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自殺式單身的癥狀,你中了幾條? 作者:彬彬有理 單身,在當(dāng)今社會已然成為勢不可擋的一大生活趨勢。 即便是在以家庭為本位的中國,2020年單身人口已經(jīng)超過兩億人,成年人單身比例已經(jīng)接近1/5。 有人說,這真的是一個屬于單身者的時代。 而“一時單身一時爽,一直單身一直爽”也是很多單身人士的真實心聲。 然而,在單身的群體里,真的每個人都在享受單身帶來的快樂嗎? 一個網(wǎng)絡(luò)流行詞“自殺式單身”似乎就是描述在單身狀態(tài)中卻并非真的那么爽的群體。 明星楊丞琳曾經(jīng)用一段話解釋過“自殺式單身”: 一見鐘情沒運氣,日久生情沒條件,生人不好開口,熟人不敢下手,干脆自暴自棄,也不出門認(rèn)識新朋友,每天靠著幻想擁有愛情。 從以上描述可以看到,自殺式單身群體有以下幾個特點:不主動,不自信,愛幻想。 TA們渴望愛情,卻又無法追尋愛情。 如此單身,可能并不會讓人感覺到爽。 擔(dān)心自己不夠好 我們在所愛的人面前,一定是帶著點自卑的,這是一種可以轉(zhuǎn)化為動力的良性情感。 而泛化的自卑是適應(yīng)不良的,這種自卑感讓人感覺雖不舒服卻 。 對于愛情向往而不前,可能是習(xí)慣了的恐懼擋在了前面,恐懼之一就是害怕自己不夠好。 遇見心儀之人,不是馬上行動,而是先自我審度一番,衣服好不好看,笑容夠不夠美,需要趾高氣昂還是謙謙有禮,是和TA談人生還是聊家常,在內(nèi)心戲沒有演完之時,那人早已人去無痕,或是被人捷足先登。 不論是內(nèi)心戲太多,還是想象力太豐盛,都終將注定一個結(jié)局:失望。 然后再一遍又一遍的質(zhì)疑:我值得被愛嗎?會有人關(guān)注我嗎? 曾看過一個舞臺劇,一個女孩子與一個動物學(xué)家約會,把自己打扮成火烈鳥的樣子,結(jié)果嚇跑了對方。 后來她傷心之下?lián)Q上了自己的便裝,清新自然的外表卻意外的捕獲了這個動物學(xué)家的心。 所有的迎合都需要花費心力去做一個并不真實的自己,這種模式看似是因為自卑,本質(zhì)上卻是是自負(fù)的。 一個人通過失主體性去迎合他人,背后必然帶著高期待,期待他人對自己滿意,而他人如果沒達到自己預(yù)設(shè)的回應(yīng),失望便應(yīng)運而生。 人的認(rèn)知是過去經(jīng)驗的總和,沒有因為自己本來的樣子而被肯定過的人,是不會相信做自己是最受歡迎的、最低成本的社交方式的。 在真實的交往中,我是我,你是你,在你面前我可以坦然的做自己,那么我們才是最好的相遇。 否則,交往便成了勞神傷身之舉,與其一次次體驗失望,倒不如一個人自在。 擔(dān)心對方足夠壞 對于戀愛的恐懼,另一方面就是害怕對方足夠壞。 我曾有個好友,年輕貌美。每次她出差,父母都會給她發(fā)送一些恐怖的安全警告,這讓她非常掃興,好像每次出門都可能被先奸后殺一樣。 她一邊反感父母的做法,一邊抗拒他人的邀請。 縱然社交機會一大堆,但是卻從沒有什么艷遇,按她的話來講,她真的擔(dān)心那些人不安好心,所以,從來對男士的邀請拒而遠之。 有的時候,我們就是這樣,對某些討厭的聲音,一邊反對,一邊認(rèn)同。 不經(jīng)審視的從頭腦中閃出的信念,并不是自己的,只不過聽多了,就堅信那是自己的聲音了。 舍不得與孩子分離的父母,最喜歡講小紅帽的故事,外面都是大灰狼,家里才是最安全的。 對外界的敵意猶如一道繩索,牢牢地把父母和孩子捆在一起。 沒有孩子不喜歡交朋友,但是孩子把父母的聲音內(nèi)化成了自己的,把父母的害怕離開孩子的恐懼吸收之后,再看外面就都是壞人。 一個對外界充滿不切實際的敵意的孩子更是離不開家里的,所以,有的時候,不出門,是不想離開媽媽的懷抱而已。 TA需要在那個類似子宮的環(huán)境里,去安撫那個害怕分離的媽媽,再依賴一個幻想中的客體來拯救自己。 幻想如此令人著迷 愛情像玫瑰,不僅有花,還有刺。 恐懼愛情的人只看到了刺,幻想愛情的人卻只想要花。 無論是見花不見刺,還是見刺不見花,都不是把玫瑰看成一個整體,這是一種二元對立的思維: 如果在戀愛中對方能讓我處處滿意,我一動心起念你就行動落實,那你就是好的;否者,你稍有不順應(yīng)我的心思,你就是壞的。 這種嬰兒般的對母親的非好即壞的期待最容易在愛情中展現(xiàn),這也是為什么有人說戀愛中有100種想要分手的理由,但是不要隨便說出口。 如果我們看待問題的方式往前發(fā)展一下,處于一個中間地帶,正視理想化與現(xiàn)實的差距,就能理解并涵容這種差異。 而如果無法兼顧一個人的黑與白,就容易退回到更早的階段,在愛情中容不得對方的差異,全盤否定對方,而靠虛擬的幻想去聊以慰藉。 很多人喜歡幻想中的愛情,因為幻想中的編劇、主角都是自己,不會有差異,也永遠不會失望。 每一次完美的幻想都如在愛的神殿上吸了一次鴉片一樣,令人神往。 也正是因此,處于幻想中的“孩子”,無法走入真實的生活,從而失去了一次次現(xiàn)實中破除理想化他人,進而成長為真實的自己的過程。 單身不一定是獨立 單身是一種生活方式,獨立更多的是指向人格特征,兩者之間有相關(guān)性,卻沒有必然聯(lián)系。 自殺式單身并不是獨立的表現(xiàn),反而是一個未成熟的孩子的正常反應(yīng),TA們或許一直在等待,等待著有一個完美的媽媽,去給TA們足夠的愛,足以讓TA們有勇氣去愛,去接受愛,去拒絕愛。 TA們也可能是在等待著一個偉岸的爸爸,可以推TA們走出去,戀愛有風(fēng)險,但是有爸爸在,便可以勇往直前。 獨立的人也不一定非要單身的。如果你有著對愛情的向往,不一定非要為了宣誓自己的“獨立”而寧愿獨處。 這如同用孫悟空的金箍棒給自己就地畫了個圈,圈住了人,圈不住心,心動而不行動,就會情感壓抑。 壓抑的情感在幻想層面釋放,便還是在圈內(nèi)循環(huán),這是一個無人鏈接的閉環(huán)。 心智的力量與肌肉的力量一樣,只有通過使用才能提高。 絢麗的幻想并不能讓一個從依賴走向獨立,如果你在愛情上不主動、不自信、愛幻想,不妨拿出一部分幻想,到現(xiàn)實中去檢驗,主動去談幾場戀愛,帶著些許的不安和恐懼。 此外,我還有以下小貼士:: 不要把戀愛關(guān)系當(dāng)成唯一,要在戀愛之外保有自己的圈子,均衡自己的情感。 如果你是女性,記得女男平等,女人不是物化的對象,而付出也不代表就是吃虧,也有可能是經(jīng)驗的獲得。 最好的愛情關(guān)系是勢均力敵,在依戀中慢慢獨立,不要在關(guān)系中忘記自己也是主體。 在戀愛這種深度關(guān)系里,可以撞擊出我們內(nèi)心最深的體驗,最原始的渴望,借由愛情,我們也可以看見一個未曾認(rèn)識的自己。 當(dāng)歷經(jīng)千帆,我們也終會發(fā)現(xiàn),無論自己還是他人,都一樣,沒幻想中那么好,也沒想象中那么壞。 把想法變成體驗,再去決定是否單身也為時不晚。 更多精彩內(nèi)容敬請關(guān)注@新浪女性(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