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籍摘要 1、《嘉佑本草》:“主金瘡止血,又療產(chǎn)婦血暈,惡血?!?/p> 2、《本草備要》:“能化瘀血為水,止金瘡出血,下死胎胞衣” 3、《本草綱目》:“治一切失血傷損,內(nèi)漏,目翳。其功專于止血,能使血化為水,酸以收之也。而又能下死胎,落胞衣,去惡血?!?/p> 4、《本草便讀》:“消瘀化水,溫能治外,斂口生肌。” 5、《玉楸藥解》:“功專止血。治吐衄崩漏胎產(chǎn),刀杖一切諸血。” 6、《本草從新》:“能化瘀血為水,止金瘡出血,下死胎胞衣。” 7、《醫(yī)林纂要》:“瀉肝行瘀血,斂肺生皮肉。” 8、《本草撮要》:“功專化血為水,止金瘡出血,下死胎胞衣,及胎產(chǎn)惡血血暈等癥?!?/p> 9、《本草新編》:“治諸血證神效,最化瘀血?!?/p> 10、《本草易讀》:“一切金瘡之良劑,諸般失血之靈丹。能除目翳,尤止血暈?!?/p> 11、《藥籠小品》:“能化瘀血為水,下死胎胞衣。” 12、《藥性切用》:“酸澀性平,入肝經(jīng)血分,化瘀血為水,止瘡出血。 研水飛用。茍非瘀逆,不可輕投?!?/p> 13、《馮氏錦囊秘錄》:“其功專于止血,能使血化為水。” 14、《顧松園醫(yī)鏡》:“消瘀血如神,敷金瘡至效。” 15、《雷公炮制藥性解》:“主金瘡止血,產(chǎn)婦血暈,火煅用。專主血證,能化瘀血為黃水?!?/p> 16、《飲片新參》:“治金瘡出血,能化瘀為水,下死胎,平血暈。” 17、《藥性歌括四百味》:“花蕊石寒,善止諸血。金瘡血流,產(chǎn)后血涌。(火煅研。)” 18、《中藥大辭典》:“化瘀,止血。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產(chǎn)婦血暈,死胎、胞衣不下,金瘡出血?!?/p> 19、《中華本草》:“化瘀;止血。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產(chǎn)婦血暈;死胎;胞衣不下;金瘡出血?!?/p> 二、現(xiàn)代研究 1、成分:主含鈣、鎂的碳酸鹽,并混有少量鐵鹽、鉛鹽及鋅、銅、鈷、鎳、鉻、鎘、鉛等元素。 2、作用:本品能縮短凝血時間和出血時間,減少出血量,炮制后止血作用略有增強。 3、藥理:能增強血中鈣離子濃度,使血管致密,有防止血漿滲出和促進血液凝固的作用。 4、臨床:用于咯血、嘔血、衄血、外傷出血等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