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五運六氣理論難學難精,歷代醫(yī)家多有作歌訣以示教者,但目前尚未見到以“千字文”文體編寫五運六氣理論的論著,不免有所遺憾。 中國傳統(tǒng)蒙學經典有《三字經》《千字文》等?!度纸洝妨鱾髯顝V的版本是由南宋王應麟編撰,后世學者不斷增補修訂而成的。清代醫(yī)家陳修園仿《三字經》文體,編纂《醫(yī)學三字經》,而與《藥性賦》《瀕湖脈學》《湯頭歌訣》并稱為中醫(yī)啟蒙教育的“四小經典”,被廣為傳頌。 《千字文》由南北朝時期梁朝周興嗣所編寫,全文1000字均取自王羲之的墨寶。元代日本醫(yī)家惟宗時俊仿寫《醫(yī)家千字文》,闡述中醫(yī)歷史典故,于1936年被陳存仁收入《皇漢醫(yī)學叢書》。 五運六氣理論作為中醫(yī)經典理論,文辭古奧,難學難精,歷代醫(yī)家多有作歌訣以示教者,如吳謙等編纂的《醫(yī)宗金鑒》中就專列《運氣要訣》。盡管五運六氣相關的歌訣不少,目前卻尚未見到以《千字文》文體編寫五運六氣相關內容的論著,不免有所遺憾。 因此,筆者不揣淺陋,仿《千字文》文體,以明代王肯堂《醫(yī)學窮源集·運氣總論》為藍本,旁參《黃帝內經》原文及后世諸家之作,把五運六氣理論涵蓋的干支甲子、主運、客運、歲運、主氣、客氣、司天、在泉、勝復郁發(fā)、五行相屬等基礎知識匯編成四言歌訣,全文共1000字,雖非字字不同,卻亦朗朗上口,易誦易記,文中參以簡要的注釋說明,希冀對五運六氣學術的傳承和普及有所助益。 在昔洪荒,歷度未彰, 天以成化,人順得昌。 沿至軒皇,風氣漸揚, 疾患間作,以咨賢良。 岐伯大鴻,不憚辛煩, 縷述條陳,運氣名章。 天元五運,微旨五常, 氣交六元,至真要諳。 陰陽大論,六節(jié)藏象, 刺本雖遺,溫舒補亡。 上言五運六氣學術發(fā)展源流。在《黃帝內經》中,黃帝咨問岐伯、鬼臾區(qū)(號大鴻)等先賢,而作運氣大論傳世,即“天元紀大論”“五運行大論”“六微旨大論”“氣交變大論”“五常政大論”“六元正紀大論”“至真要大論”七篇大論,由唐代王冰次注《素問》時補入。 宋代林億等校正《素問》時,認為這七篇大論可能是古書《陰陽大論》的內容。而《素問》的“陰陽應象大論”“六節(jié)藏象論”內容也有涉及五運六氣理論。 另有“刺法論”“本病論”兩篇合稱《素問遺篇》,在王冰次注《素問》時已佚失,至宋代醫(yī)家劉溫舒撰寫《素問入式運氣論奧》時方予補入。這些重要的篇章系統(tǒng)闡述了五運六氣的基本內容。 天道有常,氣化為綱。 干支甲子,構建其框, 知常達變,融通為上。 甲己化土,乙庚金剛, 丙辛水潤,丁壬木揚, 戊癸炎火,歲分陰陽。 主運有五,順時流轉, 春木夏火,長夏土安, 秋金冬水,循道如環(huán)。 客運大小,隨歲轉換, 初同歲運,亦相生然, 五音建運,太少相伴。 以上闡述五運六氣理論的核心是氣化,以陰陽五行、干支甲子等為理論工具,構建基礎框架,在學習理解時,要知其常,又要達其變,不可拘泥機械推演,最終達到融通運用的境界。 天干化五運,形成歲運、主運、客運等概念。歲運又稱大運、中運,每年因年干不同而化為五行五類,又年干為陽干(甲、丙、戊、庚、壬)之年,歲運太過;年干為陰干(乙、丁、己、辛、癸)之年,歲運不及;主運則每年固定分為五個小運,順一年五季按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順序流轉;客運每年也分為五小運,其初運與歲運相同,之后四運按五行相生、五音建運、太少相生的理論順時循環(huán)。 若言六氣,主客曉然。 主分六步,春生消寒, 廿四節(jié)氣,時令各掌。 厥陰風木,春時主常; 少陰君火,初夏正暖; 少陽相火,盛夏炎燃; 太陰濕土,長夏為安; 陽明燥金,秋氣橫蕩; 太陽寒水,冬日收藏。 若推客氣,先明終三, 終同在泉,司天位三, 三陰三陽,依次循環(huán)。 子午少陰,君火司天, 燥金在泉;丑未太陰, 濕土司天,寒水在泉; 寅申少陽,相火司天, 風木在泉;卯酉陽明, 燥金司天,君火在泉; 辰戌太陽,寒水司天, 濕土在泉;巳亥厥陰, 風木司天,相火在泉。 歲半之前,司天統(tǒng)轄; 歲半之后,在泉主管; 上下交互,氣交之方。 以上闡述六氣中主氣、客氣、司天、在泉等概念及各自主時特點。地支化六氣,每一氣主4個節(jié)氣,主氣按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的五行相生順序排列,年年固定不變;客氣則根據每年年支不同而變化,每年客氣三之氣與司天之氣同,終之氣與在泉之氣同,在此基礎上,客氣六階段按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三陰三陽的順序排列。 司天之氣、在泉之氣亦具有厥陰少陽、少陰陽明、太陰太陽相對應的特點。司天之氣居上,是輪值主司天氣,主司上半年的氣候變化,位置在三之氣上;在泉之氣則與司天之氣對應而居下,統(tǒng)管下半年的氣候變化,位置在終之氣上;司天、在泉上下交互之中,歲運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故歲運又名中運。 氣或有余,亦有不足; 氣運迭移,陰陽消長; 未至而至,曰氣太過; 至而不至,謂不及然。 復有平氣,太過得制, 不及得助,和氣以常。 太過之歲,其氣為專, 若施正化,便可為安。 不及之歲,其氣雜然, 和則化政,為氣之常。 上言五運三紀,即歲運的太過、不及和平氣之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點。 六氣之勝,所勝者傷, 藏氣相應,復亦如傷。 勝復之作,動不當位, 后時而至,衰盛異常。 寒暑溫涼,盛衰之用, 其在四維,差凡度卅。 勝氣未盡,復而再勝; 復亦如是,止于相當。 勝常前三,復多后三; 或待氣發(fā),當時甚然。 勝為天災,其機難揣; 復則可待,相時而安。 主客之氣,雖勝無復, 時過則已,六步轉換。 主逆客從,佐利和宜, 安其主客,適其溫寒。 上言六氣勝復的基本特點。六氣勝復主要表現(xiàn)在客氣的勝復上,勝復之氣的發(fā)生有不確定性和波動性,大體勝氣多發(fā)生在上半年(前三氣),復氣多發(fā)生在下半年(后三氣),上半年有勝氣出現(xiàn),下半年就有復氣出現(xiàn),可以提早預防。 而主客加臨的勝復則有勝無復,這是因為主氣和客氣之間雖有相勝,但由于它們都有自己的相應時位,時位一過,相勝狀態(tài)就解除,所以有勝無復,具有“主勝逆,客勝從”的特點。 五郁之見,各有兆彰, 郁極乃發(fā),待時而作。 木郁之發(fā),葉陰草偃, 虎嘯巖岫,松吟高山; 火郁之發(fā),冰雪山川, 華發(fā)水凝,午澤焰陽; 土郁之發(fā),蜉蝣生滅, 云橫天山;金郁之發(fā), 山澤焦枯,土凝鹵霜; 水郁之發(fā),太虛深玄, 氣猶麻散,微見黑黃。 風行數變,發(fā)無恒常; 火土金郁,發(fā)于時旺; 水郁隨火,發(fā)因憚陽。 木郁達之,火郁發(fā)散; 土郁奪之,金泄宣降; 水郁當折,逐導滲暢。 上言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五郁之發(fā)的物候、氣候特點,發(fā)氣之時及對應治則治法。 運氣相臨,不期而然, 驗之星脈,物氣相參。 木曰歲星,火為熒惑, 土鎮(zhèn)金白,水辰明暗。 三陰厥弦,少鉤太沉, 少陽浮大,明短太長。 五藏五官,谷果實養(yǎng), 五蟲五畜,色味音彰。 木肝主目,麻李核藏, 毛蟲遇雞,蒼酸角唱。 火心主舌,麥杏絡纏, 羽蟲見羊,赤苦徵響。 土脾主口,稷棗肉香, 倮蟲和牛,黃甘宮彈。 金肺主鼻,稻桃殼含, 介蟲與馬,白辛音商。 水腎二陰,豆栗濡染, 鱗蟲畜彘,黑咸羽揚。 上言先賢認為某運氣的出現(xiàn),要參考相應的五星、脈象、物候、氣象特點等。如木、火、土、金、水依次對應歲星(木星)、熒惑星(火星)、鎮(zhèn)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五星,運氣盛則對應的五星偏明,運氣衰則對應的五星偏暗。 脈象上三陰三陽也有對應,厥陰之至其脈弦,少陰之至其脈鉤,太陰之至其脈沉,少陽之至其脈大而浮,陽明之至其脈短而澀,太陽之至其脈大而長。再從物候上說,不同的五行屬性對應的五藏、官竅、五谷、五果、五實、五蟲、五畜、五色、五味、五音等均各有差異。 又應五時,五化五政, 五氣五用,五候令常。 木應春時,生榮發(fā)散, 氣端曲直,溫和風揚。 火應夏時,蕃茂明曜, 氣高燔灼,炎暑熱浪。 土應長夏,豐滿靜安, 氣平高下,溽蒸濕泛。 金應秋時,堅斂勁蒼, 氣潔散落,清切燥傷。 水應冬時,凝堅流演, 氣明沃衍,凝肅令寒。 以上則從氣象上說明了不同運氣狀態(tài)下,對應五季、五化、五政、五氣、五用、五候、五令等不同五行屬性的氣象物候特點。 五運六氣,先圣遺產, 內經明珠,岐黃桂冠。 杏林學子,深入經藏, 潛心求索,驗之臨床。 傳承精華,明其浩瀚, 守正創(chuàng)新,中醫(yī)弘揚。 五運六氣理論是《黃帝內經》中的精華內容,被稱為“皇冠上的明珠”。歌訣記憶法是學習中醫(yī)基礎理論的重要方法,本文僅通過歌訣形式對五運六氣理論的基礎內容略作講解,因篇幅所限,對五運六氣標本中氣、相關病證、治則治法、南北政等內容尚未闡釋,學者若欲進一步學習,當認真研學《黃帝內經》等中醫(yī)經典,傳承精華,守正創(chuàng)新,以便更好地把中醫(yī)藥繼承好、發(fā)展好和利用好。 - The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