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錢鍾書先生逝世20周年紀念日,謹以此文做一紀念。也讓世人知曉,凡事不必求全。 譬如像錢鍾書先生這樣的大才,小說寫出了經典的《圍城》,學術方面有《管錐編》、《談藝錄》等巨著,可謂學貫中西、文史皆吃。然而,他在另外一些方面,卻能笨拙得令人笑掉大牙。 這樣的事實告訴我們,還是從新的角度看待自己和周圍人的笨拙吧。 錢鍾書(1919.11.21—1998.12.19) 錢鍾書25時,以第一名成績考取英國庚子賠款公費留學生,在牛津大學??巳貙W院英文系就讀,兩年后入法國巴黎大學進修。 《圍城》中曾塑造了出洋留學的方鴻漸買假學歷的經歷,這給很多讀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間。有一位專愛考據(jù)的先生,竟推斷出錢鍾書的學位也靠不住。 事實上,錢鍾書27歲時以論文《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通過答辯,獲得牛津大學文學學士學位(B.Litt)。但到了巴黎大學后,錢鍾書卻再也不愿意為一個學位賠掉很多時間了,他認為白費功夫讀些不必要的功課,很不值當,所以在巴黎的一年時間,錢鍾書只是自己下功夫扎扎實實地讀書。法文自十五世紀的士人維容讀起,到十八、十九世紀,一家家地讀。德文也是如此。他每日讀中文、英文,隔日讀法文、德文,后來又加上意大利文。這是愛書如命的錢鍾書恣意讀書的一年,他的超常的學習能力也因此得到酣暢淋漓的表現(xiàn)。初到法國時,錢鍾書的法文生字比楊絳多,但一年之后,錢鍾書的法文水平已遠遠超過了楊絳。 無論在牛津還是在巴黎,錢鍾書都給人留下嗜書如命、博聞多識、才華卓絕的印象。不過,在妻子楊絳的筆下,錢鍾書還以“癡氣”、人情味以及“拙手笨腳”,讓人時而感慨,時而哭笑不得。 楊絳在《我們仨》曾這樣寫道:
這便是大學者錢鍾書的另一面。人世間向來是沒有完人的,才華橫溢的錢鍾書也不能免。這樣的情況下,夫妻倆的生活起居,基本上全靠楊絳張羅。不過,夫妻間的感情并不因此而出現(xiàn)波折或裂痕,反而越來越親密了。無論在牛津還是在巴黎,都留下他們許多美好的回憶。 1936年冬,錢鍾書、楊絳攝于牛津大學 在《我們仨》中,楊絳最津津樂道的事情之一,就是夫妻倆的所謂“探險”:
這樣的“探險”,無疑使正在做學問的錢鍾書,也有了能夠成為作家的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