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昆明之六-西山

 hsgzlgg 2021-10-24

西山位于昆明西郊,滇池西岸。從北向南由華亭、太華山、太平山、羅漢山、掛榜山等山峰組成,峰巒連綿40多公里。相傳古時有鳳凰來此,人們稱之為碧雞,故稱碧雞山。遠眺西山,又因形似臥佛,從昆明城東南一眺望,宛如一位美女臥在滇池兩岸。她的頭、胸、腹、腿部歷歷在目,青絲飄灑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顯得豐姿綽約,嫵媚動人,所以也叫臥佛山或睡美人山。元代為“滇南八景”之首。明代居“云南四大名山”之冠。“滇陽六景”中被譽為“碧雞秋色”;清代“昆明八景”中“滇池夜月”即滇池西山夜月。很好奇這里的龍門石窟和遠隔千里外的石窟景色有多么大的區(qū)別。

西山龍門風(fēng)景區(qū)是由“三清閣”和“龍門石窟”兩部分組成。是國家重點風(fēng)景區(qū)。

翠波樓。

  

導(dǎo)游圖。

百度的地圖,我加了幾個景點。

  路的盡頭是一座牌坊。

牌坊上書四個大字“蒼崖萬丈”,這寫的是羅漢崖的景色。 

牌坊的背面鐫刻“綠水千尋”。這八個字取自明代詩人楊慎在《云南山川志》中贊美西山“蒼崖萬丈,綠水千尋,月印澄波,云橫絕頂,滇中一佳境也”。楹聯(lián):“龍門一嘯驚滄海;竹閣三呼應(yīng)碧天”。

走到牌坊下,抬頭可見道教的太極圖,表明從這里進入道家之地。售票處就設(shè)在這里,門票30元。

牌坊后就是陡峭的石臺階。

登上石階后回望。

  



登上這段石階就是羅漢崖山門,山門稱為“三清境”。

三清閣和龍門是一組構(gòu)建在西山主峰羅漢山懸崖峭壁上的建筑群,有九層十一閣。

山門正面的牌匾是“羅漢崖”,兩邊的對聯(lián):“時出云煙鋪下界,夜來鐘磬徹諸天”。是三清閣風(fēng)景的絕妙描述。云霧飄逸,鋪至下界,大地時隱時現(xiàn),碧波萬頃的滇池和廣闊的昆明壩子在我們腳下;夜幕降臨后,萬籟俱寂,這三清閣鐘磬之聲,清越悠長,響徹天際,人們仿佛置身仙界。

反面的牌匾是“三清境”,兩邊的對聯(lián)是“置身需向極高處,舉首還多在上人”。這副對聯(lián)鼓勵游客奮力登山,也是人生的哲理。

山門旁有土地神牌位和財神塑像。

三清境看遠處。

山門所對是靈宮殿。匾額:“飛閣流丹”。飛閣”指靈宮殿及三清閣等凌空構(gòu)建的殿字;“流丹”則形容這些樓閣殿字的紅柱在陽光照映下流光溢彩,燦若紅霞。楹聯(lián):“浮光躍金,靜影沉壁;層巒聳翠,飛閣流丹”。上聯(lián)出自宋朝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下聯(lián)出自唐朝王勃的《滕王閣序》。借古人的名句,來寫三清閣的湖光山色,說明滇池是匯聚了洞庭湖和鄱陽湖的風(fēng)景之美。

殿內(nèi)供奉著王靈官:三日,赤面,披甲執(zhí)鞭,左右有靈童捧卷執(zhí)印,勇猛威武,氣勢逼人。他是道教的護法神,類似佛寺中的韋馱。王靈官姓王名善,宋朝人,因辦事公道,懲惡揚善,死后玉皇大帝封其專司天上和人間糾察。

“龍門傳奇”展室。


羅漢崖山門與靈宮殿之間有一個朝天橋。為明正德嘉靖年間所建。

  



從靈官殿到三清閣有三十六級臺階,山門外七十二級。七十二級石階代表了七十二地煞,我們正在登的這三十六級臺階則代表三十六天罡,這是道觀中常見的建筑數(shù)目。

殿。

供奉的是斗姆元君,簡稱“斗姆”,“斗”指北斗眾星,“姆”指母親。斗姆“為北斗眾星之母。道觀中供奉的斗姥都是三目、四首、八臂,斗姥元君的圣誕是農(nóng)歷的九月初九。斗姥,是道教信奉的一大女神,名紫光夫人。她共生了九個兒子(即九皇),分別是:玉皇、紫微、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此外斗姥也是一位掌人間生死罪福的天神。

真武殿,供奉真武大帝。匾額:“北極玄天”。楹聯(lián):“臟化龜蛇術(shù)造靈山添勝境,心存黎庶仙居極地鎮(zhèn)妖氣”

現(xiàn)殿前遺存龜蛇石雕,叫“青蛇纏龜”,龜蛇表示長壽,據(jù)說用手摸一模就能延年益壽,你看整個石雕己被模得光亮如漆了。平臺上建有真武傳奇堂,里面有真武大帝從出家到得道的配圖故事。

再往上走就可看見一個石牌坊,匾額為“凌霄寶閣”,其上布滿青苔,訴說歲月流逝。

背面匾額:“妙有真境”。

三清閣。

相傳這里原為元朝鎮(zhèn)守云南的梁王避暑行宮,現(xiàn)在改為茶室。在三清閣的九層十一閣建筑群中,只有這里是一寬敞的坐歇之處,在此可以品茗賞景。門前對聯(lián):“極目太華高,偌大乾坤撐半壁;蕩胸滇海闊,無邊風(fēng)月倚層樓?!甭?lián)語逸興橫飛,狀物寫景,氣勢宏大。有人說它以太華山喻梁王權(quán)勢,支撐元朝半壁江山;以滇池象征寬闊胸懷,任憑風(fēng)云激蕩。

三清閣后面這眼泉叫“孝牛泉”。關(guān)于此泉還有一個傳說:昆明有一個姓趙的屠夫買了一頭母牛和一條牛犢。趙屠夫綁了母牛要殺時,聽見有人在外面叫,于是放下刀子出門去看,不想回來時刀子卻不見了,只見牛犢臥伏在地上。屠夫很是疑惑,把牛犢打起來一看,刀子果然藏在其腹下。趙屠夫拿起刀子就要殺牛,不想牛犢雙眼流淚,望著母牛哀鳴。這淚水和哀鳴聲深深觸動了趙屠夫:牛犢尚有孝母之心,何況人呢?于是趙屠夫放下屠刀,牽著母牛和牛犢到三清閣出家。由于三清閣建于懸崖峭壁之上,取飲用的水極不方便。牛犢為報恩,用牛角穿石,引出甘泉。這個傳說情節(jié)動人,其中反映了儒家“百善孝為先”和道家“善心有善報”的觀念。

洞口有頭石牛。

里面真的有一頭小石牛!

洞口有石刻“孝牛泉”、“孝”、“淵停岳峙”、“孝為先”。

左側(cè)有石階,繼續(xù)上石階。

有一石洞,洞口寫有“別有洞天”、“引人入勝”、“紅塵不到”。

進去看到。在巖石中鑿出這樣的石階。

玉皇閣。

玉皇閣。楹聯(lián):“千尋危磴盤蒼靄 豐壁飛樓瞰積波”。

玉皇大帝。楹聯(lián):“海為瀾翻松為舞,石作蓮衣云作臺”。

 


飛云閣。

中有對聯(lián)寫道:“半壁起危樓,嶺恕工,海如鏡,舟如葉,城廓村落如畫,況四時風(fēng)月,朝暮晴陰,試問古今游人,誰領(lǐng)略萬千氣象;九秋臨絕頂,洞有云,崖有泉,松有濤,花鳥林壑有情,憶八載星霜,關(guān)河奔走,唯得棲遲故里,來嘯傲金碧湖山?!憋w云閣建于萬丈峭壁之上。上聯(lián)第一句登閣眺望,突出景點之高。危樓,高樓。登高俯視,山水、游船、城郭、村落歷歷在目,猶如一幅水墨風(fēng)景畫。海.指滇池。狀物繪景時連用四個比喻句,一句一景,使整幅畫面栩栩如生。下聯(lián)先寫秋天飛云閣之景。九秋,深秋。洞云、巖泉、松濤、花鳥、林壑,無物不美,作者不禁對自己多年奔走四方,無暇回鄉(xiāng)欣賞,流露出深深的遺憾之情,寫出豪放爽朗的性格。

圣父母殿。楹聯(lián):“七曲玄初儲真衍慶 九天慈懿昭德流芳。

供奉玄武(真武)的父母。楹聯(lián):“太極判以成乾坤,乾為父,坤為母,肇造乾坤祖杰;兩儀分而為陰陽,陽屬天,陰屬地,胚胎天地元神?!?。  

下石階是鳳凰巖。

鳳凰巖石碑。

這里是龍門石窟的北端起點。南至達天閣,是云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褒堥T勝景”以“奇、絕、險、幽”為特色,雄居昆明西山眾多的名勝之首,在國內(nèi)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龍門石窟開鑿于公元1781年至1853年,歷時72年,由吳來清、楊汝蘭、楊際泰三人分三階段組織眾多石匠開鑿,是整個龍門石窟之精粹所在。

鳳凰巖前面有一個大平臺,從山門經(jīng)過艱苦的攀登到了這里,氣喘吁吁的游人們可稍微休息一下了,在觀賞湖光山色的同時也可品讀一下石壁上眾多的摩崖石刻。

洞側(cè)建有“老君殿”。 

洞口旁有老子石刻像。

下洞較大,石窟鑿成十平方米左右方形石室,中間置一圓形石桌,南北兩側(cè)各有一長石凳。

石室洞頂?shù)裼胁束P銜書一函。傳說黃帝在洛水,有風(fēng)銜書,大禹受而天下大治。這浮雕表現(xiàn)“洛獻書”的傳說。

洞口有諸多石刻。石壁南側(cè)有明代傅宗龍寫的對聯(lián):“一徑飛紅雨,千林散綠蔭”。書法蒼勁雄奇,聯(lián)語意境鮮明。還有辛亥元老李根源游西山刻記。

石壁北側(cè)有“覽海處” 

西壁嵌“題滇池餞別圖”及1925年袁嘉谷題詩等石碑六方。楹聯(lián):“乾坤浮一鏡,日月跳雙丸”


南壁。楹聯(lián):“只合任他頑,誰又來鑿開混沌;既然如此怪,我亦欲粉碎虛空。”。此聯(lián)乃清 宋湘為大理石洞題,后被舒香谷移于此處。有大字:“云?!薄I厦媸恰爸匦奕彘w石洞序”

北壁。有大字:“石林”。上面是咸豐三年為云華洞、達天閣捐款功德碑。

窟頂有陳榮昌之摩崖題刻“倡提祀孔”四個大字。

 “攬海處”的石屋是明代嘉靖年間的道士趙練主持開鑿的。當(dāng)時從三清閣至此的通道是在石崖上鋪架的木棧道。人們登臨過往,木棧道閃動,令人心驚膽顫。到了清乾隆年間。一個貧苦的道士花十五年的心血鉆鑿出現(xiàn)在的石道,這道士名叫吳來清,是滇池邊下漁村人。他廣積善德,經(jīng)常修橋補路,方便行人。根據(jù)人們的建議,吳道人開辟了這條石道取代了木棧道;繼而又從舊石室向前,開辟了“普陀勝境”坊,再往前,螺旋蛇道,開慈云洞。這個工程共歷時十五年,全憑一錘一鉆鑿成。從慈云洞至龍門石窟的石道則是清朝時昆明名士楊汝蘭、楊際泰父子組織石工開鑿的,從道光至咸豐年間,共歷十三個春秋。參與施工的石匠,有山下龍王廟村的七十多戶石工,還有安寧清水溝的石匠。工匠們冒生命危險,在千仞絕壁上,用鐵鏈懸吊在空中開鑿,歷盡艱難險阻。

向北到“普陀勝境”坊,我們知道普陀是佛教的名山,那么在道教的勝地中為何出現(xiàn)佛教詞語?這其中體現(xiàn)了一種存在于我國宗教中的普遍現(xiàn)象:儒、釋、道三教是互相滲透的,互相包容的,這種現(xiàn)象在明、清時期特別顯著。

匾額:“普陀勝境”,楹聯(lián):“摘片金蓮,南海渡來宏利濟;鑿開石室,西山趺坐放光明”

龍門石窟的說明石碑。

普陀勝境坊背面。匾額:“佛谷云深”。楹聯(lián):“海立云垂,到此間殊非凡境; 巖高徑曲,至其上亦是洞天”。

過普陀勝境坊,有一柱,呂洞賓書:“普陀南?!保宕拦?3年重刊。

接著開始走石隧道,有石碑《游西山石室放歌用吳梅村觀王石谷山水圖歌原韻》。

隧道石壁上的五個藍色大字:“長歌懷采薇”,它出自初唐詩人王績的五言律詩《野望》,說的是周代武王伐紂,商朝滅亡,忠于商朝的伯夷、叔齊不愿吃周食,隱于首陽山中采薇而食,終致餓死的故事。儒家思想的詩句鐫刻在道家的石窟上,就是中國文化儒、道融合的特點。

隧道中由于有石窗,所以光線十分充足,從石窗中還可俯瞰草海與滇池的分界處。

向下看雖有心悸,但腳踏實地,安全感是明顯的?,F(xiàn)在這個石窟稱慈云洞。先下后上。

隧道頂上的石刻:“誰敢不低頭”!

出口處。

走出隧道后的上行石階。

石刻“龍騰玉京”。

出洞口,有一平臺。

平臺有石刻:“一登龍門,身價百倍”和云華洞”。

平臺右側(cè)是慈云洞。整個石窟及其中的雕像、石道等都是在整塊石壁上雕成,可以想象當(dāng)時工程的巨大、工作的艱辛。

匾額:“福海無量”、“是亦普陀”。

內(nèi)聯(lián):“檻外開明鏡坐定時如臨弱水,崖半起祥云到此者宛游蓬萊”,外聯(lián):“仰笑宛離天五尺,憑臨恰在水中央”。

洞內(nèi)供奉觀音。上有匾額,自左至右:“云霞護衛(wèi)”、“慈云洞”、“廣嗣人間”。楹聯(lián):“鑿石現(xiàn)普陀,將五百里滇池,都歸佛海;援人登彼岸,愿一千只圣手,盡化慈航”。

左右有騎馬跨虎的神像,是青龍星君和白虎星君。楹聯(lián):“慈悲中降一點甘露結(jié)成聰明子,感應(yīng)處灑三千凈水生就智慧花”。“洞外云舒霞卷,海中日往月來 ”。

對側(cè)。

洞頂是雙龍戲珠。

在洞前石香爐上,刻有嘉慶辛酉年(1801)彝族解元那文鳳贈吳道人的詩首一:“萬鉆千錐顯巨才,懸崖陡處辟仙臺。何須佛同天生就,直賽龍門禹開鑿。紫云蔭書心里出,慈云靄露掌中來。昆池恰似觀南海,不負當(dāng)年夢幾回“。首二:“鑿石還超煉石才,竟追盤古辟天臺。煙霞一破乾坤別,日月新分混沌開。世界壺中裝得去,山河鏡里照將來。休疑此地人間有,只許劉郎到這回”。

平臺前方是云華洞,從這里開始到達天閣的隧道,是楊氏父子所修。

云華洞建在懸崖峭壁之上,工程的艱難程度,難以想象!龍門就在遠處!

石刻:“山高水長”。

洞內(nèi)石壁有摩崖石刻《鑿云華洞達天閣記》,為清道光年間南陔楊汝蘭識、錢匡之書。碑文記載:“自道光庚子年(1840年),由前朱家閣,鑿石穿云,另辟斯洞,共歷九載,始克告成。。。。茲洞之成有謂全憑人力者,有謂神功默助者。。。

出洞口,進棧道。云華洞到《龍門》牌坊約有30多米,這是在絕壁上鑿出的下臨滇池的棧道,棧道鑿在山壁之上,僅容兩人交肩而過。

這里更險,只敢緊貼右側(cè)石壁龜行!

洞口有一石欄圍護的半圓形小月臺,站在月臺眺望,只見上迎天風(fēng),下臨絕壁,五百里滇池?zé)煵ê泼欤普粝嘉?。湖面白帆點點,鷗飛燕舞。遠處青山如黛,白云悠悠,綠樹白房,平疇沃野,如詩如畫,令人飄飄欲仙。

站在此處觀看滇池,水天一色達百里之遠,風(fēng)光無限。滇池一片綠色,污染太嚴(yán)重了!

回首走過的云華洞,嘆服先人的鬼斧天工。

云華洞和遠處的滇池和昆明城區(qū)。

滇池呀。慘不忍睹!

順云華洞往前走四十多米,就登上了我們此行的頂點龍門。這是龍門石牌樓。龍門之龍是指西山山脈之龍氣,觀西山懸壁下的滇池之水和西山南北之向,實為潛龍在水。門者,穴也,指昆明的風(fēng)水寶地。

摸摸龍門下的“元寶”,行大運。如今“元寶”被摸得溜光水滑的。

龍門地勢高而險,壯而奇,上接云天,下臨絕壁。最高處海拔2300米,高出滇池水面414米,牌坊中柱上的題聯(lián)“舉步維艱,要把腳跟站穩(wěn);置身霄漢,更宜心境放平”正把這種雄險摹描得繪聲繪色、驚心動魄。

牌坊西側(cè)有一個由整塊天然巖石上精雕細刻而成的的石窟,這就是達天閣,也是龍門石窟南端終點。

達天閣上方有一花瓣形石龕。竟然是南極老翁,兩側(cè)各立一童子,洞頂有一“?!弊?。

達天閣。匾額:“天臨海鏡”、“達天閣”。左右分別為:“石室”和“名山”。內(nèi)聯(lián):“作孝作忠今古圣神常在,允文允武山川風(fēng)氣全開”,外聯(lián):“”。

 “達天閣”也是在原生的巖石上雕鑿而成的,包括有:龍門石坊、平臺、石室、楹聯(lián)、神像、香爐等,其中石室中間的魁星點斗的雕像最為傳神。“魁星”也稱文曲星,是主宰文運的神,這個雕像形如魁字,高有一米多,那鬼頭不就是魁字的偏旁,后踢的左腿不就是長長的一勾,腳平抬的金色墨斗就是右邊的“斗”字,體現(xiàn)了中國象形文字造字的傳神??怯沂指邞疑窆P,左手執(zhí)元寶,是神筆的墨斗,右足踏鱉頭,左足后曉。腳掌抬斗,扭其身軀而點斗。傳說古代就是由魁星來點狀元,考生中文運好的被點中便可登科中舉,而中狀元的則被稱作“獨占鰲頭”,這便是“魁星點斗,獨占鰲頭”的說法。再看魁星的形象“英姿勃發(fā),彩帶翻飛,活動跳脫,與兩旁座像的關(guān)圣文昌相應(yīng),一靜一動,相得益彰,更顯得魁星生動活潑,神采飛場,突出主體??潜泵媸俏牟劬髟坠γ撐?;南面的是關(guān)圣帝君,主宰武運。神像背后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兩壁刻有琴棋書畫,駿馬奔馳。閣頂刻有蟠桃垂掛,仙鶴雙飛。  

仔細看可發(fā)現(xiàn),魁星點斗的筆尖是斷的,有關(guān)于這斷筆尖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一個姓李的青年石匠受人指點到西山的峭壁上開鑿石道,將一腔熱情全部傾注于這有意義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之中;一天天,一年年,不顧寒暑和刮風(fēng)下雨,十年如一日,鑿?fù)炅耸?、石洞、刻成了石坊和洞中神像,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不料到最后競把魁星手中的那文筆的筆尖刻斷了,石匠傷心到了極點,自己如此寄情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竟不能圓滿!悲傷致極的李石匠丟下錘鉆,從龍門跳了下去。這個悲壯的故事最主要的是給我們留下了青年工匠藝人對藝術(shù)完美追求的那種精神。

導(dǎo)游又說:“從魁星的筆被鑿斷,云南再沒有考過一名狀元……”。我心中恍然,這才是匠人之死的真正原因。鑿斷了魁星主宰文人命運的點斗之筆,在一登龍門,身價百倍的封建社會,這還了得。文人無行,眾口鑠金,讓這位匠人怎么活得下去?其實從達天閣完工的1849年,到廢除科舉考試的1904年,短短的51年,偏遠的云南考不出狀元,不足為奇。這能歸罪于這位失誤的匠人么?時光逝去158年,至今流傳著這種荒謬的說法,當(dāng)時的匠人怎如何能承擔(dān)輿論的壓力?——百口莫辯,惟有一死。

閣內(nèi)左側(cè)的碑刻:《關(guān)圣帝君覺世真經(jīng)》

閣內(nèi)右側(cè)的碑刻:《文昌帝君陰騭文》

整個石窟雕刻精細、生動傳神。石室北面刻有水紋和跳躍的鯉魚。

特寫。

南面為云紋和吐水金龍,這就是鯉魚跳龍門的故事。

傳說,大禹治水時,用鬼斧開鑿了龍門,令黃河奔騰人海。龍門據(jù)考證就是今天的黃河壺口瀑布。有了龍門,河中鯉魚就無法返回故鄉(xiāng),善良的禹妻奏請玉皇大帝,凡是能夠逆流而上躍過龍門的鯉魚便可化為金龍,不能躍過的就在額頭上記一點,叫“點額而歸”。黃河大鯉魚額頭上的紅點相傳就是沒有躍過龍門的標(biāo)記。由于這一傳說,后世就把科舉考試中舉者比喻為跳過龍門的鯉魚,已經(jīng)成龍上天;應(yīng)試落第比喻為“龍門點額”,意思是在龍門把頭碰破了,敗退而回。這說的是傳說,但人們經(jīng)艱苦的跋涉,登上這懸崖之上的龍門,躍過了這龍門,不就如同成龍上天,不也就可以“身價百倍”了嗎?這就是“一登龍門,身價百倍”的含義。

從龍門向上行是一條從山腹中開鑿出來的地道,此地道稱“穿云洞”。

摩崖石刻:“引勝”

摩崖石刻:“龍騰大海

穿云洞入口。摩崖石刻:“龍騰大海

從山腹中開鑿出能容數(shù)人同行的地道實屬不易,地道共有73 級石階。

在洞前面有清代陳紹良撰寫的詩:“梁王避暑依險峰,更鑿龍門霧靄中,而今已辟穿云洞,蹬道旋上廣寒宮”。

在地道轉(zhuǎn)彎處有《幽壑》、《碧?!穬韶?。

攀上洞頂有“大禹鑿龍門,盤古辟天臺”。

回望來路。真的艱難,開鑿者更難!

出洞就到達《天臺》,在洞門上懸有清代陳筑仁撰寫的《天臺》匾額,字高約1米,兩旁還有楹聯(lián)曰:“朝雨潛龍輕出海,夕陽蹬道莽盤空”,“峰回路轉(zhuǎn)若登天,洞狹壑深疑入夢”,“龍門閃耀飛閣臨空,蹬道迂迥螢階昏壑”,天臺高于龍門而面臨絕壁,這些佳聯(lián)是景色的絕好描寫。

天臺左側(cè)。最外聯(lián):“觀天察地江山在峰中,握斗捫星云鶴翔身畔”。詩文:“磴道盤旋,撥開山巔云霧。煙波浩渺,領(lǐng)略湖上風(fēng)光?!?。

天臺右側(cè)。

石刻:“”

從天臺沿峭壁上之棧道向上攀登到“彩云洞”,洞前有匾《碧波映月》。

彩云洞,洞前有石刻“靈巖疊翠”。

出彩云洞。

洞口旁石刻。“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氣。昆池臥佛山,佳景稱人意”。前兩句出自唐代李白的《江上望皖公山》。

回峰臺。

過“女媧遺石”。

仙人洞。

八角形的浩然亭,有楹聯(lián)曰:“放目有心邀日月,開懷隨意攬乾坤”。

“鷹問”。某鷹要飛越西山,飛得累死,停此處無語問蒼天:媽呀,還有多高呀?

此處有海拔標(biāo)高石碑,標(biāo)高為2280米。

不久攀登上棧道平臺,有亭名“遙騁亭”,有楹聯(lián)曰:“靜聽孤鐘出晚霞,遙看雙塔浮天影”。

凌虛閣。中間楹聯(lián):“煙波萬頃碧成海,松竹滿山青到門”,左右楹聯(lián)與后面配對。不應(yīng)該這樣掛??!

近處的滇池與遠處的城市建筑歷歷在目。

下山,返回“遙聘亭”。前行到了迎曦亭,其旁有楊德寫的詩曰:“萬傾碧波乾坤一流,半篙煙雨物我兩忘”。

景區(qū)東門。匾額:“龍門飛峙”。楹聯(lián):“蒼崖萬丈云橫絕頂, 千尋綠水月印澄波”

西山龍門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歷時72年、如此艱巨浩大的工程,靠的卻是一事一物的日積月累,一點一滴的鍥而不舍,那力量的源泉全在一種執(zhí)著的的追求中。信仰也好,理想也罷,我們今天看到的就是“一念至誠,金石為開”。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不管是濟世之才,還是蕓蕓眾生,不管是居廟堂之上,還是躬耕草野,有追求才有作為,有理想才有希望,沒有理想和追求,眼前只能永遠是一片迷茫。

前往索道站,乘索道下山。

身臨海天一色的奇境,眼前更豁然開朗。

云卷云舒,萬里長空但憑扶搖上下;波生濤滅,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臻煙o邊……”孫髯翁的大觀樓長聯(lián),一開頭就氣勢奪人,寫得真是好。

然而我俯瞰滇池,卻沒有喜,只有憂。連日陰雨,滇池水面,仍然漂浮著一片片藍藻。沉沉煙靄(但愿不是煙塵),籠罩著整個昆明。 

       早在1972年7月,周恩來總理來昆明時就對云南的官員說過:“昆明海拔這么高,滇池是掌上明珠,你們一定要保護好。發(fā)展工業(yè)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污染了滇池,就會影響昆明市的建設(shè)?!边@番話不幸而言中,周總理的擔(dān)心成了現(xiàn)實。

索道下站離旭光亭很近。

景區(qū)北門。

  

聶耳在去蘇聯(lián)的途中,在日本溺水而亡。之后,聶耳遺體在日本火化后由旅日同鄉(xiāng)張?zhí)焯搶⒐腔易o送回國。因為聶耳從小喜歡到西山,面對秀美的滇池,用發(fā)自心靈的音樂抒發(fā)對家鄉(xiāng)上水的熱愛,西山寄托著聶耳永遠的思鄉(xiāng)情結(jié)。于是,1937年聶耳被葬于昆明西山。  

墓地占地面積一千多平方米,他的墓地呈琴狀,主體為琴盤,墓穴位于琴盤上的發(fā)音孔處,墓碑上有郭沫若撰書的墓志銘;墓道為琴頸,道上有七個花臺,呈琴品狀,象征七個音階;道上的24級石階,示意著他僅活了24歲。這座聶耳全身立像是用漢白玉雕成的,高3.28米,他那低頭的神態(tài)和右手的姿勢,好像在聚精會神地構(gòu)思作曲。

圓形墓地像琴身,墓體用二十四塊黑色大理石鑲嵌,代表了聶耳的24歲年華;墓體內(nèi)安放著聶耳的骨灰。琴盤頂部,七塊晶瑩的墨石上,"人民音樂家聶耳之墓"九個字是郭沫若先生題寫的,這弧形墓碑好像一張樂譜紙垂放在墓體上。花圈是用漢白玉雕成的山茶花組成。

圓形墓體恰好位于像琴身發(fā)音孔的位置,以此為圓心,用采自滇池西岸的灰白、灰、灰青三種石料鋪成二十四圈,表示音波在向外傳播,也像一張灌制著(義勇軍進行曲)的唱片。

緊鄰墓園的一側(cè),還建有一座聶耳紀(jì)念館,供人們瞻仰瑕懷念這位才華出眾的人民音樂家。

郭沫若題詞。

田漢題詞。

聶耳原名聶守信,祖籍云南玉溪,1912年生于昆明。

聶耳自小就喜愛音樂,在昆明讀書期間就學(xué)會了演奏多種樂器,并積極參加各種革命學(xué)生活動。

1930年為躲避云南反動政府的搜捕,他來到了上海。在上海聶耳迅速地成長為一名用音樂來打擊敵人,團結(jié)人民的先鋒戰(zhàn)士,《大路歌》、《畢業(yè)歌》及《義勇軍進行曲》等激人奮進的歌曲就是在上海寫成的。  

聶耳遺物。

華亭寺原名圓覺寺,是云南最大的寺院。早在900年前的云南地方政權(quán)大理國時,都闡侯高智升在山上建造樓臺別墅,作為高氏家族休息的場所。當(dāng)時山上奇花芬芳,云彩絢爛就像華蓋,又有仙鶴鳴叫,高氏認(rèn)為這是吉祥的兆頭,所以把這座山取名華亭山。到元朝仁宗延祐七年,也就是1320年,筇竹寺雄辯法師的高足元峰和尚來此創(chuàng)建了圓覺寺,并苦心經(jīng)營了二十多年,建成一座規(guī)模龐大的寺院。明朝天順六年,英宗皇帝賜名為華亭寺。明清時又幾次重修,直到1920年湖南籍高惟虛云和詢到這里,又募款大修,工程持續(xù)六年之久,使其成為昆明地區(qū)佛教的一大叢林,并改名為"靖國云棲禪寺",但人們?nèi)粤?xí)慣稱它為華亭寺。

華亭寺前面是放生池。

放生池旁是"雨花臺"。據(jù)佛經(jīng)記載:高僧云光法師在南京講經(jīng),講到妙處,感動天神,于是天花亂墜,落花如雨。在此將華亭寺比做南京雨花臺,是對該寺的一種贊美。

在雨花臺旁有七座石塔,這是清朝嘉慶年間七位法師的圓寂塔。

游覽圖。

華亭寺的入口。匾額:“華亭寺”,楹聯(lián):“繞山千章松蒼竹翠,出門一笑海闊天空”。

我們眼前這座門窗樓空雕花的樓閣是虛云和尚主持建造的三層鐘樓,樓上掛有幽鐘一口,撞動時鐘聲悠遠。這座鐘樓也是寺院的山門,山門又稱“三門”。佛家把它看作是佛界與俗界的界限,同時也象征著佛家的解脫之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

天王殿。殿前臺階左側(cè)是青獅。

右側(cè)是白象,象征佛教的圣潔和威嚴(yán)。

上面是唐繼堯題寫的寺名“靖國云棲禪寺”。正中橫書“天王寶殿”;右邊橫書“放大光明”;左邊橫書“般若法門”。楹聯(lián):“塵世不相關(guān),幾閱桑田幾滄海;胸中何所有,半是青松半白云?!?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殿外左右塑著二尊金剛,怒目圓睜、神情兇煞,手持降魔杵,跨著金睛避水獸,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哼哈二將"。

主尊是彌勒佛。楹聯(lián):“長嘯幾時休,此圣人眉睫中無一絲掛得上的煩惱;一禪長坐定,這和尚布袋里有什么裝不下的東西?!?/span>

天王寶殿后門的護法神將韋馱將軍。

位于“華亭寺”山門右側(cè)約50米的五百羅漢堂。匾額“海不揚波”。楹聯(lián):“南浦綠波西山爽氣 春風(fēng)落日秋水長天”。

匾額:“五百羅漢堂”。楹聯(lián):“深入智慧海,普游解脫門”。人的心性,只有達到了海不揚波那樣的狀態(tài),才能深入智慧海洋,普游解脫法門,而放大光明,進而圓滿般若境界。

供奉觀音。

內(nèi)部十字結(jié)構(gòu),中心是千手觀音,兩側(cè)為五百羅漢。

前端是三世佛。

院中“八德池”上架有雕欄“涌蓮”石橋,池中假山游魚,點綴得雅致玲瓏。這“八德池”還是雞足山高僧虛云大師所題。上層庭院兩邊的花臺中是名貴花木“朱砂玉蘭”,下有一人多高古香古色的石香爐,香煙裊裊,紫煙中,高大雄偉的大雄寶殿華光四溢。

匾額:“瑞云棲止”。

    大殿供奉著的是三世佛,姿態(tài)莊嚴(yán),身著水紋衣,額嵌明珠,胸飾萬符,背襯金龍,金光遍體,確有普天之下唯吾獨尊的氣慨。

大殿的四周是形態(tài)各異,神態(tài)逼真的五百羅漢。

大雄寶殿背面匾額:“觀音殿”。供奉觀音菩薩。

      大雄寶殿之后,有近年重建之藏經(jīng)樓,匾額:“禪林慈海”。

匾額:“不二法門”。楹聯(lián):“蓮臺披地萬點雨花來九天,高閣凌空千重貝葉蘊三藏”。劍川著名文人趙藩撰:“誰見碧雞,玉韞山輝,望祀高文傳漢使;曾來白鶴,天澄海凈,凌虛清淚擬華亭”?!?span style="color: rgb(0, 0, 0);white-space: pre-wrap;">十里湖山搖水閣,三分明月照禪房”?!八陕曋衤?,鐘磬聲聲聲自在;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

藏經(jīng)樓一樓佛像。

樓側(cè)有祖堂、經(jīng)堂、靜室、方丈室、云房、僧廚等

方丈室。

楹聯(lián):“幾雙屐入數(shù)重山聞僧講道,尺五天開方丈地待我吟詩”。

石雕牌坊,坊額:“泉石洗心”。

廟門后面的匾額"到此做甚”?!暗酱俗錾酢笔欠鸾讨械囊痪湓?,意思是:你來這里做什么。是要教會我們向佛學(xué)習(xí),通過相續(xù)不斷對正法的聞思,從而得到佛法真實的功德和受用。

華亭寺出口牌坊正面,坊額:“雲(yún)棲”。

出了華亭寺,沿太華古道行走。


石牌坊。匾額:“華亭云深”。

太華古道

太華寺,又名佛嚴(yán)寺,建于元朝,創(chuàng)建者是元朝云南有名的僧人玄鑒,又名無照,俗姓高,曲靖人,生于1276年,在長安剃發(fā)為僧,6歲出家,16歲受戒,20歲離開云南,曾步行數(shù)千到浙江天目山學(xué)習(xí)禪家佛學(xué)源流。公元1303年回滇,1306年在太華峰建佛嚴(yán)寺(后稱太華寺),宣講佛法。當(dāng)時的王宮貴族都來登門求教,善男信女,絡(luò)繹不絕,名聲大振,被稱為“云南禪宗第一祖師”,受到梁王重視,成為太華寺“開山第一祖”。公元1313年死于浙江,年僅37歲。

太華寺山門。山門石牌坊上書:佛谷云深,旁邊的山石上刻著太華寺三個字。

背面。匾額:“一碧萬頃”。

石坊,左“疊翠”,右“凝嵐”,中間一個“峻極云霄”。內(nèi)聯(lián):“凈掃煙塵,只關(guān)心千頃碧中,儼同無照;閑評風(fēng)月,更放眼萬峰青處,永懷巖棲”。外聯(lián):“萬樹合參天,佇看坊表一新,長使名山留勝跡;八方齊向治,際此干戈永靖,愧無善政慰蒼生”。

背面。匾額:“西岳攬勝”。內(nèi)聯(lián):“一福湖山來眼底,萬家憂樂注心頭”。外聯(lián):“滇海平波,鬟鏡清漪真可鑒;西山雨霽,太華縹緲作者憑登”。

山門楹聯(lián):“登階三拜佛國近,出門一笑滇池寬”。匾額:“南無阿彌陀佛”。

寺門前有一棵古老的銀杏樹,要四、五人拉起手才能合抱過來,樹干向東微傾,根部的一側(cè)已漸枯蝕,但老而不衰,仍然生機勃勃,相傳此樹是明朝皇帝朱允炆流亡到云南時所植,至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

下面一塊石碑記載了這件事。

穿過石坊,便來到天王寶殿,迎面便是觀音,背面是韋陀,左右兩側(cè)是四大天王,感覺與面目慈善。相傳此殿塑像與筇竹寺五百羅漢同出名師黎廣修之手。

  

過天王殿,入天井,迎面大理石欄桿圍護的臺基上,矗立著元代建筑風(fēng)格的大雄寶殿。

正殿檐下,懸桂一塊“如如不動”的巨匾,意思是指佛教的教義,是永恒不變的真理。

殿內(nèi)塑有三世佛。(即釋迦牟尼、藥師佛、阿彌陀佛)。兩邊站立者是迦葉和阿難。

左右兩側(cè)有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用銅鑄造的菩薩14尊(每邊各置一半)。

銅鑄造的菩薩。

大雄寶殿前廊左側(cè)碑刻:明徐霞客撰《遊太華山記》

      大雄寶殿后為縹緲樓,樓臺高聳,有“千古風(fēng)濤生下界,一湖煙雨上高臺”之勢。縹緲樓即大悲閣。

初建于明代,“蕊宮琳宇,輝煌金碧,倚山隆起,擬于紫霄碧云之間”。今新建。

引人注目的是大理石臺墀欄桿上攀附著龍、獅、虎、象、孔雀、仙鹿等。它們體態(tài)逼真,神情各異,栩栩如生。這是在康熙年間從昆明城內(nèi)吳三桂的王府里拆運來的。大理石浮雕欄桿透露出吳三桂曾幾何時的豪富、奢華、貪酷和衰敗。

《吳三桂新府雕欄》簡介。

仰拍吳三桂新府雕欄。

太華寺庭院之南,有新建碧池,二畝池水,池畔疊石為山,池中點綴小嶼,有亭閣樓榭,綠樹成蔭,有曲廊環(huán)繞,步換景移,頗見蘇州園林風(fēng)韻。

 映碧榭南面有一石欄圍著的泉洞,旁邊一碑,刻著元大德太華龍洞。泉眼已枯,聞石窟泉聲,心空如洗的景象不見。

大雄寶殿西面,是太華寺的塔林 ,樹木叢中,豎立著太華寺歷代和尚的圓寂塔,大大小小不等,塔身上的字跡早已模糊不清,布滿苔痕。

西山之游結(jié)束。這次行程不盡合理。應(yīng)該乘索道上山,步行下山,節(jié)省不少體力。

有比較才能知道彼此的區(qū)別。通過參觀,知道昆明的龍門石窟小巧玲瓏,曲徑通幽,與洛陽龍門石窟的氣勢恢弘歷史悠久大不相同。洛陽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和隋唐時期,在1500多年前的那個年代,傾皇家和民間之力,持續(xù)數(shù)百年,如此浩大的工程,,較起來,昆明的龍門石窟簡直就是小小的、袖珍的。但是看看昆明的龍門石窟,一點也不會因為它小而影響游覽參觀的興趣,一邊參觀石窟,想想單憑民間的力量就能開鑿出如此險峻的工程,加上一邊可以觀看山下那浩如東海的滇池和不遠處的昆明市景,真的是別有洞天,不亦樂乎!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