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视频在线网站,日韩视频精品在线,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在线播放精品,1024你懂我懂的旧版人,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分享

郭進拴|黃河黃,長江長【長篇連載之一】

 智泉流韻原創(chuàng) 2021-12-02

郭進拴|黃河黃,長江長【長篇連載之一】

     

  

 郭進拴,現(xiàn)為河南省報告文學學會平頂山分會會長,平頂山學院客座教授。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2001年加入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已出版《湛河大決戰(zhàn)》《磊裕烽火》《洪流滾滾》《美女山,美人河》《六十歲說》《童趣兒》《人間真情》《命運》《我的鰲頭》《村魂》《觀音菩薩傳》《風雨龍?zhí)肚椤贰秹迅栾L云路》《月是故鄉(xiāng)明》《歲月芬芳》《新城美韻》《鄉(xiāng)情老更深》等六十余部。多篇作品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文藝報》發(fā)表并獲獎。

圖片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是黃河的氣魄,“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是黃河的雄渾,那“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是黃河的險要.....想到這些,我的心經(jīng)不住和黃河水一樣澎湃激蕩。是啊,黃河宛如一條巨龍震撼著中華兒女。

       我心中的黃河是一條寬廣有力的大河。黃河良港絕壁萬仞,河水波濤翻卷,氣勢磅礴;在三門峽,她應當是另一片壯麗的景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力劈三門,有高山平湖,碧波蕩漾,船行柳林,重巒疊嶂的秀麗,又有跌宕沖撞,奔騰而來,咆哮而去的大河氣度。這里可看到她煙波浩渺的容顏,又可領略它排山倒海的氣勢,這里是陽剛與柔美的結合,是中華民族之魂的所在地。

圖片


         我心中的黃河,是一條歷史的長河。千百年來,黃河以她甘甜的乳汁滋潤著廣袤的黃土地,養(yǎng)育著生生不息的炎黃子孫。他從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 的北麓走來,足跡遍及9個省區(qū);她全長5494公里,是中國的第二長河;它的支流分布廣泛,流域面積達75萬平方公里。啊,黃河!你以不朽的流淌,成為中華大地的主動脈!我心中的黃河,是一條閃耀著燦爛文化光彩的長河。五千年的中華文明,都從他這兒發(fā)源。那“華夏民族”的命名,那“炎黃子孫”的由來,那“倉頡造字”“嫘祖養(yǎng)蠶 ”神農(nóng)嘗百草”的傳說,那“龍門石窟”“云岡石窟”“敦煌莫高窟”的開鑿,那“牧野之戰(zhàn)”“巨鹿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的硝煙........都在她的身邊一一演播。她的雙手,牽著中華民族的喜怒哀樂。啊,黃河!你不愧為中華民族的搖籃!

        黃河,你讓無數(shù)人向往,讓無數(shù)人傾倒,我為祖國擁有你而感到自豪。然我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保護黃河,愛護黃河,讓這個中華民族的驕傲永遠美麗純潔?。。?/span>

圖片

        黃河,是位于中國北方地區(qū)的大河,屬世界長河之一,中國第二長河(也有稱第二大河流)。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其流域面積,《人民網(wǎng)》載:約752443平方公里  ,水利部網(wǎng)站《黃河網(wǎng)》則記為: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里(含內流區(qū)面積4.2萬平方公里)  )。流域冬長夏短,冬夏溫差懸殊,季節(jié)氣溫變化分明。 

       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自西向東分別流經(jīng)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自治區(qū)),最后流入渤海。流域降水量小,以旱地農(nóng)業(yè)為主,冬干春旱,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

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經(jīng)中國黃土高原地區(qū),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游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圖片

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fā)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每年都會攜帶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游,形成沖積平原,有利于種植。 

黃河流域是我國開發(fā)最早的地區(qū)。在世界各地大都還處在蒙昧狀態(tài)的時候,我們勤勞勇敢的祖先就在這塊廣闊的土地上斬荊棘、辟草萊,勞動生息,創(chuàng)造了燦爛奪目的古代文化。黃河的孕育、誕生、發(fā)展受制于地史期內的地質作用,以地殼變動產(chǎn)生的構造運動外營力,以水文地理條件下本身產(chǎn)生的侵蝕、搬運、堆積內營力。在成河的歷史過程中,運動不息,與時俱進。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與黃河下游的泥沙堆積在史前地質時期就在進行,史后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與日俱增。根據(jù)多方面的研究,古黃河有三個發(fā)展階段:第三紀至第四紀的早更新世為古黃河孕育期。第四紀中更新世(距今115萬年~10萬年)古黃河誕生成長期。晚更新世(距今10萬年~1萬年)黃河形成海洋水系。歷史時期黃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過演變,有的變遷還很大。如內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為兩支,北支為主流,走陰山腳下稱為烏加河,南支即今黃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烏加河下游淤塞斷流約15公里,南支遂成為主流,北支已成為后套灌區(qū)的退水渠。龍門~潼關河道擺動也較大。不過,這些河段演變對整個黃河發(fā)育來說影響不大。黃河的河道變遷主要發(fā)生在下游。

圖片

歷史上黃河下游河道變遷的范圍,大致北到海河,南達江淮。據(jù)歷史文獻記載,黃河下游決口泛濫1500余次,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2019年9月,是黃河治理史上一個值得被記住的日子。自此,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zhàn)略,一張黃河治理的新藍圖鋪展開來: 

上游以三江源、祁連山、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yǎng)區(qū)等為重點,推進實施一批重大生態(tài)保護修復和建設工程,提升水源涵養(yǎng)能力;中游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做好保護工作,促進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提高生物多樣性。黃河流域西界巴顏喀拉山,北抵陰山,南至秦嶺,東注渤海。流域內陸勢西高東低,高差懸殊,形成自西而東、由高及低三級階梯。

最高一級階梯是黃河河源區(qū)所在的青海高原,位于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聳立著一系列北西——南東向山脈,如北部的祁連山,南部的阿尼瑪卿山和巴顏喀拉山。黃河迂回于山原之間,呈“S”形大彎道。河谷兩岸的山脈海拔5500~6000米,相對高差達1500~2000米。雄踞黃河左岸的阿尼瑪卿山主峰瑪卿崗日海拔6282米,是黃河流域最高點,山頂終年積雪,冰峰起伏,景象萬千。

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是黃河源頭,瑪多以上黃河河源區(qū)河谷寬闊,湖泊眾多。黃河出鄂陵湖,蜿蜒東流,從阿尼瑪卿山和巴顏喀拉山之間穿過,至青川交界處,形成第一道大河灣;祁連山脈橫亙高原北緣,構成青藏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分界。

圖片

第二級階梯地勢較平緩,黃土高原構成其主體,地形破碎。這一階梯大致以太行山為東界,海拔1000~2000米。白于山以北屬內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包括黃河河套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兩個自然地理區(qū)域。白于山以南為黃土高原,南部有崤山、熊耳山等山地。

河套平原西起寧夏中衛(wèi)、中寧,東至內蒙古托克托,長達750公里,寬50公里,海拔1200~900米。河套平原北部陰山山脈高1500余米,西部賀蘭山、狼山主峰海拔分別為3554米、2364米。這些山脈猶如一道道屏障,阻擋著阿拉善高原上騰格里、烏蘭布和等沙漠向黃河流域腹地的侵襲。

圖片

鄂爾多斯高原的西、北、東三面均為黃河所環(huán)繞,南界長城,面積13萬平方公里。除西緣桌子山海拔超過2000米以外,其余絕大部分海拔為1000~1400米,是一塊近似方形的臺狀干燥剝蝕高原,風沙地貌發(fā)育。庫布齊沙漠逶迤于高原北緣,毛烏素沙漠綿延于高原南部,沙丘多呈固定或半固定狀態(tài)。高原內鹽堿湖泊眾多,降雨地表徑流匯入湖中,成為黃河流域內的一片內流區(qū),面積達42200多平方公里。

黃土高原北起長城,南界秦嶺,西抵青海高原,東至太行山脈,海拔1000~2000米。黃土塬、梁、峁、溝是黃土高原的地貌主體。塬是邊緣陡峻的桌狀平坦地形,地面廣闊,適于耕作,是重要的農(nóng)業(yè)區(qū),屬旱地農(nóng)業(yè),耕種以小麥等旱作物為主。黃土土質疏松,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植被稀疏,在長期暴雨徑流的水力侵蝕和重力作用下,滑坡、崩塌、瀉溜極為頻繁,成為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地。

汾渭盆地,包括晉中太原盆地、晉南運城——臨汾盆地和陜西關中盆地。太原盆地、運城——臨汾盆地最寬處達40公里,由北部海拔1000米逐漸降至南部500米,比周圍山地低500~1000米。關中盆地又名關中平原或渭河平原,南界秦嶺,北迄渭北高原南緣,東西長約360公里,南北寬30.80公里,土地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海拔360~700米。這些盆地內有豐富的地下水和山泉河,土質肥沃,物產(chǎn)豐富,素有“米糧川”、“八百里秦川”等美名。

橫亙于黃土高原南部的秦嶺山脈,是我國自然地理上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南北分界線,是黃河與長江的分水嶺,也是黃土高原飛沙不能南揚的擋風墻。

崤山、熊耳山、太行山山地(包括豫西山地),處在此階梯的東南和東部邊緣。豫西山地由秦嶺東延的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和伏牛山組成,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上。崤山余脈沿黃河南岸延伸,通稱邙山(或南邙山)。熊耳山、外方山向東分散為海拔600~1000米的丘陵。伏牛山、嵩山分別是黃河流域同長江、淮河流域的分水嶺。太行山聳立在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之間,最高嶺脊海拔1500~2000米,是黃河流域與海河流域的分水嶺,也是華北地區(qū)一條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線。

第三級階梯地勢低平,絕大部分為海拔低于100米的華北大平原。包括下游沖積平原、魯中丘陵和河口三角洲。魯中低山丘陵海拔500~1000米。

圖片

下游沖積平原系由黃河、海河和淮河沖積而成,是中國第二大平原。它位于豫東、豫北、魯西、冀南、冀北、皖北、蘇北一帶,面積達25萬平方公里。本階梯除魯中丘陵外,地勢平緩,微向沿海傾斜。黃河沖積扇的頂端在沁河河口附近,海拔約100米,向東延展海拔逐漸降低。

黃河流入沖積平原后,河道寬闊平坦,泥沙沿途沉降淤積,河床高出兩岸地面3—5米,甚至10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平原地勢大體上以黃河大堤為分水嶺,以北屬海河流域,以南屬淮河流域。

魯中丘陵由泰山、魯山和沂山組成,海拔400~1000米,是黃河下游右岸的天然屏障。主峰泰山山勢雄偉,海拔1524米,古稱“岱宗”,為中國五岳之長。山間分布有萊蕪、新泰等大小不等的盆地平原。

 黃河河口三角洲為近代泥沙淤積而成。地面平坦,海拔在10米以下,瀕臨渤海灣。以利津縣的寧海為頂點,大體包括北起徒駭河口,南至支脈溝口的扇形地帶,黃河尾閶在三角洲上來回擺動,海岸線隨河口的擺動而延伸。近百年來,黃河填海造陸,形成大片新的陸地。

圖片

   長江,位于我國腰部,橫跨世界最多的峻嶺高山,延綿不絕,6300公里岸線。它從西藏高原唐古拉雪山冰川走來,經(jīng)川江破三峽、越洞庭拍赤壁、穿潘陽過九江,游太湖吻蘇南,披上黃海碧波銀浪,奔向太陽升起的地方。
    長江,有母親般的胸膛,恒古不變地用乳汁澆灌農(nóng)田,讓華夏族得以延續(xù)繁衍。在它的身旁演繹過千古風流韻事,演唱過凄涼悲壯。連年的水患曾讓百姓遭殃,寬闊江面暗藏過莫名的兇險,大浪、迷霧、臺風、冰雪擋道,過江曾難于上青天。
     新中國七十余年,長江記載了翻天覆地、可歌可泣的人類壯舉一項又一項。南京長江大橋率先建造,令天塹變通途,如今一百多座長江公路橋、鐵路橋飛越江面,譜寫了交通史上的新篇章;千噸船抵達宜賓,萬噸輪通航重慶、武漢,讓西部地區(qū)可馳騁五洲四洋;葛洲壩工程不僅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水電站,還改善了長江的航運;南水北調工程改變了黃河、淮河、海河流域及西北地區(qū)嚴重缺水的局面;數(shù)百條干流、支流綜合整治,不僅提高了抗洪防澇的能力,還讓綠色長廊、江濱公園頻現(xiàn);沿江高速公路、沿江鐵路不斷延伸,形成了立體動脈交通網(wǎng),讓物流、人流、信息流提速,東西部攜手發(fā)展。重慶、武漢、南京、南通等大中城市在龍頭上海帶動下成長,已成為億噸大港,萬億GDP俱樂部成員。
       

圖片

 長江(英文名稱:the Changjiang River/the Yangtze River)發(fā)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干流流經(jīng)青海省、西藏自治區(qū)、四川省、云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共11個省級行政區(qū)(八省二市一區(qū)),于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87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長度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孫河,居世界第三位。 

長江干流自西而東橫貫中國中部,位于東經(jīng)90°33′~122°25′,北緯24°30′~35°45′之間。數(shù)百條支流輻輳南北,延伸至貴州、甘肅陜西、河南、廣西廣東、浙江、福建8個省、自治區(qū)的部分地區(qū)。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約占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5。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過大運河匯入長江。 

圖片

長江干流宜昌以上為上游,長4504公里,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其中直門達宜賓金沙江,長3464公里;宜賓至宜昌河段習稱川江,長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為中游,長955公里,流域面積68萬平方公里。湖口以下為下游,長938公里,流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古長江形成于遠古時代,長江流域的絕大部被海水所淹沒。距今2億年前的三疊紀時,長江流域部仍被古地中海(即特提斯海)所占據(jù),當時西藏、青海部分、云南西部和中部、貴州西部都是茫茫大海。湖北西部,是古地中海向東突出的一片廣闊的海灣,海灣一直延伸到今日長江三峽的中部。長江中下游的南半部也浸沒在海底,中下游的北部和華北、西北亞歐古陸的東部,地勢較高。發(fā)生于距今1.8億年前三疊紀末期的印支造山運動,那時開始出現(xiàn)了昆侖山可可西里山、巴顏喀拉山脈橫斷山脈,秦嶺突起,長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為陸地,云貴高原開始呈現(xiàn)。在橫斷山脈、秦嶺和云貴高原之間,形成斷陷盆地和槽狀凹地。同時,云夢澤、西昌湖、滇湖等相互串聯(lián),從東向西,經(jīng)云南西部的南澗海峽,流入地中海,與今長江的流向相反。

圖片

今長江的形成發(fā)在距今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時的燕山運動,在長江游形成了唐古拉山脈,青藏高原緩緩抬高,形成許多高山深谷、洼地和裂谷。長江中下游大別山和川鄂間巫山等山脈隆起,四川盆地凹陷,古地中海進一步向西部退縮。距今1億年前的白堊紀時,四川盆地緩慢上升,夷平作用不斷發(fā)展,云夢、洞庭盆地繼續(xù)下沉。距今3000-4000萬年前的始新世,發(fā)生強烈的喜馬拉雅山運動、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長江流域普遍間歇上升。其上升程度,東部和緩,西部急劇。金沙江兩岸高山突起,青藏高原和云貴高原顯著抬升,同時形成了一些斷陷盆地。由于河流的強烈下切作用,出現(xiàn)了許多深邃險峻的峽谷,原來自北往南流的水系相互歸并順折向東流。長江中下游上升幅度較小,形成中、低山和丘陵,低凹地帶下沉為平原(如兩湖平原、南襄平原、都陽平原、蘇皖平原等)。到了距今300萬年前時,喜馬拉雅山強烈隆起,長江流域西部進一步抬高。在地勢作用下,向西流的那支古長江開始向東流去,形成了現(xiàn)今的長江。由江源至河口,整個地勢西高東低,形成三級巨大階梯。第一階梯由青海南部和四川西部高原和橫斷山區(qū)組成,一般高程在3500~5000m。第二階梯為云貴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鄂黔山地,一般高程在500~2000m。第三階梯由淮陽山地、江南丘陵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組成,一般高程在500m以下。流域內的地貌類型眾多,有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和平原。

圖片

江源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許多山峰海拔達6000m以上,終年積雪。金沙江段河流強烈下切,形成約2000千米長的高山峽谷。河床比降大,灘多流急,水力資源十分豐富。其中著名的虎跳峽全長17千米,落差達210m。金沙江在四川省新市鎮(zhèn)以上,只有部分河段可季節(jié)性通航。新市鎮(zhèn)以下進入四川盆地。兩岸為低山和丘陵,河谷展寬,水流平緩,可全年通航。

金沙江在攀枝花市左岸有大支流雅礱江匯入。雅礱江,上游海拔在4000m以上,呈高原景觀,河谷寬闊,徑流以雪水補給為主。中下游高山峽谷,兩岸山高達1000~1500m,河寬100~150m。

宜賓至重慶的川江河段,接納岷江、沱江和嘉陵江,這些河流的源流地區(qū),地勢高峻,有的海拔達3000~4000m,到四川盆地邊緣地形突然下降至200~600m。岷江上游,屬高山峽谷,河槽多呈“V”形,寬50~100m。中游江口鎮(zhèn)至樂山段進入丘陵區(qū),水流平緩,漫灘發(fā)育,個別河段河谷寬達數(shù)公里,江面寬155~500m,洲灘密布,水流分汊。下游為低山寬谷河段,河寬400~1000m。岷江支流大渡河,除源頭一帶為高原寬谷,下游銅街子以下為丘陵寬谷外,均為典型的峽谷河流。大渡河瀘定西南的貢嘎山,海拔達7566m,是長江流域最高的山峰。與大渡河谷地,直線距離不到30千米,相對高差竟達6500多m。沱江上游山區(qū)河段水淺灘多,流經(jīng)成都平原時,水網(wǎng)縱橫,中、下游丘陵區(qū)河道彎曲,灘沱相間,水流平緩。嘉陵江上游深切崇山峻嶺,河谷狹窄,水流湍急,多灘險礁石,廣元至合川段,河道逐漸開闊,先流經(jīng)盆地北部深丘,而后過渡為淺丘區(qū),曲流和階地十分發(fā)育,比降變緩。合川至重慶段,河道經(jīng)過盆地東部平行嶺谷區(qū),形成峽谷河段,谷寬約400~600m,水面寬150~400m,其間有橫切華鎣山脈所形成的“小三峽”(瀝濞峽、溫塘峽、觀音峽)。

圖片

川江自宜賓至江津段,流經(jīng)四川盆地南緣,兩岸為由紅色砂頁巖構成的起伏平緩的丘陵,河谷較寬,一般達2000~5000m。江面寬500~800m,沿河階地發(fā)育。江津以下河段,進入川東平行嶺谷區(qū),區(qū)內由20余條近東北一西南向的條狀背斜山地與向斜寬谷組成。當川江穿過背斜時,形成了貓兒峽、銅鑼峽、黃草峽等峽谷。最窄的黃草峽下峽口江面僅寬250m。當川江經(jīng)過向斜層時,又形成寬谷,江面最寬達1500m。自奉節(jié)白帝城至宜昌南津關之間近200千米河段,為世界聞名的長江三峽,即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峽谷南岸山峰高1000~1500m。

重慶以下南岸有烏江匯入。烏江流域地處云貴高原東部,主要為石灰?guī)r地層,山巒起伏,巖溶地貌十分發(fā)育,多溶洞、暗河。

長江出三峽過宜昌后,右岸有清江匯入。清江流域除利川、恩施、建始三個較大盆地及河口附近有小片丘陵外,其余均為高山區(qū)。兩岸大部為石灰?guī)r,小部分為石英砂巖,巖溶發(fā)育,為高山峽谷河流。

長江經(jīng)過一段丘陵過渡,進入荊江河段北岸為江漢平原,南岸為洞庭湖平原,并有三口(以前為四口,其中一口現(xiàn)已堵塞)與洞庭湖相通。長江洪水通過三口向洞庭湖分流,洞庭湖是調節(jié)洪水的天然水庫。但由于多年泥沙淤積,洞庭湖日漸縮小,調蓄洪水的作用明顯減弱。荊江河道迂回曲折,水流平緩,屬蜿蜒型河道,經(jīng)常發(fā)生自然裁彎,留下許多牛軛湖。荊江兩岸受洪水威脅嚴重,兩岸均有堤防保護,北岸為著名的荊江大堤。

圖片

長江在此北岸有漢江匯入,南岸有湘、資、沅、澧四水經(jīng)洞庭湖匯入長江。漢江上游穿行秦嶺、大巴山之間,高山峽谷間有河谷開闊的盆地。中游流經(jīng)丘陵和盆地,河床寬淺,屬游蕩性分汊河段,下游蜿蜒在沖積平原上。四水上游一般為高山區(qū),山高1000~2000m,河谷狹窄。中游為丘陵區(qū),間有盆地,下游進入洞庭湖平原,屬沖積河流。其中沅水中游峽谷、盆地相間,最長的沅陵一五強溪峽谷,長達90千米。

長江過九江市,右岸有鄱陽湖納贛江、撫河、信江、鄱江、修水“五水”后注入長江。贛江上游為高山峽谷,兩岸山高1000~1500m。中游河谷狹窄,形成贛江十八灘。萬安以下為山區(qū)寬谷,下游為濱湖平原湖沼。

長江自城陵磯至江陰的1168千米河段,大部分流經(jīng)地勢平坦的沖積平原,平原上河網(wǎng)湖泊密布。部分河段流經(jīng)山地和丘陵,河谷寬闊,階地發(fā)育。河道呈藕節(jié)狀,時束時放,多洲灘分汊。

圖片

江陰以下為長江河口段,全長約200千米,呈喇叭形。長江口潮汐屬非正規(guī)淺海半日周期,平均一個周期為12小時25分,平均潮差4.62m。平均總進潮量洪季大潮53億m,枯季小潮13億m。長江的潮流界汛期至江陰,枯季可達鎮(zhèn)江;潮區(qū)界汛期至大通,枯季可達安慶。長江年輸沙總量4.86億t。平均含沙量0.54k8/m3,還有一部分泥沙來自口外,全潮平均含沙量為1.55~2.52kg/m。長江口咸淡水以緩混為主,口外平均含鹽度16‰。在潮汐、泥沙、地質、地貌、地球偏向力等復雜因素的影響下,口門處的沙洲不斷消漲移動,江口多處分汊。經(jīng)過1300多年的變遷,口門處已形成面積達1083千米2的崇明島。崇明島將長江分為北支和南支。北支正在逐漸淤淺萎縮。南支是長江徑流下泄的主要水道。南支在吳淞口附近由長興島分成南港和北港,南港又被九段沙分為南槽和北槽。南槽原是長江主泓道,但“近年”主泓道已逐漸轉向北槽。長江口入海航道的灘頂水深一般在6m左右。不足10m水深的灘長,北港約40千米,南港約64千米。

長江中下游河段,比降小,水深江闊,終年可通過大型的船舶,是著名的“黃金水道”。 

圖片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