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和帝 劉肇) 想要了解漢殤帝劉隆,我們必須要先從他的父親,漢和帝劉肇開始說起。 東漢王朝從無到有,在歷史上的存在感似乎一直很低。 翻看歷史長卷,一提到東漢,基本上都是東漢末年。 實際上,東漢是一個明君輩出的年代。 “位面之子”劉秀力挽狂瀾,締造了光武中興。 嚴刑峻法的明帝劉莊,開創(chuàng)了東漢的清明社會。 而接下來的章帝劉炟,更是和父親劉莊打造了“明章之治”的盛世。 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東漢皇帝的整體質(zhì)量,可以說是杠杠的。 很快,在一連串明君的努力之下,東漢王朝順利走向了巔峰。 人們追求巔峰,是因為巔峰總在遠方,總是達不到,所以人們要去走進它,征服它。 但一旦踏上巔峰,人們就會意識到一個問題。 巔峰過后,再無巔峰,迎來的往往就是低谷。 章帝駕崩后,十歲繼位的漢和帝劉肇前半生被竇太后(竇氏外戚)控制,結(jié)結(jié)實實的當了將近十年的吉祥物,好不容易擺脫外戚的控制,皇帝又開始寵信宦官。 (竇太后) 對皇帝本人來說,他執(zhí)政的十八年時間里,幾乎沒有過上一天安生的日子。 他被人控制,被人利用。相對的,他也控制別人,利用別人。 這位皇帝終其一生,都活在政治的陰謀和旋渦中。 以至于皇帝在人生最后的歲月里,患上了類似“被迫害妄想”之類的疾病。 皇帝懷疑身邊的人,宦官也好,外戚也好,都居心叵測,想要謀害他。 翻閱史書,看遍這位皇帝的一生,作為作者,我不由得感嘆,皇帝,在某種意義上講,是最可憐的人。 登基就失去了父親,如果趕上北魏政權(quán)那種近乎于血腥的子貴母死制度,搞不好出生之后連母親也沒了。 那至高無上的皇位在別人眼里是炙熱的,充滿誘惑力的,但只有真正坐上去的時候,才知道那上邊是多么的冰冷。 元興元年,公元106年,漢和帝劉肇走完了他風雨凄苦,疑云密布的一生,龍馭上賓,撒手人寰。 皇帝一死,選擇誰來接班就成了問題。 候選人有兩位,皇帝的長子劉勝和皇帝的幼子劉隆。 相比之下,劉勝的優(yōu)勢是很明顯的,他是皇帝的長子,年紀又合適,而劉隆出生剛過百天,還是個襁褓之中的嬰兒,所以誰能當皇帝,誰適合當皇帝,滿朝文武們心里都很有數(shù)。 文武大臣們的想法很一致,既然幼子年幼,那么就應(yīng)該讓劉勝繼承帝位。 但大臣們說話并不算數(shù),在皇位繼承的問題上,有關(guān)鍵決定權(quán)的人,是先皇的皇后,此時已經(jīng)升級為太后的鄧氏。 (鄧太后) 鄧太后的想法卻和大臣們截然相反。 她認為,皇位應(yīng)該由劉隆繼承。 那劉勝為什么不合適呢? 鄧太后當然有她自己的理由: 劉勝雖然年紀合適,但是常年患病,久治不愈,難堪皇帝大位。 劉勝有病嗎? 有。 那是什么病呢? 史書沒有給出具體記載,但作者推測,應(yīng)該是一些慢性病,這些慢性病不會立刻摧毀人的身體,或者頃刻奪走人的生命,只會讓人的身體處于一種比較虛弱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劉勝的病情并不嚴重,對他當皇帝完全沒有妨礙。 既然不妨礙當皇帝,那么鄧太后為什么如此小題大做,非要從中作梗呢? 答案也很顯而易見,因為鄧太后有著和前朝竇太后一樣的夢想,那就是搞個傀儡皇帝當吉祥物,然后自己把持朝政,成為大權(quán)在握,臨朝稱制的太后。 如果是這樣,那么年紀較大的劉勝很顯然不是個好人選。 歲數(shù)越大,越不好控制。 所以在鄧太后的操控之下,剛剛降臨人間一百多天的劉隆登基了。 (漢殤帝 劉?。?/p> 他幼小的身體坐在那個龐大的帝王寶座之上,顯得極不協(xié)調(diào)。 而當群臣俯首在地,山呼萬歲時,劉隆鼻涕眼淚橫流,居然被嚇哭了。 皇帝的哭聲并未引起太大的波瀾,在這莊嚴威儀的場景之下,由垂簾聽政的鄧太后主導的新政開始有條不紊地實施了。 事實上,鄧太后一個比較盡職盡責的女政治家。 相較于她那只會在太后寶座上瘋狂享受的老前輩竇太后,鄧太后明顯還是想要干點實事兒的。 那鄧太后做了哪些改革呢? 第一,反對淫祀。 這個淫祀,各位不要想歪,跟字面意思沒有一點關(guān)系。 所謂淫祀,就是指那些不合時宜且鋪張浪費的祭祀。 歷來,皇帝的祭祀制度是密集且復(fù)雜的。 逢年過節(jié)要祭祀,婚喪嫁娶要祭祀,風調(diào)雨順要祭祀。 各種祭祀活動幾乎排滿了皇帝的日程表。 平常人搞祭祀,無非尊敬鬼神,點兩炷香,上兩盤糕點。 但皇帝搞祭祀,排場可就大了,宰牛宰羊宰雞鴨,上香上水上金銀,修個祭壇,再擺個三五十桌,宴請一下大臣,最后晚上再安排個聯(lián)歡晚會,這才算完事兒。 如此來看的話,皇家祭祀,實在是一場非常燒錢的行為。 按理說敬天地,敬鬼神,也無可厚非,這是傳統(tǒng),也是禮儀,花點錢就花點錢吧,但歷代皇帝搞祭祀用的最多的理由卻是:祈求上天保佑東漢國富民強,國祚永恒。 勤勞雙手才能創(chuàng)造富裕未來,一味求神拜佛,只會把王朝的繁榮變成空想。 半個月就求一場,實在是沒有什么意義。 (漢朝的祭祀活動) 鑒于以上,鄧太后停止了大量的祭祀活動,實可謂是利國利民利經(jīng)濟的舉動。 第二,大量裁撤員工。 跟一條停止淫祀的目標一樣,鄧太后作為東漢王朝的實際老板,必須要考慮開源節(jié)流的問題。 所謂開源,就是賺錢,而剩下的節(jié)流,就是省錢。 除了在祭祀活動上省錢之外,鄧太后還打算在中宮的人事編制上省錢。 從本朝漢光武帝立國到漢殤帝劉隆即位,八十多年的時間里,對于宮女的招錄,可以說是人山人海,絡(luò)繹不絕。 皇帝要那么多宮女做什么呢? 一是伺候皇親貴族,二是為了在宮女中選拔秀女,充實自己的后宮。 但實際上,根本沒有那么多皇親貴族需要伺候,皇帝的后宮也放不下那么多女人。 所以這就造成了一種情況,宮里宮女的數(shù)量嚴重超編,工作就那么一點兒,很多宮女進了宮沒事兒干,就成了吃閑飯的。 吃閑飯還不算,既然把人家招到宮里來上班,就要給人家開工資。 有讀者可能會問,一個宮女一年能有多少工資啊?東漢天朝上國,隨隨便便養(yǎng)活一群宮女還不跟玩一樣? 事實并非如此,史書記載,漢朝的宮女年薪最低的,也有192斛,換算成現(xiàn)在的計量單位,就是5182斤。 一個宮女就是五千多斤,東都洛陽的宮女數(shù)以萬計,一年得花掉朝廷多少財政支出? (漢朝宮女形象) 鑒于此上,鄧太后決定,大量裁撤宮女,讓她們拿著賠償金走人。 不難看出,不管是停祭祀還是裁宮女,鄧太后的改革始終伴隨著一個關(guān)鍵詞:節(jié)約。 如此說來的話,鄧太后應(yīng)該是個品德高尚的賢后,因為她身居高位的每一天,都在勤勞工作,為了東漢帝國的發(fā)展著想。 人們提起東漢政權(quán),往往聯(lián)想到外戚勢力始終圍繞著東漢。 先前的竇太后,現(xiàn)在的鄧太后,未來的閻太后、梁太后、竇太后(另外一位)、何太后。 在人們的眼里,這些女人辜負了皇帝們對她們的信任,胳膊肘往外拐,擅權(quán)禍國,都是壞透頂?shù)募楹?、惡后?/p> 其它這些太后的是非功過,有待商榷,但本篇中的這位鄧太后,卻是一個值得稱贊的賢后和良后。 我們不得不承認,擁戴劉隆當皇帝是出自于鄧太后自己的私心,但掌握權(quán)力之后的鄧太后的所作所為卻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兒。 她是一個好太后,更是一個善良的人。 如果可以,她甚至愿意撫養(yǎng)小皇帝劉隆長大,并且把劉隆培養(yǎng)成一個優(yōu)秀的帝王,最后再把權(quán)力交還給他。 但很可惜,劉隆似乎并沒有這樣的未來。 延平元年,公元106年。 這一年,鮮卑族人進犯漁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密云一帶,這幾乎是鮮卑人第一次出現(xiàn)在歷史舞臺上。 (鮮卑族人) 同年,西域動蕩不安,龜茲、溫宿、姑墨三個小國躍躍欲試,想要和東漢政權(quán)較量較量。 中原風云變幻,正是青年兒女保家衛(wèi)國的好時節(jié)。 但劉隆卻無緣這一切了。 這一年9月21日,在皇位上坐了220天的漢殤帝劉隆不幸夭折,悄然離開了人世。 年幼的皇帝沒有在自己的帝王生涯中留下一絲一毫的痕跡,除了每天更換的尿布之外,真的很難再有什么事跡和東西能被留下。 但劉隆死后,卻不經(jīng)意間創(chuàng)造了一個歷史記錄。 他是中國歷史上即位年齡最小的皇帝,百天登基。 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短的皇帝,年僅一歲。 皇帝駕崩之時,東都洛陽一片嗚咽,冥冥之中,所有人都感覺到: 東漢,要變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