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唐初四杰”之一,他在這個世上只活了27年,卻留下了很多優(yōu)秀的詩文。 都說自古紅顏多薄命,才子又何嘗不是呢? 王勃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詩人,可他像大多數(shù)文人一樣,孤傲清高,還有些優(yōu)柔寡斷。 王勃出身名門,他的爺爺王通曾經(jīng)擔任過隋朝的蜀君司戶書佐,后來因為某些原因棄官歸鄉(xiāng),以著書講學為業(yè)。 王通似乎很喜歡這種散淡的生活,他專心做學文,《元經(jīng)》、《中說》均出自他的手筆。 王通不僅會做學問,還是個出色的教育家,他桃李滿天下,唐朝的宰相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王勃的叔爺爺王績也是個飽學之士,他是“五言律詩奠基人”;王勃的父親王福峙也是滿腹經(jīng)綸,曾任唐初太常博、雍州司功等職。 總之整個王家都是飽學之士,真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無論哪個朝代都是拼爹的年代,王勃的出身注定他高人一等,按理說他的仕途不會很差。 可是盡管王勃少有才名,可性格決定命運,他的人生充滿了遺憾。 王勃的確相當有天賦,他6歲便能寫詩,詩文流暢豪邁,自成一格。 有才華的人脾氣自然就大,王勃也難以例外,他9歲就敢寫文指出經(jīng)學大師顏師古的《漢書》的錯誤,可謂是出生牛犢不怕虎。 王勃長大入仕后,非但沒有收斂脾氣,反而越發(fā)的高傲,他對自己欣賞的人掏心掏肺,對自己討厭的人不屑一顧。 這種性格的人當然曲高和寡,別人不愿意理他,他也不愿意迎合別人。 王勃對別人的看法從來不在乎,他只想肆意地享受自己的人生。 在那個年代,讀書人最大的夢想就是考取功名,王勃也想憑借自己的才華建功立業(yè)。 16歲的王勃入仕倒還蠻順利的,他到達了長安。不費吹灰之力就考上了幽素科及第,這在當時可算得上是一件大新聞了。 王勃少年得志,他被朝廷任命為朝散郎,真是春風得意。 唐高宗李治看了王勃寫的《乾元殿頌(并序)》,也對他的才華驚嘆不已,直呼天才少年。 此時的王勃滿心歡喜,他以為天下都是自己的,更加的特立獨行,目空一切了。 不久之后,王勃經(jīng)人推薦得到了唐高宗的兒子沛王李賢的賞識,擔任王府的修撰。 沛王李賢也是一個文藝青年,他和王勃一見如故,經(jīng)常談古論今,情同手足。 那個時候的唐朝,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很喜歡斗雞這個娛樂活動。 乾封三年(公元668年)的一個春天,李賢約了自己的七弟英王李顯到王府斗雞。 作為好朋友的王勃當然百分之百地支持李賢,他一時興起,不加思索地寫下了《檄英王雞文》。 王勃寫完了《檄英王雞文》洋洋得意,根本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妥之處,倒頭便睡。 不料想,這篇《檄英王雞文》不知怎么地被唐高宗李治看到了,這下子可算是捅了馬蜂窩了。 唐高宗李治看了王勃寫的《檄英王雞文》,勃然大怒,他認為王勃此舉意在挑撥兄弟感情,立即下旨將王勃逐出沛王府,并且讓其離開長安。 王勃沒有想到隨手寫來的檄文竟然闖下了大禍,他的內(nèi)心深處郁悶到了極點,他不明白欣賞自己才華的高宗為何要小題大作呢? 要說王勃還真是單純的可以,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他只不過是皇上眼中的一個小卒子,可用亦可棄的小人物。 沒有官做的王勃只得黯然南下,只身前往劍南道(今天的四川),游山玩水去了。 在劍南王勃結識了同道中人楊炯,他們飲酒高唱,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文。 可是縱有知己陪伴,王勃在劍南并不快樂,他心中還想著功名,兩年之后又回到了長安,參加了科舉考試。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勃在好朋友凌季友的推薦下,擔任了虢州參軍。 凌季友當時任虢州司法,出于好心,他對王勃說虢州盛產(chǎn)藥材,這讓精通藥理的王勃很是心動。 王勃在虢州擔任參軍,日子過得也挺悠閑的,可是不知深淺的他再次闖下了大禍。 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了罪,王勃大約是可憐他,將其藏匿了起來。 可隨著全城的搜捕,王勃又害怕了,他一狠心將曹達殺了。 不過曹達死了,王勃也脫不了關系,他被判了死罪,幸虧遇到了大赦,才撿回了一條命。 王勃與曹達有何關系,為什么要藏匿此人,既然藏匿了,又為何要殺人滅口? 介于王勃平時孤傲清高,有人推測他是中了同僚的奸計。 王勃經(jīng)過此劫,雖說保住了性命,但前途盡毀,從此成了無用之人。 王勃藏匿犯罪官奴的事連累了自己的父親王福疇,他從雍州司功參軍被貶為交趾縣令。 看著傷心失意的父親,王勃心如刀絞,羞愧難當。 性情放蕩不羈的王勃也是個孝順的兒子,父親因他受罰,實在是痛心疾首,情何以堪。
這是王勃在《上百里昌言疏》中描述了他對父親的愧疚和自責。 出獄后的王勃對仕途心灰意冷,他拒絕了朝廷再次的任用,又一次從洛陽沿運河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親。 在船上,王勃抬頭望天,他了無牽掛,只想陪伴在父親左右,行孝子之道…… 這次探親旅行中,王勃到了洪州,恰逢重陽節(jié),洪州都督閻伯嶼為了重修滕王閣,大宴賓客。 王勃受邀參加了這次盛宴,都督閻伯嶼請眾多文人墨客為滕王閣賦詩作文。 王勃雙手托腮,沉思片刻,一揮手,寫下了千古奇文《滕王閣序》。
整篇《滕王閣序》膾炙人口,描寫了滕王閣壯美的風景,?宴游的歡樂,抒發(fā)了滕?王?懷才不遇的感?慨。 都督閻伯嶼看了,心中有些尷尬,因為他想用女婿的文章,可王勃的《滕王閣序》實在太精妙了,他無法舍棄這樣的好詩文。 都督閻伯嶼也不是一個小肚雞腸的人,他欣賞王勃的才華,認為他是“此真天才,當垂不朽”。 王勃聽了都督閻伯嶼的贊美,微微一笑,他什么都不想,只想快點去交趾陪伴父親。 船兒越行越快,父親越來越近,王勃開心地笑了。 天空突然刮起一陣大風,船兒不再平穩(wěn),王勃心頭一慌,不幸落入海中。 王勃落水后被人救上了岸,可是由于驚悸過度,竟然魂歸天國了。 唐高宗李治也看了《滕王閣序》,不禁拍案叫絕……
唐高宗李治想要再次重用王勃,可他不知道這位天才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 上天真的很不公平,王勃有曠世之才,卻只給了他27年。 如果王勃可以活得再久些,一定會有更多的驚喜留給后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