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窗延靜晝,默坐消塵緣; 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古代的文人雅士把焚香與烹茶、插花、掛畫并列為四藝,香爐則成了他們生活中重要的物品。而中國人焚香的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三皇五帝的上古時期。 甲骨文記載,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就經(jīng)常以焚燒香柴的形式主持祭天。到了漢唐的時候,佛教傳入,焚香又被賦予禮佛、修身的新涵義。宋代開始,焚香成為文人們的傾心雅事,是所謂“品香、斗茶、掛畫、插花”的文人四藝之一。 焚香傳統(tǒng)流傳到明清時期,更成為尋常人家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燃一爐香,或敬神,或祭祖,或求室內(nèi)空氣馨香、神清氣爽,至今還是重視傳統(tǒng)的人家常見的生活方式。 清宮廷貴族用香相當奢靡,除了以香入脂之粉敷面潤發(fā)、衣袖里藏香囊等六朝貴族已有的時尚,暖帳中放著鴨形的熏爐、倚著沉香木做的庭閣吟詩作詞、宴會的地毯四角壓著沉沉的銅熏香爐或金香爐,好讓跳舞不致滑動;出門時在車前懸掛香球,奔馳起來連煙塵都染上香味;皇族貴胄們自己調(diào)制密香,舉辦香會。 看到裊裊氤氳的香氣繚繞的宮殿,似乎就真的帶我們穿越時光,來到大清王朝,成為妃嬪們喜怒悲歡的看客。 本期的中漢春拍,一款宮廷用袖珍香爐引起眾多藏家關(guān)注,最后被杭州器物說拍賣汪嘉豪先生收入囊中。 清乾隆 宮廷鎏金四足文房爐 Length:7.8cm Width:6.7m Height:5.1cm Weight:544.6g 香港佳士得 2016-6-1 Lot3406 “大清乾隆年制”鑄款 這件反映乾隆時期審美趣味的“大清乾隆年制”款宮廷鎏金四足文房爐來源于香港佳士得2016年春季拍賣會。歐洲藏家舊藏,標準乾隆宮廷重器,國際大拍宮廷專場所出,傳承有序。 該拍品精銅制成,局部鎏金,略呈方形,四角圓鼓,下承四乳足,形制玲瓏秀巧。四壁于口沿下方雕蝠紋,寓福滿臨門;器身中部以凸起弦紋相隔,分上下兩層,四角綴飾連珠瓔珞紋,中間為一對弓字夔龍,頗似黼黻文章,組成一個“囍”字。另兩側(cè)倒置則組成一個“羊”字,通“祥”,大吉之意。 古人“凡圖必有意,其意必吉祥”,此爐完美詮釋。 此爐銅質(zhì)精良,持之墜手,色澤光亮,包漿瑩潤。爐底中央于雙邊欖內(nèi)落六字篆書鑄款“大清乾隆年制”,底平字峻,比例勻稱,剔刻精細,極為工整,工藝細膩精湛,線條剛?cè)岵y飾游刃有致,頗富雅風古韻。 從香爐“出身”來看,官造比民間的作品更具有工藝價值。官造是由官方營建主持制作的器物,專供皇宮使用,只求產(chǎn)品質(zhì)量,不計成本,可以說官造器物代表當時制造業(yè)的最高水平。 從工藝造型來看,精制的香爐由于其精細的工藝而提升了其價值。因此,那些年代久遠、質(zhì)料名貴、雕工精美的香爐價值不菲。 目前,御制的香爐最受市場的青睞,并常常會引發(fā)各路藏家的競爭,另外,年代明確、材質(zhì)好、造型好的香爐也很受藏家的喜愛,在市場上也能賣出好的價格。 在先人使用過的香爐中上一炷清香,想到多少先人曾虔誠地在此爐前點香祈福,給人心靈帶來慰藉,它的意義自然非同尋常了。 文:小粒姐 圖:余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