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劉小楓 | 面向當下的古典政治哲學求索

 黃埔N期 2021-08-12

編者按:本文發(fā)表于《三聯(lián)生活周刊》的“改革開放四十年”???018年10月8日,總第1007期),由劉小楓教授口述,劉怡采訪并整理。以下文字是作者改定的最后版本。

1974年春天高中畢業(yè)后,我到渝東豐都與石柱交界靠近武隆仙女山的大山里插隊落戶,當時抱定的信念是“扎根農(nóng)村一輩子”,村民們紛紛打量我是否可能做誰家的女婿。差不多用了兩年左右時間,我學會了所有農(nóng)活,在農(nóng)民鄉(xiāng)親眼里已經(jīng)夠得上合格勞力。這時我才明白,毛主席并非真要我“扎根農(nóng)村”,而是要我認識中國的土地。所以,在完成“認識土地”這項階段性任務之后,我開始自學古代漢語和古典樂理,迷上了拉小提琴,也讀了一些外國小說:《約翰·克里斯多夫》讀了三遍,喜歡莫泊桑、梅里美,但不喜歡巴爾扎克。

當時大部分國有單位實行“子女頂替”招工制度。我父親在重慶的文化系統(tǒng)工作,1977年秋天他退休后,我“頂替”他進了文化局下屬的市圖書館。這個圖書館創(chuàng)建于1946年,為了紀念前一年去世的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開館時定名為“國立羅斯福圖書館”。1949年,第一任館長嚴文郁去了美國,任職于聯(lián)合國圖書館,后來轉(zhuǎn)到俄亥俄州立大學任東亞圖書館主任。之后的20多年里,這位首任館長一直給重慶市圖書館寄資料,主要是美國期刊、新書通訊、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科技出版物之類。有一次,我在館內(nèi)一個公共走廊邊上的廢舊外文期刊堆里翻到一本1956年的《時代周刊》,里面報道“匈牙利事變”的血腥照片讓我渾身戰(zhàn)栗:世上竟然有這種事情!當時我就下決心要學好外文,否則自己的眼界必受限制。在圖書館工作的一年里,我組織了一個法語學習小組,請館內(nèi)懂法語的老師給我們幾個年輕人講課。   

恢復高考來得很突然。1977年冬天匆忙報考,上了錄取線也體檢了,不知為何沒被錄取,次年才如愿以償。因為喜歡文學,我報考的是四川外語學院的法語專業(yè),但被分配到了德語專業(yè)。還在鄉(xiāng)下務農(nóng)時,我從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回憶錄里得知,要成為好的小說家,先得學好哲學,但當時僅能找到艾思奇的《大眾哲學》,沒讀懂,卻不明就里地覺得哲學很乏味,從此不再理會任何哲學書籍。因此,大學時代我把大部分課余時間拿來讀各類通史性質(zhì)的書,從中外文學史、中外哲學史、中國通史直到世界史。要是當時我能注意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讀的是什么哲學書,就不會不幸多走了后來的20年彎路,因為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他最喜歡讀柏拉圖。



圖片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因為喜歡文學同時又偏好理論性的東西,加上當時學界正興起“美學熱”,1982年我報考了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專業(yè)的碩士班。由于是學德語出身,碩士論文以德國美學為題也就順理成章。至于為什么最后搞成了現(xiàn)代性批判,現(xiàn)在想來與海德格爾的影響有關,他讓我改變了對哲學的看法。1986年,這篇碩士論文以《詩化哲學》為題出版,無意中呼應了80年代的新詩潮,但其實我對詩歌一竅不通。這本書關注的是啟蒙運動之后德意志學界為什么會出現(xiàn)“美學熱”,而英國和法國卻沒有類似的情況。現(xiàn)在回過頭看,這個思想史問題還是過于復雜了。假如我當時就能讀到卡爾·施米特的《政治的浪漫派》,我的認識就不會那么簡單、平面。不過在80年代初,不僅是我本人,整個中國學界的學術視野都還非常狹窄。
1985年碩士畢業(yè)后,我到剛建立還不到兩年的深圳大學中文系任教。系主任樂黛云教授交給我寫本“比較詩學概論”的任務,我無法推辭,最終寫成了不倫不類的《拯救與逍遙》,1988年出版。但這本書關涉的問題相較《詩化哲學》要開闊得多,直面中國思想的“世紀性難題”,即中國學人應該如何認識西方文明。與當時坊間流行的“新啟蒙”或“傳統(tǒng)文化批判”等議題相比,我認為這才是中國學界面臨的要務。我嘗試應用現(xiàn)象學原理來理解中西方的精神現(xiàn)象,矛頭指向各色當代新儒家,尤其是當時頗受學界青睞的港臺新儒家。這本書得到不少褒揚,因為人們以為我是反傳統(tǒng)分子。其實,拒絕新儒家并不等于拒絕儒家,毋寧說,如何才能正確理解儒家傳統(tǒng)的精華,始終是個棘手問題。所以十多年后,我又修訂再版過這本書。
寫作《拯救與逍遙》之前,我已經(jīng)在同時研究基督教理論和社會理論。因此,1989年初春我到瑞士巴塞爾大學讀博士,論文題目選擇了馬克斯·舍勒(Max Scheler),而我的博士生導師奧特(Heinrich Ott)以憑靠海德格爾哲學闡發(fā)神學觀念見長。舍勒既是現(xiàn)象學家和社會理論家,又是基督教精神的現(xiàn)代傳人,他致力于將傳統(tǒng)基督教精神與現(xiàn)代學問樣式結(jié)合起來,這讓我入迷。90年代初,全球?qū)W界一度興起“現(xiàn)代化問題熱”,當時討論“亞洲四小龍”就像今天討論“中國崛起”一樣時髦。但我覺得,在搞清楚現(xiàn)代西方的思想大家是如何面對現(xiàn)代性問題之前,談論本土的現(xiàn)代化問題難免缺乏理論深度。因此在寫完博士論文后,我在1996年出版了《社會理論緒論:現(xiàn)代性與現(xiàn)代中國》。
在今天,我的名字經(jīng)常被學界中人與列奧·施特勞斯(Leo Strauss)聯(lián)系在一起,實際上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我才和這位德裔美籍猶太哲人“接上頭”。當時我正在研究德國公法學家卡爾·施米特(Carl Schmitt)的政治法學著作,海因里?!み~爾的《施米特與施特勞斯:隱秘的對話》一書讓我開始重視施特勞斯其人。不過,讀完朗佩特的《施特勞斯與尼采》我才猛然開竅,也直接催生了2000年發(fā)表的《尼采的微言大義》。這篇長文以及隨后的《刺猬的溫順》,讓我開始遭受知識界的猛烈抨擊。我向好些朋友推薦過朗佩特的這本書,盡管我完全不贊同他對尼采的頌揚和對施特勞斯的批評。
施特勞斯把現(xiàn)代性思想的源頭追溯至馬基雅維利和霍布斯,為我理解整個西方政治思想史、尤其現(xiàn)代的三次激進思想浪潮提供了通透的全局觀。自《拯救與逍遙》以來一直在探問的“何謂西方文明”的問題終于獲得了解答。施特勞斯教導我用古人的自我理解來理解古典,通過跟隨柏拉圖學習如何熱愛智慧,學會抵制現(xiàn)代的種種“主義”論說。對我而言,既然《拯救與逍遙》已經(jīng)拒斥了各種現(xiàn)代式的回歸中國古典的可能性,那么,施特勞斯也為我開啟了理解中國古典及其與現(xiàn)代的關系的可能性。

圖片
列奧·施特勞斯(1899-1973)

讓我逐漸變得能夠從容應對一波又一波后現(xiàn)代思潮的20世紀思想大家,不僅施特勞斯一人。我多次對自己的研究生們說,你們真正的博士生導師是施特勞斯、施米特和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我僅僅是他們的助教。還可以聘尼采為副教授,其他人就算了,名額有限。聘這三位生長于德國現(xiàn)代學術土壤的思想家當博導,與我自己身處的現(xiàn)實語境有關。凡好學之人,首先需要搞清楚何謂、以及應當如何“好學”,施特勞斯在這方面是最好的老師。好學的熱情沒法與現(xiàn)實政治處境不相干,而政治處境從來就極為復雜難辨。如果我們愿意辨識自己所處的復雜現(xiàn)實,而非頭腦簡單地看待政治現(xiàn)象,那么施米特會是一位好老師。他勇于面對時代困境所引致的政治難題,思想經(jīng)驗難能可貴。不僅如此,理解現(xiàn)實的政治處境,尤其需要培養(yǎng)深邃的眼光,或者說需要歷史的眼光。如何把政治思想史與政治史關聯(lián)起來,而且具有世界文明的視野,沃格林是再好不過的老師,盡管他的表述方式令人不敢恭維。
相形之下,我們的自由主義話語最大的問題在于,始終不愿直面施特勞斯提出的“哲人敗壞”問題,從而陷入現(xiàn)代性制造的“思想進步”神話無法自洽。但也需要理解這種話語產(chǎn)生的土壤。80年代初,“傷痕文學”很熱,當時的我們養(yǎng)成了一種“傷痕思維”的習慣,而且至今沒有走出這種習慣。不應該忘記傷痕,但要做到正確看待歷史上的傷痕不容易。我自己曾經(jīng)長期是個傷痕主義者,直到進入西方和中國的古典思想,我才覺得自己能更恰切地理解個人乃至國家身上的歷史創(chuàng)傷。

圖片
從左至右為施米特(1888-1985)、沃格林(1901-1985)
   
 2002年之后,我開始著手策劃“經(jīng)典與解釋”書系這項工程,分為西學、中學、輯刊三大系,目前的出版數(shù)量已經(jīng)超過500種。我自己的期許是,通過這套以整理和解讀經(jīng)典文本為主線的書系,夯實中國學術思想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學界的心力幾乎全部撲向了西方的當代學術,即20世紀以來的學術。60年代以前尚存的對西方現(xiàn)代早期、即16至18世紀思想的研究資源,如今幾乎蕩然無存。整全地認識西方文明思想傳統(tǒng),是中國學界面臨的歷史性任務;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了越來越好的生活條件,如果我不趕緊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真覺得對不起前人經(jīng)受的磨難。聶榮臻元帥曾問周恩來總理為何如此拼命干活,他的回答是:他身邊有太多戰(zhàn)友遇難,他要用加倍工作來替難友們實現(xiàn)對中國的熱愛。這話讓我刻骨銘心,也讓我想起20世紀的中國學界,同樣有太多犧牲了的前輩。


采訪手記


文/劉怡

在那篇動筆于1998年底、意圖作為“告別1999獨白”的著名文章《刺猬的溫順》中,劉小楓勾勒了兩種不同類型哲人的面相:一種是以賽亞·伯林(Isaiah Berlin)所代表的、秉持價值相對主義的狐貍型哲人,也是現(xiàn)代人。另一種則是施特勞斯筆下的蘇格拉底所代表的、堅信自然正確的刺猬型哲人,也是古典人。富于形象感的“刺猬揪住狐貍”這一比方,不僅揭開了他將“古今之爭”視角引入中文政治哲學研究的序幕,也使他本人的學問在中國的傳播,自此與施特勞斯這位猶太裔政治哲人的姓氏產(chǎn)生了莫大關聯(lián)。
狐貍與刺猬這組意象,同樣適用于不同知識背景、不同思想傾向的學人對劉小楓本人的評價。在上世紀80年代的“美學熱”中,他的那本《拯救與逍遙》對將人視為目的的歷史理性主義所做的解構,一度被“新啟蒙”的倡導者引為同道。但在21世紀初,由他所掀起的古典政治哲學研究的波瀾,卻又曾被昔年的舊相識批評為“思想糊涂”。劉小楓本人對此有一段幽默的解讀:“李澤厚先生說,他若年輕30歲就會研究劉小楓。不少人把這話讀作褒獎,純屬誤解。李先生的意思是:你們瞧,劉小楓在《拯救與逍遙》中抨擊儒道釋,現(xiàn)在又成了中國古代文明思想的衛(wèi)道士,不是自己反對自己嘛。研究劉小楓的意義除了讓他的立場前后矛盾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不會有別的什么價值。”但他本人愿以政治哲學史家沃格林自況,“沃格林多次調(diào)整自己的研究方向,誰若認真讀過他那部厚重的《以色列與啟示》,就應該會懂得《拯救與逍遙》的思想史含義與個人無關?!?strong>劉小楓相信他所發(fā)現(xiàn)的“真問題”的價值遠勝于對他個人思想傾向的臧否。的確,與1988年時的劉小楓相比,30年后的劉小楓除去脫卻了當初的“啟蒙狂熱”,關注的問題似乎并無分別。
“中西之爭”與“古今之爭”兩大問題,構成了劉小楓學術研究的智識動力之源。前者始于80年代“西化”爭論中對“何謂西方”的發(fā)問,解決路徑則是在施特勞斯、施米特和沃格林的襄助下一路回溯,最終覺知到了西方政治哲學中固有的“古今之爭”。而施特勞斯指出的路徑,又可以作為參照系,為重新認識和接續(xù)本土固有的古典政治哲學提供借鑒。在追問和碰撞之中,“何謂中國”這一原初問題終將獲得解答;在那之后,“中西之道應當如何共處”“今日中國將如何自立于世界”等一系列衍生問題的答案自然也會呼之欲出。
劉小楓并不諱言自己的學術工作受到諸多質(zhì)疑。他由衷感慨,“施特勞斯未必受歡迎,猶疑、抵觸甚至反感者更多,這倒不奇怪。任何時代、任何政治共同體,學人都心向各異,各有各的精神和學問上的導師純屬自然現(xiàn)象。問題是:為什么我們對海德格爾、???、伯林或羅爾斯從來沒滋生過猶疑、抵觸,更不用說反感。這說明了什么?”他用一個略顯晦澀的意象“哲人的敗壞”來概括自己的困惑:“我的朋友中有些人腦筋極為聰明,但他們心甘情愿地跟隨心性低劣、見識猥瑣的時人,令人匪夷所思。”劉小楓相信,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已經(jīng)開啟對“什么是智慧”“什么是熱愛智慧”“如何才能實現(xiàn)好的政治生活”的追問,在改革年代的中國,這樣的問題依舊沒有過時。



作者簡介



圖片
劉小楓,男,1956年5月出生于重慶,高中畢業(yè)后下鄉(xiāng)務農(nóng)(1974-1977)。1982年畢業(yè)于四川外國語學院德法語系,獲文學士學位;1985年在北京大學獲哲學碩士學位后任教深圳大學中文系,1988年晉升副教授。1989年赴瑞士巴塞爾大學留學,1993年獲神學博士學位后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兼任教授(兼職博導)。2002年轉(zhuǎn)任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學教研室主任;2009年至今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主任。2014年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古典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2017年卸任后任該會總顧問迄今。
主要研究方向:古典詩學、政治思想史、比較古典學。早年以《詩化哲學》(1986)《拯救與逍遙》(1988)蜚聲學壇,迄今出版以《設計共和》《共和與經(jīng)綸》《施特勞斯的路標》《海德格爾與中國》《以美為鑒》《巫陽招魂》《擁彗先驅(qū)》等為核心的學術專著(文集)30余種,編修教材《凱若斯:古希臘語文讀本》《雅努斯:古典拉丁語文讀本》等,選編并組譯譯文集近百種,創(chuàng)設并主持大型古典學術譯叢“經(jīng)典與解釋”、CSSCI中文來源輯刊《經(jīng)典與解釋》和學刊《古典學研究》,已出品六百余種,影響被及文學、哲學、法學、史學等多個領域。



編輯|陳子博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