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不同朝代的皇帝分別喜歡用什么碗?

 建盞 2021-09-17

現(xiàn)在的“碗”,在古代寫作“盌”或“椀”,在瓷器盛行之前,古人用的碗有漆木、金銀甚至玉石、玻璃等材質(zhì),用途涉及食器、酒器、茶器等。
不同朝代皇家偏愛的碗也不一樣,共同點就是,都是當(dāng)時最好的工匠做出的最名貴稀有的珍品。也成為代表每一個朝代流行文化和工藝水平的典型器物。

一、漢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漆器、金銀器為主
漢初陶瓷技術(shù)尚未成熟,雖然中國在商代就已經(jīng)燒出原始瓷,但因青銅器與漆器的盛行,陶瓷技藝在先秦至西漢時期,沒有得到重大發(fā)展。
東漢中晚期,瓷質(zhì)餐具才首次出現(xiàn),工藝與設(shè)計還不成熟。因此漢朝的上流社會使用的碗多為漆器金銀器

▲東漢 越窯青瓷弦紋罐 浙江省博物館藏

漆器
西漢中期,漆器得到皇室青睞,設(shè)立專門的官營作坊生產(chǎn),其中以成都漆器最為著名,近年來的考古工作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蜀郡西工造”的漆器。

▲西漢 彩繪漆龍鳥紋圓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在漢朝,漆器的使用可謂尊貴身份的象征,漆器制作精良、種類造型豐富,有卮、杯、盤、碗等餐具,奩、盒等妝具,幾、案等家具,但主要是以飲食器皿為主。


如揚州市邗[hán]江西湖胡場一號西漢墓出土的一件漢代漆碗,碗高7厘米、口徑15厘米,外腹黑地朱繪的幾何紋樣或是仿自當(dāng)時流行的綺紋,碗內(nèi)心在朱地上用黑漆細勾首尾相銜的三只朱雀。

金銀器
漢代的金銀器中常見飾品,器皿并不多,純金質(zhì)容器更為罕見,迄今為止考古發(fā)掘中所見漢代金銀器皿多為銀制。
漢代人有“金銀為為食器可得不死”的觀念,因此一些銀質(zhì)實用器得到重視。金銀固然奢靡,但皇帝的桌上定然少不了金銀制的碗。


二、唐朝(公元618-907年):金銀器、瓷器
唐代之前,碗基本只有飯碗菜碗之分,唐代之后隨著國力的強盛以及茶文化酒文化的興起,又出現(xiàn)茶碗、酒碗,而因用途不同,碗的式樣也略有相異,材質(zhì)主要有金銀器、瓷器等。

金銀器
金銀器的發(fā)展在唐代逐漸興盛,中國自行制造的金銀器煥發(fā)光彩,南北朝前后,進口器物已不占據(jù)主流。

▲唐 鎏金仰蓮瓣圈足銀碗 陜西扶風(fēng)法門寺地宮出土

唐代金銀器中有的仍采用陶瓷、銅器、漆器的器型和紋樣,并結(jié)合金銀材質(zhì)特征加以創(chuàng)新,有的則受西亞、中亞風(fēng)格影響,帶有濃厚的異域風(fēng)采。各種加工技術(shù)往往綜合運用,主要有錘鍱、嵌刻、鎏金等。

▲唐 鎏金雙獅紋銀碗 西安何家村出土 現(xiàn)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

唐代金銀制的碗多出自官方,使用者多為皇室成員或顯赫貴族。金銀器考古中較為著名的有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唐長安興化坊)窖藏以及1987年扶風(fēng)法門地宮出土。
研究者推斷前者墓主地位不亞于宰相,而后者出土器物則是唐代皇帝為供奉佛指舍利所進獻的各種珍寶。

▲唐 鴛鴦蓮瓣紋金碗 西安何家村出土 現(xiàn)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

從唐代起,陶瓷器皿因為成本相對低廉(金銀器需要用貴金屬),生產(chǎn)效率更高(漆器耗費人工和時間),且防水性能好、耐磨堅固等優(yōu)勢,逐漸替代金屬器、漆器等,成為主流的日常用具。
且白瓷技術(shù)在青瓷技藝之上逐漸發(fā)展,北方燒制白瓷的邢窯與南方燒制青瓷的越窯最為著名。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

唐代文學(xué)家皮日休(834~883年)詩云:“邢客與越人,皆能造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云魄起。”

邢窯白瓷
邢窯窯址在今河北省邢臺、內(nèi)丘、臨城一帶,所產(chǎn)白瓷有粗細兩類,細白瓷供宮廷及上層社會使用。
碗類器型是較為常見的,白瓷胎骨堅實致密,體態(tài)豐盈渾厚,釉色白潤光潔,瓷化程度較高,扣之作金石聲,玉璧形底更為唐代邢窯白釉碗的典型特征。

▲唐 邢窯白釉玉璧形底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玉璧形底碗的品種主要是白瓷和青瓷??谶呌写娇诤筒粠Т娇诘膬煞N;碗壁有的直壁斜出,有的微帶弧度;足一般寬而淺,中心凹處有的施釉,有的無釉。

邢窯瓷底款中的“盈”“大盈”“官”“翰林”等,則可能與唐代皇宮的百寶大盈庫有關(guān),為官府的定燒器。

▲唐五代 邢窯「大盈」款茶甌 香港佳士得拍品


越窯青瓷
越窯窯址在今浙江余姚、慈溪一帶,所產(chǎn)青瓷胎骨較薄而質(zhì)地細膩,造型豐富而紋樣秀美,釉水肥潤而色澤青黃。

▲越窯青釉花瓣口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越窯青瓷碗多作茶具,如冰似玉,可襯茶湯之綠,尤為茶人喜用,陸羽在《茶經(jīng)》中品評各地茶具時將其定為上品。

▲唐 侈口秘色瓷碗 陜西扶風(fēng)法門寺出土

大約晚唐時期越窯開始生產(chǎn)赫赫有名的秘色瓷,秘色瓷產(chǎn)量極少,珍貴異常,是進貢宮廷的特制瓷器精品,在胎釉成分及燒制工藝等方面均異于一般越窯青瓷。

▲唐 鎏金銀棱平脫雀鳥團花紋碗  陜西扶風(fēng)法門寺出土


目前出土的較為著名的秘色瓷碗有法門寺地宮出土秘色瓷碗蘇州虎丘云巖寺塔出土的秘色瓷蓮花碗等。

▲五代 秘色瓷蓮花溫碗 蘇州虎丘云巖寺塔出土 現(xiàn)藏于蘇州博物館

三、宋朝(公元960-1279年):汝窯、官窯、建窯

▲宋徽宗(1082-1135)《文會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建窯黒釉瓷

點茶、斗茶文化在兩宋的繁盛促成專燒黒釉茶碗的建窯崛起,建窯窯址在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qū)水吉鎮(zhèn),所燒茶碗在宋代文獻中稱為“甌”或“盞”,今人統(tǒng)稱“建盞”。

▲南宋 建窯銀兔毫盞,大英博物館藏

宋代點茶出茶湯沫呈乳白色,建盞的紺黑釉色可襯茶湯之白,便于觀茶色、驗水痕,而穩(wěn)重的鐵胎在竹筅茶匙擊拂時能保持穩(wěn)定,還能保溫。

曾任福建轉(zhuǎn)運使的蔡襄(1012-1067)在給上呈皇帝御覽的《茶錄》中將其奉為上品茶具。

▲左:宋代建窯兔毫束口盞 日本林原美術(shù)館藏;

右:蔡襄《茶錄》,茶盞篇(明喻政輯《茶書》21種,萬歷41年自序刊本)

建盞因此成為宋代宮廷指定的御用茶盞,和同為建州生產(chǎn)的北苑貢茶一同進貢宮廷。只是在承接官燒任務(wù)的同時,沒有禁止民燒的建盞,和專門設(shè)立的官窯性質(zhì)不同。

宋徽宗《大觀茶論》中“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一句,就是對建窯兔毫盞的稱譽,他在茶論中還詳細記述建盞的使用心得。


建盞的釉色非人工裝飾,而是自然形成,入窯之前都是一樣的坯釉,出窯之后形成不同的斑紋。
宋代建盞的經(jīng)典名貴釉色除兔毫外,還有鷓鴣斑、曜變斑、烏金釉等。這種獨特的燒制技藝,被公認為黑釉瓷的巔峰代表。也讓建盞稱為宋代點茶首選茶器。

▲南宋 建窯油滴盞(星建盞) 日本德川美術(shù)館藏

▲被日本文化廳定為國寶級文物的四只宋代建盞,均為南宋時期作品。

汝窯瓷
汝窯因北宋時在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創(chuàng)辦而得名,北宋后期設(shè)立專為宮廷燒制御用瓷器的汝官窯,不以器型和胎裝飾見長,而是專注純粹如玉的青色,以獨特青色成為青瓷之首。
可惜燒制時期極短,一般認為在20年左右,南宋時,官汝已經(jīng)難尋,保存至今的不過百件。

▲北宋 汝窯天青釉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 汝窯青瓷蓮花式溫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汝窯釉色以純正的天青釉為尊,采用芝麻釘裹足滿釉支燒,胎體呈香灰色,傳說曾以瑪瑙(其實成分也就是二氧化硅)入釉,釉面有冰裂紋、魚鱗狀開片。汝窯瓷器以釉色之美為勝,外在紋飾較少。

▲北宋汝窯天青釉茶盞(碗) 香港佳士得2018年 成交價約5000萬人民幣

汝瓷不是以胎裝飾為先的瓷器,器型相對簡練,碗為常見器型,根據(jù)腹部深淺、形狀差異可分為5型,釉色、造型方面均各具特色。


官窯瓷
南宋官窯是繼北宋汝窯覆滅之后建起的另一官窯,窯址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主要窯址有烏龜山南麓郊壇下官窯遺址以及鳳凰山老虎洞修內(nèi)司官窯遺址。

官窯瓷器于造型與釉色上均有明顯的仿汝特征,造型簡潔端莊、致雅脫俗,釉色瑩澈如玉,以粉青、天青、米黃者為上。釉面多有開片,釉厚者開大片冰裂紋,釉薄者開小片,觀之疏朗自然。

▲南宋 官窯葵口碗 紐約佳士得2010年拍品 成交價約1002萬人民幣

而汝窯碗中的大部分器型如敞口淺腹碗、直口碗、撇口碗等在南宋官窯中均能找到相同或相似款,此外官窯也燒造一些器型與汝窯相異的碗,如葵口碗等。

▲南宋 官窯青瓷葵口茶盞(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官窯青瓷酒盞(碗) 臺北故宮


交流購盞

微信id:18094150062


四、明朝(公元1368-1644年):青花瓷和甜白釉
明清時期,茶碗、酒碗逐漸改稱為是茶鐘與酒鐘。而以“碗”為稱者,通常是指菜碗與飯碗,用來指稱茶具與酒具的例子,是不多的。

▲明永樂 甜白暗花雙龍紋茶鐘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彼時的瓷碗、尤其是青花瓷碗喜用詩詞、小說、戲曲中的人物故事為飾,如明清工藝品中頗為流行的裝飾題材《赤壁賦》,原為宮廷所取,后亦在民間盛行不衰。

▲明萬歷 青花經(jīng)文觀音菩薩圖碗 “皇明萬歷四十四年歲次丙辰仲冬月吉日精造”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青花瓷
青花瓷是一種白地藍花的高溫釉下彩瓷器,外觀質(zhì)樸大方、風(fēng)格清新明快,被視為中國瓷器的典型代表。原始青花源于唐代,但真正成熟的青花瓷始見于元代景德鎮(zhèn),明清時期青花瓷發(fā)展到極盛。

▲明永樂 青花菊瓣紋碗 清宮舊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朝設(shè)立專門為朝廷制瓷的景德鎮(zhèn)御器廠,生產(chǎn)的明永樂、宣德等時期的青花瓷為當(dāng)時瓷器中的上等精品,胎質(zhì)致密而釉水肥厚,器型形制不勝枚舉,紋飾多見各種纏枝或折枝花果龍鳳、海水、游魚等。

▲明弘治 青花荷塘游龍紋碗 “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款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其中,青花瓷碗形制各異、各有千秋,較具代表性的有雞心碗、臥足碗、葵口碗、高足碗斗笠形碗、直口肥體大碗、撇口碗、墩子式碗等。

▲明成化 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碗 《大明成化年制》款 香港蘇富比2013年拍品 成交價約1.1億人民幣


▲明宣德(1399-1435) 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碗 香港蘇富比 成交價約2億人民幣

▲明成化 青花團花紋臥足碗 雙行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 青花海水云龍紋高足碗 《大明宣德年制》款 香港蘇富比2019年 成交價約6800萬人民幣
甜白釉
甜白釉也是明代景德鎮(zhèn)官窯燒造的宮廷用器,創(chuàng)燒于永樂年間(1403-1424),據(jù)說須歷經(jīng)70余道工序,以胎薄釉潤為特征,享有“白如凝脂、素猶積雪”的美譽,堪稱白瓷中的極品。

▲明永樂 甜白釉暗花「四季花卉」圓撇口碗 香港蘇富比2013年拍品 成交價約483萬人民幣

甜白釉碗有大中小不同規(guī)格,小型碗一般口徑在10厘米左右。
有的口沿向外張侈,唇沿尖薄;有的為直口,唇沿和器壁一樣厚,下腹微收,平底圈足,圈足比盤碟類器物的圈足較高。整個器物包括圈足內(nèi)都施釉。

▲明永樂 甜白釉暗花菊瓣碗 香港蘇富比2013年 成交價約145萬人民幣

甜白釉除普通形制的碗類以外也有高足碗,一般口徑在15厘米左右,與日常飲食用具碗結(jié)構(gòu)基本相同。
不同之處在于口部向外張侈比較厲害,腹體較寬、較淺,平底,下安高足,足沿略向外張侈,使碗放置平穩(wěn)。

▲明永樂 甜白釉暗花八吉祥高足碗 雙行四字篆書印款 香港蘇富比2016年 成交價約506萬人民幣

五、清朝(公元1936-1912年):仿宋瓷器與各種彩繪瓷
仿宋瓷器

時尚是個圈,瓷器的審美也是一個圈,清朝有前衛(wèi)的花式瓷器,也有崇尚復(fù)古的風(fēng)向,宋瓷器型追摹青銅器,明清瓷器又仿效宋汝、官、哥、鈞及龍泉窯。

清代前期,特別從雍正朝開始,在仿制汝、官、哥、鈞釉的工藝上卓有成就。清朝皇帝所用御碗中自然也有不少仿宋制品。

▲清乾隆 仿哥釉花口碗 (一對) 北京保利2014年拍品 成交價36.8萬人民幣

仿汝器物在淡天藍或粉青色的釉面上隱現(xiàn)細微的魚子紋小開片,胎、釉都極細膩,色澤淡雅柔和,整體頗具宋韻。

而宋汝與仿汝區(qū)別之處在于,一是釉的不同:宋汝釉面失透[注]、厚潤安定,而仿汝釉面透亮、清澈晶瑩。二是器型的各異:宋汝多盤、碗、奩等小件,仿汝還有瓶、洗之類大件。

▲清乾隆 仿汝釉大碗《大清乾隆年制》款  香港蘇富比2018年拍品 成交價約105萬人民幣

[注]失透:燒成釉表面在冷卻時析出細微結(jié)晶物質(zhì),使其失去透光性,此類釉稱為失透釉,失透釉的釉面或釉中可能都存在冷卻時析出的細微結(jié)晶。

除仿汝外,雍正、乾隆兩朝仿宋官窯器也成果顯著,失透的灰藍色釉面點綴本色紋片,其中一些典型器物如仿桃式洗有時等竟能達到真仿難辨的程度。

▲清乾隆 仿官釉葵口碗 北京保利2019年拍品 成交價46萬RMB

彩繪瓷
除了仿宋的單色釉瓷,清朝的彩繪瓷也可謂百花齊放。彩繪瓷可分釉下彩、釉上彩與斗彩。
明清時期的彩繪瓷得到長足發(fā)展,康、雍、乾三朝的琺瑯彩粉彩更是將中國彩瓷推向了頂峰,清朝皇帝所用御碗自然也被各色各樣的彩繪瓷占據(jù)泰半。


釉上彩是在高燒制過的瓷器釉面上彩繪紋飾,再經(jīng)第二次的低溫?zé)贫傻牟世L瓷。早在宋代磁州窯就把這一工藝發(fā)揚光大,到明清時期的粉彩、五彩、琺瑯彩等將釉上彩發(fā)展到極高水平。

粉彩瓷


▲清雍正 粉彩葫蘆紋碗 “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光緒 綠地粉彩花鳥紋蓋碗  “大清光緒年制”六字楷書款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同治 黃地粉彩萬壽無疆紋碗(同治時期御窯廠為慈禧太后祝壽所訂燒的瓷器之一)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琺瑯彩


▲清康熙 藍地琺瑯彩纏枝牡丹紋碗 “康熙御制”圖章式款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畫琺瑯蓮花蓋碗 “康熙御制”楷書款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相對于“表繪”的釉上彩,釉下彩是“里繪”,須先在成型坯胎上描繪紋飾后再上釉,最后入窯經(jīng)高溫一次燒成,主要指青花、釉里紅而言。

青花瓷


▲清康熙 青花加彩花鳥紋碗  “大清康熙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光緒 青花松鼠葡萄紋碗  “大清光緒年制”雙行六字款 北京故宮

釉里紅


▲清雍正 青花釉里紅三果紋高足碗 北京保利2018年 成交價184萬人民幣

▲清雍正 檸檬黃釉里紅三魚碗“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 北京嘉德2011年拍品 成交價264.5萬人民幣

斗彩瓷


斗彩是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的結(jié)合,創(chuàng)燒于宣德(公元1426-1435年),成熟于成化(公元1465-1487年)。
斗彩瓷的生產(chǎn)在清代得到了大力推廣,雍、乾時期的斗彩竭力模仿明成化的遺風(fēng),施彩單薄,填彩準確,制作精細,造型千姿百態(tài)。

▲清乾隆 斗彩鴛鴦臥蓮?fù)?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咸豐 斗彩描金纏枝花紋碗 楷書體“大清咸豐年制”雙行六字款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