘇木益氣行瘀,雙管齊下,乃為對證之治。如無人參,用太子參加大劑量亦可生效。

2蘇木配降香

蘇木出自古蘇方國,故亦名蘇方木;降香主產(chǎn)于印度,均為晉唐以后南方進口藥材。二者均為木類,色赤微有香氣,能入血分,行氣活血,祛瘀定痛。

今人研究得知降香含有黃檀素等成分,有抗血凝作用,能使冠脈血流量、心跳振幅顯著增加。

因此,二者配偶合用,對冠心病、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療效。對肝郁血滯、胃痛挾瘀,以及婦科血瘀氣滯諸疾、亦有良效,不可忽之。

3香附配郁金

香附性味辛香,能通十二經(jīng),行血中之氣,為調(diào)氣解郁之要藥。然香附行氣有余,而活血之力不足,必得郁金之性味辛香能活血祛瘀,行氣開郁以為助,則作用更為顯著。

蓋香附行氣以活血,郁金則活血以行氣,二者合用,相輔相成,大能舒肝解郁,活血理氣。

余常用于肝病、胃病、脅痛、心下痞痛、少腹疼痛,以及婦科血氣諸病,均有良效。

4烏藥配白芍

李時珍曰:“烏藥辛溫香竄,能散諸氣,故《惠民和劑局方》治中風(fēng)中氣諸證用烏藥順氣散者,先疏其氣,氣順則風(fēng)散也?!庇纱丝芍瑸跛幮翜厣庑袣?,為氣郁結(jié)滯者必不可之品。

然辛溫香竄,多用久用則易耗真氣,必得白芍之苦平酸涼以制之,使其辛而不溫,香而不竄,物盡其利。

且白芍能入血分,通順血脈,平肝緩中,與烏藥之走氣分達到相輔相成之作用。

余常將二味同用治療脅痛、胃脘疼痛,屢建良效,幾為胃病必用之配偶良劑。

5澤瀉配澤蘭

澤瀉性味甘平,張元素謂其“入腎經(jīng),去陽水,養(yǎng)新水,利小便,消腫脹,滲泄止渴?!北酒房傄缘瓭B利水,專走氣分以為功。

澤蘭氣香而溫,李時珍謂其“專走血分,故能治水腫,消癰毒,破瘀血,消癥瘕,而為婦人要藥”。可見《本經(jīng)》謂澤蘭能治“大腹水腫,身面四肢浮腫,骨節(jié)間水”者,主要是以血瘀停滯,阻礙氣化而為水腫臌脹。

今以澤蘭專入血分,化瘀以行水,配合澤瀉之專入氣分,滲濕以行水,二者一氣一血,相輔相成,共奏化瘀行水之功。

余每于肝硬化之腹脹,或腎病綜合征之腹脹而兼浮腫者,往往用澤瀉配偶澤蘭投服,收到良效。

6防己配牛膝

防己辛苦大寒,善走下行,長于除濕通竅,通利二便,為治下焦?jié)駸嵋帯?/p>

牛膝苦酸性平,為足厥陰、少陰之藥,性亦善下行。《本經(jīng)》謂其“主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五淋,墮胎”,不外取其下行通補肝腎,和脈絡(luò),強筋骨之功效。

因此,本品與防己配偶,大能清理下焦?jié)駸?,通利筋骨痹痛。凡一切下肢因濕熱血瘀氣滯而致之關(guān)節(jié)不利,拘攣痹痛等證,均為必用之品。

且由其二者性兼苦寒,善于下行,凡高血壓所致之肝火上炎,頭暈頭痛目眩等癥,每予重用,可收良效。

7當(dāng)歸配茴香

當(dāng)歸辛甘而溫,養(yǎng)血活血,為婦科要藥,凡胎產(chǎn)經(jīng)帶門中多有用之。

茴香辛香而溫,暖丹田,補命門,開胃調(diào)中。

余用二味配偶治療下焦虛寒而引起之少腹疼痛,經(jīng)帶而見少腹隱痛,以及小腸疝氣,久瀉腹痛諸證,屢見良效。

茴香有大小之分,大茴如麥粒,小茴如粟米,亦名蒔蘿,性與大茴相仿,但不堪久用。八角茴香為茴香之另一種,今人稱八角茴為大茴香者非也。

中醫(yī)臨床常用中藥對藥配方大全集

8杏仁配桃仁

杏仁甘溫,專入肺經(jīng)氣分,功能散寒治咳除喘。桃仁甘平,專走血分,功能活血祛瘀,泄熱潤燥。

故李杲云:“杏仁下喘,治氣也;桃仁療狂,治血也?!倍吲溆靡粴庖谎?,相輔相成,合奏利氣治血之功。

余每于肺經(jīng)痰瘀阻滯之支氣管擴張、肺部感染、大葉性肺炎、肺膿瘍等證,取其二者兼用,達到氣血兩利之作用。且桃仁具有生發(fā)之氣,祛瘀而能生新,為祛瘀中之良藥,對肺經(jīng)之血瘀氣阻者可以常服而不為害。

9瓜萎配貝母

瓜蔞苦寒,功能潤肺降火,治咳嗽,滌痰結(jié),消癰腫瘡毒。貝母亦苦甘微寒,潤肺治咳,清熱化痰,開郁散結(jié),消癰腫瘡毒之功效。

二者合用,相輔相成,對肺經(jīng)痰瘀阻滯、咳唾黃痰膿痰、胸痞胸痛等癥均有良效。

余每用于肺部感染、大葉性肺炎、支氣管擴張、肺膿瘍、以及冠心病之胸痹胸痛而見黃厚苔者,取其滌痰散結(jié)、清熱開痞之功效。且二者具消癰解毒之作用,對一切熱毒壅結(jié)者亦為必用之劑。

然瓜蔞用仁,必須打碎方能取效。貝母有川貝與大貝之分,功效大致相同。但化痰之功川貝較強,而大貝解毒之力較強,不可不知。

10半夏配貝母

半夏味辛性溫而有毒,貝母味辛平而無毒;半夏性燥而去濕痰,貝母性潤而化燥痰;半夏入太陰脾經(jīng),燥濕化痰以止咳,貝母入太陰肺經(jīng),潤燥化痰以止咳。

蓋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二者一燥一潤,治標治本,相反相成,共奏止咳化痰之功。

余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等病之見咳嗽者,多予配偶合用,每收良效。

11蒼術(shù)配黃柏

蒼術(shù)苦溫,性辛香而燥烈;黃柏苦寒,行隆冬肅殺之令,而《丹溪心法》用之治下焦?jié)駸嶂C,名為二妙散。

蓋二藥性味相反,正取其相反相成之作用,治一切濕熱之證多能生效。

余數(shù)十年來,對濕熱所致之關(guān)節(jié)痹痛之癥,特別對急性風(fēng)濕熱合而為痹之證,用之多建良效。

在劑量方面,對急性關(guān)節(jié)紅腫灼痛場合,蒼術(shù)可達30克至50克、黃柏可達20克至30克,少則藥力不到,療效不顯。此余數(shù)十年之經(jīng)經(jīng)驗所得。

12干姜炭配黃芩炭

干姜辛溫,黃芩苦寒,性味雖然相反,但合用則有相反相成,辛開苦降之功,對中焦寒熱錯雜之證有良效。

二味炒炭存性,變?yōu)楹谏?,以血見黑則止,又為中焦止血圣劑。

凡吐血、便血、尿血、崩漏下血諸種血證,不論其寒熱虛實,于處方中配用二味,均可收到止血之效。

13黃連配干姜

黃連性味大苦大寒,干姜性味大辛大熱,古方姜連散二味合用為方,正取其辛開苦降,相反相成,互相制約,達到寒因熱用,熱因寒用、君臣相佐、陰陽相濟、有成功而無偏勝之害。

余嘗于一切胃腸諸證,取二味君臣相濟取得良效。若寒多熱少者,則干姜用量加大,黃連用量極少以濟之;若熱多寒少者,則黃連劑量加大,干姜用量減少以濟之,往往藥后無不良反應(yīng),而療效卓著。

14黃芩配生姜

黃芩與黃連均屬苦寒之劑,能瀉諸火,然嚴格區(qū)分,黃連究以清中下焦之火為其所長,黃芩究以清中上二焦之火為其所長。

李時珍謂一味黃芩湯專清肺熱,故肺熱者多用之。本品清中有透,故凡上焦風(fēng)熱者亦用之,不似黃連之大苦大寒專事苦降者比,多用干姜之辛溫而守者佐之。然黃芩究屬苦寒之劑,必配以生姜之辛溫散發(fā)以佐之。

余常于肺經(jīng)風(fēng)熱,或胃病之應(yīng)用黃芩苦寒者多與生姜配偶為用,清熱而能宣透,苦寒而不傷胃。其間劑量之多少,運用之精妙,存乎其人。

15丹皮配赤芍

丹皮氣辛而香,味苦而涼,專入血分,辛香能行血中瘀滯,苦涼能清血中伏火。凡血瘀,血熱者皆能治之。

然丹皮必得赤芍苦涼之助而功力更勝。蓋赤芍亦入血分,功專清熱涼血,活血祛瘀,與丹皮配用,正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余每于一切火熱迫血妄行或時行熱毒、風(fēng)火相煽之斑疹等證以及皮膚科之風(fēng)火搔癢諸證,二者兼用均有良效。

方劑,其中均包涵藥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當(dāng)與否,直接影響方劑,故精用于方,必精用于藥物的配伍。方劑學(xué)雖然是專門討論用藥配伍規(guī)律的,但要短時記憶也難得要領(lǐng),如何應(yīng)用,甚是茫然。臟腑治法及選藥配方之間建立一個橋梁,即“藥對”配伍。

藥對配伍能體現(xiàn)一個方劑組成的框架,若干個不同的藥對框架組合在一起,可構(gòu)成不同功效的諸類經(jīng)方。加深對藥物的理解,對方劑的記憶和加減運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F(xiàn)總結(jié)常用藥對于后,供讀者參考。

一、用于心臟的藥對配伍方劑

(一)清心

清心瀉火:石膏 — 梔子、連翹,如清瘟敗毒散;竹葉—石膏,如竹葉石膏湯;梔子 — 知母,如消黃散。

清心解毒:黃連 — 黃芩、梔子,如黃連解毒湯;連翹 — 木通、大黃,如洗心湯;大黃 — 黃芩、黃連,如瀉心湯;連翹 — 牛蒡子、玄參,如普濟消毒飲。

清心涼血:犀角 — 生地、玄參,如清營湯;赤芍 — 牡丹皮,如犀角地黃湯。

清心利尿:梔子 — 木通,如洗心湯;滑石 — 梔子、車前子,如八正散;木通 — 竹葉、生地。

清心止血:車前子 — 梔子、蒲黃,如秦艽散;生地 — 犀角,如犀角地黃湯。

清心鎮(zhèn)驚:黃連 — 朱砂,如朱砂散。

清心祛暑:香薷 — 柴胡、黃連,如香薷散;滑石 — 甘草,如六一散。

清心洗痰:黃連 — 膽南星、竹茹,如消黃益心湯;黃連 — 天竺黃, 如天竺黃散。

交通心腎:黃連 — 桂心,如交泰丸。

(二)溫心

溫心壯陽:附子 — 肉桂,如回陽救急湯。

溫心通脈:附子 — 干姜,如四逆湯。

溫心止痛:附子 — 玄胡索。

和陽益陰:桂枝 — 白芍,如桂枝湯。

溫通開竅:細辛 — 牙皂,如吹鼻散。

(三)補心

益氣回陽:人參 — 附子,如參附湯;黃芪 — 附子,如芪附湯。

補氣養(yǎng)血:黃芪 — 當(dāng)歸,如當(dāng)歸補血湯;黨參 — 黃芪、當(dāng)歸,如通乳散。

益氣止血:黃芪 — 地榆,如地榆合劑。

益氣復(fù)脈:炙甘草 — 桂枝,如炙甘草湯。

益氣止汗:黃芪 — 麻黃根、浮小麥,如牡蠣散。

益氣斂陰:人參 — 麥冬、五味子,如清暑益氣湯。

和營補血:熟地 — 當(dāng)歸,如四物湯;白芍 — 熟地,如膠艾湯。

滋陰養(yǎng)血:干地黃 — 阿膠,如黃土湯;麥冬 — 生地,如炙甘草湯。

滋陰安神:生地 — 酸棗仁、麥冬,如天王補心丹;五味子 — 苻神、遠志,如養(yǎng)心湯。

滋陰降火:生地 — 熟地、黃連,如當(dāng)歸六黃湯。

二、用于肺臟的藥對配伍方劑

(一)清肺

清肺瀉火:石膏 — 知母,如白虎湯;黃芩 — 梔子,如潤肺湯。

清肺止咳:石膏 — 麻黃、杏仁,如麻杏石甘湯;石膏 — 杏仁,如麻杏石甘湯;銀花 — 款冬花、桔梗,如款冬花散;前胡 — 紫苑,如滋陰定喘湯。

清肺祛痰:黃連 — 貝母、白礬,如白礬散;知母 — 貝母,如二母散。

清肺解毒:板藍根 — 馬勃、玄參,如普濟消毒飲;銀花 — 連翹、大黃如消黃清涼散;黃連 — 黃芩、梔子,如消黃散。

清肺解表:銀花 — 連翹、荊芥,如銀翹散;桑葉 — 杏仁,如桑杏湯。

清肺利咽:牛蒡子 — 桔梗、甘草,如銀翹散。

清肺止血:知母 — 側(cè)柏葉、梔子,如十黑散;黃連 — 白芨、阿膠,如白芨散。

清肺止癢:玄參 — 紫參、苦參,如五參散。

清肺排膿:葦莖 — 苡仁、桃仁。

瀉肺行水:葶藶子 — 大棗。

(二)溫肺

溫肺發(fā)表:細辛 — 麻黃、干姜,如麻黃桂枝湯;荊芥 — 防風(fēng),如荊防敗毒散。

溫肺止咳:麻黃 — 杏仁,如厚樸麻黃湯;杏仁 — 桔梗,如發(fā)表青龍湯。

溫肺化痰:干姜 — 細辛、半夏,如小青龍湯;紫苑 — 蘇子。

燥濕化痰:半夏 — 陳皮、茯苓,如二陳湯;半夏 — 枯礬,如半夏散。

化痰降氣:蘇子 — 萊菔子、白芥子,如三子下氣湯;半夏 — 蘇子,如蘇子降氣湯;紫苑 — 白部、白前,如止嗽散。

宣肺利氣:桔梗 — 幟殼,如荊防敗毒散;杏仁 — 陳皮,如發(fā)表青龍湯。

宣肺行水:麻黃 — 白術(shù);桂枝 — 防己。

(三)潤肺

潤肺清熱:知母 — 貝母、玄參,如知母散;沙參 — 麥冬、天花粉,如沙參麥冬湯。 潤肺生津:麥冬 — 生地、知母,如清肺潤腸散;麥冬 — 沙參、玉竹,如沙參麥冬湯。

潤肺止咳:麥冬 — 杏仁、枇杷葉,如清燥救肺湯;款冬花 — 紫苑,如黃柏散。

潤肺化痰:百合 — 貝母、麥冬,如百合固金湯;天冬 — 麥冬、瓜蔞殼,如理肺散。

潤肺滋腎:生地 — 熟地、玄參,如百合固合湯。

(四)補肺

益氣斂肺:人參 — 五味子,如虛勞補陽散;

益氣平喘:人參 — 麻黃、杏仁。

益氣化痰:人參 — 貝母。

益氣固表:黃芪 — 白術(shù)、防風(fēng)。

補肺潤燥:黨參 — 沙參、制首烏,如五參散。

三、用于脾臟的藥對配伍方劑

(一)溫脾

溫中祛寒:干姜 — 厚樸,如健脾散;官桂 — 砂仁,如益智散。

溫中行氣:厚樸 — 青皮、陳皮,如厚樸散;桂心 — 砂仁、陳皮,如桂心散。

溫中止痛:丁香 — 吳萸,如丁萸理中湯;砂仁 — 木香,如香砂散。

溫脾止瀉:肉豆蔻 — 訶子,如養(yǎng)臟湯。

溫脾止血:附子 — 白術(shù)、灶心土,如黃土湯;附子 — 炮姜炭。

溫脾攻下:附子 — 大黃,如溫脾湯。

溫脾助陽:干姜 — 草果仁、附子,如實脾湯;白術(shù) — 附子,如術(shù)附湯。

(二)清脾

清熱解毒:石膏 — 黃連、黃芩;升麻 — 玄參。

清熱祛濕:黃連 — 黃芩、黃柏,如黃連解毒湯;梔子 — 藿香;黃柏 — 蒼術(shù),如除濕壯筋湯;石膏 — 蒼術(shù),如濕熱吐草方。

(三)健脾

健脾除濕:苡仁 — 防已、陳皮,如滋補散;茯苓 — 苡仁、大腹皮,如消腫利水散;白術(shù) — 茯苓,如四君子湯。

燥濕健脾:蒼術(shù) — 厚樸、陳皮,如平胃散;檳榔 — 蒼術(shù),如麻黃桂枝湯;蒼術(shù) — 神曲,如加味平胃散。

健脾行氣:陳皮 — 青皮,如曲蘗散;茯苓 — 枳殼,如和胃消食湯。

健脾破滿:白術(shù) — 莪術(shù),如導(dǎo)水散;白術(shù) — 枳實,如枳實導(dǎo)滯丸。

健脾利水:黃芪 — 茯苓、防己,如防己散;白術(shù) — 茯苓、豬苓,如五苓散。

(四)補脾

補脾益氣:黨參 — 黃芪、白術(shù),如扶脾散;人參 — 白術(shù),如四君子湯。

補中健脾:人參 — 白術(shù)、陳皮,如異功散;白術(shù) — 山藥,如完帶湯。

益氣升陽:黃芪 — 升麻、柴胡,如補中益氣湯。

益氣溫中:黃芪 — 桂枝;人參 — 白術(shù)、干姜,如理中湯。

補中和胃:白術(shù) — 砂仁、陳皮,如香砂六君子湯。

益氣澀腸:人參 — 肉豆蔻、訶子,如養(yǎng)臟湯。

四、用于肝臟的藥對配伍方劑

(一)清肝

清肝瀉火:黃芩 — 梔子,如龍膽瀉肝湯;黃芩 — 生地、黃連,如黃芩散;大黃 — 菊花、黃芩,大黃當(dāng)歸散;梔子 — 牡丹皮,如丹梔逍遙散。

清肝明目:菊花 — 木、車前子,如洗肝散;青葙子 — 草決明、石決明,如青葙子散。

清肝利濕:梔子 — 茵陳;龍膽草 — 木通、車前子。

清肝熄風(fēng):羚羊角 — 鉤藤,如羚羊鉤藤湯;全蝎 — 僵蠶、蟬蛻,如千金散;蟬蛻 — 蚯蚓。

清肝止血:黃芩 — 大黃、梔子,如大黃當(dāng)歸湯。

平肝潛陽:鉤藤 — 石決明、天麻;白芍 — 龍骨、牡蠣。

(二)溫肝

溫肝散寒:吳萸 — 生 姜,如四神丸。

溫肝行氣:吳萸 — 小茴香,如木瓜散;高良姜 — 香附。

溫肝清胃:吳萸 — 黃連,如木瓜散。

溫肝舒筋:木瓜 — 苡仁、桂枝,如舒筋散。

(三)疏肝

疏肝清熱:川楝子 — 玄胡索。

疏肝解郁:柴胡 — 白芍,如逍遙散;柴胡 — 麥芽、陳皮,如和氣飲;枳殼 — 郁金;柴胡 — 香附,如柴胡疏肝散。

疏肝行氣:香附 — 枳殼,如柴胡疏肝散;川楝子 — 小茴香,如金鈴散;川楝子 — 烏藥、青皮;白芍 — 陳皮、青皮。

疏肝利膽:柴胡 — 龍膽草,如龍膽瀉肝湯;柴胡 — 大黃、黃芩,如柴胡清涼湯。

疏肝理脾:柴胡 — 枳實、甘草,如四逆散;柴胡 — 木香、陳皮,如和氣飲;香附 — 蒼術(shù)。

疏肝和胃:柴胡 — 陳皮、半夏,如柴芍六君子湯。

疏肝養(yǎng)血:川楝子 — 地黃;柴胡 — 當(dāng)?shù)?如逍遙散。

疏肝活血:柴胡 — 桃仁,如血府逐淤湯;川楝子 — 郁金。

(四)補肝

補血養(yǎng)肝:當(dāng)歸 — 白芍,如四物湯;當(dāng)歸 — 枸杞子,如滋腎補肝散。

滋肝明目:山茱萸 — 枸杞子、菊花,如枸菊地黃丸。

養(yǎng)肝滋腎:枸杞子 — 生地、菟絲子,如滋腎補肝散。

強筋健骨:杜仲 — 續(xù)斷、桑寄生,如獨活寄生湯。

和營緩急:白芍 — 甘草,如香連散。

五、用于腎臟的藥對配伍方劑

(一)溫腎

溫腎壯陽:肉桂 — 附子、熟地,如桂附八味散;補骨脂 — 巴戟天、葫蘆巴,如血竭散。

回陽救逆:附子 — 干姜、炙草,如四逆湯。

溫腎強腰:肉桂 — 懷牛膝、杜仲;補骨脂 — 葫蘆巴,如血竭散。

溫腎納氣:附子 — 蘇子,如三子下氣湯。

補腎催情:菟絲子 — 淫羊藿、陽起石,如催情散。

溫腎縮尿:益智仁 — 山藥、烏藥。

溫腎利水:附子 — 茯苓,如真武湯;懷牛膝 — 車前子。

溫陽發(fā)表:附子 — 麻黃、細辛,如麻黃附子細辛湯。

溫腎暖脾:補骨脂 — 肉豆蔻,如四神丸。

溫腎暖胃:益智仁 — 官桂、砂仁,如益智散。

(二)補腎

滋腎清熱:熟地 — 地骨皮、柴胡,如熟地黃散。

滋腎益精:枸杞子 — 生地、菟絲子,如滋腎補肝散;熟地 — 生地、山萸肉;夏盆子 — 菟絲子、枸杞子。

補腎健骨:懷牛膝 — 熟地、巴戟天,如滋腎補肝散;續(xù)斷 — 巴戟天、杜仲。

補腎澀精:菟絲子 — 龍骨、牡蠣;沙苑蒺藜 — 芡實、蓮子,如金鎖固精丸。

滋腎瀉濁 藥物配對:熟地 — 澤瀉,如六味地黃丸。

滋腎潤燥:肉蓯蓉 — 當(dāng)歸、麻油,如當(dāng)歸蓯蓉湯;生地 — 玄參、麥冬,如增液湯。

六、用于胃的藥對配伍方劑

(一)清胃

清胃瀉火:石膏 — 梔子、連翹,如清瘟敗毒散;石膏 — 知母,如白虎湯。

清胃解毒:升麻 — 黃連,如普濟消毒飲;大黃 — 黃連,如瀉心湯;石膏 — 黃芩、黃連,如石膏竹瀝湯。

清胃生津:石膏 — 麥冬,如竹葉石膏湯;升麻 — 生地。

清胃降濁:黃連 — 水竹茹,如連茹二陳湯;黃連 — 半夏,如消黃益心湯。

(二)溫胃

溫胃散寒:砂仁 — 草豆蔻,如益胃散;桂心 — 砂仁,如桂心散。

溫胃行氣:桂心 — 茴香、陳皮,如通靈散;丁香 — 木香,如丁香散。

溫胃和中:干姜 — 甘草,如理中湯。

溫胃止吐:陳皮 — 生姜,如香砂平胃散;干姜 — 半夏;砂仁 — 陳皮、半夏,如香砂六君子湯。

溫胃活血:厚樸 — 當(dāng)歸,如溫脾湯。

溫胃攻下:桂枝 — 大黃,如透腸散。

(三)和胃

和胃降逆:半夏 — 黃連、竹茹,如連茹二陳湯;木瓜 — 吳萸,如木瓜散。

消食導(dǎo)滯:山楂 — 神曲、麥芽,如曲蘗散;半夏 — 神曲,如保和丸;神曲 — 山楂、檳榔,如和胃消食散;神曲 — 大黃,如三仙湯。

和胃止吐:陳皮 — 半夏,如二陳湯;藿香 — 半夏。

和胃解表:藿香 — 蘇葉

行氣導(dǎo)滯:木香 — 檳榔,如木香檳榔丸;陳皮 — 厚樸,如平胃散;枳殼 — 神曲,如枳殼散。

(四)補胃

益氣清胃:人參 — 石膏、竹葉,竹葉石膏湯。

生津養(yǎng)胃:沙參 — 麥冬、玉竹,沙參麥冬湯。

益氣和胃:人參 — 白術(shù)、砂仁,參苓白術(shù)散;人參 — 陳皮、半夏,如六君子湯。

七、用于膽的藥對配伍方劑

(一)清膽

清膽瀉熱:柴胡 — 龍膽草,如龍膽瀉肝湯;柴胡 — 黃芩、大黃,如柴胡清涼散;赤小豆 — 連翹。

和解少陽:柴胡 — 黃芩,如小柴胡湯。

和解發(fā)表:柴胡 —桂枝、白芍,如柴胡桂枝湯。

和解攻下:柴胡 — 白芍、大黃,如大柴胡湯。

清膽退黃:茵陳 — 澤瀉、豬苓,如茵陳五苓散;梔子 — 茵陳、木通。

清膽和胃:竹茹 — 半夏、枳實,如溫膽湯;柴胡 — 半夏、生姜,如小柴胡湯。

利膽排石 藥物配對:茵陳 — 四川大金錢草、大黃。

(二)溫膽

溫膽退黃:附子 — 茵陳,如茵陳四逆湯;白術(shù) — 附子、茵陳,如茵陳術(shù)附湯。

八、用于大腸的藥對配伍方劑

(一)清腸

清腸祛濕:大黃 — 黃連、黃芩,如芍藥湯;黃連 — 黃芩、黃柏,如黃連解毒湯。

清腸止瀉:黃連 — 木香,如香連散;白頭翁 — 苦參、黃柏,如白苦湯;黃連 — 葛根、黃芩。

清腸行氣:黃連 — 枳殼,如加味郁金散;大黃 — 木香,如通腸芍藥湯。

清腸攻下:芒硝 — 大黃,如大承氣湯。

清腸止血:黃芩 — 地榆、槐花,如清腸飲;槐角 — 生地、黃芩,如槐角丸;槐花 — 地榆,如槐花散。

清腸活血:黃連 — 當(dāng)歸、白芍,如芍藥湯;大黃 — 桃仁,如通關(guān)散;地榆 — 赤芍,如血痢方。

(二)溫腸

溫腸行氣:官桂 — 木香、砂仁,如香砂散;小茴香 — 青皮、陳皮,如橘皮散。

澀腸止瀉:罌粟殼 — 煨訶子,如訶子散;烏梅 — 煨訶子,如烏梅散。

(三)攻腸

潤下滑腸:火麻仁 —當(dāng)歸、桃仁,如通關(guān)散;火麻仁 — 杏仁、大黃,如麻子仁丸;郁李仁 — 火麻仁。

攻腸逐水:大戟 — 甘遂、大棗,如十棗湯;大黃 — 牽牛子,如大戟散。

攻下和營:大黃 — 白芍,如郁金散。

行氣破滿:木香 — 檳榔、山棱,如馬價丸;厚樸 — 枳實,如大承氣湯;烏藥 — 大腹皮、枳實,如消脹湯。

潤腸祛風(fēng):火麻仁 — 桃仁、防風(fēng),如通關(guān)散。

九、用于膀胱的藥對配伍方劑

(一)清熱

清熱利尿:竹葉 —木通、生地;滑石 — 甘草、澤瀉,如止淋通關(guān)散;梔子 — 大黃,如八正散。

滲濕利水:豬苓 — 茯苓、澤瀉,如五苓散。

利水通淋:木通 — 車前子、滑石,如八正散;石葦 — 燈草心、瞿麥,如利尿散。

清熱止血:梔子 — 小薊、大黃;生地 — 炒蒲黃、梔子。

利水堅陽:滑石 — 知母、黃柏 如豬苓散。

通淋排石:海金沙 — 石葦、四川大金錢草。

(二)溫補

溫陽化氣:桂枝 — 澤瀉,如五苓散。

化氣堅陽:肉桂 — 知母、黃柏。

滋腎固?。阂嬷侨?— 烏藥、桑螵蛸

一、常見對藥(94對)
麻黃配桂枝:5-10g,解表發(fā)汗,適用于風(fēng)寒表實證

荊芥配防風(fēng):10g 祛風(fēng)解表,適用于感冒表證

蔥白配豆豉:3-7個:10g,外感表證輕淺者

菊花配桑葉:10g 疏散風(fēng)熱,適用于風(fēng)熱表證

大黃配芒硝:生用10g:后下沖入10g陽明之燥熱實證

石膏配知母:30-60g先煎:10g.清解胃熱,能增強清熱之力且能救陰

虎杖配紅藤:10g:10-15g.清熱解毒、活血祛瘀,適用于熱盛瘀阻

黃連配黃芩:3g(吞服)、 5-10g(煎服):10g,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適用于瘡毒熱證、血證,專治肺胃熱盛

黃連配山梔:3g(吞服)、5-10g(煎服):10g,清心肝之火,適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證、不寐專治心肝火旺

黃柏配知母:各10g,治療盆腔濕熱盛、腎陰虧之證型

赤芍配丹皮:各10g,清熱涼血、活血散瘀,適用于血瘀血熱證,僅適用于血瘀熱之輕證

皂莢配明礬:1g:0.5g,減肥、祛痰、降脂,適用于痰濕過盛之肥胖病

生姜配枳實:各10g,消痞除痰,適用于痰氣郁結(jié)之胸痹

螻蛄配蟋蟀:2-5只(煎服):1-2只(吞服),利水退腫,適用于鼓脹腹水

茯苓配豬苓:水濕潴留在里è茯苓30g:水濕潴留在外è茯苓皮30g:10-15g,利水滲濕,適用于水濕潴留證

附子配肉桂: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溫陽祛寒,適用于命門火衰證,主治命門火衰

附子配干姜:3-10g(先煎):2-8g,溫陽祛寒、溫補脾腎,適用于陽氣衰微、陰寒內(nèi)盛之里虛寒證,脾腎陽虛適用

桂枝配附子:5-10g:10g(先煎),溫陽固表、溫陽化氣,適用于風(fēng)濕表虛證、腎陽不足之腰痛

龍骨配牡蠣:20-30g,鎮(zhèn)驚、收斂,適用于肝陽上亢之驚、癇病,滑泄不止諸證,重鎮(zhèn)心肝生用,固攝收澀鍛用

全蝎配蜈蚣:6只:3只,熄風(fēng)止痙,適用于各種痙病,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地龍配僵蠶:各10g,抗癲癇、止痛,適用于肝陽挾痰之癲癇、頭痛

小兒按年齡適當(dāng)減少

僵蠶配蟬衣:3-8g:3-6g,祛風(fēng)除疹,適用于風(fēng)熱癮疹之病證

陳皮配青皮:10g:5-10g,理氣健脾,適用于肝胃氣郁之脘痞病證,效果較好

枳實配厚樸:除脹消痞,適用于氣滯濕阻之痞滿證,效果好

檳榔配沈香:10g:1-3g(煎服后下)、0.5-1g(研磨沖服),理氣降逆適用于氣滯氣逆證,藥力峻猛

莪朮配三棱:各10g,行氣散血,適用于血瘀氣滯癥瘕病

三七配血竭:3-5g:5g,祛瘀止痛,適用于血瘀型血證

柴胡配郁金:3-10g:10-15g,行氣活血,適用于氣血瘀滯之協(xié)痛,閉經(jīng)病,長于疏泄

桃仁配紅花:10g:5-10g,濡潤行散、活血化瘀,適用于血瘀證

款冬配紫菀:各10g,適用于涼燥咳嗽證

牡蠣配玄參:30g(生用):15g,軟堅散結(jié)、消匿,適用于陰虛挾痰熱

黨參配黃耆:各10-15g,益氣、補脾肺,適用于脾肺氣虛證

桂枝配黃耆:5-10g:10-15g,補益衛(wèi)陽之虛、中氣不足,適用于血痹、中虛挾寒之脘痛病證,有溫陽補中之效

桂枝配人參:5-10g:10-30g,通陽補氣、宣陽化陰,適用于營衛(wèi)不和虛寒證

生姜配大棗:3-6g:10-30g,在表可以調(diào)和營衛(wèi)、扶正祛邪:在里則溫補脾胃:適用于風(fēng)寒、風(fēng)濕表虛證及中虛脘痛

熟地配當(dāng)歸:10-15g:10g,養(yǎng)血填精,適用于精血不足證

熟地配白芍:10-15g:10g,補血填精,適用于精血虛弱證,此藥對主靜守純養(yǎng),陽氣未衰,脾運尚健時,方為合適

當(dāng)歸配丹參:10g(溫炒):15-20g,補血活血通經(jīng),適用于閉經(jīng)、月經(jīng)過少病

附子配人參:30g(先煎):10g(濃煎),大溫大補、回陽救脫,適用于陽氣欲脫病證

甘草配桔梗:3-5g(清炙炒用):5-8g,利咽喉、排痰,適用于咽喉痛,肺癰成癰期

麥冬配天冬:各10g,滋養(yǎng)肺胃腎之陰,適用于陰虛之消渴、干咳病

胃家素寒者應(yīng)慎用

藿香配佩蘭:各10g,化濕解暑,適用于濕困脾胃、暑濕中阻之病癥

乳香配沒藥:5-10g,活血止痛,適用于血瘀痛證,特別是跌打損傷痛證,此藥對味苦氣濁,易致惡心嘔吐,有胃病史者慎用

麥芽配谷芽:10-15g(炒用),消食健脾,適用于食積不化,此藥對含酶量較高,若炒焦則降低脢的活力,影響其療效,故以微炒為好

蜈蚣配當(dāng)歸:1-3g(吞服效佳):10-15g,扶正養(yǎng)血、祛風(fēng)通絡(luò),適用于虛痹證,此藥對與蜈蚣、白花蛇藥對相比,均有通絡(luò)治病效用,扶正祛邪較佳,通絡(luò)搜邪力強

玉竹配生地:10g:15g,滋陰養(yǎng)津,適用于肺陰虧損之干咳、陰虛津涸之消渴、陰虧失養(yǎng)之痹證,此藥對為純陰藥對,胃陽尚健時可用之,否則需和他藥配合

棗仁配柏子仁:養(yǎng)心安神,適用于血虛失眠證

磁石配珍珠母:各30g,先煎

定驚安神,適用于心悸、少寐病

辛夷配蒼耳子:10g,散風(fēng)寒、通鼻竅,適用于鼻淵病

藿香配豬膽汁:丸劑吞服,10g/bid 清膽通竅,適用于鼻淵病,癥狀消失后需再服一周方能消去病根

浮萍配木賊草:10g:6g,祛風(fēng)、利水、退腫,適用于風(fēng)水病

檳榔配茯苓皮:10g:20-30g,行水退腫,適用于氣滯水停之水腫病

香附配川楝子:各10g,理氣止痛,適用于肝郁氣滯之脘協(xié)痛、痛經(jīng)病,治氣分郁滯

川芎配露蜂房:10-15g:10g,散風(fēng)止痛,適用于劇烈的偏頭痛、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僅可治標,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鹿角配巴戟天:3-10g(煎服)、1-2g(吞服):10g,益腎助陽、溫通督脈、填補精血,適用于腎督陽虛病證,須防傷陰之弊

蜈蚣配白花蛇:1-3g:1-3g(煎服)、1g(吞服),祛風(fēng)、通絡(luò)、除痹,適用于久痹病

1.金錢白花蛇(白花蛇之幼體)效果更佳

2.此藥對與蜈蚣、當(dāng)歸藥對相比,3.均有通絡(luò)治病效用,4.彼藥對之扶正祛邪較佳,5.此藥對之通絡(luò)搜邪力強

澤蘭配益母草:10-15g:20-30g,活血調(diào)經(jīng)、利尿退腫,適用于血瘀挾濕的鼓脹、閉經(jīng)病,此藥對藥性平和,有久服不傷正之特點

水蛭配(蟲亡)蟲:3-5g(煎服)、1-2g(研磨吞服),破血消癥,適用于血積癥塊、婦人血積經(jīng)閉,為峻猛破血藥,孕婦禁用,體質(zhì)虛者應(yīng)加入益氣養(yǎng)血藥

蛤蚧配紫河車:1-1.5g:1.5-3g,補益肺腎,適用于久哮、久喘勞嗽之病證,哮喘久嗽之病證,以正虛標實為多,故使用時應(yīng)加些祛邪藥

代赭石配石膏:30-45g先煎:15-30g,先煎 清熱降逆,適用于胃熱所致嘔吐、吐血病證

金銀花配連翹:10-15g,清熱解毒,適用于外感風(fēng)熱:溫病初期或熱瘡癰證,
鮮茅根配茅花:30g:5-10g,清熱、止血、生津,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礙胃、利水而不傷陰,適用于陰虛火旺之血證

制半夏配干姜:10-15g:2-8g,散寒化飲、降逆止嘔,適用于寒飲嘔吐、胃痛

路路通配地龍:10g清熱利水、通利脈絡(luò),適用于濕熱丹毒病

雞內(nèi)金配白朮:3-10g:10-15g,補脾健胃,適用于脾胃虛弱之病證

威靈仙配葛根:各10g,通絡(luò)祛風(fēng)、解痙止痛,適用于頸椎病之頸項強痛并證
代赭石配牛膝:30g(先煎):10-15g,滋補肝腎、降逆下行,適用于肝陽上亢之眩暈、耳鳴

全蝎配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適用于邪躆脈絡(luò)、久治不愈之病證,有毒,只宜暫用,不能久服

石菖蒲配遠志:5-10g(干)10-20g(鮮):5-10g,寧心、化痰,適用于心虛挾痰之心悸、少寐病證

小茴香配沈香:1-3g:后下、3-5g(煎服)、2-3g,(吞服研磨)理氣止痛,適用于肝郁氣滯之腹痛,藥力和緩

雞內(nèi)金配三棱:3-8g:3-10g, 消癥瘕、通月經(jīng),適用于血瘀型閉莖、癥瘕,要節(jié)房欲,忌冷物勿勞乏,堅持數(shù)月才能奏效

五靈脂配蒲黃:5-10g(入丸、散用):5-10g(包煎),利濕祛瘀,適用于瘀濕相兼證,祛瘀之力大于利濕之功

山茱萸配山藥:10-15g:10g,益腎澀精,適用于男子腎虛遺精、女子腎虛帶下,以不熱不燥、補而不滯、能補能澀為特點

仙靈脾配仙茅:各10g,溫補腎陽、興陽道,適用于腎陽不足之男子陽萎、女子宮寒不孕證

1.和蛇床子、石楠葉藥對相比,2.藥性較緩

3.和肉蓯蓉、巴戟天藥對相比,4.均有補腎助陽之用,5.彼藥對溫補柔潤,6.此藥對溫補燥烈

制半夏配茯苓:10-15g:15g,化飲降逆、滲濕利水,適用于痰飲上逆所致眩悸、咳喘,此藥對與半夏、威靈仙藥對相比,均能祛痰燥濕,彼藥對長于消,用于痰飲內(nèi)聚;此藥對長于利,用于痰飲上逆

鮮蘆根配鮮竹葉:60g:30g,生津清熱,適用于溫?zé)岵『笃跓醾蛱撝Y,煎后代茶、溫?zé)岵『笃?/p>

田基黃配垂盆草:各30g/day,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天癸子配土貝母:各10g,清熱解讀、消腫散結(jié),需服1-2個月,重者加倍

鮮石斛配鮮生地:各30g,清熱養(yǎng)陰,適用于溫病中后期,煎后代茶、溫病中后期

石菖蒲配制南星:10-15g(干)、30g(鮮):5-10g,醒腦開竅、解郁化痰,適用于痰濁內(nèi)閉之神昏、痰濕內(nèi)阻之閉經(jīng)

石打穿配劉寄奴:10-15g,清熱利水、通絡(luò)散結(jié),適用于水熱互結(jié)的鼓脹病

海桐皮配豨簽草:10-15g,祛風(fēng)濕,適用于風(fēng)濕痹病

旋覆花配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降逆滌飲,適用于痰飲嘔吐、咳嗽氣喘病證

延胡索配川楝子:各10g,理氣、活血、止痛,適用于氣滯血瘀之脘腹痛,治氣滯血瘀,長于止痛

川楝子配路路通:各10g,疏肝通絡(luò),適用于肝郁之疝氣

何首烏配仙靈脾:10-15g,(2-3個月)平補腎中陰陽、生精強身,可用于精子異常之不孕證

益智仁配補骨脂:各10g,收澀、溫脾腎,適用于脾腎陽虛之泄泄、勞淋

菟絲子配枸杞子:各10-15g,平補腎中陰陽,適用于腎精不足證

覆盆子配紫石英:10g:10-15g,暖宮補腎、固精止帶,適用于腎陽虛寒證

威靈仙配制半夏:各10g,祛痰滌飲,適用于痰飲、濕痰壅滯之咳脹、肺脹病,此藥對與半夏、茯苓藥對相比,均能祛痰燥濕,此藥對長于消,用于痰飲內(nèi)聚;彼藥對長于利,用于痰飲上逆

蛇床子配石楠葉:溫補腎陽、興陽道,適用于腎陽不足之男子陽萎、女子宮寒不孕證

1.和仙靈脾、仙茅藥對相比,2.藥性較峻

3.宜暫用,4.不5.宜久服,6.久用宜加蓯蓉、鎖陽溫潤之藥物

肉蓯蓉配巴戟天:補腎助陽,有溫而不燥,補而不峻之優(yōu),適用于腎虛證,和仙靈脾、仙茅藥對相比,均有補腎助陽之用,此藥對溫補柔潤,彼藥對溫補燥烈

魚腥草配野蕎麥根:20g/bid(痰熱咳嗽):30g/tid(肺癰患者),清肺熱、祛痰濁,適用于痰熱咳嗽、肺癰病

馬鞭草配王不留行:15-20g:10g,活血利水,適用于濕腳氣病

二、相須對藥(10對)
硼砂配烏梅:1-2g:5g,止嘔,適用于胃虛之嘔吐,而尤適宜于慢性萎縮性胃炎嘔吐

柴胡配升麻:3-8g,升舉陽氣,適用于氣陷證

黃芩配白朮:10g,安胎,適用于脾虛胎熱之胎動不安,劑量要度量脾虛、胎熱程度而定

檳榔配常山:10g ,(常山酒蒸炒熟) 截瘧,并能緩和胃腸,順胃氣,引藥下行,避免單用常山截瘧有嘔吐之弊,適用于濕瘧,發(fā)作前二小時服用較好

紫河車配鹿角:5g:3g,填補精血,溫補腎督,適用于腎督陽虛,精血虧乏之證,陰虛有火者禁用
檳榔配南瓜子:30g:30-60g,殺蟲,適用于蛔蟲、絳蟲、姜片蟲、線蟲等腸道寄生蟲病,臨臥一次,次日早再服一次為宜

葛花配枳椇子:10g ,醒脾解酒毒,適用于酒毒引起的病證,病情重者,尚需在辨證前提下加入適宜方藥

威靈仙配金錢草:10-30g:30-50g,利膽排石,適用于膽結(jié)石、膽囊炎病,用于腎結(jié)石,亦有較好療效

木蝴蝶配鳳凰衣:3g:5g,潤咽喉,開音,適用于音喑病,對慢性喉炎、聲帶小節(jié)失音尤為適宜

赤石脂配禹余糧:10-20g,澀腸,固崩漏、帶下,適用于久泄、崩漏、帶下之病證 僅供收澀之用,若脾腎兩虛者,加上培補脾腎之藥

三、相反對藥
1、扶正祛邪相反對藥(33對)
阿膠配石膏:10-15g:15-20g養(yǎng)陰潤肺,清熱潤燥,適用于溫燥客肺之病證

黃耆配防風(fēng):10-15g:10g,補氣固表,祛風(fēng)解表,有固表不戀邪,解表不傷正之妙,適用于體虛感冒

附子配麻黃:3-5g:10g(先煎20分),溫陽解表,內(nèi)溫真陽,外散風(fēng)寒,補中有發(fā),發(fā)中有補

薄荷配玉竹:5-8g(后下):10-15g,育陰清熱解表,適用于陰虛體質(zhì)的風(fēng)熱表證

白朮配澤瀉:10g:20g,健脾滌飲,適用于飲邪眩暈病證

生地配黃柏:15g:10g,清熱瀉火,滋補腎陰,有滋腎不戀邪之優(yōu),適用于腎虛挾濕熱之痿痹病

當(dāng)歸配大黃:10g:生大黃5-10g:制大黃10g,養(yǎng)血祛痰,適用于血虛血瘀證

黃耆配防己:10-15g:腫偏上,木防己15g,腫偏下,漢防己15g,利水消腫,適用于脾虛水濕壅滯之腫脹

白朮配枳實:各10g,消痞除脹利濕,有祛邪不傷正,健脾不礙邪之優(yōu)

白芍配赤芍:無養(yǎng)血祛瘀,柔肝泄肝,適用于陰虧挾瘀之脅痛

人參配石膏:1:3(黨參、太子參10g:石膏30g),益氣清熱,有補虛不戀邪,清熱不傷正之妙,適用于熱盛津傷或溫病余熱未清損及津氣的病證,病重正氣欲脫者,用別直參或西洋參為宜

山藥配牡蠣:生、煅各30g:30-60g,清熱而無苦寒傷脾之害,養(yǎng)陰卻無滋膩泥膈之慮,止泄又無兜澀戀邪之虞,有扶正不滋邪,祛邪不傷正之優(yōu),適用于脾腎陰虧,開闔失職之泄瀉,煎湯代茶,頻頻服之
白朮配檳榔:白朮成人劑量30g以上,3:1若不足此比例,服后有腹痛之副作用,通利大便,有補脾胃不礙氣運,助氣機不傷脾胃的雙相調(diào)節(jié)作用,須空腹服藥,每日二次,一次250ml以上,服后多飲開水,效果更佳

黃耆配檳榔:黃耆生用10-15g:8-10益氣退腫,有行水退腫不傷正,益氣固表不留邪之優(yōu),初服時有腹痛、耕動不舒之感,此乃正邪相搏之征,毋需更藥,繼續(xù)服之即效

白朮配莪朮:10-15g:10g既理氣又補氣,既破血又利濕,適用于氣虛血瘀及血瘀濕阻之鼓脹、閉經(jīng)等病證

楮實配丹參:各10g,糾正心律,既能補腎養(yǎng)血,以填不足之陰,又能活血通絡(luò),以疏絡(luò)脈之瘀,有標本兼治、扶正祛邪之功,適用于老年心律不齊

阿膠配黃連:10-15g:黃連吞服1-2g,煎3-5g育陰清熱,水火既濟,有使心火下降、腎水上濟之功,適用于水虧火熾所致不寐

桂枝配白朮:各10g,1.營衛(wèi):2.發(fā)汗止汗:3.有扶正祛邪之妙,適用于太陽中風(fēng)病及表虛客邪之證:4.白芍劑量倍于桂枝組成藥對,功擅調(diào)和陰陽,和中止痛,適用于太陽病誤下腹痛、血虛挾寒之脘腹痛

黃耆配葶藶子:10-15g,益氣瀉肺,補瀉兼行、寒溫并調(diào)、升降同施之妙,適用于肺虛痰盛之肺脹、心悸證

黨參配石菖蒲:10-15g:石菖蒲干者10g鮮者15-20g,強心益氣,化濕開竅,有補不戀邪,通不傷正之妙,適用于氣虛挾痰濕之胸痹,心氣虛甚者,別直參易黨參

人參配萊菔子:人參改用黨參10-15g:萊菔子10g,益氣消積化痰有補不礙邪,消不傷正之妙,適用于脾虛食積氣滯、肺虛痰氣阻塞之喘咳

生地配地骨皮:10-15g:10g補腎滋陰,涼血調(diào)經(jīng),有滋其不足,清其有余,適用于陰虛血熱型的月經(jīng)先期或月經(jīng)過少之病證

鱉甲配穿山甲:鱉甲先煎15g:10g,消癥除積聚,適用于癥塊積聚病

鎖陽配忍冬藤:10g:10-15g,滋陰清熱通絡(luò),有滋腎潤燥不戀邪,清熱通絡(luò)不傷正之妙,適用于腎虛挾熱之痿證

龜版配鐵掃帚:15g:30g益腎清濕熱,有祛邪不傷正,滋陰不戀邪之優(yōu),適用于慢性腎炎正虛邪實型

續(xù)斷配川山膝:10-15g:8-12g補肝腎,祛瘀通經(jīng),適用于腎虧挾之腰痛、閉經(jīng)病證

山茱萸配石韋:10g:10-15g,消除蛋白尿作用,攝精泄?jié)幔鞍啄?,有開闔既濟之妙,有攝精不戀邪,泄?jié)岵粋I之優(yōu),適用于虛實夾雜型慢性腎炎患者

益智仁配萆薢:3-10g:10-15g泄?jié)釘z精,有分利不傷腎,固攝不戀邪之優(yōu),適用虛實夾雜之白濁、遺尿、遺精等病證

桑寄生配絲瓜絡(luò):無補肝腎,通脈絡(luò),有補而不滯,通不傷正之優(yōu),適用于腎虛絡(luò)脈不和之腰腿痛病證

五味子配制大黃:6g:10-15g,滋肝陽、清濕熱、降血清轉(zhuǎn)氨酉每,降后無反跳,有益肝不戀濕熱,祛邪不傷正之妙,適用于虛實夾雜證見單項血清轉(zhuǎn)胺酉每增高證

牡蠣配椿根皮:生、煅牡蠣并用各30g:10-20g養(yǎng)陰清熱,愈帶止崩,既清下焦?jié)駸嵋造钚?,又養(yǎng)肝腎以固澀,有養(yǎng)陰不滯邪,祛邪不耗陰之優(yōu),適用于陰虛濕熱下注之崩帶病證

太子參配合歡皮:10-15g:10g調(diào)暢心脈,益氣和陰,有益氣養(yǎng)陰不窒氣機,解郁和血不傷氣陰之妙,適用于氣機郁結(jié),氣陰兩虧之胸痹病

雞血藤配海風(fēng)藤:10-15g:15g除痹通絡(luò),既祛風(fēng)濕,又補血行血,扶正兼祛邪,適用于虛實相兼痹病

鹿角霜配地鱉蟲:6g:10-15g溫補腎陽,祛瘀止痛之力甚宏,適用于腎虧挾瘀之腰痛,用此藥對治療腰肌勞損、腰椎骨質(zhì)增生癥,療效顯著

2、寒熱相反對藥(10對)
石膏配麻黃:肺熱輕者3:1:肺熱重者5:1宣肺止咳,清熱定喘,有宣肺止喘無蘊熱之弊,清肺瀉熱無冰伏之優(yōu),適用于肺熱咳喘病證

石膏配桂枝:10-30g先煎:5-10g,一在表祛風(fēng)清熱、無溫通助邪、寒涼抑遏之弊:二在里既能清熱降逆,又能溫化水飲,適用于風(fēng)濕熱病、胃熱挾寒飲病

羚羊角配桂枝:0.3-1研末吞服:3-4.5g,清郁閉之熱結(jié),散外來之寒邪,適用于寒熱夾雜之痹病,羚羊角可用10倍山羊角代用煎服

大黃配附子:寒實便秘、關(guān)格病大便秘者,生大黃后下5-10g:10g,溫通大便,利尿泌濁,有溫陽不助邪,通便不傷正之妙,適用于寒實便秘或腎陽不足,濕濁上泛之關(guān)格病,關(guān)格病大便通者以制大黃易生大黃10g 黃連配吳萸:6:1清泄肝火

黃連配吳萸,能直達肝經(jīng),以防格拒:吳萸伍黃連,能發(fā)揮止痛、引熱下行之特長,又避藥物之熱性,適用于肝火郁結(jié)之脅痛

龜板配鹿角:以熬膏為宜,各5g,開水沖服 陰陽兩補,生精血,強精骨,適用于陰陽兩虧之痿證,每日加別直參2g效果更佳,脾胃運化力弱者慎服

瓜蔞配薤白:各10g,宣暢氣機,消除痰濁,適用于痰濁阻滯,陽氣不通之胸痹

黃連配干姜:各5g,辛開苦降,清熱燥濕,有清熱不戀濕,祛濕不助熱之妙,適用于濕熱互結(jié)之嘔吐,加黃芩、吳萸效果更佳

黃芩配制半夏:8-10g:10g,辛開苦降,清熱降逆止痢,適用于濕熱所致的嘔吐、下痢證,常加用黃連、厚樸增其辛開苦降之功

黃連配制半夏:黃連吞服3g煎服3-5g:10g,清熱降逆,消痞止痛,適用于濕熱互結(jié)之胸痹,常加用黃芩、干姜之類,療效更佳

3、升降相反對藥(10對)
桔梗配櫍榔:3-6g:6-10g,宣三焦氣機,利水祛濕,有升降既濟之妙,適用于濕腳氣,風(fēng)水病證

葛根配檳榔:各10g,理順升降,適用于升降失調(diào)之脘腹脹、泄瀉病證

荊芥配大黃:10g:10-15g,使氣化能下及,腑氣能通暢,故可治大小便不通

麻黃配地龍:3-4.5g:9-12g宣肺平喘,有升降既濟、開合適度之妙,適用于痰濁阻塞氣道之哮喘病

佩蘭配鉤藤:10g(新鮮者加倍):10-15g,后下降肝陽,升清陽,有升清不助陽上越,降肝不戀濁之妙,適用于肝陽挾濕濁之頭痛

肉桂配黃連:1:10,辛開苦降,交通心腎,引火歸元,有「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之妙,適用于心腎失交之不寐,此類病人應(yīng)忌煙酒辛辣之物,服一至二個月后,才能根除

柴胡配黃芩:8-10g:10g,和解少陽,有解表又清,升溝又降濁之妙,適用于少陽經(jīng)寒熱或少陽經(jīng)發(fā)熱,臨床用于膽囊炎、膽結(jié)石發(fā)熱,效果尚佳

柴胡配制半夏:外感5-10g、內(nèi)傷2-5g:10g,一在外感病中能解表清里:二在內(nèi)傷雜病中能升清降濁

夏枯草配牡蠣:10g:生牡蠣30g,斂陰不致郁結(jié),升散不耗陰液,有升降既濟、除邪匡正之妙,適用于肝陰虧損、風(fēng)陽上擾之頭痛病

白蒺藜配骨碎補:各10g,沈降補腎不礙疏肝,升散肝熱不礙滋腎特點適,適用于腎虛肝熱之牙痛

4、潤燥相反對藥(4對)
玄參配蒼朮:各10g,治夜盲,有寒溫潤燥相濟之妙

生地配蒼朮:15g:10g,滋陰燥濕,有滋陰不礙濕,燥濕不傷陰之優(yōu),適用于陰虛挾濕之痿病

麥冬配制半夏:10-15g:5g,養(yǎng)胃陰、降嘔逆,適用于胃陰虧損之嘔吐病

杏仁配制半夏:各10g,潤肺止咳,燥濕化痰,潤燥相濟,有潤肺不戀濕,燥濕不傷陰之優(yōu),適用于肺燥脾濕之咳嗽

5、散斂相反對藥(2對)
細辛配五味子:2-4.5g:5g,溫肺化飲,止咳平喘,一散一斂,有散不傷正,收不留邪之優(yōu),適用于寒飲伏肺之哮喘病

干姜配五味子:3-5g:5-8g,溫肺祛飲,止咳平喘,散斂既濟,有宣肺不傷肺氣,溫肺不耗肺津之妙,適用于寒飲咳喘之病證


6、其它相反對藥(7對)
檳榔配丹參:10g:15g,行氣活血通絡(luò),適用于氣滯血瘀之病證

桂枝配當(dāng)歸:5-10g:10g,溫經(jīng)散寒,養(yǎng)血通脈,適用于血虛挾寒證

黃連配木香:3-6g:5-8g,治痢

桂枝配炙甘草:5-10g:3-5g,溫通心陽,適用于心氣虛寒證

白芍配炙甘草:30g少則效差:3-5g,酸甘化陰,適用于拘急性疼痛

蜈蚣配白芥子:1-3g:5-10g,搜風(fēng)滌痰,對疑難痼疾有一定療效,適用于風(fēng)痰挾瘀之頭痛,痰瘀阻絡(luò)之痛風(fēng)、腰腿痛、中風(fēng)、面癱、淋巴結(jié)腫大、慢性腰肌勞損

威靈仙配地龍:各10g,既清外侵風(fēng)濕熱之邪,又除內(nèi)蘊瘀血之患,適用于中風(fēng)后遺癥之半身不遂之病。

中醫(yī)內(nèi)科常用姊妹藥:

麻黃 桂枝:發(fā)表解肌散寒,風(fēng)寒實證。相須。

麻黃 杏仁:宣肺平喘,邪熱雍肺,咳喘。相使。

麻黃 石膏:清瀉肺熱平喘,邪熱雍肺,咳喘。相使。

麻黃 熟地:麻得地不躁,地得麻不膩,散寒通絡(luò)治陰疽,滋陰平喘,治肺腎陰虛咳喘。相使。

麻黃 附子:溫經(jīng)通絡(luò),助陽散寒,陽虛外感或風(fēng)寒痹痛。相使。

麻黃 白術(shù):宣肺利水,健脾躁濕,水腫初起或風(fēng)濕痹證。相須相使。

桂枝 白芍:調(diào)和營衛(wèi),解肌發(fā)表,外感風(fēng)寒表虛證。相使。

桂枝 甘草:辛甘化陽,益氣同陽,氣虛,心陽虛之心悸氣短。相使。

桂枝 吳萸:溫經(jīng)散寒,治療

沖任虛寒,少腹痛,月經(jīng)痛。相使。

細辛 五味子:一散一收,相反相成,治寒飲,喘咳。相使。

荊芥 防風(fēng):發(fā)表散寒,治外感風(fēng)寒或風(fēng)疹瘙癢。相須。

辛夷 蒼耳子:疏風(fēng)、宣肺、通鼻竅,治風(fēng)寒鼻淵頭痛。相須。

生姜 半夏:溫胃、化痰、止嘔,治寒飲嘔吐。相畏相使。

生姜 大棗:養(yǎng)脾胃和營衛(wèi),入表藥治風(fēng)寒感冒,入健脾藥治胃脘不舒嘔吐。相使。

桑葉 菊花:清肺止咳,疏風(fēng)明目,治風(fēng)熱咳嗽,目赤腫痛。相須。

菊花 枸杞:滋肝腎,清頭目,治肝腎不足之頭昏眼花。相使。

葛根 升麻:升散透達,治疹出不暢,麻疹初起。相須.

葛根 黃連:清熱止瀉,治濕熱痢疾。相須。

升麻 柴胡:升陽舉陷,治氣虛下陷之脫肛,子宮下垂,久痢。相須。

柴胡 枳殼:升清降濁,調(diào)和肝脾,治胸悶腹痛,食欲不振,大便不調(diào)。相使。

柴胡 黃芩:和解少陽,治療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陽證。相須。

豨簽草 臭梧桐:清熱活血,去風(fēng)濕、治熱痹。相須。

附子 肉桂: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治下焦命火衰,腎陽不足諸證。相須。

附子 干姜:回陽救逆,溫補脾腎,治亡陽虛脫,脾腎陽虛瀉泄。相須。

附子 白術(shù):溫中散寒,健脾躁濕,暖中止痛,止吐瀉、消痰飲,也可治療風(fēng)濕相搏之關(guān)節(jié)疼痛。相使。

附子 黃芪:溫陽益氣,固表止汗,治陽虛自汗畏冷。相使。

干姜 黃連:辛開苦降,治寒熱互結(jié)之胃脘痞滿、泛酸、瀉泄、痢疾。相使。

肉桂 黃柏:溫陽堅陰,腎虛小便不利,尿閉。相使。

黃連 吳萸:清熱躁濕,瀉肝和胃,肝郁化火,橫逆犯胃之嘔吐吞酸。相使。

丁香 柿蒂:溫胃、降逆、止嘔,治虛寒呃逆。相使。

良姜 香附:溫胃、理氣、止痛,治肝郁、胃寒、脘腹冷痛。相使。

青蒿 別甲:清虛熱,除伏邪,治血虛熱伏之骨蒸潮熱。相使。

蒼術(shù) 黃柏:清濕熱,治濕熱痹證。相使。

厚樸 杏仁:宣肺下氣,氣順痰自消,消痰喘自平,痰去喘自止,治氣逆喘咳。相使。

草果 常山:除痰濕截瘧,治瘧疾反復(fù)發(fā)作。相使。

茯苓 半夏:化痰止嘔,治胃中停飲之嘔吐。相須。

茯苓 豬苓:治水濕內(nèi)停之水腫。相須。

茵陳 干姜:溫脾胃,散寒濕,退黃,治陽黃。相須。

茵陳 梔子:清熱利濕,退黃,治陽黃。相須。

滑石 甘草:清暑利濕,治傷暑身熱等證。相使。

苡仁 麻黃:去風(fēng)除濕,治風(fēng)濕身疼痛。相使。

扁蓄 瞿麥:清熱利濕通淋,治療熱淋,血淋。相須。

海金砂 金錢草:清熱利尿,通淋排石,治石淋、血淋。相須。

大黃 芒硝:瀉熱通便,治療熱結(jié)便秘。相使。

大黃 附子:散寒通便,治寒積便秘。相使。

石膏 知母:清熱瀉火,治氣分實熱。相須。

黃柏 煅石膏:清熱躁濕,斂瘡,治療湯火燙傷及濕疹。相使。

知母 黃柏:瀉火堅陰,治陰虛潮熱,骨蒸盜汗。相須。

竹葉 木通:清心火,利小便,治心熱移于小腸之口舌生瘡,小便短赤。

梔子 豆豉:清熱除煩,治熱擾胸膈之心煩、懊惱。

銀花 連翹:辛涼透表,清熱解毒,治外感風(fēng)熱,溫病初起,癰腫疔毒。

大青葉 板蘭根:清熱、解毒、利咽,治營氣兩燔之發(fā)斑及咽喉腫痛。

犀角 羚角:安神止痙,治療溫病高熱,神昏抽搐。

公英 地?。呵鍩峤舛?,消除癰腫,治療乳癰、疔瘡等一切陽性瘡癢。

丹皮 桂枝:活血去瘀,調(diào)經(jīng)止痛,治血瘀之經(jīng)閉、痛經(jīng)。

地骨皮 丹皮:涼血、除蒸、退虛熱,治療骨蒸、潮熱。

黃芩 黃連:清熱躁濕,瀉火解毒,治一切濕熱證及癰腫疔瘡。

黃連 木香:清熱躁濕,治療濕熱痢疾,里急后重。

桑皮 地骨皮:寫肺熱止咳喘,治療肺熱咳嗽。

黃連 肉桂:交通心腎,治療腎陰虛,心火亢旺,治心腎不交之心悸失眠。

半夏 陳皮:躁濕化痰,治寒痰和濕痰諸證。

半夏 黃連:辛開苦降,降逆消痞,治寒熱互結(jié)于中焦之痞滯。

半夏 瓜蔞:寬胸散結(jié),降逆化痰,治痰熱互結(jié)于胸中之胸脘痞滿。

旋復(fù)花 代赭石:降逆化痰,治痰濁中阻之心下痞滿,噫氣呃逆。

枳殼 桔梗:清熱利咽,治療咽喉腫痛。

瓜蔞 貝母:清熱化痰,治療肺熱痰多咳嗽。

貝母 知母:滋陰潤肺,潤躁止咳,治肺熱虛實咳嗽。

葶藶子 大棗:瀉肺平喘,治療喘滿水腫。

紫苑 款冬花:去痰止咳,治療痰多咳嗽。

薤白 瓜蔞:行氣化痰,通陽散結(jié),治療氣滯痰阻之胸痹。

枳實 白術(shù):脾虛濕停,胃脘痞滿。

川楝子 延胡索:行氣、止痛、活血,治療氣滯血淤之心腹痛。

當(dāng)歸 川芎:養(yǎng)血、活血、止痛,治療血虛血淤氣滯之痛經(jīng)和產(chǎn)后腹痛。

玉金 白礬:去痰開竅,治療痰迷心竅之癲癇。

三棱 莪術(shù):破血行氣,消積止痛,治氣滯血淤之經(jīng)閉、食積、癥瘕。

桃仁 紅花:活血、祛瘀、止痛,治療血瘀經(jīng)閉及一切瘀血。

靈脂 蒲黃:活血祛瘀,治療氣滯血淤之痛經(jīng),心腹疼痛。

穿山甲 王不留:通經(jīng)下乳,治療乳汁不下,穿山甲王不留,婦人吃了乳長流。

大薊 小薊:涼血、止血、解毒,治療血熱出血諸證及瘡癢。

艾葉 炮姜:溫經(jīng)止血,散寒止痛,諸各種虛寒出血及少腹疼痛。

人參 蛤蚧:納氣定喘,治療肺腎兩虛之咳喘。

黃芪 白術(shù):健脾益氣,治療脾虛氣弱、倦怠乏力之瀉泄。

黃芪 當(dāng)歸:益氣生血,治療勞倦內(nèi)傷,血虛發(fā)熱,氣血不足。

白芍 甘草:酸甘化陰,養(yǎng)血斂陰,治陰血不足之筋脈拘急及腹痛。

當(dāng)歸 熟地:補血滋陰,治療血虛諸證。

阿膠 黃連:滋陰、降火、安神,治療熱病傷陰,陰虛火旺之心煩不寐。

天冬 麥冬:滋陰清熱,治療肺躁咳嗽,熱病口渴、便秘及心神不安等。

石膏 生地:清熱安神,治療陰虛熱擾,虛煩少寐。

女貞子 旱蓮草:滋補肝腎,烏須黑發(fā),治療肝腎陰虧之須發(fā)早白。

龜板 鱉甲:滋陰降火,治肝風(fēng)內(nèi)動及陰虛陽亢之頭暈頭痛。

朱砂 黃連:清心安神,治療心火亢盛之心悸失眠。

龍骨 牡蠣:重鎮(zhèn)安神,平肝潛陽,治心火偏亢之心悸失眠,肝陽上亢之頭痛頭暈。

棗仁 柏子仁:養(yǎng)心安神,治心虛血少之心悸不眠。

天麻 川芎:平肝熄風(fēng),去風(fēng)止痛,治肝陽上抗之頭痛眩暈及風(fēng)濕牙痛,頭痛。

川木香 山楂:行氣消積止痛,治療食積脹滿及痢疾。

代赭石 川牛膝:平肝潛陽,治肝陽上亢之氣血上逆之頭暈?zāi)垦!?/p>

石昌蒲 郁金:化濕濁、開心竅,治濕溫濁邪蒙蔽心竅之神昏。

人參 五味子:益氣生津,治熱病之氣陰耗傷之證。

黃芪 防風(fēng):補氣不斂邪,疏風(fēng)不傷正,治氣虛自汗,虛人外感者。

一、用于心臟的藥對配伍方劑

(一)清心

清心瀉火 藥物配對:石膏 — 梔子、連翹,如清瘟敗毒散;竹葉—石膏,如竹葉石膏湯;梔子 — 知母,如消黃散。

清心解毒 藥物配對:黃連 — 黃芩、梔子,如黃連解毒湯;連翹 — 木通、大黃,如洗心湯;大黃 — 黃芩、黃連,如瀉心湯;連翹 — 牛蒡子、玄參,如普濟消毒飲。

清心涼血 藥物配對:犀角 — 生地、玄參,如清營湯;赤芍 — 牡丹皮,如犀角地黃湯。

清心利尿 藥物配對:梔子 — 木通,如洗心湯;滑石 — 梔子、車前子,如八正散;木通 — 竹葉、生地。

清心止血 藥物配對:車前子 — 梔子、蒲黃,如秦艽散;生地 — 犀角,如犀角地黃湯。

清心鎮(zhèn)驚 藥物配對:黃連 — 朱砂,如朱砂散。

清心祛暑 藥物配對:香薷 — 柴胡、黃連,如香薷散;滑石 — 甘草,如六一散。

清心洗痰 藥物配對:黃連 — 膽南星、竹茹,如消黃益心湯;黃連 — 天竺黃, 如天竺黃散。

交通心腎 藥物配對:黃連 — 桂心,如交泰丸。

(二)溫心

溫心壯陽 藥物配對:附子 — 肉桂,如回陽救急湯。

溫心通脈 藥物配對:附子 — 干姜,如四逆湯。

溫心止痛 藥物配對:附子 — 玄胡索。

和陽益陰 藥物配對:桂枝 — 白芍,如桂枝湯。

溫通開竅 藥物配對:細辛 — 牙皂,如吹鼻散。

(三)補心

益氣回陽 藥物配對:人參 — 附子,如參附湯;黃芪 — 附子,如芪附湯。

補氣養(yǎng)血 藥物配對:黃芪 — 當(dāng)歸,如當(dāng)歸補血湯;黨參 — 黃芪、當(dāng)歸,如通乳散。

益氣止血 藥物配對:黃芪 — 地榆,如地榆合劑。

益氣復(fù)脈 藥物配對:炙甘草 — 桂枝,如炙甘草湯。

益氣止汗 藥物配對:黃芪 — 麻黃根、浮小麥,如牡蠣散。

益氣斂陰 藥物配對:人參 — 麥冬、五味子,如清暑益氣湯。

和營補血 藥物配對:熟地 — 當(dāng)歸,如四物湯;白芍 — 熟地,如膠艾湯。

滋陰養(yǎng)血 藥物配對:干地黃 — 阿膠,如黃土湯;麥冬 — 生地,如炙甘草湯。

滋陰安神 藥物配對:生地 — 酸棗仁、麥冬,如天王補心丹;五味子 — 苻神、遠志,如養(yǎng)心湯。

滋陰降火 藥物配對:生地 — 熟地、黃連,如當(dāng)歸六黃湯。

二、用于肺臟的藥對配伍方劑

(一)清肺

清肺瀉火 藥物配對:石膏 — 知母,如白虎湯;黃芩 — 梔子,如潤肺湯。

清肺止咳 藥物配對:石膏 — 麻黃、杏仁,如麻杏石甘湯;石膏 — 杏仁,如麻杏石甘湯;銀花 — 款冬花、桔梗,如款冬花散;前胡 — 紫苑,如滋陰定喘湯。

清肺祛痰 藥物配對:黃連 — 貝母、白礬,如白礬散;知母 — 貝母,如二母散。

清肺解毒 藥物配對:板藍根 — 馬勃、玄參,如普濟消毒飲;銀花 — 連翹、大黃,如消黃清涼散;黃連 — 黃芩、梔子,如消黃散。

清肺解表 藥物配對:銀花 — 連翹、荊芥,如銀翹散;桑葉 — 杏仁,如桑杏湯。

清肺利咽 藥物配對:牛蒡子 — 桔梗、甘草,如銀翹散。

清肺止血 藥物配對:知母 — 側(cè)柏葉、梔子,如十黑散;黃連 — 白芨、阿膠,如白芨散。

清肺止癢 藥物配對:玄參 — 紫參、苦參,如五參散。

清肺排膿 藥物配對:葦莖 — 苡仁、桃仁。

瀉肺行水 藥物配對:葶藶子 — 大棗。

(二)溫肺

溫肺發(fā)表 藥物配對:細辛 — 麻黃、干姜,如麻黃桂枝湯;荊芥 — 防風(fēng),如荊防敗毒散。

溫肺止咳 藥物配對:麻黃 — 杏仁,如厚樸麻黃湯;杏仁 — 桔梗,如發(fā)表青龍湯。

溫肺化痰 藥物配對:干姜 — 細辛、半夏,如小青龍湯;紫苑 — 蘇子。

燥濕化痰 藥物配對:半夏 — 陳皮、茯苓,如二陳湯;半夏 — 枯礬,如半夏散。

化痰降氣 藥物配對:蘇子 — 萊菔子、白芥子,如三子下氣湯;半夏 — 蘇子,如蘇子降氣湯;紫苑 — 白部、白前,如止嗽散。

宣肺利氣 藥物配對:桔梗 — 幟殼,如荊防敗毒散;杏仁 — 陳皮,如發(fā)表青龍湯。

宣肺行水 藥物配對:麻黃 — 白術(shù);桂枝 — 防己。

(三)潤肺

潤肺清熱 藥物配對:知母 — 貝母、玄參,如知母散;沙參 — 麥冬、

天花

粉,如沙參麥冬湯。

潤肺生津 藥物配對:麥冬 — 生地、知母,如清肺潤腸散;麥冬 — 沙參、玉竹,如沙參麥冬湯。

潤肺止咳 藥物配對:麥冬 — 杏仁、枇杷葉,如清燥救肺湯;款冬花 — 紫苑,如黃柏散。

潤肺化痰 藥物配對:百合 — 貝母、麥冬,如百合固金湯;天冬 — 麥冬、瓜蔞殼,如理肺散。

潤肺滋腎 藥物配對:生地 — 熟地、玄參,如百合固合湯。

(四)補肺

益氣斂肺 藥物配對:人參 — 五味子,如虛勞補陽散;

益氣平喘 藥物配對:人參 — 麻黃、杏仁。

益氣化痰 藥物配對:人參 — 貝母。

益氣固表 藥物配對:黃芪 — 白術(shù)、防風(fēng)。

補肺潤燥 藥物配對:黨參 — 沙參、制首烏,如五參散。

三、用于脾臟的藥對配伍方劑

(一)溫脾

溫中祛寒 藥物配對:干姜 — 厚樸,如健脾散;官桂 — 砂仁,如益智散。

溫中行氣 藥物配對:厚樸 — 青皮、陳皮,如厚樸散;桂心 — 砂仁、陳皮,如桂心散。

溫中止痛 藥物配對:丁香 — 吳萸,如丁萸理中湯;砂仁 — 木香,如香砂散。

溫脾止瀉 藥物配對:肉豆蔻 — 訶子,如養(yǎng)臟湯。

溫脾止血 藥物配對:附子 — 白術(shù)、灶心土,如黃土湯;附子 — 炮姜炭。

溫脾攻下 藥物配對:附子 — 大黃,如溫脾湯。

溫脾助陽 藥物配對:干姜 — 草果仁、附子,如實脾湯;白術(shù) — 附子,如術(shù)附湯。

(二)清脾

清熱解毒 藥物配對:石膏 — 黃連、黃芩;升麻 — 玄參。

清熱祛濕 藥物配對:黃連 — 黃芩、黃柏,如黃連解毒湯;梔子 — 藿香;黃柏 — 蒼術(shù),如除濕壯筋湯;石膏 — 蒼術(shù),如濕熱吐草方。

(三)健脾

健脾除濕 藥物配對:苡仁 — 防已、陳皮,如滋補散;茯苓 — 苡仁、大腹皮,如消腫利水散;白術(shù) — 茯苓,如四君子湯。

燥濕健脾 藥物配對:蒼術(shù) — 厚樸、陳皮,如平胃散;檳榔 — 蒼術(shù),如麻黃桂枝湯;蒼術(shù) — 神曲,如加味平胃散。

健脾行氣 藥物配對:陳皮 — 青皮,如曲蘗散;茯苓 — 枳殼,如和胃消食湯。

健脾破滿 藥物配對:白術(shù) — 莪術(shù),如導(dǎo)水散;白術(shù) — 枳實,如枳實導(dǎo)滯丸。

健脾利水 藥物配對:黃芪 — 茯苓、防己,如防己散;白術(shù) — 茯苓、豬苓,如五苓散。

(四)補脾

補脾益氣 藥物配對:黨參 — 黃芪、白術(shù),如扶脾散;人參 — 白術(shù),如四君子湯。

補中健脾 藥物配對:人參 — 白術(shù)、陳皮,如異功散;白術(shù) — 山藥,如完帶湯。

益氣升陽 藥物配對:黃芪 — 升麻、柴胡,如補中益氣湯。

益氣溫中 藥物配對:黃芪 — 桂枝;人參 — 白術(shù)、干姜,如理中湯。

補中和胃 藥物配對:白術(shù) — 砂仁、陳皮,如香砂六君子湯。

益氣澀腸 藥物配對:人參 — 肉豆蔻、訶子,如養(yǎng)臟湯。

四、用于肝臟的藥對配伍方劑

(一)清肝

清肝瀉火 藥物配對:黃芩 — 梔子,如龍膽瀉肝湯;黃芩 — 生地、黃連,如黃芩散;大黃 — 菊花、黃芩,如大黃當(dāng)歸散;梔子 — 牡丹皮,如丹梔逍遙散。

清肝明目 藥物配對:菊花 — 木、車前子,如洗肝散;青葙子 — 草決明、石決明,如青葙子散。

清肝利濕 藥物配對:梔子 — 茵陳;龍膽草 — 木通、車前子。

清肝熄風(fēng) 藥物配對:羚羊角 — 鉤藤,如羚羊鉤藤湯;全蝎 — 僵蠶、蟬蛻,如千金散;蟬蛻 — 蚯蚓。

清肝止血 藥物配對:黃芩 — 大黃、梔子,如大黃當(dāng)歸湯。

平肝潛陽 藥物配對:鉤藤 — 石決明、天麻;白芍 — 龍骨、牡蠣。

(二)溫肝

溫肝散寒 藥物配對:吳萸 — 生 姜,如四神丸。

溫肝行氣 藥物配對:吳萸 — 小茴香,如木瓜散;高良姜 — 香附。

溫肝清胃 藥物配對:吳萸 — 黃連,如木瓜散。

溫肝舒筋 藥物配對:木瓜 — 苡仁、桂枝,如舒筋散。

(三)疏肝

疏肝清熱 藥物配對:川楝子 — 玄胡索。

疏肝解郁 藥物配對:柴胡 — 白芍,如逍遙散;柴胡 — 麥芽、陳皮,如和氣飲;枳殼 — 郁金;柴胡 — 香附,如柴胡疏肝散。

疏肝行氣 藥物配對:香附 — 枳殼,如柴胡疏肝散;川楝子 — 小茴香,如金鈴散;川楝子 — 烏藥、青皮;白芍 — 陳皮、青皮。

疏肝利膽 藥物配對:柴胡 — 龍膽草,如龍膽瀉肝湯;柴胡 — 大黃、黃芩,如柴胡清涼湯。

疏肝理脾 藥物配對:柴胡 — 枳實、甘草,如四逆散;柴胡 — 木香、陳皮,如和氣飲;香附 — 蒼術(shù)。

疏肝和胃 藥物配對:柴胡 — 陳皮、半夏,如柴芍六君子湯。

疏肝養(yǎng)血 藥物配對:川楝子 — 地黃;柴胡 — 當(dāng)?shù)?如逍遙散。

疏肝活血 藥物配對:柴胡 — 桃仁,如血府逐淤湯;川楝子 — 郁金。

(四)補肝

補血養(yǎng)肝 藥物配對:當(dāng)歸 — 白芍,如四物湯;當(dāng)歸 — 枸杞子,如滋腎補肝散。

滋肝明目 藥物配對:山茱萸 — 枸杞子、菊花,如枸菊地黃丸。

養(yǎng)肝滋腎 藥物配對:枸杞子 — 生地、菟絲子,如滋腎補肝散。

強筋健骨 藥物配對:杜仲 — 續(xù)斷、桑寄生,如獨活寄生湯。

和營緩急 藥物配對:白芍 — 甘草,如香連散。

五、用于腎臟的藥對配伍方劑

(一)溫腎

溫腎壯陽 藥物配對:肉桂 — 附子、熟地,如桂附八味散;補骨脂 — 巴戟天、葫蘆巴,如血竭散。

回陽救逆 藥物配對:附子 — 干姜、炙草,如四逆湯。

溫腎強腰 藥物配對:肉桂 — 懷牛膝、杜仲;補骨脂 — 葫蘆巴,如血竭散。

溫腎納氣 藥物配對:附子 — 蘇子,如三子下氣湯。

補腎催情 藥物配對:菟絲子 — 淫羊藿、陽起石,如催情散。

溫腎縮尿 藥物配對:益智仁 — 山藥、烏藥。

溫腎利水 藥物配對:附子 — 茯苓,如真武湯;懷牛膝 — 車前子。

溫陽發(fā)表 藥物配對:附子 — 麻黃、細辛,如麻黃附子細辛湯。

溫腎暖脾 藥物配對:補骨脂 — 肉豆蔻,如四神丸。

溫腎暖胃 藥物配對:益智仁 — 官桂、砂仁,如益智散。

(二)補腎

滋腎清熱 藥物配對:熟地 — 地骨皮、柴胡,如熟地黃散。

滋腎益精 藥物配對:枸杞子 — 生地、菟絲子,如滋腎補肝散;熟地 — 生地、山萸肉;夏盆子 — 菟絲子、枸杞子。

補腎健骨 藥物配對:懷牛膝 — 熟地、巴戟天,如滋腎補肝散;續(xù)斷 — 巴戟天、杜仲。

補腎澀精 藥物配對:菟絲子 — 龍骨、牡蠣;沙苑蒺藜 — 芡實、蓮子,如金鎖固精丸。

滋腎瀉濁 藥物配對:熟地 — 澤瀉,如六味地黃丸。

滋腎潤燥 藥物配對:肉蓯蓉 — 當(dāng)歸、麻油,如當(dāng)歸蓯蓉湯;生地 — 玄參、麥冬,如增液湯。

六、用于胃的藥對配伍方劑

(一)清胃

清胃瀉火 藥物配對:石膏 — 梔子、連翹,如清瘟敗毒散;石膏 — 知母,如白虎湯。

清胃解毒 藥物配對:升麻 — 黃連,如普濟消毒飲;大黃 — 黃連,如瀉心湯;石膏 — 黃芩、黃連,如石膏竹瀝湯。

清胃生津 藥物配對:石膏 — 麥冬,如竹葉石膏湯;升麻 — 生地。

清胃降濁 藥物配對:黃連 — 水竹茹,如連茹二陳湯;黃連 — 半夏,如消黃益心湯。

(二)溫胃

溫胃散寒 藥物配對:砂仁 — 草豆蔻,如益胃散;桂心 — 砂仁,如桂心散。

溫胃行氣 藥物配對:桂心 — 茴香、陳皮,如通靈散;丁香 — 木香,如丁香散。

溫胃和中 藥物配對:干姜 — 甘草,如理中湯。

溫胃止吐 藥物配對:陳皮 — 生姜,如香砂平胃散;干姜 — 半夏;砂仁 — 陳皮、半夏,如香砂六君子湯。

溫胃活血 藥物配對:厚樸 — 當(dāng)歸,如溫脾湯。

溫胃攻下 藥物配對:桂枝 — 大黃,如透腸散。

(三)和胃

和胃降逆 藥物配對:半夏 — 黃連、竹茹,如連茹二陳湯;木瓜 — 吳萸,如木瓜散。

消食導(dǎo)滯 藥物配對:山楂 — 神曲、麥芽,如曲蘗散;半夏 — 神曲,如保和丸;神曲 — 山楂、檳榔,如和胃消食散;神曲 — 大黃,如三仙湯。

和胃止吐 藥物配對:陳皮 — 半夏,如二陳湯;藿香 — 半夏。

和胃解表 藥物配對:藿香 — 蘇葉

行氣導(dǎo)滯 藥物配對:木香 — 檳榔,如木香檳榔丸;陳皮 — 厚樸,如平胃散;枳殼 — 神曲,如枳殼散。

(四)補胃

益氣清胃 藥物配對:人參 — 石膏、竹葉,竹葉石膏湯。

生津養(yǎng)胃 藥物配對:沙參 — 麥冬、玉竹,沙參麥冬湯。

益氣和胃 藥物配對:人參 — 白術(shù)、砂仁,參苓白術(shù)散;人參 — 陳皮、半夏,如六君子湯。

七、用于膽的藥對配伍方劑

(一)清膽

清膽瀉熱 藥物配對:柴胡 — 龍膽草,如龍膽瀉肝湯;柴胡 — 黃芩、大黃,如柴胡清涼散;赤小豆 — 連翹。

和解少陽 藥物配對:柴胡 — 黃芩,如小柴胡湯。

和解發(fā)表 藥物配對:柴胡 —桂枝、白芍,如柴胡桂枝湯。

和解攻下 藥物配對:柴胡 — 白芍、大黃,如大柴胡湯。

清膽退黃 藥物配對:茵陳 — 澤瀉、豬苓,如茵陳五苓散;梔子 — 茵陳、木通。

清膽和胃 藥物配對:竹茹 — 半夏、枳實,如溫膽湯;柴胡 — 半夏、生姜,如小柴胡湯。

利膽排石 藥物配對:茵陳 — 四川大金錢草、大黃。

(二)溫膽

溫膽退黃 藥物配對:附子 — 茵陳,如茵陳四逆湯;白術(shù) — 附子、茵陳,如茵陳術(shù)附湯。

八、用于大腸的藥對配伍方劑

(一)清腸

清腸祛濕 藥物配對:大黃 — 黃連、黃芩,如芍藥湯;黃連 — 黃芩、黃柏,如黃連解毒湯。

清腸止瀉 藥物配對:黃連 — 木香,如香連散;白頭翁 — 苦參、黃柏,如白苦湯;黃連 — 葛根、黃芩。

清腸行氣 藥物配對:黃連 — 枳殼,如加味郁金散;大黃 — 木香,如通腸芍藥湯。

清腸攻下 藥物配對:芒硝 — 大黃,如大承氣湯。

清腸止血 藥物配對:黃芩 — 地榆、槐花,如清腸飲;槐角 — 生地、黃芩,如槐角丸;槐花 — 地榆,如槐花散。

清腸活血 藥物配對:黃連 — 當(dāng)歸、白芍,如芍藥湯;大黃 — 桃仁,如通關(guān)散;地榆 — 赤芍,如血痢方。

(二)溫腸

溫腸行氣 藥物配對:官桂 — 木香、砂仁,如香砂散;小茴香 — 青皮、陳皮,如橘皮散。

澀腸止瀉 藥物配對:罌粟殼 — 煨訶子,如訶子散;烏梅 — 煨訶子,如烏梅散。

(三)攻腸

潤下滑腸 藥物配對:火麻仁 —當(dāng)歸、桃仁,如通關(guān)散;火麻仁 — 杏仁、大黃,如麻子仁丸;郁李仁 — 火麻仁。

攻腸逐水 藥物配對:大戟 — 甘遂、大棗,如十棗湯;大黃 — 牽牛子,如大戟散。

攻下和營 藥物配對:大黃 — 白芍,如郁金散。

行氣破滿 藥物配對:木香 — 檳榔、山棱,如馬價丸;厚樸 — 枳實,如大承氣湯;烏藥 — 大腹皮、枳實,如消脹湯。

潤腸祛風(fēng) 藥物配對:火麻仁 — 桃仁、防風(fēng),如通關(guān)散。

九、用于膀胱的藥對配伍方劑

(一)清熱

清熱利尿 藥物配對:竹葉 —木通、生地;滑石 — 甘草、澤瀉,如止淋通關(guān)散;梔子 — 大黃,如八正散。

滲濕利水 藥物配對:豬苓 — 茯苓、澤瀉,如五苓散。

利水通淋 藥物配對:木通 — 車前子、滑石,如八正散;石葦 — 燈草心、瞿麥,如利尿散。

清熱止血 藥物配對:梔子 — 小薊、大黃;生地 — 炒蒲黃、梔子。

利水堅陽 藥物配對:滑石 — 知母、黃柏 如豬苓散。

通淋排石 藥物配對:海金沙 — 石葦、四川大金錢草。

(二)溫補

溫陽化氣 藥物配對:桂枝 — 澤瀉,如五苓散。

化氣堅陽 藥物配對:肉桂 — 知母、黃柏。

滋腎固浮 藥物配對:益智仁 — 烏藥、桑螵蛸。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