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的團城被譽為中國最小的城中之城,是一座有近千年歷史的圓臺式建筑,城高4.6米,周長276米,面積4553平方米。 團城為五朝皇家園林建筑,遼代為瑤嶼行宮的一部分;金代形成小島并圍墻為實心土城,城上建殿,稱“瀛洲”;元代建儀天殿,稱為“圓坻”;明、清兩朝重修,明代稱廣寒殿,清代改名承光殿。 團城東、西兩側(cè)城墻下各有隨墻門一座,上建門樓。 游客入門可沿石階登至城頂臺面。 小小團城有四絕 一絕為承光殿 承光殿是團城的主體建筑,遼金元三代均建殿,明代改成圓形殿,曾名廣寒殿,清康熙二十九年重建時改為方形,改稱承光殿。 大殿坐北朝南,大門上方有承光殿匾額,重檐歇山頂,四周推出單檐卷棚抱廈,使其殿宇平面呈折角的十字形,號稱“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此殿與紫禁城角樓一樣玲瓏秀巧。 殿頂覆蓋黃色琉璃瓦,綠剪邊,飛檐翹角,16條脊上均有瑞獸。 殿內(nèi)北面正中供奉著一尊白玉釋迦牟尼坐像,像高1.6米,用整塊純正的白玉雕琢而成。 玉佛像面容慈祥,通體潔白,光澤清潤,頭冠及衣褶中鑲嵌著紅綠寶石,光彩奪目。 承光殿前面有座玉甕亭,里面存著一個橢圓形的玉甕。 元代至元二年(1265年),元大都工匠用整塊墨玉雕刻成一個大酒缸,口呈橢圓形,直徑150厘米,高70厘米,周長493厘米,體積巨大,重約3500公斤。甕上雕刻著精美的海龍、海馬、海豬、海犀等,出沒于波濤之中,栩栩如生。玉甕厚重古樸,氣勢雄渾,為難得的玉雕精品,敬獻給元世祖忽必烈。因雕刻玉甕的玉石采自四川岷山,那里古稱“瀆山”,忽必烈為酒缸賜名“瀆山大玉?!?。玉甕成為忽必烈宴請群臣盛酒的容器,據(jù)說可貯酒30擔(dān)。 明萬歷七年(1579),廣寒殿因倒塌被拆除,玉甕被移至御用監(jiān)院內(nèi),后流落到西華門外真武廟,被僧人用做腌菜缸。清乾隆十年,物歸原主,安放于承光殿前,建亭貯存,并配以漢白玉雕花石座。 團城內(nèi)共有古樹40棵,樹齡均為百年以上,其中兩株被乾隆皇帝御封的“遮蔭侯”和“白袍將軍”最為著名。 古油松在承光殿東側(cè),樹形巨大,樹高達20多米,鱗片斑駁的粗干周長達3.18米。 它是金大定年間種植的,距今已850年,為一級古樹。 這棵古油松的特點是,其巨冠如傘,遮蔭濃郁。而且其主干猶如巨傘的傘把兒稍向南傾斜,姿態(tài)奇絕。 相傳在清乾隆年間,有一年盛夏,天氣十分炎熱,乾隆登上團城游玩。因承光殿內(nèi)又悶又熱,酷暑難當(dāng),宮人們就擺案于殿外這棵古松的巨冠濃蔭下。這時正巧清風(fēng)吹來,乾隆頓覺涼爽,暑熱全消。 這棵古松為他遮蔭,便御封這棵古松為“遮蔭侯”。 在“遮蔭侯”的南側(cè)還有一棵高大的白皮松,亦是金代所植,距今已850多年。它的綠冠高達30多米,樹干周長達5.1米。 這棵白皮松就像威武的將軍守衛(wèi)著承光殿,所以乾隆御封此樹為“白袍將軍”。 小小團城歷史悠久、景色秀美、古跡眾多,門票僅一元——太值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