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君說 熟悉的開學季又來了,但是這次開學季和往常又不一樣,在“雙減”政策下,作業(yè)量更合理,學習回歸初心,節(jié)假日也不用再奔赴在輔導班。 多出來的時間,很多家長和老師會想到讓孩子多學學古詩文,提升文化素養(yǎng)。不過,這些內容如果完全死記硬背,依然是死知識,學得也挺痛苦。有沒有既好操作、又能真正提升孩子語言能力的方法呢? 今天,小古文君邀請到“小古文百班聯盟”的賴雪蓮老師,來給大家支招! 圖:賴雪蓮老師和學生們在一起。賴雪蓮,“小古文百班聯盟”成員,福建省石獅市第六實驗小學語文教師,石獅市“十三五”規(guī)劃研究課題《統(tǒng)編教材里讓課文遇見小古文的教學實踐研究》負責人。 文/賴雪蓮老師 編輯/小古文君 “跟我學小古文”公眾號的讀者朋友們好,很高興能給分享我的小古文實踐心得,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實踐其實是基于新教材投入使用這個背景,統(tǒng)編教材可以說是整本書閱讀、傳統(tǒng)文化、文言文齊上陣,語文的外延大大擴展,怎么來學?“小古文”課程首創(chuàng)者朱文君老師的一本《讓課文遇見小古文》讓我眼前一亮! 在這本書里,朱老師把課文和小古文聯系起來一起學,大大節(jié)省了孩子理解古文的時間,還運用了“文白對讀”“文白對寫”策略,讓孩子們得以輕松寫古文。2020年2月初,我參加了小古文線上研修組織“小古文百班聯盟”,跟著朱老師研習這些策略。發(fā)現它就像打通了學生語文學習的“任督二脈”,能夠讓學生從文言和白話兩方面獲取母語營養(yǎng),共同實現語文學習的效益最大化。 因此,一個多學年以來我一直在實踐,下面就把我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關注語言,課文改寫小古文 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要求“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 精讀課文《人物描寫一組·摔跤》通過一組出神入化的動作描寫,把小兵張嘎和小胖墩兒玩摔跤的過程寫得精彩動人。比如,寫小嘎子抓住小胖墩兒不靈活的弱點,圍著小胖墩兒“猴兒似的蹦來蹦去”,想要把對手轉迷糊,以尋找進攻的時機,最后使出“鉤他的腿”這樣的巧招取勝。這些細致的動作描寫表現出小嘎子機靈的特點。 文中語言也很有特點,富有節(jié)奏且風趣幽默。比如,以“要不——摔跤”這樣簡潔的對話為開頭,吸引孩子的興趣,“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珠子……”等短句節(jié)奏明快,朗朗上口,趣味橫生,兩人摔跤的場景如在面前。 于是,我先讓孩子們邊讀邊畫出描寫兩個人摔跤的動詞,孩子們一下子如數珍寶般找了出來。接著,我通過朗讀,指導孩子們感受小嘎子和小墩兒摔跤的樂趣,體驗語言的趣味性,在朗讀中和孩子們共同來找語言的優(yōu)點。已經接背過50多篇小古文的孩子們很快發(fā)現,課文語言簡潔明快、瑯瑯上口,里面還有很多四字詞語,這點很像小古文。 我順水推舟,鼓勵他們試著把這個片斷改成小古文。孩子們興致勃勃、議論紛紛的討論、改編著: 課文:小胖墩兒跳起來。立刻退后兩步,一閃身脫了單褂兒,叉著腰說,“來吧,是一叉一摟的,還是隨便摔?” 學生改:胖墩遂躍起,即退二步,閃身脫褂兒,叉腰曰:“來!叉摟乎?隨便乎?” 課文:可是小胖墩兒也是個摔跤的慣手,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珠子,不露一點兒破綻。 學生改:然,其亦為摔跤慣手,塌腰、合襠、鼓目,不露破綻……課在意猶未盡的文白對寫表達中結束了。 賴老師將學生的小古文作品制成班報,作為鼓勵▲ 通過這樣的方法,一來可以讓孩子反復體會課文動作描寫的精妙,提煉精彩詞句;二來引導他們關注言語形式,深入言語形式;三來又運用了平時積累的小古文,鍛煉語言表達能力。這是語文教學最主要的任務,這也是文白對寫小古文帶來的意外收獲。 關注內容,長文短文也相通 六上第一單元《丁香結》是作家宗璞寫的一篇語言優(yōu)美、意蘊豐富的散文。 作者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實寫丁香花的形象,虛寫寄托于丁香花的志趣和人生態(tài)度。在描寫丁香花時,分別從視覺和嗅覺突出了它的顏色、樣子、氣味。對丁香花的色彩則運用了寫意式的描寫:月下的丁香是“白的瀟酒,紫的朦朧”,斗室外的白丁香潔白耀目,被作者直接呼作“檐前積雪”,還有“一片瑩白”“參差的綠”與“兩扇紅窗”交相輝映,煞是好看。甚至還有對花形的工筆白描:“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開滿樹……”從局部寫到整體,行文優(yōu)雅,韻味十足,若孩子能積累下來就太好了。 這時,我一下子聯想到了與學生一起學過的小古文《菊》: 菊花盛開,清香四溢。其瓣如絲 如瓜。其色或黃、或白、或赭、或紅。種類繁多。性耐寒,嚴霜即降,百花零落,惟菊獨盛。 孩子們通過對比,很快發(fā)現了二者在內容和結構上的相似之處: 這兩篇文章雖然一篇很長、一篇很短,但都先從形狀、顏色、氣味這三方面描寫,最后再總結提升引發(fā)啟迪。《丁香花》是對人生理解的感悟: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而“百花零落,惟菊獨盛”則是對孤標亮節(jié)的君子品格的贊美。 于是,我引導學生巧借小古文《菊》的結構,化用課文的語言,改寫成小古文版的《丁香結》: 有學生寫:丁香盛開,幽雅甜香,其形若“十”字,其狀若結,色白者瀟灑,色紫者朦朧,乃微雨之絕配也! 有學生寫:丁香春時綻放,宛如夜之星,晶瑩透亮,點綴夜空;亦如冬之雪,高潔圣雅,卓爾不群。其色或白、或紫。淡淡幽香,非桂非蘭,夜色不能掩其香。 有學生寫:古人詞云:“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雪色映窗,乃直透豪端也。 借著小古文的架構,摘取《丁香結》里的美妙表達填補進去,就像在玩拼詞游戲,充滿趣味。既能學結構,又能學語言,把短文寫長,把長文寫短,這豈不比單純地抄寫好詞好句有意思得多? 文白互補,創(chuàng)造有趣的作文形式 六上第三單元《故宮博物院》是一組連續(xù)性文本,由四篇材料組成,有對故宮博物院進行全景介紹的說明性文字,有關于太和門被燒的故事以及來自官方網站的瀏覽須知和平面示意圖。 這些材料中,既有文字介紹,也有圖片提示,形式內容豐富,特別適合達成小學階段“閱讀簡單的非連續(xù)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這個目標。書上還提供了兩個閱讀任務:(1)為家人計劃故宮一日游,畫一張故宮參觀路線圖。(2)選擇一兩點,游故宮的時候為家人講解。以引導學生運用前面學到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展開“有目的地閱讀”活動。 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理清了完成兩個任務所要選擇的材料,從而進行“有目的地閱讀”這一訓練。在完成“為家人講解”這個任務時,我們采用了畫思維導圖的方法,先畫再講,讓表達更有條理,更有序。 在這樣讀透的基礎上,我順勢引入小古文書上《太和殿》的學習。太和殿就是故宮內規(guī)模最大的殿宇,和書上對于太和殿的介紹極其相似,都講了太和殿的規(guī)制、大小、裝飾等,陳設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這里面,藏著古代建筑體現的文化,也藏著古今度量單位的變化等有趣的小知識。 《讓課文遇見小古文》書影(局部)▲ 在完成了讀通、讀順、讀熟、讀好四個層次的朗讀上,我基本都是跟著書上練習教的。先通過文白對讀,讓孩子們對照課文,讀懂古文,接著結合書上的“文化小講堂”欄目,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太和殿的歷史,告訴學生:這也是我們可以用來給家人講解的好材料,里面的知識多豐富,語言多好啊。 最后,學生都可以用簡潔的小古文來為家人講解了: 太和殿為三大殿之首,又名“金鑾殿”,處紫禁城之中心位。殿高十一丈,廣十有一間,縱五間,甚是宏偉。 殿中有朱漆方臺,上置一金漆雕龍寶座,后有龍屏。旁有六大蟠龍金柱,上盤金龍。望中頂,中央藻井有一雕金盤龍,巨大無比,口內垂一白珠,旁繞六小龍珠,正對寶座,色彩絢麗,金碧輝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